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林勇 《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11,(6):122-123,126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城市建设中,往往注重生态建设而忽视水土保持,使水土流失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城市环境和人居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阐述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及产生的危害,提出水土保持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指标体系法确立盖州市大清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指标体系法确立盖州市大清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并根据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综合治理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水利行业也不例外。本文对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国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后对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6.
简要分析水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论述了我国水土流失现象的危害,并对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作出了探讨,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1概况山东省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平原叠交地带,总面积1252km2,其中南部山区面积339km2,占全县总面积的27.1%。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导致该县水土流失严重,其中山区水土流失面积225km2,占山区面积的66.4%。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保持水土平衡,抚顺地区推广应用林下栽参技术.介绍林下栽参技术的主要环节,针对林下栽参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提出防治人参地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为减少栽种人参对水土资源的破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降雨类型和水土保持对黄土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黄土区桥子东沟流域的143场次洪水事件水文泥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K均值分类法划分降雨类型,比较不同降雨类型条件下流域水土流失特征,探讨水土保持治理对不同降雨类型下流域产流输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次降雨量和最大30 min雨强是影响流域产流输沙的主要降雨特征。降雨事件划分为4种类型:Ⅰ型(小雨量、小雨强)、Ⅱ型(大雨量、大雨强)、Ⅲ型(大雨量、小雨强)和Ⅳ型(小雨量、大雨强)。4种降雨类型下次洪水事件的产流能力和洪峰流量由大到小依次为Ⅱ型、Ⅳ型、Ⅲ型和Ⅰ型。频次最少的Ⅱ型降雨次洪水事件的输沙量最多,Ⅰ型、Ⅲ型和Ⅳ型降雨条件下次洪水事件输沙量的差异不显著,输沙量均较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显著减少了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其中Ⅱ型降雨次洪水事件减水量和减沙量最多,Ⅰ型最少。 相似文献
11.
黑土区坡耕地施加生物炭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作用效果,于2015年在东北黑土区典型黑土带上的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3°坡耕地上的径流小区内,开展了不同生物炭施用量(0、25、50、75、100 t/hm~2)对土壤结构、持水性能、径流泥沙控制等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可有效改善黑土区土壤结构,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容重随之减小,而土壤孔隙度则会明显提高;土壤饱和含水率、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储水能力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施加生物炭对黑土区坡耕地降雨径流及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75 t/hm~2处理具有最好的径流泥沙控制效果,其中径流控制效果好于泥沙控制;施加生物炭还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黑土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并可以改善养分的空间分布,4种生物炭用量处理的养分含量不仅在数量上高于对照处理,而且在均匀程度上有较大的改善,减缓了坡度对土壤养分造成的坡上与坡下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秸秆资源的高效、绿色、循环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为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沙盖黄土区水土保持植被的实际调查,发现了该区水土保持植被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为探寻适宜东北辽河平原地区的最佳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探讨不同秸秆残茬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模式对土壤含水率、地温及风蚀的影响不同;与传统耕作模式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含水率及地表温度较高,且地表粗糙度大、土壤风蚀量小;在所有处理中,留茬全覆盖模式的防治风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16.
为定量评价沙棘造林后的水土保持效益,文章以沙棘造林的典型县域为研究对象,基于3S技术与RUSLE土壤侵蚀模型,分析评价了该县沙棘造林前后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吴起县实施沙棘造林后10年来,水土流失明显减少,较高强度土壤侵蚀的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①沙棘造林后土壤侵蚀分布以中度侵蚀最多,其面积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的43.62%,而沙棘造林前土壤侵蚀以极强烈侵蚀为主,占吴起县国土总面积的42.76%。②沙棘造林后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285t/km2.a,属于强度侵蚀,其沙棘造林前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779t/km2.a,属于极强烈侵蚀,为沙棘造林后的1.85倍,沙棘造林后全县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402万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