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插秧不同株行距配置生产力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选出机插秧适宜的株行距,以"淮稻5号"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了机插秧不同株行距配置生产力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行株距25cm×14.4cm和30cm×12cm,种植密度1.85万穴/667m2的有效穗数最多,单产最高。从获取高产重演性的几率方面考虑,行距以25cm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为给"华粳7号"机插高产栽培找出适宜的行株距配置,研究了淮北地区不同行株距配置对"华粳7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行株距25cm×12cm处理的产量高于机插行株距30cm×13cm处理,但不利于壮秆大穗,且有倒伏危险,建议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迟熟中粳新品种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技术。[方法]以宁粳7号为材料,从不同播期试验、机插秧不同播量试验、机插秧不同密度试验、播量和密度交互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宁粳7号6月份播种,产量降低显著,机插秧播种量75、100 g/盘时产量较高;宁粳7号机插秧中播种量100 g/盘,配合移栽株距11 cm时产量最高。[结论]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机插秧移栽行距固定为30 cm时,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移栽株距11 cm。  相似文献   

4.
以中浙优8号为材料,研究单季稻-兰溪小萝卜种植模式下3个机插密度30 cm×17 cm、30 cm×21 cm、30 cm×25 cm对水稻生育期、产量及其他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每穗粒数增多,产量增加,较高的机插密度有利于中浙优8号的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械化摆栽技术,以龙稻5号、龙粳30和垦鉴稻6号3个优质水稻品种为试材,设置6种栽插密度,采用裂区试验方法,以筛选出2ZB-633型摆栽机最适宜的水稻栽插密度。结果表明:运用2ZB-633型摆栽机进行插秧,其摆栽密度为23cm×10cm时,水稻群体各重要性状最优,产量构成因素相互协调发展,可获得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以水稻品种Y两优2号、博ш优9678为材料,研究了晚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杂交水稻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机插质量无影响,与杂交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杂交稻机插密度以行距30cm×株距14cm和行距30cm×株距16cm处理,即667m2机插1.39万株和1.59万株处理单位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丰两优香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丰两优香1号适宜的机插密度为30cm×18cm,产量可达8 622.0kg/hm2。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武运粳3 0号"在溧阳市种植的适宜机插密度,特进行了该品种机插密度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溧阳市种植"武运粳30号"以株距12.0~14.0 cm、行距30 cm进行机插较为合理,能建立合理群体结构,且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汴稻1号高产机插秧最适宜的播期,加快汴稻1号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笔者以汴稻1号为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播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汴稻1号机插秧于4月25日至5月5日期间播种,产量较高;在5月15日以后播种,产量明显下降;播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汴稻1号机插秧最适宜的播种期。根据开封市稻麦两熟的种植情况,4月下旬播种,6月5日前插秧不太现实,因此汴稻1号在开封市麦茬机插秧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机插栽培是目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种粮大户普便采用的水稻种植方式。为探索"华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的合理种植密度,特进行了该品种的机插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华浙优1号"的最佳机插密度为25 cm×23 cm,每667 m~2产量为718.67 kg。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水稻高产栽培合理的株行距配比和栽插密度,选取3个优质粳稻品种进行机插不同株行距对比试验。2年试验结果表明:除常农粳7号25 cm行距的产量比30 cm行距产量略高外,其他品种均是行距30 cm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华粳5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华粳5号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方法]开展华粳5号不同密度机插试验、高产示范方研究。密度试验株行距分别为30.0 cm×15.0 cm、30.0 cm×13.3 cm、25.0 cm×12.5 cm、25.0 cm×12.0 cm、20.0 cm×13.5 cm。[结果]华粳5号分蘖性中等,机插密度以25.0 cm×12.0 cm较为适宜;基蘖肥与穗肥氮施用比例以7∶3最佳,促早发,中期控群体,后期攻大穗,容易获得高产。[结论]该研究可为华粳5号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单季杂交稻甬优12号在机插行距30 cm条件下,不同株距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以30 cm×21 cm处理的为最高,其次是30 cm×17 cm,每667 m2产量均达700 kg,其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基之间协调较好,每667 m2总颖花数达3 200万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机插秧不同行株距组合对常农粳8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5年在常熟市下甲基地进行试验,设置4种行株距组合处理。结果表明,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产量最高,各处理表现出移栽密度高则产量较高;产量构成,每穗总粒和实粒各处理间相差不大。25 cm×14 cm和30 cm×12 cm组合纹枯病发生略重。常农粳8号分蘖力较强,穗粒协调,结实性状较好,栽培上采用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能提高移栽密度和产量。30 cm×12 cm行株距组合株距缩小,稻株交叉重生,纹枯病易相互侵染。因此,常农粳8号在本地区种植,采用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能较好地兼顾移栽的密度和行株间通风采光,有利于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宿迁地区机插秧种植的水稻品种,以满足当地对机插栽培早熟品种的需求,同时扩大机插秧面积,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方法]比较16个水稻品种在宿迁地区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指标。[结果]秀水519、皖垦糯1号、圣稻740等品种全生育期较长;圣稻20、圣稻020、精华2号、临稻11、新丰5号等品种株高都在105 cm以上,后期存在倒伏减产的风险;圣武糯0146、津稻253等品种株高较矮,产量潜力受限制,圣稻19与对照相比穗型略小、产量略低;阳光800、临稻16、中06-1、中作稻2号4个品种全生育期短,株高都在100 cm左右,抗倒伏能力强,株型适中,穗型较大,产量潜力高。[结论]阳光800、临稻16、中06-1、中作稻2号等品种具有高产潜力,适宜在宿迁地区机插种植。  相似文献   

16.
易燕  温顺位  何灵芝  幸玫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6):1098-1099,1106
设置40.0 cm×l3.4 cm、40.0 cm×l6.7 cm、40.0 cm×20.0 cm、40.0 cm×23.4 cm、40.0 cm×26.7 cm 5种处理,探索铜仁市黔花生4号高产栽培适宜密度.结果表明,5个不同的种植密度黔花生4号的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产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而增加;黔花生4号在该市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50 000~187 500窝/hm2,以187 500窝/hm2为最佳,此时群体、个体结构合理,性状表现较好,在2011年遭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产量仍迭2 847.0 kg/hm2,增产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伊犁河谷新稻46号的栽培密度,为提高其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6个插秧密度水平对新稻46号生育期、分蘖动态、经济性状、抗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行距相同情况下,株距越大越有利于分蘖的形成。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的密度处理有30 cm×10 cm、30 cm×12 cm、25 cm×12 cm和25 cm×14 cm,其中25 cm×12 cm密度处理行距相对较窄,通风相对较差,抗病性较差;30 cm×10 cm、30 cm×12 cm和25 cm×14 cm密度处理水稻的群体结构与个体能得到很好的协调,有利于夺取高产。[结论]机插条件下,伊犁河谷新稻46号适宜的栽培密度(行距×株距)为30 cm×10 cm、30 cm×12 cm和25 cm×14 cm。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育秧基质对双季早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季早稻春光1号、中嘉早17和双季晚稻荣优225、合美占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育秧基质对双季早晚稻机插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秧苗以M3(育秧肥)的叶龄和茎基宽较大,M1(水稻专用育秧基质)的百苗干重最轻,而晚稻秧苗以M3的叶龄和茎基宽略小,M1的百苗干重最重。早晚稻以M3的苗高较矮,M3的成穗率较高,M1的出苗率、弱苗率、生物产量和每穗粒数较高。早稻采用M1,晚稻采用M3的产量较高。在13.33 cm机插株距下,早稻产量以中嘉早17高于春光1号,晚稻荣优225高于合美占,且23.33 cm行距机插高于30.00 c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种插栽方式和5个机插密度的比较试验,探索浙优18的机插栽培高产技术途径。机插移栽667 m2产量为865.6 kg,比旱育秧手工移栽增产27.2 kg,主要原因是有效穗数增加,但成熟期延迟2 d。不同的机插密度比较,产量以30 cm×21 cm处理最高,30 cm×17 cm和30 cm×25 cm处理也获得较高的产量;随机插密度的降低,群体的有效穗数下降,生育期推迟,每穗总粒数明显增加,而对结实率与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成的水稻品种华粳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华粳5号常规移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研究,采集了3种种植方式的农艺、经济性状、产量、投入(包括物料成本、机械作业费成本、劳动力成本等)等因子。结果表明:华粳5号3种种植方式的产量以机插为最高,常规移栽次之,直播产量最低;投入成本以直播栽培最低,机插次之,常规移栽最高;单位面积效益以机插最高,直播次之,常规移栽最低。由此可见,种植方式以机插在生产中最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