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废水中植物的耐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人工湿地中常用的挺水植物美人蕉和鸢尾作为受试植物,配制不同氨氮浓度的模拟废水进行培养,每隔一段停留时间测试植株生理指标,以期得到植株的氨氮耐受性特征。研究脯氨酸、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表征植株耐受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美人蕉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说明植株对氨氮的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鸢尾叶片中两种物质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美人蕉。氨氮浓度为200 mg/L时,美人蕉SOD活性变化很小,而鸢尾则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氨氮浓度升高,美人蕉和鸢尾叶片的SOD活性都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鸢尾叶片SOD活性无法恢复到初始水平,SOD系统遭到损害。低浓度氨氮对美人蕉净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蒸腾速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表明在低氨氮浓度情况下,美人蕉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鸢尾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有所下降,植物生长受到抑制。研究结果表明,美人蕉对高氨氮具有更强的耐受性,是人工湿地处理高氨氮废水时较为理想的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2.

围绕如何提高人工湿地对低碳高氮废水中氮的去除效率,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脱氮的机理,归纳阐述了碳源、溶解氧、温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处理低碳高氮废水时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人工湿地处理低碳高氮废水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低碳高氮废水的人工湿地脱氮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如何提高人工湿地对低碳高氮废水中氮的去除效率,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脱氮的机理,归纳阐述了碳源、溶解氧、温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处理低碳高氮废水时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人工湿地处理低碳高氮废水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比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NH_4~+-N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潜流人工湿地系统(P0.05),但是两类湿地系统对TN的去除能力差异并不显著(P0.05)。水力负荷越低,两类湿地系统对NH_4~+-N、TN去除率的差距越明显。以脱氮为主要目标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最佳的水力负荷为0.6~0.8 m/d,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水力负荷可取低值0.4~0.6 m/d。  相似文献   

5.
以宁波市皎口生态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定点监测,研究了湿地总体运行效果、功能模块脱氮途径及不同植物配置间的脱氮除磷差异。结果表明,湿地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3%和28.5%,夏秋季湿地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春冬季,总磷的去除效果基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微生物反硝化脱氮是湿地功能模块(2-1,3-1)总氮去除的重要途径,后续湿地工艺设计中,可针对总氮偏高水体适当增设反硝化功能区块。水生美人蕉+钱币草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较茭草+钱币草高8.5%,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无显著差异,二者脱氮除磷效果差异不显著,但不同植物配置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植物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人工湿地污水pH值、NH3-N、TP和TN 4项指标,对芦苇、水葱、香蒲和千屈菜这4种典型人工湿地植物进行了净化效果研究,筛选出净化效果好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湿地植物。结果表明:4种植物对水质的处理效果为:pH值基本达到7左右;NH3-N的去除率平均约为50%;TP为40%;TN为25%。4种湿地植物的优选顺序为香蒲>芦苇>水葱>千屈菜。  相似文献   

7.
[目的]不同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一般有所不同,对于湿地水体的净化效果也会有所差异.因此,筛选适用于赣南废弃稀土矿区净化高氮而磷养分不足的人工湿地植物,可以为赣南稀土矿原位浸矿区人工辅助处理污水的湿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改善赣南稀土矿区河流水质及环境质量.[方法]以位于赣南寻乌县废弃稀土矿区阶级式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选...  相似文献   

8.
姜花在人工湿地中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芦苇和人工湿地处理中未见应用报道的姜花,通过人工模拟湿地,采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二级工艺出水进行处理,研究它们在处理过程中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床的脱氮除磷效果好于无植物床,复合床脱氮除磷效果最好,但芦苇床、姜花床、复合床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污水处理后,湿地植物各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及分布有变化,芦苇叶对氮、磷的积累量最大,姜花根对氮的积累量最大,而对磷积累不明显;姜花可用于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污水。  相似文献   

9.
选取芦苇和人工湿地处理中未见应用报道的姜花,通过人工模拟湿地,采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二级工艺出水进行处理,研究它们在处理过程中的脱氮除磷效果.结果表明有植物床的脱氮除磷效果好于无植物床,复合床脱氮除磷效果最好,但芦苇床、姜花床、复合床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污水处理后,湿地植物各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及分布有变化,芦苇叶对氮、磷的积累量最大,姜花根对氮的积累量最大,而对磷积累不明显;姜花可用于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污水.  相似文献   

10.
潘长森  王小娇 《安徽农业科学》2015,(10):234-238,242
[目的]研究模拟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建筑垃圾中产生量最大的废砖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测定其脱氮除磷的效果,并从植物生长阶段、光照强度、温度、pH、进水浓度等多个方面对建筑垃圾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建筑垃圾人工湿地脱氮除磷的效率都出现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再下降至稳定的趋势;综合考虑外界影响因素下,pH与氨氮去除率、氨氮面积负荷去除率、总磷去除率及光照强度与总磷面积负荷去除率,温度与总磷面积负荷去除率均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结论]和传统脱氮除磷工艺相比,人工湿地技术具有良好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人工湿地系统也更适用于光照条件较好、温度偏高且污水pH偏碱性的场合.  相似文献   

11.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工湿地植物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学,对人工湿地植物的科学选择和合理配置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人工湿地的构建以及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简要阐述了昆山湿地公园景观提升改造中的植物设计理念、陆生植物及水生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以期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湿地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态系统提供了关键的自然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主要介绍了部分湿地植物的种类及作用,并以天津农村周边地区的环境为例,介绍了适合本土生长的湿地植物类型,并对其净化与修复作用做了简单概括。  相似文献   

14.
对家居环境的特点以及保健植物的功效进行分析,针对家庭居室不同空间中保健植物的选择和布置提出了一些看法,为室内绿化设计中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王凯全  周琪  齐经济  乐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9-21081
[目的]探讨高浓度多菌灵在自然条件下的残留动态及降解规律。[方法]通过选取质量分数为0.2%(推荐浓度)、0.4%(2倍浓度)、1.0%(5倍浓度)多菌灵溶液在植物叶片上喷洒,测定自然状态下多菌灵的残留量,并研究了3种浓度下多菌灵残留量的动态模型。[结果]推荐浓度下多菌灵降解符合降解动力学规律,而2倍和5倍浓度下的样本降解动力学模型出现了异化。分析认为,多菌灵的植物残留量受植物吸收能力和气候条件的双重影响:吸收能力受施用浓度和植物生长状态的影响,较高浓度施用和植物处于缓慢生长期时,不利于多菌灵的吸收;气候条件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温度较高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多菌灵的降解。[结论]为指导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气候条件下多菌灵的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龚仲幸  章红  龚稷萍  陈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13-5514,5575
系统地阐述了花境的概念、特点,对目前园林中常见花境植物材料作了分类介绍和总结,并分析了园林花境植物材料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河道生态整治中面临的湿地植物恢复和种群优化问题,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典型河道内湿地植物为对象,分析常见湿地植物去除污染物的能力,评估常见湿地植物对行洪的影响,构建适宜的河道生态系统,为今后江西河道生态整治和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天津塘沽作为滨海新区核心区,是目前天津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由于本区盐碱土壤等自然条件,污水中盐分含量较高,制约了废水的回用。本文通过模拟人工湿地实验,比较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地碱篷(Suaeda salsa)、碱蒿(Artemisia anethifolia)、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等耐盐植物对轻污染水体中高浓度氯离子的去除能力,筛选出去除能力较强的植物,并确定植物对盐分去除率达到最大时的生态系统条件。结果表明,适合人工湿地的耐盐碱植物对氯离子的去除效果依次为:芦苇>盐地碱篷>碱蒿>黄花鸢尾>盐角草>大米草,停留时间一般在第4 d时可达到平衡。该研究为利用人工湿地处理高盐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