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村教育: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中居于首位的就是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发展的要义是科技创新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只有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率,发展好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生活上的宽裕。只有农民生活宽裕了,才能“知荣辱、识礼节”,改变传统的遗风旧俗,实现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同时生活宽裕了,他们才能直接参与并主导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才能实现管理民主。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唯一途径就是农村教育。因此,农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增添后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决策和新举措。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肩负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育新型农民的重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才能从根本上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真正从业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培训,农民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农村依然表现出农民素质偏低的现象.只有加强对现有农民的教育,重视对新一代农民的培养,突出农民是受教育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教育的实际效果,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者知识、技能和经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必须了解和掌握农民学习行为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农村建设小康的关键在于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依靠众多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农业劳动者。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农民教育的投入,从体制、政策的层面上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创造条件。农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农民科技素质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才能提高,农民才能生产出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进而带动农民致富。——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是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6.
姜廷志  刘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74-12075,12099
21世纪高速发展的经济,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不断进步,在这场深刻的变革中,我国农业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要保证我国农业持续的稳产高产,关键要解决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才能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在新农村建设中关键是要教育农民和培养农民,使他们能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重点讨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本文从农村科技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农村科技教育对象——农民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面对庞大的需要培训的农民群体,我们必须要从农民素质的基本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确定不同的培养对象,分类分批地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才能培养出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广州的新型农民由本土中老年农民、新生代青年农民和外来入户农民3部分组成,对其培育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针对措施,本土中老年农民要以技术培训为主,重视社会安全建设;新生代农民要以文化教育为主,重视参与现代社会管理的能力建设;外来入户农民要以经营管理指导为主,重视基本民生建设.通过将新型农民工培育和现代社会建设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广州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之间的不平等和差异性,才能维护广州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338-339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农业生产转化率低下,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现代农业的推进。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规范农民科技培训机制;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师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只有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教育培训,快速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才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陈艽 《浙江农业科学》2014,1(10):1649-1651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农民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必须了解和掌握农民学习习惯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加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构建中农民教育平等权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公民平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表现形式。但是,我国农村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农民的平等教育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该关注中国农民群体的权利保护,在政策和法律上给予农民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惟有如此,才能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进而实现我国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平等和公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抓住了新型农民培养,就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持续推动建设新农村的力量源泉,才能让农民共享和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提高农民务农和转移就业的能力,形成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才能使农民崇尚科学、崇尚文明,形成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从今年起在全国500个县、10000个行政村实施百县万村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计划每年组织专兼职培训教师进村12万人次…  相似文献   

13.
于丽娜 《河南农业》2008,(22):10-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出现各种名目的邪教组织,农村成了它们发展的主要阵地。邪教像毒瘤一样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有力抵制各种邪教对农村的渗透,才能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略论乡村教育运动及其现实启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心在农村,因为12亿人口,8亿农民,只有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我国农村的落后面貌。本文就本世纪20、30年代资产阶级教育家的乡村教育改革运动加以研究,对当今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陕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燕 《中国农业教育》2006,(3):12-13,53
陕南地区农村教育存在众多问题,只有通过多条途径进行改革,才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致富奔小康奠定基础,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李靖华 《河南农业》2008,(15):11-11
农村财务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进一步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是维护农民对农村经济事务的民主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只有农村财务管理得到规范,才能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各种权利和利益,才能改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和深化教育改革,培育现代农民一是加强基础教育,买行全民义务教育制度。政府应该把农村的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教育采改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只有致力于基础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农业人力资本,也为高等院校提供充足的后备生员。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业生产中的人力资本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农民家庭收入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通过农村家庭问卷调查,首先对于农民家庭的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利用交叉表的方法对农民家庭收入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教育投资对于农民家庭收入具有依存关系;在"下"和"上"收入阶层,农民家庭收入与农村教育投资呈现"逆反"效应;在"中"收入阶层,农民家庭收入与农村教育投资呈现正相关,并且对农村教育投资的方式选择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又带来良好发展机遇.只有充分发挥我国农村人才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应对入世挑战,抢占发展先机,才能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只有大力发展农民教育,才能使我国庞大的人口重负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关键,这是因为,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头脑,才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才能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第三,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只有切实代表好并维护好农民的利益,才能引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