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蔡荣荣  姜东青  贾姗姗  袁珂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07-12308,12346
[目的]优化桑葚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浙江省内栽培种植的大十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提取桑葚花青素的最佳工艺.并以10个不同品种的桑葚为研究对象,对桑葚果汁和果渣中总花青素类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试验表明,影响花青素提取的主要因素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浸泡次数>提取液pH>料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液pH 4、料液比1∶1 g/ml、浸泡3次.大十品种的果汁和果渣干粉得率和总花青素含量都是供试的10个品种中最高的,值得推广种植.[结论]研究可为桑葚花青素的进一步加工及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桑葚果渣的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红肉火龙果酒天然酵母发酵期间其糖组分、酒精度、p H、可滴定酸、总酚、抗氧化活性、甜菜苷含量、色泽、甲醇、高级醇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发酵6 d后,可转化糖全部耗尽,酒精度达到10%(V/V)以上,该天然酵母菌株的起酵速度和转化糖利用率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商业葡萄酒酵母。发酵期间,火龙果酒中高级醇(异丁醇、3-甲基丁醇、2-甲基丁醇)和甲醇的含量均处于正常果酒含量范围内,并且也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色泽变化。随着酵母发酵的进行,新鲜火龙果中正己醇(及其衍生物)和正十三烷两种主体风味成分的相对含量逐步下降。同时,生成了很多新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是醇和酯类,其中乙醇、苯乙醇、乙酸苯乙酯、异戊醇、2-甲基-1-丁醇和异丁醇构成了火龙果酒的主体风味。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传统丙酮丁醇发酵成本,以葛渣为原料进行丙酮丁醇发酵。通过研究葛渣经酸水解后残渣的有无、发酵温度、p H值调节剂的种类和含量以及活性炭的添加量等对发酵的影响,以期提高丁醇的生产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上述试验条件进行优化,丁醇及总溶剂产量均有较大提高,且最优的发酵温度、p H值调节剂含量及活性炭添加量分别为37℃、4. 0 g/L和3%,在最优条件下丁醇、总溶剂产量分别为7. 50、12. 98 g/L。当将上述试验结果在5 L发酵罐进行放大培养时,丁醇产量、丁醇生产强度、总溶剂的生产强度分别达到7. 30、0. 08、0. 13 g/(L·h)。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热风干燥和冷冻干燥桑葚渣在不同乙醇浓度下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的含量以及其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醇体积分数为60%时,热风干燥、冷冻干燥的活性物质含量均为最高,热风干燥桑葚渣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的含量分别是(92.62±3.50)、(82.72±3.91)和(198.37±1.17)mg·mL~(-1);冷冻干燥桑葚渣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的含量分别为(124.80±0.98)、(120.19±0.40)和(590.46±2.14)mg·mL~(-1)。在相同提取条件下,热风干燥桑葚渣水提液和醇提液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均略高于冷冻干燥的,其中以热风干燥桑葚渣水提液的最高,达到70.3%。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产品需求对桑葚渣采取合适的干燥处理和提取方式,提高桑葚渣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为吸附冰箱冷藏臭等异味,筛选以阿拉比卡咖啡渣、多孔淀粉和咖啡粉末香精为主要原料研制出食品级除异味复合吸附剂,并探究其香气成分、香气浓度和留香能力。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吸附剂配方,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和感官量化描述分析对不同配方的复合吸附剂的香气成分、香气浓度进行分析,将吸附剂应用于冰箱冷藏室,比较应用前后的香气特征和浓度。结果表明,由90.5%纯咖啡渣、9.0%多孔淀粉和0.5%咖啡粉末香精复配得到的吸附剂在应用前后都具有典型的咖啡香气,所含特征化合物为苯甲酸乙酯、愈创木酚、异松油烯、苯乙酮、2-乙酰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甲基吡嗪、异丁醇、2-丁酮、糠醛、3-羟基-2-丁酮等。运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法分析样品的整体气味浓度差异可以有效表征该复合咖啡渣吸附剂的留香能力,添加1%(质量百分比)以下的咖啡固体粉末香精可以有效增强吸附剂的香气浓度和留香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防治林蛙"红腿病",试验以林蛙"红腿病"病料中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为菌株,选择21种常用抗生素,通过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试验(MIC)、最低杀菌浓度试验(MBC)及其杀菌时间的测定,检测其对林蛙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林蛙嗜水气单胞菌对21种常用抗生素呈不同程度的敏感性。MIC试验和MBC试验及其杀菌时间的测定结果表明,氟哌酸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2μg/mL,杀菌时间为0.5h;氯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为8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16μg/mL,杀菌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7.
果寡糖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果寡糖(每kg饵料含量分别为0、0.5、2和4g),连续投喂,分别于试验前1d、试验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42天、第56天检测草鱼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草鱼的各免疫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果寡糖添加剂量为2g/kg时各试验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同时优于其它两试验组,而且其攻毒死亡率最低。因此,从提高免疫力和经济角度考虑,建议果寡糖添加剂量为2g/kg为宜。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菌渣基生物炭为主要原料,采用超声波振荡复配磷矿粉和壳聚糖,通过批量水吸附试验筛选出复合材料最佳质量比;并在此基础上,从材料添加量、溶液pH、吸附时间和Cd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方面探究菌渣基生物炭和复合材料对Cd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基生物炭、磷矿粉和壳聚糖最佳质量比为7∶1∶2;不同Cd溶液质量浓度下,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率均高于菌渣基生物炭,随着Cd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二者的吸附率差距逐渐增加;在pH值为7、100 mg/L Cd溶液中添加0.6 g复合材料与菌渣基生物炭时,二者对Cd2+的吸附率相差最大;复合材料经过5次解析后吸附率均在65%左右;加入外源离子会抑制菌渣基生物炭和复合材料对Cd2+的去除率,但对复合材料的抑制效果弱于菌渣基生物炭;当Cd溶液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菌渣基生物炭和复合材料添加量为0.6 g,振荡240 min后吸附量分别达到3.859、6.310 mg/g;复合材料对Cd2+的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固定化吸附环境对以葛渣水解液为原料进行丙酮丁醇发酵的影响。【方法】以经预处理的葛渣水解残渣为固定化吸附载体,研究不同载体添加量对以葛渣水解液为原料发酵生产丁醇的影响,同时从吸附环境下细胞活性、氧化还原电位及丁醇代谢途径关键酶活等角度探究添加固定化吸附载体(葛渣水解残渣)提高溶剂产量的内在机理。【结果】当载体添加量为10.0 g/L时,丁醇和总溶剂的产量最高,具体分别达到(9.92±0.05)g/L和(15.79±0.12)g/L,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3.29%和25.96%。在探究吸附环境影响丁醇合成的生理机制时发现,最佳吸附环境下的乙酸激酶、丁酸激酶、乙醇脱氢酶和丁醇脱氢酶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33.90%、27.40%、14.53%和38.53%,表明吸附环境可提高丁醇代谢途径中关键酶酶活,从而提高溶剂产量。【结论】葛渣水解残渣可作为丁醇发酵过程固定化吸附载体,吸附环境可为细胞提供适宜生长环境及增强丁醇代谢途径中关键酶酶活,从而提高溶剂产量。  相似文献   

10.
牛粪对西番莲果渣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以西番莲废果渣为基本原料进行堆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牛粪与西番莲果渣混合堆肥体系中温度、pH、C/N比、水溶性NH 4-N和水溶性NO-3-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牛粪对西番莲果渣高温堆肥腐熟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西番莲果渣中加入牛粪能缩短进入高温分解阶段的时间,增加高温分解持续时间,加快物料C/N比降低的速率,促进NH 4-N向NO-3-N的转化,加快西番莲果渣堆肥腐熟化进程。添加一定比例牛粪(果渣∶牛粪9∶1、果渣∶牛粪8∶2和果渣∶牛粪7∶3),进入高温分解阶段的时间分别从纯果渣的10d缩短到9~6d;堆肥高温持续时间分别从4d增加到7~2d;腐熟后堆肥的NO-3-N的含量分别从358.8增加到513.3~639.1mg·kg-1。此外,添加牛粪,显著增加西番莲果渣堆肥的氮、磷、钾养分含量,降低堆肥容重,提高堆肥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改善堆肥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含不同比例咖啡渣的基质栽培杏鲍菇,评价杏鲍菇的生长指标(子实体长度、子实体干物质重、生物学效率)及营养成分(灰分、粗蛋白质、还原糖、粗脂肪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比较实验组(添加咖啡渣)与对照组(不添加咖啡渣)挥发性风味成分组成及差异。结果表明,6%~25%咖啡渣替代棉籽壳的栽培基质中杏鲍菇生长良好,子实体长度(19.52±0.26 cm)、子实体干重(236.88±19.16 g)、生物学效率(72.54±5.7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0%咖啡渣组还原糖含量(2.56±0.14%)、粗脂肪含量(3.41±0.6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照、6%、12%、20%和25%替代量的杏鲍菇中,分别鉴定出40种、42种、42种、41种和41种挥发性化合物,分别占总化合物相对含量的90.29%、93.29%、93.40%、95.02%和93.25%,主要包含醛类、醇类、酯类、烃类、酮类、杂环及其他物质。实验组主要风味成分种类、含量与对照组无较大差别,其中1-辛烯-3-醇平均达到14.54%,3-辛醇、2-甲基丁醇和3-辛酮均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不同菌渣发酵床对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臭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菌渣的利用,研究不同菌渣发酵床对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垫料中臭气与菌群的影响。试验采用1+2×3析因设计,对照组为锯末稻壳发酵床,试验组为菌渣发酵床,菌渣种类为金针菇菌渣和杏鲍菇菌渣,菌渣在锯末稻壳发酵床中的添加比例为15%、45%、60%。和对照组相比,菌渣添加比例为45%的试验组ADG显著升高,F/G显著降低(P0.05);血清皮质醇、热应激蛋白70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血清生长激素、Ig A、总抗氧化能力上升(P0.05);试验初期15 cm深处的垫料温度升高(P0.05);试验末期垫料中氨气、硫化氢、3-甲基吲哚浓度降低,枯草芽孢杆菌含量增加(P0.05)。其它各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菌渣添加剂量效应显著(P0.05),菌渣种类效应不显著,菌渣剂量与种类无互作(P0.05)。结论为金针菇菌渣和杏鲍菇菌渣皆可用于发酵床,其添加比例以45%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产奶量、泌乳日龄、胎次相近的48头荷斯坦泌乳奶牛为试验对象,将其均分为6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对照组)、15、30、75、150和300 g半胱胺盐酸盐(CSH),研究日粮中添加CSH对泌乳奶牛瘤胃原虫总量、乳中氨基酸组成及部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CSH添加量为300 g时,瘤胃液中原虫总量显著低于0~30 g组。②牛乳中符氨酸、苏氨酸和脯氨酸含量随CSH添加量的增大而逐渐下降,以添加量为300 g时最低;而添加量为30~75 g时,蛋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SH对其他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③随CSH添加量的增大,各试验组血清总胆同醇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综合而言,奶牛日粮中CSH适宜添加量以15~30 g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西柏三烯-4,6-二醇(CBT)的生物降解机制,探究CBT降解菌在再造烟叶中的应用,以CBT(0. 3 g/L)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初烤后烟叶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降解CBT产香的菌株H3-1,该菌株发酵30 h后CBT的降解率达到85. 85%,降解产物为金合欢醛,在培养基中加入麦芽糖(2 g/L)时,发酵液中有茄酮检出;根据形态特征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鉴定菌株H3-1为新鞘氨醇杆菌(Novosphingobium sp)。将H3-1菌制剂按5%接种到再造烟叶浓缩液中,发酵24 h后检测发现,苯甲醇、2-乙酰基吡咯、甲基麦芽酚、苯乙醇、2-乙基-3-甲基马来酰亚胺、甲基环戊酮、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4-羟基-β-二氢大马酮、9-羟基-4,7-巨豆三烯酮、4-(3-羟基丁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叶绿醇、棕榈酸含量升高;评吸结果显示,发酵后再造烟叶较发酵前相比香气浓度和香气量均有所改善。综上,新鞘氨醇杆菌H3-1可降解CBT生成金合欢醛和茄酮,且该菌株具有增加再造烟叶浓缩液香气量、提高香气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龙眼果渣面包的配方工艺。[方法]以龙眼果渣为原料,探讨其对面包制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标准,确定龙眼果渣、糖、水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试验得出,龙眼果渣面包的最优配方为面包粉100 g,龙眼果渣25 g、糖16 g、水38 g,按照此配方制作的面包口感松软细腻有劲道,爽口又不黏牙,具有龙眼特有的香味。其感官评分为98分,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其品质高于对照面包。[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龙眼果实资源,增加龙眼的附加值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苹果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苹果果实的香气成分。【方法】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TCT-GC-MS)分别测定了苹果不同品种未成熟无香气和成熟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不同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了探讨。【结果】未成熟苹果无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己醛、2-己烯醛等为主;成熟苹果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为主。富士苹果果实主要香气成分为丁酸乙酯、1-丁醇、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3-甲基丁酯、乙酸丙酯、乙酸乙酯、1-丙醇、1-丁醇、2-甲基丁醇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新红星苹果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乔纳金苹果主要香气物质有1-丙醇、乙酸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醇、1-丁醇和乙酸3-甲基丁酯。丁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王林苹果果实的主要风味物质。【结论】苹果不同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与未成熟果实不同,在成熟果实中大量增加的挥发性物质为果实的主要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准确定性定量地分析白酒中的微量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检测白酒中10种物质的含量,采用DB-624毛细管柱(30m×0.32 mm×1.8 μmn),对白酒中甲醇、正丙醇、乙酸乙酯、仲丁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丁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通过减少进样量、增大分流比、修改程序升温等方式使10种目标组分和杂质峰实现分离,分离度均大于2.0.通过比较各种不同色谱柱对白酒的微量成分分析的影响,发现DB-624色谱柱对白酒中多种成分能有效分离,特别是低沸点醛、醇、酸,谱图峰形尖锐,分离度好,干扰少.同时,有效分离了异戊醇(3-甲基丁醇)和旋光性戊醇(2-甲基丁醇).[结论]该方法定量限明显优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是分析白酒中特定成分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检测条件,可以分离异戊醇和旋光性戊醇.  相似文献   

18.
以桑葚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纤维素酶用量、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桑葚出汁率的影响,对桑葚浓缩汁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探究酶添加量对桑葚汁中活性成分的影响并分析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1.0%果胶酶、2.6%纤维素酶,50℃条件下酶解40 min,得到桑葚的出汁率最高,为81.1%。当果胶酶添加量为1.0%时,浓缩汁中花青素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别为95.184 g/L和1 099.412 mg/L;当纤维素酶添加量为2.5%时,浓缩汁中花青素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85.999 g/L和957.416 mg/L。真空旋转蒸发浓缩温度为65℃,其抗氧化能力较强,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31 194.21 U/L和98.99%。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杀菌条件下酱牛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探讨酱牛肉高温蒸煮味的形成原因。以不同杀菌条件下的酱牛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肉样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处理的酱牛肉中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85种,包含16种醛类、18种醇类、23种烃类、3种酸类、4种酯类、6种酮类、3种醚类以及其他类12种物质:呋喃类、肼类和胺类等。且杀菌时间对产品风味的影响大于杀菌温度。得出结论,己醛、2-辛烯-1-醇、乙酸、棕榈酸、N-甲基乙酰胺、2-甲基四氢吡喃等物质为高温酱牛肉蒸煮味来源。本试验结果可为酱牛肉生产及品质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RV171、1245、1557酵母发酵型菠萝蜜果酒为试材,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揭示不同酵母发酵型菠萝蜜果酒香气成分组成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酵母发酵型菠萝蜜果酒香气成分主要由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烃类、呋喃类等物质组成,共鉴定出56种香气成分。其中,1245酵母发酵型菠萝蜜果酒香气成分主要与3-甲基-1-丁醇、2,3-丁二醇、2-甲基丁酸、2-呋喃甲醇、3-甲硫基丙醇和二氢-2-甲基-3(2H)-噻吩酮相关;1557酵母发酵型菠萝蜜果酒香气成分与3-甲基丁酸戊酯、正戊酸正戊酯、乙酸-3-苯基丙酯、(-)-柠檬烯、异丁醇和芳樟醇等相关;而RV171酵母发酵型菠萝蜜果酒香气成分主要与1-(1-乙氧乙氧基)戊烷、2-甲基-1-丁醇、乙酸异戊酯和辛酸异戊酯相关。因此,不同酵母发酵型菠萝蜜果酒气成分组成种类相同,但香气成分物质组成及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