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风隔热对立筒仓安全储粮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会民 《粮食储藏》2005,34(2):25-27
根据立筒仓储粮粮情变化规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在筒仓围护结构改造基础上,利用冬季低温天气,进行通风降温,并在气温回升之前对降温仓进行隔热密闭。通过两年多的筒仓储粮实践表明,通风降温、密闭隔热储藏技术对立筒仓长期安全储存小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减压管在立筒仓和浅圆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筒仓及浅圆仓中安装多功能通风熏蒸减压降碎装置,可以有效降低粮食入库破碎率,减少自动分级影响,减缓出库时粮堆整体移动产生的动载荷,保护仓内设施,延长筒仓及浅圆仓使用寿命.同时利用多功能减压管进行内环流熏蒸及通风降温降湿进一步完善了立筒仓及浅圆仓储粮性能,提高了储粮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新建钢筋混凝土立筒仓的储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会军 《粮食储藏》1999,28(4):44-47
好新建钢筋混凝土立筒仓使用前的准备及配合土建、设备质量验收情况。强调了作 为 储备仓的筒库,安装多功能减压管和配备通风、密闭、熏蒸、检测等设施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通风、熏蒸、多功能减压管的出入粮工艺及使用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姚寿齐  杨群益 《粮食储藏》2006,35(2):33-34,37
在立筒仓安装多功能通风熏蒸减压装置,使立筒仓具备机械通风和整仓环流熏蒸的功能,为立筒仓安全存粮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通过一年多的试验表明,只要把握好入库粮食关,定期跟踪检查粮情变化,适时进行倒仓,在筒仓实现较长期存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粮温变化,选择机械通风方式,适时对立筒仓小麦储粮进行强制降温。使粮温平均降至15℃以下,并适时进行密闭、隔热,将平均粮温常年控制在准低温20℃以下.从而确保小麦在一个保管周期内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6.
分析华南地区储粮生态环境,结合大豆储藏及立筒仓储粮特点,综合运用跨年度保管大豆粮情检测手段、粮面机械通风、异常粮情处理和粮情预处理等手段,确保我库大豆储藏“安全、绿色、节能”。  相似文献   

7.
谢维治 《粮食储藏》2010,39(4):32-35
针对立筒仓储存玉米难度大,特别在南方沿海高温高湿地区如何确保立筒仓储存玉米安全度夏及消除板结现象更是长期困扰广大粮食储藏工作者的难题。通过立筒仓储存玉米应用试验,采用密闭储藏技术,在中心减压管安装施药管,利用相对的低氧及PH3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运用3kW的局部处理风机通风技术有效消除了玉米板结现象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玉米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8.
立筒仓通过仓储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了筒仓气密性,有效地解决了通风降温难、熏蒸效果差等技术难题。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筒仓杀虫率达100%,单位用药量3 g/m3,机械通风降温单位能耗0.03 kW.h/t.℃均低于平房仓的相应数值,达到了筒仓改造的预期效果,为南方地区筒仓改造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秋季收购入库的小麦,由于农户保管不善,害虫感染比较严重。小麦入仓后利用夜晚最低气温在10℃以下的气候条件,采用机械通风的方法将粮温降到15℃以下,使害虫处于低活动昏迷状态,冬季再次用机械通风进一步降低粮温至5℃以下,并保持较长时间,最终导致害虫死亡,达到了安全、经济、有效的杀虫目的;采用多种储粮技术相结合,互为补充,使粮食安全度夏,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储粮方法.  相似文献   

10.
1离心式高温差机械通风试验 1.1仓房及储粮情况试验平房仓长39.26m,宽27.94m,装粮线高4.5m,装小麦4177t,等级1等,容重790g/L,水分13.3%,杂质0.5%。试验仓没有保温隔热措施,属简易平房仓,南北侧每侧有3扇窗户。  相似文献   

11.
在高大平房仓内对堆高6m的4353t高水分小麦(入库平均水分14.5%).利用较大功率离心风机进行整仓分段通风就仓干燥。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从开始入粮就进行上行压入式边入仓边通风处理,避免了高水分小麦在入仓过程申发热、霉变,给小麦降水赢得了时间。第二阶段采用上行压入式升温干燥,第三阶段采用下行吸出式表层干燥通风处理,整仓小麦平均水分降至12.4%。第四阶段采取下行吸出式均温通风处理,平均粮温降至25.9℃。经过四阶段的通风处理,达到了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并保持了原有粮食品质,降低了保管费用,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南方地区稻谷入库的水分一般在13.5%~14.5%,经过一个保管周期3~4年时间,为了确保安全,延缓品质的下降,主要通过控制粮温的手段,秋冬季节进行机械通风,度夏高温季节对粮面进行压盖密闭控温。出仓时稻谷的水分一般都在12.0%~13.0%,降低1.0%~1.5%,导致重量损耗,产生数量亏损,同时过低的稻谷水分也不利于加工品质。为了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福州直属库进行了实仓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3.
浅谈圆筒仓通风系统的分类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通风技术在我国储粮应用中已有多年,实践证明它在粮食降温降水、除湿增湿调质、散气、环流熏蒸、平衡粮温、粮食输送清理以及除尘防爆中都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在国家储备粮库建设中,它作为高大平房仓和圆筒仓储粮管理的一项主要技术,对解决仓房跨度大、粮堆高、单仓容量大、储粮难的问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与环流熏蒸配套使用,更显示了它在储粮应用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对圆筒仓配置安装通风系统,可以排除粮堆内的积热、缩小筒仓内外温差,防止湿热扩散、粮食水分转移、分层、结露,进行粮食降温降水,熏蒸杀虫等等,从而提高筒仓储粮的稳定性、安全性、效益性。  相似文献   

14.
小麦入库结束后,在高水分高温粮(平均水分14.3%,平均粮温37.8℃)粮堆内布设由通风竹笼和开孔PVC管组成的立体风网,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降水降温通风处理,结果表明,经过108 h吸出式通风作业,整仓小麦平均水分降至12.4%,平均粮温降至18.5℃,降水单位能耗0.98 kW·h/1%·t,达到了降水降温、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立筒库储粮降温难、易结拱、易发生粉尘爆炸和熏蒸杀虫难等技术问题。选用LFZ—1—3.5~#排风扇,下进上吸式通风形式。利用热气流向上和粮堆上行式吸风形成负压差,在筒库底部的出粮口上垂直安装一条圆锥形卸料减压管,管壁透气面要适应通风要求。这项成果具有投资少,电耗低,效果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玉米就仓干燥实仓试验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高大平房仓内对6m高粮面的3225t高水分玉米(入仓平均水分15.2%),利用新型的粮仓绿色处理机组与地上笼组成的通风系统进行整仓降水处理,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从开始入粮使用仓内地上笼和粮仓绿色处理机进行通风处理,抑制了粮食霉茵的发生,给玉米降水赢得了时间。第二阶段使用粮仓绿色处理机和立体软管通风系统组合进行均匀降水,使玉米水分降至安全指标以内(12.6%),并保持了原有粮食品质。  相似文献   

17.
苏贤君 《粮食储藏》1996,25(4):46-49
近几年来,环流熏蒸技术在我国开始应用,它在提高杀虫剂渗透效果方面有独到的一面。国外用于环流熏蒸的杀虫剂主要是澳甲烷、氯化苦、氢氨酸等药剂,国内应用以磷化氢为主,施药方法有:粮面施药机械通风循环法;沿通风管道单道施布法;磷化氢仓外发生风道循环法和仓内风扇循环法等,其中以AIP粮面施药机械通风循环法应用较广。由于PH3的易燃性和在环流及压力差下的不稳定性,以及机械通民存在死角,其环流熏蒸技术在理论和操作上都有其缺陷,现就有关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1PH3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的影响1.1环流对磷化氢稳定性的影响由于…  相似文献   

18.
2019年1月2日~30日期间,对装粮高度分别5.9 m和6.1 m的小麦和稻谷高大平房仓(各4638 t和3409 t)采用自然冷空气进行降温通风,均采用4台0.55 kW的轴流风机上行吸出式通风,风机运转时间段每日20时至次日8时,共29 d。结果表明,小麦P1号仓粮堆平均温度由1月2日18.6℃降到30日12.2℃,单位能耗为0.021 kW·h/℃·t;稻谷P24号仓粮堆平均温度由15.9℃降到13.1℃,单位能耗是0.063 kW·h/℃·t。1月5日和3月11日的扦样分析表明,通风结束后粮堆水分保持不变,稻谷出米率和加工品质保持不变。精米破碎指数、以POD活性表示的陈化度、糙米含水率均能够反映稻谷粮堆通风的效果。籽粒破碎率能敏感地反映通风期间小麦籽粒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立筒仓由于储量大,占地面积小,装卸系统配套、机械化程度高,所以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立筒仓储粮防虫在我国还没有成熟的经验,由于仓体混凝土施工普遍存在气密性差的问题,补漏非常困难。加上粮层深、磷化氢的渗透能力有限,给立筒仓的熏蒸造成很大困难。上海市粮食储运公司科研室等单位在立筒仓熏蒸方面作了大量试验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内还未见施用保护剂于立筒仓的报道。我们考虑,保护剂应用于立筒仓有独特的优点:1.立筒仓上粮输送系统配套,用机械喷雾法随上粮时施药非常方便,2.保护剂主要以胃毒和触杀(有的也兼具一定熏蒸性能)方式杀灭害虫,对装具的气密性不作要求。3.保护剂防虫有效期长,一次施药后,可以安全储藏一年左右、保管方便,安全。1985年6月,我们在四川省崇庆县道明粮库利用小麦收购入仓期间,施用防虫磷处理小麦200余万斤。截至1986年3月份开始逐步调出,整个期间中保证了安全储藏。道明粮库立筒仓为1978年冬季施工修建。它是由10个内径6米、高13米的筒仓作园形分布、中间再围成一个大筒仓,大仓中心到小仓中心为10.4米,仓壁厚0.37米。大仓容量约250万斤,小仓总容量约450万斤。仓底部为锥形,设有地槽安装出粮输送系统,仓内壁作了沥清防潮处理,仓气密性很差。1981年大雨后地槽淹没、出粮系统折除,采取了一定维修措施,但地槽仍很潮湿。修建后至今周围的十个小园仓没有使用过。为了利用仓容,1985年决定进行施用保护剂储粮防虫试验。  相似文献   

20.
采用压入式机械通风处理高水分小麦,间歇通风5~7天,当水分降至14%以内时,采用扒谷机与扬谷机组合,实行库内倒仓与13%水分以内的小麦混装,入库结束后,立刻进行PH3熏蒸,再进行通风降温降水,这样处理小麦,既没有影响入库进度,又实现了安全储粮,达到了市场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