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砂姜黑土农田土壤障碍因子消减技术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中低产土壤之一,研究砂姜黑土区农田土壤障碍因子消减技术,对于砂姜黑土改良和提升该区耕地粮食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砂姜黑土农业利用障碍因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消减这些障碍因子的技术措施:适当控水;起垄种植;改进耕作,调控土壤水分状况,防止土壤发生旱涝危害;添加外来物质改性;科学合理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技术;建立农田防护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淮北砂姜黑土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小麦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技术 ,结果表明 ,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配施锌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小麦产量超过施用大量有机肥的农民习惯施肥产量。平衡施肥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改善经济性状 ,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水平 ,培肥地力 ,为作物高产稳产打下地力基础。  相似文献   

3.
4.
闫晓明  殷雄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2):189-190,192
在分析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农业资源条件、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是调整种植业和产业结构,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制定政策保障。提出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近期发展的3种模式,即农牧型、农工型、农经型。  相似文献   

5.
1997年—1999年通过桶栽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冬小麦田生态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施入砂姜黑土降低了土壤的容重、比重及土壤的粘粒含量,增加了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并分别得出土壤容重、比重、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与粉煤灰用量的模拟方程。同时,也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在整个生育时期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化肥的过量施用、复种指数的增加及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蒙城县耕地特别是砂姜黑土地力、质量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存在着较大问题,因此积极推进土壤深松,大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增施商品有机肥,稳步推进秸秆还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大棚土壤障碍因子形成及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棚土壤障碍因子形成及调控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大棚土壤障碍因子是国内外共同存在的问题 ,已严重影响蔬菜等作物产量、品质并引起环境污染。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土壤管理、施肥、灌溉、耕作、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农业新技术、新测试手段的应用为减轻和消除大棚土壤障碍因子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8.
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灌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灌溉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该区小麦需水规律和大气降水对小麦需水的满足程度以及进行灌溉的几个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在该区对小麦进行适时的补充灌溉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在灌溉方式上以沟灌较好。  相似文献   

9.
淮北砂姜黑土桑园速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淮北砂姜黑土区的特点,提出桑园速成丰产栽培的几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淮北砂姜黑土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针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旱、涝、僵、瘦”等不良属性,通过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酶对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有效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提高土壤质量、进而保证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安徽省濉溪县杨柳试验基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1981至今)为基础,研究5种不同施肥模式下(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层土壤(0-20 cm)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成对比较,分别阐明土壤酶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与长期不施肥相比,长期单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砂姜黑土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小麦收获期和玉米收获期分别提高了130.5%和129.5%、11.4%和14.9%、31.4%和12.0%,但对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长期单施化肥可有效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同时明显抑制其他3种土壤酶的活性;在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使5种土壤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弥补了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因施肥模式单一导致某种土壤酶活性较差的不足;高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但对其他酶作用规律不明显。砂姜黑土不同土壤酶之间普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之间以及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磷酸酶与其他3种酶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外,砂姜黑土脲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酶活受季节的影响也因施肥不同而不同。【结论】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相比,能使砂姜黑土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蔗糖酶均保持较高的活性,有利于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进而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力;土壤酶之间相关关系各有不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有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脲酶与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而磷酸酶与其他3种酶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砂姜黑土酶活性受季节影响的程度因酶种类与施肥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日光温室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青州蔬菜种植区内栽培年限分别为1、3、5、7、9年和已废弃1、3年的日光温室及农田中土壤动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日光温室长期应用有使动物类群数减少、密度降低、多样性指数变小的趋势,温室废弃3年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可自行调整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聚马来酸(PMA)对甜瓜品质的影响。[方法]设4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测定不同处理对棚室甜瓜的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③(260 g/m2PMA)对甜瓜的Vc含量有较大影响,该组的Vc含量最高,达131.195μg/g,其次为处理②(130 g/m2PMA),Vc含量为114.565μg/g;处理③的硝酸盐含量最高,达319.416 mg/kg,其次为处理④(B、Zn、Fe复合微肥1 g/m2),为292.942 mg/kg;处理④的可溶性糖含量最大,达9.66%,其次为处理②,为9.44%。[结论]PMA对甜瓜Vc、总可溶性糖及硝酸盐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提高甜瓜的Vc和总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3.
大棚栽培环境对西湖龙井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郁  江蕾  吕伟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50-3650,3652
利用塑料大棚覆盖栽培名优茶具有春茶上市期早、采摘期长、鲜叶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在分析西湖龙井内在品质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优质茶感观品质与理化品质评价指标,并对大棚环境因子与茶叶品质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白刺造林对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刺是野生灌木,抗性强,能够在重盐碱地上生长。选择白刺在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上进行了造林及其对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重盐碱地段栽植白刺后,植被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土壤迅速脱盐,造林5年后0~20cm土层土壤含盐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容重则显著减小,起到了疏松土壤的作用。此外,白刺的生长还能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使得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氯、速效磷、有效氯含量有了很大提高,起到了改善土壤性状培肥地力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观测资料,分析了塑料大棚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9:00 ̄11:00时塑料大棚内外的气温差增大,其差值随高度升高而增加,棚内气温呈逆温分布,相地显度棚内比棚外平均高17.8%,塑料大棚通风时,棚内风速仍小于棚外,而且棚内中心比棚内四周边缘的风速小,自然通风调节棚内的温度,湿度,约需3 ̄4h小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农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为害,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美茹  乔洁  李明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94-17495
[目的]研究聚马来酸(PMA)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的影响。[方法]设4个处理,其中,处理1为清水对照,处理2施用130g/m^2PMA.处理3施用260g/m^2PMA.处理4施用B、Zn、Fe复合微肥1g/m^2,3次重复,随机区纽设计,测定不同处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处理3对次生盐渍化土壤影响最大,EC值为2.6mS/cm,其次为处理2,EC值为3.0ms/cm;处理2SO4^2-含量最低,达3.688g/kg,其次为处理4,为7.024g/kg;处理3Na^+浓度最低,为11.81g/kg,其次为处理2,为15.13g/kg;处理3Mg^2+浓度最低,为1.943g/kg,其次为处理2,为2.254g/kg。[结论]PMA可以降低土壤盐分,改善土壤的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全面介绍了各种固体废弃物的环境问题以及应用于土壤改良剂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认为通过合理、有效的应用,这一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的途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符合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兼具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改良利用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目前: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亿hm^2。土壤盐碱化已成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原因主要是不适当灌溉、植被破坏和海水内侵。盐碱化的土壤,其物理与化学性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情况下,孔隙度减小,土壤易于板结,透水透气性变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C,N矿质化程度降低,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过量的盐分离子对植物的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一些离子还可以对植物进行直接毒害,引起植物的形态和结构发生变化。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对盐分胁迫也有了一定的应对措施,如拒盐,稀盐,排盐等,以减少盐分对自身的危害。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意义。采取的方法包括工程措施、耕地措施和综合措施。植树造林是改良盐碱地的生物措施之一,不但可以改善环境,抑制土壤盐碱化,而且可以直接利用盐碱地生产林木果品,提高盐碱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在盐碱地造林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耐盐树种,把握造林时机,采用先进技术,加强抚育管理,以确保造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