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对觅食地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所选用的觅食地进行了调查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其越冬黑颈鹤的家庭鹤与集群鹤两种类群中对觅食地的8种生境因子(坡度、坡向、坡位、植被型、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最近水源距离和最近干扰距离)及其相对应的项目均表现出有相同的选择性。除家庭鹤更偏好选用上坡位(54.4%)作觅食地,而集群鹤更偏好选用下坡位(44.5%)作觅食地外;对其他因子的选择频次相差不大。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觅食地进行了因子分析,提取了主成分。其结果表明:对越冬黑颈鹤觅食地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水源距离和干扰距离。对其两种类群而言,对家庭鹤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植被盖度、坡向、干扰距离和植被高度;而对集群鹤影响较大的生境因子为水源距离、坡向和植被高度。越冬黑颈鹤所选择的觅食地的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开阔(植被高度3~10 cm,上坡位(54.5%))、距离水源较近(100~500 m)、植被盖度适中(>40%~<60%)、背风〔东北坡向(45.4%)和西南风(63.6%)〕、缓坡(<30°)、附近有人类活动(距100~700 m)的鸭茅草草地。大山包自然保护区越冬黑颈鹤中家庭鹤与集群鹤对觅食地选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水源距离、植被盖度和干扰距离上。  相似文献   

2.
依据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旅游活动形式的不同分别在公园的步道、观光公路以及不受旅游干扰的村庄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在不同的时段内记录鸟的种类、数量、取食距离及对应的客流量和车流量,分析旅游干扰与鸟类多样性及鸟类取食距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程度不同的3种生境下鸟类多样性也不同,最高为村庄,观光公路次之,旅游步道的鸟类多样性最低;客流量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很大,而车流量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较微弱;客流量与鸟类取食距离之间的关系因鸟种的不同而异,对鹬类及白鹡鸰(Motacilla alba)的取食距离的影响大于鸦科鸟类和游禽类。通过不同旅游干扰对鸟类多样性及取食距离的研究,为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经营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自2009年至2011年初,对福建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区域越冬水鸟的种类、区系组成和水鸟对不同生境选择特征。兴化湾西岸记录到越冬水鸟共8目12科26属46种,区系地理分布以古北界种类为主,居留型以冬候鸟为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1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32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18种;黑嘴鸥、黑脸琵鹭和反嘴鹬的单个物种种群数量达到国际重要湿地标准。因此,兴化湾西岸是迁徙鸟类非常重要的中转站。在7种生境类型中,水产养殖场与滩涂围堰养殖区的越冬水鸟物种数和种群数量是最大的,农田作业区最小。因此,兴化湾西岸越冬水鸟对水产养殖场和滩涂围堰养殖区的选择偏好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陕西黑河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优势、旅游产品开发层次、基础服务设施、公园资金回报率等黑河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条件进行分析;从旅游品牌的树立、森林旅游发展趋势、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对公园开发建设进行了机遇与挑战分析。结果表明:黑河森林公园应以森林文化为背景,全面关注人类健康需求,在严格保护生境的基础上适度开展以森林游憩、山体休闲、运动探险、科考和康体养生为主要功能的生态旅游活动,从而形成布局合理管理科学的国家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8年11月~2019年8月每月一次对福清兴化湾区域综合本底连续调查的结果,分析水鸟种类、数量和空间分布,为福清兴化湾区域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依据。调查期间,福清兴化湾区域共记录到水鸟58种、水鸟最大数量累计14 306只。福清兴化湾的水鸟主要分布于水产养殖场、潮间盐水沼泽、淤泥质海滩和红树林等湿地分布区。淤泥质海滩和水产养殖场是水鸟数量和种类分布最多的生境类型,潮间盐水沼泽分布数量与种类较少,红树林湿地最少。福清兴化湾港口码头、工业区和福州新区,人为活动频繁,建议在建设过程中加大水鸟监测、觅食地保护和营造,并适时申请建设水鸟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法和最小接近距离试验法对绵阳三江(涪江、安昌江和芙蓉溪)的迁徙水鸟的迁徙及人为干扰对水鸟停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8%的水鸟在55 m或更小的距离上通过游走或惊飞对人类的活动做出反应。干扰类型为1人行走,2人行走,3人行走;1人奔跑,2人奔跑,3人奔跑对水鸟移动的距离、移动的次数以及水鸟对人类靠近的反应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为干扰最小接近距离试验结果表明,水鸟的反应距离是30~60 m。干扰人数为1人时的最小接近距离小于2人和3人,2人小于3人,干扰类型为行走时最小接近距离小于奔跑。记录不同停歇地水鸟的觅食、规避时间,结果为在人为干扰下,水鸟的觅食时间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7.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黑颈鹤等大型水禽及其越冬栖息环境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并对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进行SWOT分析,最后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地方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为保护区的后期建设及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是国内外许多风景名胜区经常采用的旅游模式,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实施效果。但是,由于人类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产生的干扰和影响已不容忽视。以济源五龙口景区为例,对野生动物类型的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采取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期丹顶鹤的警戒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丹顶鹤集群大小对群中个体警戒时间和警戒个体比例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集群中个体警戒时间随集群的增大而减少,警戒个体比例随集群增大而减小。当鹤群数量超过30只时,警戒个体的比例降到最低(x=18.9%)。丹顶鹤在人工湿地恢复区中的警戒观望距离为(490.6±40.6)m,在滩涂生境中为(420.6±26.8)m。在人类二次干扰条件下,丹顶鹤的观望距离、躁动距离和逃逸距离均显著增加,其中逃逸距离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10.
四川若尔盖沼泽的黑颈鹤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是主产我国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也是全球唯一生活于高原的鹤类,我国政府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加以保护。郑作新等(1965)60年代曾对四川红原至若尔盖公路沿线的黑颈鹤数量进行过考察,张家驹等1987年曾调查若尔盖沼泽黑颈鹤的分布、数量。为制定若尔盖沼泽黑颈鹤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计划,1991年5~6月对若尔盖沼泽的黑颈鹤资源及其栖息地现状进行综合考察,现将考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0-11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在辽宁省40处湿地开展了秋季迁徙季节水鸟调查。共发现水鸟55种,隶属于7目13科25属,种类以雁形目22种和鸻形目19种居多,鲣鸟目1种最少。统计水鸟种群数量总计264 980只,数量超过30 000只的水鸟有4科,分别是鸭科101 345只、鸻科41 353只、鹬科34 956只、鸥科77 035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秋沙鸭、白鹤、黑嘴鸥、东方白鹳、黑鹳、黑脸琵鹭6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鸿雁、大天鹅、小天鹅、花脸鸭、斑头秋沙鸭、灰鹤、白腰杓鹬、大杓鹬、白琵鹭9种,种群数量总计32 096只。按照种类超过10种或者种群数量超过10 000只,或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的划分标准,秋季迁徙水鸟重要分布地点有15处。  相似文献   

1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采用野外踏察以及问卷调查法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公园境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公园内野生动物在种类、数量和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动物已从公园中消失,不少动物亦濒临灭绝;在保存下来的动物中,也有一部分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在旅游开发利用的不同时期,公园内不同野生动物受影响的程度不一样;在公园开发之初,以鸟类受到的影响最大,兽类次之,爬行类最小,而在公园开发的后期,则刚好相反.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必须严禁猎杀野生动物,保持景区安静,建立野生动物通道等.  相似文献   

13.
分3时段,设立4个观察点对纳帕海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观察记录,共记录到鸟类6目11科49种,其中冬候鸟40种.并对水鸟的群落组成、保护鸟类、种群变动、生境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分3时段,设立4个观察点对纳帕海越冬水鸟种类和数量进行观察记录,共记录到鸟类6目11科49种,其中冬候鸟40种.并对水鸟的群落组成、保护鸟类、种群变动、生境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资源优越,人文资源丰富,具有独具特色的珍稀野生动物资源黑叶猴,开展生态旅游优势明显.笔者通过对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研究,探寻在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的前提下,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途径,找到开发和保护的双赢对策,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作于1996~2000年对本溪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统计了本溪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类,查清了51种国家重点保护和有重要经济价值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分布区域和生境状况,分析了影响野生动物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5年12月至2008年1月的调查和历史记载,杭州市共有陆生野生动物506种,其中两栖类28种,爬行类43种、鸟类354种、兽类81种,本次调查共记录杭州市陆生野生动物316种,其中仅鸟类就有130种未能在本次调查发现,未能记录到的种类大多为大型的两栖爬行类,大型湿地水鸟、猛禽和大型兽类等,大量调查物种未能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的质量和面积的变化,资源过度利用,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对野生动物的直挂干扰等多种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旅游开发对若尔盖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高原湿地若尔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旅游开发强度下土壤养分和物理性状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1)不同旅游开发强度(强度等级)对若尔盖高原湿地花湖景区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氮、磷、钾)有着较大差异。(2)不同旅游开发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表现为:随着放牧干扰强度的增加,样地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逐渐减小。干扰导致土壤持水量和含水量下降,重度和中度干扰下土壤持水量和含水量与无放牧干扰时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放牧压实造成土壤表层孔隙度下降,致使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下降,其中稳渗速率下降最为明显,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干扰下土壤稳渗速率比未受放牧干扰时分别下降了49.81%,81.89%和92.34%。(3)旅游活动、过牧超载等人为干扰活动是引起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气候寒冷造成土壤利用性能受限,植被生长缓慢且破坏后难于恢复,湿地中伴随着水的大量流失和进而引发的湿地功能的的丧失对若尔盖及附近地区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变产生重大影响。应对若尔盖湿地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严禁挖沟排水和过度无序旅游,乃是保护土壤,稳定若尔盖湿地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只有这样,保护土壤生态系统才有依托,才有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对福清兴化湾水鸟种类、数量及分布进行调查,共记录到水鸟6目9科17属2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脸琵鹭、白琵鹭、白额雁3种;福建省重点保护鸟类有小鸊、大鷉白鹭、白鹭、苍鹭、普通鸬鹚、银鸥、黑嘴鸥、白腰杓鹬等8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有20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鸟类9种。种群组成以鸻鹬类、鹭类和雁鸭类为主,水鸟居留型以冬候鸟为主,有24种;结合地理区系分析,冬候鸟以古北种为主,夏候鸟和留鸟均为东洋种,旅鸟都为古北种。水鸟主要分布于水产养殖场和淤泥质海滩2种生境中。同时,对福清兴化湾湿地受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核心物种的保护与旅游建设的冲突是目前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文章通过In VEST模型生境质量模块与Arc GIS等技术方法,预测大山包保护区黑颈鹤生境质量分布并进行冷热点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保护策略,以期为生态旅游规划的科学化编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