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微红梢斑螟是马尾松的主要蛀梢害虫之一。2013-2015年对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马尾松20年树龄的种子园的微红梢斑螟进行全面踏查、定点观测和室内饲养,观察记录该虫的生活习性、危害方式及在马尾松不同树冠高度层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贵州黔南地区微红梢斑螟在马尾松种子园1年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危害马尾松1年生主梢或侧梢的梢头,被害枝梢常表现为近90°弯曲或螺旋状弯曲,弯曲处有流脂,导致马尾松的主梢、侧枝枯死及树冠畸形,严重影响马尾松生长及成材。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对松树生长的影响,分别在当年5月份和7月份对微红梢斑螟危害过的马尾松、湿地松幼林实施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幼虫.结果表明:人工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对松树生长的影响与剪梢时间和树种有关.人工剪梢防治对马尾松、湿地松地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5月份剪梢的马尾松地径增长最明显,达14.87%...  相似文献   

3.
为了系统掌握北戴河地区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防治时机,以微红梢斑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了微红梢斑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北戴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北戴河联峰山公园油松林中微红梢斑螟1 a可发生2代,有世代重叠现象,有2个发生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为5月中上旬,6个诱捕灯的诱虫量可达26头;第2个高峰期为7月中下旬,诱虫量可达32头,其中以7月份的高峰期尤为显著。对微红梢斑螟越冬虫态及越冬部位的调查发现,微红梢斑螟在11月份之后,不同虫龄的幼虫在枝梢和蛀果中以及蛹在蛀果中进行越冬,但最终主要以2 a生枝梢中的老熟幼虫和蛀果中的蛹之形式完成越冬。通过对幼虫转梢习性的调查发现,转出梢的枝条直径、长度以及蛀道的直径、长度,均低于转入梢。产卵部位调查发现,微红梢斑螟产卵部位主要为被害枝条(59%)和被害球果(53%)。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在北京地区,油松、华山松等主要常绿树种受微红斑稍螟的危害非常普遍,给园林绿化养护带来影响。简述了自2009~2018年的10年间,通过采用人工捕捉、药物及微红梢斑螟性信息素的防治方法,对750亩园区内的1915株油松、188株华山松、90株云杉,共计2193株树木,进行微红梢斑螟防治的实验,并对危害苗木情况、虫口数量、防治效果、费用支出等进行了观察对比、汇总分析。实践证明:性信息素防治不但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拥有较高性价比、操作简便、科学、环保等优点,可以作为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的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松梢螟对湿地松幼林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梢螟又名微红梢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该虫在我国分布很广,除西南、西北少数省份外,其他省份均有发生,此害虫对马尾松、黑松、油松、湿地松、雪松等多种松类均有不同程度危害。其幼虫在主梢和幼树枝干内部蛀食危害,  相似文献   

6.
微红梢斑螟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原名松梢螟,危害多种松树,在我县危害火炬松、湿地松幼林,以幼虫取食当年新梢造成危害。上世纪中后期随着我县造林工作不断深入,外松林面积增幅较大,一度出现微红梢斑螟大面积危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外松的正常生长,现将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标准地调查研究了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并对剪梢防治微红梢斑螟的方法进行了简述.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蛀害对马尾松幼林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害后主梢当年生长量损失27.23%,树高下降13%,而地径增长7.23%.马尾松受害后除影响当年梢生长外还影响其次年梢生长.树高在141~180 cm左右的马尾松受...  相似文献   

8.
对地处皖南丘陵的宣州区国外松上常见病虫害进行了连续5年调查观察,笔者发现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松茸毒蛾、思茅松毛虫、微红梢斑螟、荔浦吉松叶蜂、浙江黑松叶蜂、桃蛀螟、铜绿丽金龟、油茶枯叶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等病虫害,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国外松枯梢病和微红梢斑螟,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历,以便为林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南京地区微红梢斑螟对松林的危害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红梢斑螟是南京地区重要的松树蛀梢害虫,尤其对人工火炬松幼林危害严重.对南京及周边4个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型的野外试验地松林受害株率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微红梢斑螟对人工纯林危害大于天然更新林;对火炬松危害大于马尾松和黑松;此外,统计分析表明马尾松受害梢率与受害株胸径呈典型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对采集回的受害松枝室内剖查结果统计显示,火炬松受害大于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  相似文献   

10.
松梢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微红梢斑螟,寄主为马尾松、油松、黑松、赤松、黄山松、华山松、火炬松、湿地松、雪松等。以幼虫钻蛀主梢,引起侧梢丛生、树冠呈扫帚状,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幼虫蛀食球果影响种子产量,也可蛀食幼树枝干,造成幼树死亡。本文通过分析芷江县马尾松松梢螟虫害分布及发展现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微红梢斑螟Diorgctria rubella Hampson在辽宁省兴城油松种子园严重为害松梢和球果。我们应用国内最新合成的微红梢斑螟性诱剂诱捕成虫,测定成虫发生期,并结合实地解剖受害松梢和球果,验证了应用性诱剂作为测报手段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性诱剂为烯醇醋酸酯、烯醇  相似文献   

12.
微红梢斑螟危害枝梢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种回归分析法和6种聚集指标,对微红梢斑螟危害梢在马尾松林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为聚集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Iwao的方法进行了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13.
红松种实害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种实害虫危害红松的球果及种子,造成种子产量下降、质量低劣,严重的可导致红松种子绝产。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直接危害红松种实的害虫主要有赤松梢斑螟、冷杉梢斑螟、松梢螟、红松球果种蝇、红松球果种小蜂等。其中冷杉梢斑螟为原始红松林果梢的重要害虫,赤松梢斑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红松幼树的球果、嫩梢及干部,是该地区危害红松种实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4.
微红梢斑螟种群在湿地松种子园为聚集分布,分布型符合负二项分布.在种子盛产期,微红梢斑螟种群为危害湿地松种子园2年生球果害虫的绝对优势种;7月上旬2年生球果变色后,其经济阈值为0.9739头/100个球果.依此建立起序贯抽样的接受与拒绝公式,编出序贯抽样表,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09-2010年以微红梢斑螟为主的松梢钻蛀害虫在靖州县严重发生,累计发生面积超过20 000 hm2.本文描述了微红梢斑螟的主要生活习性和危害特征,介绍了其在靖州县发生现状及当地应用灯光诱杀、人工剪梢、释放赤眼蜂等方法的防治情况,针对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辽宁东部地区危害红松的梢斑螟种类及发生规律,有效解决梢斑螟防治药剂少、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形态特征比对和DNA条形码分子技术对梢斑螟种类进行鉴定,并选用8%噻虫胺微囊悬浮剂(CS)、3%高效氯氰菊酯CS、5%杀铃脲悬浮剂(SC)、5%氟啶脲乳油(EC)进行无人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辽宁东部地区发生的梢斑螟种类主要为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冷杉梢斑螟D. abietella和芽梢斑螟D. yiai;微红梢斑螟在宽甸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越冬,次年4月初越冬幼虫开始活动,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期;4种杀虫剂不同处理组的防治效果差异较大,药剂量600 mL/hm2的8%噻虫胺CS和橙皮精油助剂混用的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93.62%。  相似文献   

17.
<正> 松梢斑螟是松树枝梢大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油松、赤松、樟子松等树种。松梢斑螟危害后影响林木的生长及成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哲里木盟南部奈曼旗、库伦旗和后旗的人工油松林都程度不同的发生过松梢斑螟危害,由于山区交通不便,水源缺乏,难以进行药剂防治。鉴于生产防治的需要,我们从1980年开始在奈曼旗青龙山林场进行了(除化防外) 松梢斑螟防治的专题研究。一、寄主与为害松梢斑螟(Dioryctria splenaiaella H.S)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  相似文献   

18.
子午岭林区油松主要害虫有微红梢斑螟、纵坑切梢小蠹、松大蚜、松针小卷蛾、松幽天牛、松六齿小蠹、油松球果小卷蛾、果梢斑螟8种。经过5年的观察,掌握了其发生发育规律。并通过不同方法对比试验,筛选出了最佳防治方案,其中:黑光灯、强光灯诱杀对微红梢斑螟、果梢斑螟效果较好;烟雾剂熏蒸法对微红梢斑螟和球果小卷蛾较有效;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松针小卷蛾、松幽天牛效果最好,杀虫率均在90%以上,但对环境污染严重,应控制使用。  相似文献   

19.
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对油松幼林的危害随树龄的增加而加重,10年左右的油松人工林受害最重,造林后的第5—10年是防治该虫以保证油松高生长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调查表明:在永泰县世行项目造林地上幼林病虫害发生面积达203hm2;害虫有蕉艺夜蛾、微红梢斑螟等9种,病害有松枯梢病、赤枯病等5种,以微红梢斑螟和松枯梢病为害较严重;集中成片、速生快长的单纯针叶林是造林地幼林病虫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