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目前乡村旅游地产的开发前困境,基于土地流转分析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现状,探索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的主要过程,并根据当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流转模式,提出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的建议,寻求二者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推进乡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409-13412
在阐明乡村旅游发展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旅游用地对提高土地附加值的贡献,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模式.总结了我国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很多地方开发了各类型的乡村旅游项目,但是由于开发经验不足、开发模式简单、开发项目雷同、开发没有合理的规划等问题,没有达到通过乡村旅游致富的目的。通过分析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必须要深挖文化内涵、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策略,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有助于提升贫困群众的文明素质,有助于保护生态幻境和民族文化,极大程度上加速了乡村的经济发展的进程,并且成为推动其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不仅如此,由于现在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特色和多样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乡村旅游不仅满足了这一需求,还另辟蹊径的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加之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使得土地经营由零散变为集中,土地资源形成连片的专业化规模经营,为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剩余、旅游用地及旅游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带动区域乡村发展,形成对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改革发展经历了3次较大的改革,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政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采用最常用的SWOT分析法分析了土地流转新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带来的最大契机是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和乡村旅游资源的资本化,但其中也带来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忽视保障农民利益和缺乏保护乡村景观。因此在新形势下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实施的着力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发挥政府职能;②加强乡村旅游用地的管理;③统筹规划;④维护农民权益;⑤保护与再造乡村旅游景观。这不但能促进乡村旅游的产业化发展,而且能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分析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根据风险及农地流转风险理论,提出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的概念,最后,运用界壳理论,尝试构建了包含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界壳、收益分配风险保障界壳、乡村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界壳以及乡村特色风险保障界壳的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结果表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是一个多界壳的有机结合体,它为消除或降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提供全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根据区域环境风险系统理论,分析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系统及其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并根据风险及农地流转风险理论,提出了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的概念,最后,运用界壳理论,尝试构建了包含粮食安全风险保障界壳、收益分配风险保障界壳、乡村生态环境风险保障界壳以及乡村特色风险保障界壳的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结果表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保障体系是一个多界壳的有机结合体,它为消除或降低乡村土地旅游化流转风险提供全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受耕地细碎化、宅基地空置化、土地利用粗放化、耕地保护严峻化和新型四化同步推进的多维驱动影 响,乡村土地顺畅流转并带动城乡资源高效整合成为我国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互动机制创新的难点。为此,从土地 产权流转、农用地整治和建设用地整治三个层面,论述了乡村土地资源整合模式。研究表明院土地流转是土地使用权 转移和收益再分配,农用地整治是土地自然属性与利用方式的重构和调整,而居民点复垦、新村建设和建设用地增 减挂钩是城乡建设用地的布局优化和整体效用的提升。尽管从土地产权和工程改造层面,构建了特定区域或特定目 标的土地产权流转模式和田-水-路-林-村工程建设模式,但尚未形成“协调、互动、统筹”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模式 体系。因此,如何将土地流转与土地整治融为一体,通过政策引导与工程改造双向加力,搭建城乡资源高效整合和双 向流动的统筹链,成为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耦合模式创新的关键点。而该模式的创新发展,既应突破土地流转体制 障碍,又应突破新增耕地受路、沟、渠、林等占用多且乱的限制,农业产业化受土地细碎化、基础设施薄弱化的限制, 城乡建设用地受置换不对接的限制,还应吻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现实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袁爽  王占岐  金贵 《湖北农业科学》2014,(15):3716-3720
基于农户视角,对土地流转风险进行识别,论述农户为追求风险最低与土地受让方发生的博弈行为。农户与受让方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风险主要存在于合同管理方面,该博弈与农户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和市场的完善程度高度相关,市场中受让方准入标准以及违规处罚力度尤为重要。农户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风险主要存在于维权上访方面,由上访渠道的通畅性和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决定。最后,根据博弈结果,给出了增强农户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化建设、配套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措施的政策建议,为土地的顺利流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我国乡村旅游出现较晚。目前,长春市乡村旅游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农旅合一"的特点。本文着重对长春市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乡村旅游的类型与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发展建议,以期对推进长春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在新时代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激活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做好土地流转方面的相关工作。分析了影响土地流转的多方面因素、现阶段土地流转的现状,指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改善土地流转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中居民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居民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文中在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理论,分析了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与旅游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得出博弈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其中农民土地的流转和乡村文化的建设会影响农民的心理,进一步探讨土地流转和乡村文化是如何影响农民心理,了解和掌握乡村战略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从而提升农民的精神素养,充实农民的心灵世界,构建更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甘肃省会宁县土地流转现状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法的方式对当地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较为强烈,其中劳动能力、非农收入、户主教育程度和土地流转市场对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具有耦合互动关系,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更好更快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如何在土地流转中扩大农户的收益分配权利,该文通过分析流转中的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运用成本收益和利益矛盾的分析方法,得出了农户收益权受损主要在于再就业收益的不稳定、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土地的产权不明晰和基层组织的职责不明确几个方面。因此,若想提高农户的收益权利,增强农户在土地流转各方博弈中的话语权,就必须增加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信息交流平台和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实施土地确权登记和明确基层组织职责权限。  相似文献   

17.
18.
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81-19282,19286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解读乡村旅游的涵义以及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举办富有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氛围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和乡村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303-10304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分析了乡村旅游的本质,探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文化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指出以乡村文化为核心,保持其纯真性、独特性是乡村旅游向深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麻桃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77-8980
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其多维价值入手,结合河阳村的丰富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系统地提出了河阳村乡村旅游开发的构想及具体举措,希冀能为河阳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