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省放牧的肉用鸭(或肉蛋兼用鸭)多用来制作板鸭或鲜销。放牧饲养利用了农村丰富的水草、螺蚌、落谷及昆虫资源,饲料成本较低,屠体具有自然风味。但寄生虫的危害却十分惊人。  相似文献   

2.
<正>一、育成鸭的特点蛋用鸭自5周龄起至16周龄,称为育成鸭,通常叫做青年鸭阶段。育成鸭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强,食性广,神经敏感,合群性很强,可塑性较大,适于调教和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二、育成鸭的放牧饲养放牧饲养可促使鸭体健壮,降低饲养成本。但放牧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防止鸭群农药中毒,确实调查清楚牧场近期是否施用过农药;二是天热时只能在清晨或傍晚放牧,牧场不能过远,防止鸭疲劳中暑;三是在有风天气应逆风放牧,以防其羽毛被风吹开受凉;四是在水中要逆风放牧,以便于鸭觅食,很快吃饱;五是夏季中  相似文献   

3.
一、圈养育肥法.已成为肉鸭生产的主要方法,无放牧条件或放牧条件较差的地区均可采用.此法须建筑既有水面、又有运动场的鸭舍.  相似文献   

4.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 在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加强早饲:鸭群在黎明时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子增膘长肉特别快。要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采食高峰时进行。  相似文献   

5.
放牧是青年蛋鸭常用的一种饲养方式,它能够降低饲养成本,增强鸭的体质。作者分析了放牧季节、周龄阶段、场地等因素对放牧效果的影响,提出了放牧前的训练、放牧方法的选用、放牧管理要点与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6.
<正> 鸭霍乱又名鸭巴氏杆菌病或鸭出血性败血症,是引起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一种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理特征为浆膜和粘膜上有小点出血,肝脏有大量坏死病灶,慢性型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按病理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最急性型往往见不到明显症状,多在吃食或吃食后突然抽搐、倒地死亡;或突然死于池塘边、放牧路上或夜晚。 急性型为多见,病鸭常表现为精神萎  相似文献   

7.
<正>青年鸭的觅食能力很强,是鸭一生中最适于放牧的时期,但不同的放牧场地,采用何种放牧形式最为有利,是有讲究的,最常见的放牧方法有3种。1一条龙放牧法由2~3人管理,最有经验的人在前面领路  相似文献   

8.
1.节省饲料 4~5月饲养早春鸭,开始放牧时,正好有耕翻后准备种双季早稻前的绿肥田,田里有较多的蚯蚓、虫子、黄鳝、泥鳅、小鱼、小虾等天然动物性饲料;待双季早稻栽插后,又可将鸭子放牧于麦田,充分觅食遗落田里的麦粒。因此,早春鸭除育雏阶段要用饲料外,一般可不补或很少补喂饲料,经济效益高。安徽新林乡养鸭专业户鲁某1995年饲养早春鸭250只,成活243只,均只鸭重1.85公斤。每增重1公斤仅耗料1.09公斤,比秋前鸭耗料少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肉鸳鸯属鸟纲、雁形目、栖鸭属,学名番鸭,又名瘤头鸭、麝香鸭。该鸭原产于南美、中美热带地区森林里,家养时间比较早,我国南方已引种饲养多年。肉鸳鸯耐粗饲,耗料少,饲料报酬高,可圈养或放养,大多采用放牧结合舍饲补料方法饲养。  相似文献   

10.
圈养蛋鸭又称关棚养鸭或蛋鸭密集型舍饲。在距离水源较远以及放牧条件较差的地区,都可以在圈合内饲养蛋鸭。圈养蛋鸭的好处是:提高劳动效率;蛋鸭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缩小了鸭的活动范围,减少了鸭的运动量和体力消耗;四季均可产蛋,饲料报酬高。圈养蛋鸭还能减少农药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有利于鸭群的防疫,也减少了由放牧带来的伤亡、散失等。  相似文献   

11.
圈养蛋鸭又称关棚养鸭或蛋鸭密集型舍饲。在距离水源较远以及放牧条件较差的地区,都可以在圈舍内饲养蛋鸭。圈养蛋鸭的好处是:提高劳动效率;蛋鸭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减少;缩小了鸭的活动范围,减少了鸭的运动量和体力消耗;四季均可产蛋,饲料报酬高。圈养蛋鸭还能减少农药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有利于鸭群的防疫,也减少了由放牧带来的伤亡、散失等。  相似文献   

12.
鸭瘟可通过感染鸭和易感鸭的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环境污染而间接接触传播。发现本病时,按照实际情况上报疫情,划定疫区,并立即采取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免疫接种等综合措施。集体病鸭发病,可采取隔离或扑杀,病鸭群停止放牧或水中放养。被病毒污染的饲料要高温消毒,饮用水可用碘氯类消毒药消毒。工作人员的衣、帽等及饲养所用工具也要严格消毒,对疫区的鸭群,其体温在42.5℃以下可用鸭瘟疫苗紧急接种,要求一鸭一针。  相似文献   

13.
肉鸳鸯又名瘤头鸭,俗称"红头鸭"、"木鸭"、"麝香鸭".肉鸳鸯体态较家鸭健壮肥大,体躯长宽,略扁,与地面呈水平状态,喙的基部和眼睛周围有红色或赤黑色肉皮瘤,公鸭皮瘤比母鸭发达,体形和体重大小差异显著.肉鸳鸯耐粗饲,耗料少,饲料报酬高,可圈养或放养,大多采用放牧及舍饲补料的方法饲养.  相似文献   

14.
蛋鸭育雏是指从孵化出壳到28日龄阶段的饲养。雏鸭绒毛少,体质较弱,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温度变化较敏感;消化器官不健全,消化能力差;生长速度快,相对增长速度高。因此,需要精心饲养才能提高育雏率。育雏关键在于抓好以下饲养管理要点:一、育雏季节的选择关养或圈养的,可一年四季饲养,但产蛋高峰最好避开盛夏或严冬;放牧或半放牧饲养的,育雏季节性很强。根据育雏期的不同,饲养的雏鸭可分为:①春鸭:3月下旬至5月份饲养的雏鸭,需注意保温;②夏鸭:6月上旬至8月上旬饲养的雏鸭为夏鸭。前期气温闷热,管理困难,要特别…  相似文献   

15.
正5~16周龄为鸭、鹅的育成期,通常称为青年鸭(鹅)阶段,此阶段约3个月。大型肉鸭多采用舍饲,兼用和蛋用型宜放牧,鹅应充分利用放牧饲养。1育成鸭、鹅的生理特点1.1生长发育迅速鸭、鹅此阶段主要是长骨骼、羽毛和内脏器官,为进入产蛋期做好准备。一般情况下,鸭、鹅16周龄已接近成年体重。只要饲养管理正常,体重、羽毛生长特征会按时出  相似文献   

16.
炎热的高温季节,如果禽群饲养密度大,禽舍通风不良、潮湿、闷热又无降温防暑设施,家禽长时间置于高温环境,容易发生热射病;鸭、鹅长时间放牧曝晒于烈日之下或灼热地上或浅水中,容易发生日射病;天气晴雨不定,鸭、鹅群在烈日下放牧时突然被雨淋湿后,又立即赶进禽舍,也会引起中暑。暑热天长途运输家禽,如装运不合理,饮水不足,可激发本病。维生素C缺乏和饮水不足时,易促进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生态养鸭是一种与现代化笼养完全不同的,实行野外放牧的饲养方式。本文从品种选择、鸭场选址、圈舍要求、日常管理、人工补饲、鸭粪生态转化、疾病防治等7个方面,介绍了鸭生态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一、适当加强运动 适量运动可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防止过肥。每天定时赶鸭在舍内作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活动2-4次。如鸭舍附近有适当的放牧场地.可定时进行短距离放牧活动.  相似文献   

19.
赵剑  柏庆荣 《农家致富》2009,(15):38-39
一、适当加强运动 适量运动可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防止过肥。每天定时赶鸭在舍内作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活动2-4次。如鸭舍附近有适当的放牧场地.可定时进行短距离放牧活动.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试图筛选出生长快、体重较大、产肉量较高并适于稻田放牧的四川麻鸭经济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建川杂交鸭比京川和狄川杂交鸭具有许多有利的特质。在相同的放牧条件下,建川杂交鸭比四川麻鸭提早15天达到1.5公斤的上市体重,胸鸭肌重比四川麻鸭高出20%以上。这是适于我省发展稻田养鸭业,与水稻收获季节紧密配合,节约用粮,短期内可提供优质肉用仔鸭上市的一个比较理想的经济杂交组合。1984年已在名山县推广20余万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