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不同使用年限大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大棚蔬菜种植对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选取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大棚,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棚龄土壤Cr、Pb、As、Hg含量均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种植蔬菜1~5 a,土壤Cd、As和Hg的含量分别提高143.5%、51.1%和60.2%;在种植蔬菜6~10 a,土壤Hg含量较1~5 a提高105.5%;棚龄11~15 a土壤重金属Cr的含量较6~10 a提高44.3%;但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以及《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评价,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属于清洁水平、安全等级,但土壤重金属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而逐渐提高的现象说明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累积污染风险,对大棚蔬菜生产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2.
长期种植蔬菜土壤的重金属累积与污染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城郊长期种植蔬菜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57个土壤样品,分析铅(Pb)、镉(Cd)、汞(Hg)、砷(As)、铬(Cr)等重金属的含量,对长沙主要蔬菜基地的重金属累积与污染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Pb浓度为20.90-64.70 mg/kg,Cd为0.035-0.64 mg/kg,Hg为0.045-0.44 mg/kg,As为7.72-26.32 mg/kg,Cr为30.8-111.99mg/kg。有43%的土壤样本中重金属浓度超过背景值,且Pb、Cd、Hg、As均呈现出明显的累积,尤其Cd、Hg的累积更为明显,Cd、Hg平均含量值较本底值增加了3.92倍和1.87倍,其单项污染指数超标率分别达到35.09%和24.56%(以《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1—2001》为评价标准,按照单项污染指数≥1即为超标)。分区评价结果表明,近郊区长期种植蔬菜地土壤大部分呈现轻度污染,随离市区距离的增加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逐渐减弱。因此,长沙城郊长期种植蔬菜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的形态与污染程度变化,以西安市郊不同年限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利用BCR连续提取法研究土壤中Cd和Pb的不同形态,分析土壤中Cd和Pb不同赋存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设施菜地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西安市设施菜地土壤呈酸化趋势,且速效养分含量升高;不同年限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Cd和Pb的总量分别为0.28~1.51 mg·kg~(-1)和0.14~0.5 mg·kg~(-1),Cd有效态含量介于0.14~0.5 mg·kg~(-1),均超过其地方土壤背景值,大棚使用年限为11~15、16~20、21~25 a中Cd总量分别为0.615、1.465、1.515 mg·kg~(-1),在21~25 a中Cd有效态含量为0.5 mg·kg~(-1),均超出标准限值;弱酸态和还原态是大棚土壤中Cd的主要存在形态,而Pb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其中土壤中Cd的有效态、Pb的还原态和残渣态与土壤N、P含量显著相关(P0.05),Pb的还原态与K含量相关。随着年限增长,设施菜地土壤中Cd的地积累指数增加,污染程度达到中度污染。研究区21~25 a设施菜地为中等生态风险,Cd生态风险系数对潜在风险指数的贡献高达94.36%,重金属Cd和Pb存在一定的累积叠加污染风险。高年限设施菜地土壤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大于Pb。  相似文献   

4.
汕头韩江三角洲南部蔬菜重金属污染及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产地采样并用国颁标准方法对经济发达的韩江三角洲南部地区46个蔬菜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对照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污染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中Pb、Cd、Ni 3种元素含量100%超标,Cr元素含量也有95.7%超标.As和Zn两元素未超标.同时,蔬菜重金属污染与养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联系,不同蔬菜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6种重金属元素归因3个主因子,分别对应大气污染、土壤环境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3种来源.  相似文献   

5.
不同棚龄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设施大棚中土壤重金属的变化趋势,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研究了浙江金华市郊不同棚龄的设施大棚土壤中污染重金属的积累现状.结果表明,设施大棚中施用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使土壤重金属(Cr、Pb、Cu)含量随棚龄(0~8 a)增加而递增,且两者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土壤Cu含量平均以7.565 mg/(kg·a)的速度增加,导致有24.14%的设施土壤Cu含量超标;而Cd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并且,5a棚龄设施土壤有75%达污染警戒限水平(2级),而棚龄8a设施土壤100%都达到或超过了污染警戒限水平.可见,目前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设施栽培导致重金属积累,设施土壤清洁使用的临界年限大约5a.建议在设施栽培过程中尽量使用经堆制腐熟的畜禽粪等有机肥料,并适时采取灌水治理、施用石灰氮、植物修复等措施,以保证设施栽培土壤环境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以中轻度为主,蔬菜作物重金属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土壤修复应采取“边生产边修复”的安全生产模式。在查阅国内最新发表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我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现状、目前的治理技术,提出从源头减少重金属的投入、通过钝化剂等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和活性、种植低积累蔬菜品种减少对重金属的吸收,以保障重金属污染蔬菜地的安全利用。这种具有针对性地确保重金属稳定性的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应规避钝化材料在土壤中的积累风险;选择优质高效的、易于推广应用的重金属低积累蔬菜种类及品种,最终建立蔬菜地土壤修复的可持续评价体系,实现蔬菜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广西某铅锌矿影响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修复策略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解铅锌矿影响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探究污染农田的修复措施,以广西某铅锌矿影响区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影响区自然土壤和农田耕作层土壤样品41个和277个,同时分别采集62个蔬菜和35个粮食样品,分析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铅锌矿影响区耕作层土壤As、Cd、Pb、Cu、Zn和Cr含量范围分别为4.50~104.8、0.031~36.26、24.80~2989、16.90~251.6、79.90~11 500和24.0~222.0 mg·kg~(-1);与土壤基线值相比,6种重金属的超标率分别为1.4%、91.7%、60%、60%、60%和0。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限值相比,大米样本As、Pb、Cd含量超标率分别为93%、86%、64%,玉米样本Pb、Cd含量超标率为100%、100%,叶菜类蔬菜As、Pb、Cd含量超标率分别为50%、100%、60%,根茎类蔬菜As、Pb、Cd含量超标率为23%、100%和100%,瓜果类蔬菜As、Pb、Cd含量超标率为14%、96%和100%。通过分析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超标情况,确定As、Pb、Cd为优先控制的重金属,依据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性,划为3个分区:轻度污染区(Cd污染区),建议采取活化剂+植物萃取去除污染物;中度污染区则采用钝化剂与低积累农作物结合的方式;重度污染区则不宜种植进入食物链的农作物,建议采取施加活化剂与种植超富集植物结合的方式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郊蔬菜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对长沙市郊几大主要蔬菜基地进行了取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市郊蔬菜基地所产蔬菜中,除叶菜类蔬菜外,其它类型蔬菜没有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叶菜类蔬菜中,100%的样品铅含量超标,最大超标137%,平均超标60%;50%的叶菜样镉超标,最大超标127%,其镉含量平均值接近无公害蔬菜重金属限量指标.不同类型蔬菜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顺序为叶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顺序为镉>汞>铅>砷>铬.长沙市郊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有70%的土壤受到了镉的污染,27.6%的土壤受到了汞的污染,58.6%的土壤受到了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防止污染的进一步蔓延和加剧.  相似文献   

9.
堆肥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上茼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堆肥施入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后对蔬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堆肥用量下茼蒿品质、产量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用量的增加,茼蒿产量、粗蛋白、Vc、P和K含量先显著增加后降低,而茼篙可溶性糖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肥量的增加显著降低茼蒿中Cu含量,比对照最多降低35.5%.茼蒿地上部Cd、根部Cu和Cd含量呈先显著降低又上升的趋势.茼蒿地上部Cd含量在堆肥用量为20 g·kg1时达最低,根部cu、Cd含量与对照相比最多分别降低20.1%和39.5%.对于污染地区的茼蒿种植,试验堆肥的适量施用是切实呵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辽宁某典型冶炼厂为研究对象,采集冶炼厂北部1~15 km的农田土壤及种植的农产品,分析Cd、Pb等重金属含量特征。利用土壤重金属水平分布特征、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特征、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农产品不同器官重金属分布特征、土壤添加和叶面喷施重金属等方法探究了农产品Cd、Pb污染来源,采用暴露风险指数(HQv)评价了通过农产品摄入的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Cd、Hg、Zn、Pb和Cu呈明显的污染与富集趋势,总体呈重度污染水平。花生、玉米和蔬菜受到Cd、Pb污染,3类农产品Cd超标率分别为100%、69%和16%,Pb超标率分别为100%、46%和13%。建议减少花生、玉米和小白菜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大白菜、萝卜。随与冶炼厂距离的增加,土壤Cd、Pb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特征表明重金属含量高的农产品分布在冶炼厂附近地块,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表明花生富集土壤Cd的能力高于Pb,Pb比Cd更容易向玉米籽粒转运。土壤添加和叶面喷施试验表明,不同污染源作用下农产品各器官Cd、Pb含量趋势不同,花生籽粒Cd主要来自土壤,玉米籽粒Pb主要来自大气沉降。暴露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通过花生摄入的Cd、Pb,小白菜摄入的Cd和玉米摄入的Pb会对人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1.
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人们的饮水和粮食安全。文章介绍了水土流失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概念,分析指出水土流失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的重要形式和运输载体。在概括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给出了水土流失和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贵州省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贵州省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方法]采用维护成本法对贵州省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3项指标进行虚拟治理成本核算,加以贵州省实际环保资金支出,从而得出贵州省环境污染损失的价值,分析2000~2013年贵州省环境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通过对贵州省环境污染损失的动态变化分析可知,2000~2013年贵州省二氧化硫、烟(粉)尘、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而水污染的总排放量和生活垃圾虚拟治理成本呈增长趋势。[结论]对比同时期贵州省GDP增长速度与环境污染损失成本的增长速度,发现GDP增长速度高于环境损失成本的增长速度,因此贵州省经济增长并未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3.
农田土壤氮素损失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氮素是化肥中施用量最大的营养元素,其循环途径对环境有着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氮素损失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各国科学家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氮损失的研究进展、损失途径以及氮损失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地区水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是合理进行水资源规划和保护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采用浓度-价值损失率法和恢复费用法等估算了黄河三角洲地区2009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价值损失,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东营、滨州、寒亭区和寿光市达到了功能丧失的程度,昌邑市达到了重度损害的程度,工业废水中乐陵市和庆云县达到了功能丧失的程度,滨州和寿光市达到了中度损害的程度,东营、寒亭区和昌邑市为轻微损害;由于COD和氨氮的污染,2009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污废水价值损失为47 778.497万元,其中生活污水价值损失为30 423.712万元,工业废水价值损失为17 354.785万元,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温雯  焦一之  关轶  解明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9-12680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考察,及对流域10条入湖河流的水土流失和污染物负荷监测,整理得出该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肉品污染是影响肉质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本文分析了肉品污染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控制肉品污染,保障肉品安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损失途径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稻田养分损失是农业生产领域的热点,其对控制面源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损失途径及其影响因子等,提出了减少稻田氮磷损失的对策,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俞跃  宋玉梅  唐文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58-9160,9189
采用径流场结合人工模拟降雨方式,研究了海南岛万泉河流域土壤中N、P、有机质等营养物质的流失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强度越大,产流系数越大,携带走的污染物越多,所产生的污染程度越大;TN的流失表现为雨强越大,增幅越大,当雨强为中雨、大雨时PN所占TN的比例为44.43%和44.09%,当雨强为暴雨时PN占TN比例则跃升至77.83%;养分流失速率呈现有机质〉TN〉TP的特征;PP随地表径流搬运迁移为TP主要的流失形态,且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而DP的流失特征为不随雨强变化而变化;土壤质地、坡度、植物覆盖率对土壤养分流失速率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