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枳壳能增强绵羊空肠、回肠的峰电活动,并缩短了移行综合肌电的周期,特别使MMC Ⅲ相活动明显增强,产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小肠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理气导滞汤能使皱胃幽门窦、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峰电活动增强。缩短十二指肠和空肠移行性综合肌电的周期,延长空肠移行性综合肌电Ⅲ相的时程,触发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排便;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枳壳对绵羊空肠,回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枳壳能够增强绵羊空肠、回肠的峰电活动,并缩短了移行综合肌电的周期,特别使MMCⅢ相活动明显增强,产生移行性运动复合波,促进小肠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绵羊空肠和回肠综合肌电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空肠和回肠肌电是以峰电周期性活动为特征的综合肌电,都有3个时相。回肠的3个时相均由空肠末端移行而来  相似文献   

5.
绵羊十二指肠和空肠的移行性综合肌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窦以峰电周期性活动为特征的综合肌电,有4个时相,总时程为119,5331.23min,不向十二指肠移行。起自幽门的移行性综合肌电,有3个时相,总时稍为107.7930.53min,能经十二指肠和空肠向后移行。  相似文献   

6.
许明  贾斌 《新疆农业科学》2001,(Z1):182-184
采用浆膜表面埋植双极引导电极 ,多道电极同时记录法 ,测定了由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所研制的生长调控剂Ⅰ号对绵羊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 (MMC)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控剂Ⅰ号能够显著提高十二指肠(P <0 .0 1)、空肠 (P <0 .0 5 )MMCⅡ相时程 ;能够显著缩短回肠MMCⅢ相时程 ,(P <0 .0 1)。同时能够使十二指肠MMC的锋电锋值 (P <0 .0 5 )、锋电频率 (P <0 .0 1)显著增加 ,MMC活动比率 (MR)增加 93.2 0 %(1.47%和 2 .84% ) ;使空肠MMC的锋电锋值明显减弱 (P <0 .0 1)、锋电频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而空肠MR增加了 5 .6 8% (10 .73% ,11.34 % ) ,使回肠锋电频率显著增加 (P <0 .0 5 ) ,MR增加 43.89% (17.0 9% ,2 4.5 9% )。生长调控剂Ⅰ号能够显著的增强小肠的肌电活动 ,有利于绵羊的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7.
绵羊盲肠和结肠综合肌电的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盲肠和结肠初袢的电活动,均为短周期移行性综合肌电。起自盲肠尖的大量峰电,可移行止于结肠初袢远端;而起自结肠初袢远端较多的峰电,能直接移向盲肠尖;起步于盲肠基的峰电能发生两向移行。结肠旋袢和终袢的电活动,均为自发地短周期综合肌电;并以旋袢的周期为最短。此外结肠终袢还产生大振幅(170.54μV)、长间歇(35.94min)、持续性(5.39min)峰电活动。  相似文献   

8.
回肠后部的移行性综合肌电(MMC)与回肠中部MMC3个时相规律一致,并从回肠中部移行而来;通过回肠末端终止于回盲口。回肠后部的MMC在移行终止于回盲口的过程中,除有与回肠中部相同的3相周期外,偶发的附加Ⅲ相在回肠后部明显增加,慢波频率逐渐减少(13.54±0.17次·min-1;11.50±0.21次·min-1,P<0.05),峰电峰值也渐减弱(102.61±2.29μV,68.49±1.42μV,P<0.01)。盲肠的综合肌电与回肠不同,不分3个时相,只有电活动期和静息期。  相似文献   

9.
选用体重和出生日期相近的3头中国荷斯坦犊牛,(40±1)d-次性断奶,断奶后第2 d早晨空腹屠宰.无菌条件下,取下整个小肠,去除肠系膜,分离空肠段,取空肠中段用含不同水平的Gh和葡萄糖的DMEM培养液,进行小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早期断奶犊牛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液中,加入血液水平2倍的Gln,有利于早期断奶犊牛小肠上皮细胞ATP的合成和能量储备.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γ-干扰素(IFN-γ)与鸵鸟小肠发育及小肠黏膜免疫的关系,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3日龄、3周龄和11月龄鸵鸟小肠中IFN-γ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FN-γ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肠上皮间淋巴细胞,在绒毛和肠腺的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内也有阳性产物表达,黏膜固有层的IFN-γ阳性细胞集群分布或沿血管周围密集排布,肌层和肌间存在大量梭形的阳性细胞和串珠状的阳性纤维;IFN-γ阳性产物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日龄和3周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11月龄与3周龄鸵鸟表达差异显著(P0.05);不同肠段IFN-γ阳性产物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自十二指肠至空肠的递减趋势,其中3日龄、3周龄鸵鸟各段小肠中差异不显著(P0.05),11月龄鸵鸟空肠中IFN-γ阳性产物的相对表达量较十二指肠显著降低(P0.05),回肠与空肠相比亦显著降低(P0.05)。表明IFN-γ通过多种途径参与鸵鸟小肠的发育和黏膜免疫。  相似文献   

11.
陈绍辉  胥洪水  裴志花  马红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6-6747,6751
[目的]探讨无失散的泻下作用机理。[方法]研究无失散对小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兔离体空肠的兴奋作用。探讨硫酸阿托品、肾上腺素、硝苯地平对无失散致兔离体空肠兴奋作用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小鼠灌胃后,提高了小鼠小肠的推进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无失散各剂量组对兔离体空肠的最大张力、最小张力、平均张力、收缩频率均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存在量效关系。硫酸阿托品、肾上腺素可拮抗无失散对兔离体空肠的兴奋作用,硝苯地平对无失散对兔离体小肠的兴奋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无失散可以提高小鼠小肠的推进率,对兔离体空肠具有兴奋作用,且该兴奋作用可被硫酸阿托品、肾上腺素所拮抗。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月龄羊驼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不同月龄羊驼的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分布规律,本实验分别选择3月龄、12月龄的各3头羊驼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结果:随年龄增长,羊驼十二指肠肥大细胞数量增多,空肠和回肠肥大细胞数量则减少,十二指肠、空肠肥大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回肠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未达极显著(P>0.01);3月龄羊驼十二指肠、回肠之间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回肠、空肠之间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未达极显著(P>0.01);12月龄羊驼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之间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以上结果显示:不同发育阶段的羊驼小肠肥大细胞数量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薛乾  俞红贤  荆海霞  张勤文  魏青  梁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64-1416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特点,为初生牦牛小肠黏膜免疫状态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利用常规组织学技术及改良甲苯胺蓝色染法,对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内肥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特点进行比较。[结果]1日龄牦牛小肠各段的肥大细胞数量从十二指肠向后呈显著增多趋势(P〈0.05),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最多。1日龄黄牛小肠各段的肥大细胞数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空肠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最多,而十二指肠的肥大细胞数量最少。2种动物相同小肠肠段的肥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P〈0.05),1日龄牦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中的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少于1日龄黄牛,但其回肠中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黄牛。[结论]1日龄牦牛和黄牛小肠肥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断奶日龄和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对6月龄陕北白绒羔羊小肠形态发育和小肠道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间接阐明陕北白绒山羊最佳断奶日龄和饲养标准,为两年三胎体系中羔羊早期断奶和日粮配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数和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54日龄左右健康、体重相近((10.73±1.03)kg)的陕北白绒山羊羔羊5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试验Ⅰ、Ⅱ、Ⅲ组羔羊分别于90、75、60日龄断奶,断奶后饲喂标准日粮;试验Ⅳ、Ⅴ、Ⅵ组羔羊均于60日龄断奶,断奶后分别饲喂消化能和粗蛋白水平为标准日粮85%、115%、130%的试验日粮。试验羊饲喂至6月龄,试验期间测定羔羊体重和采食量。试验结束后,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羊进行屠宰(屠宰前未禁食),分别采集十二指肠中上部、空肠中段、回肠末端组织样品2 cm 2,制成石蜡切片观察小肠形态;采集小肠各段食糜用于测定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α-淀粉酶的活性。【结果】(1)断奶日龄影响4—6月龄羔羊生长,Ⅲ组羔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2)断奶日龄影响6月龄羔羊小肠的组织形态,十二指肠的肌层厚度和空肠绒毛表面积Ⅲ组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十二指肠绒毛宽度、回肠绒毛宽度Ⅱ、Ⅲ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3)断奶日龄影响小肠内消化酶的活性,十二指肠和回肠中脂肪酶活、空肠和回肠中的糜蛋白酶活性Ⅲ组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4)日粮营养水平影响小肠组织形态,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肌层厚度、绒毛表面积和空肠的绒毛高度、肌层厚度以及回肠的绒毛高度、V/C等指标Ⅴ和Ⅵ组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5)日粮营养水平影响小肠内消化酶的活性,十二指肠中糜蛋白酶活、胰蛋白酶活性V组和VI组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空肠中糜蛋白酶活和回肠中胰蛋白酶活V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就陕北白绒山羊生长性能、小肠形态发育以及主要消化酶活性等指标而言,60日龄断奶最佳;4—6月龄断奶羔羊日粮消化能和蛋白水平按现行饲养标准的1.15倍设置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热应激对肉仔鸡小肠形态和机能的影响,对热应激肉仔鸡小肠进行了显微结构和扫描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热应激可以导致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顶端轻微破裂、肠绒毛局部区域的水肿、断裂和成片绒毛严重缺失的现象。同时,热应激严重的改变了肉仔鸡小肠绒毛和肠腺长度,并导致肠道淋巴组织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白散超声提取液对鸡空肠运动机能影响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器官实验法,将鸡的空肠置于盛有生理溶液的麦氏浴槽内,分别加入浓度为4.00、8.00、16.00 g/L的三白散水煎液和超声提取液,观察比较离体肠管运动张力的变化。结果:三白散水煎液和超声提取液均能使鸡离体空肠收缩张力和舒张张力降低,收缩振幅减小,浓度增加其作用增强。结论:三白散超声提取液对鸡离体空肠平滑肌收缩运动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民猪和哈白猪的初生仔猪(生后5天以内)各15头,观察总结了小肠位置和排列的各种不同类型,井对两品种小肠各段的长度和周长进行测量比较,为初生仔猪解剖学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8.
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2~4组为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及0.8%的谷氨酰胺(Gln),研究Gln对肉鸡小肠发育、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Gln可明显提高肉鸡小肠的长度、重量及指数,2周龄时高剂量组(0.8%)效果较好,3、4周龄时则低剂量组(0.2%)较好,其中,空肠受日粮Gln影响最大,回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小;对肠道形态、结构的组织学观察发现,日粮中添加0.2%的Gln可显著提高试验期间空肠绒毛的高度,降低绒毛的宽度和固有膜厚度;以D-木糖吸收率为代表的小肠主动吸收功能试验表明,试验组肉鸡血清木糖浓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肉鸡。上述结果显示,外源性Gln作为肠粘膜细胞的能量来源,对促进小肠发育、维持小肠粘膜的完整性以及提高小肠的主动吸收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日粮来源淀粉在断奶仔猪小肠不同部位的消化率及体外降解的差异,为合理利用谷物淀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8日龄断奶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体重8.0±0.6 kg)20头,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来源淀粉日粮,即玉米日粮、糙米日粮、糯米日粮和抗性淀粉日粮,通过体内消化、体外酶解技术测定不同来源淀粉在仔猪小肠不同部位的消化率和体外降解率及降解速度。【结果】与其它3种日粮相比,糯米日粮来源的淀粉在断奶仔猪空肠前段和后段、回肠前段和后段测得的消化率及其体外降解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小肠不同部位淀粉消化率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食入量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糯米日粮来源淀粉在体外的降解速度和各孵育时间的降解率也均显著高于其它3种日粮(P<0.05)。【结论】不同日粮来源的淀粉到达小肠不同部位时的消化和体外降解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可以作为合理选择仔猪日粮淀粉来源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番鸭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的分布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GALT分布在小肠、卵黄囊憩室、盲肠和直肠末端.小肠可见4处非常明显的GALT,呈环带状,3处位于空肠,一处位于回肠;盲肠近端可见大量GALT分布,盲肠远端和直肠末端可见散在GALT分布.在组织学上,番鸭的GALT与鸡和哺乳动物的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