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于2018年,以福建省连江县8年生的麻竹笋用林为试材,采用无机复合肥、有机肥、尿素3因素3水平施肥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各施肥处理对出笋规律、数量、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种类对笋个数和笋产量的影响为:无机复合肥>有机肥>尿素,提高笋数量的最优组合为有机肥3 kg·丛-1+无机复合肥2 kg·丛-1+尿素0.5 kg·丛-1,提高笋产量的最优组合为有机肥3 kg·丛-1+无机复合肥2 kg·丛-1。适中的无机肥和充足的有机肥能够有效促进竹笋生长和竹林增产;增施尿素可促进竹笋个数增加,但对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养分平衡和竹笋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冬季覆盖的条件下,研究了雷竹林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平衡和竹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的雷竹林土壤养分平衡状况均有极大的盈:N的盈余量与输出量之比为1.55~2.70,P的盈余量与P输出量之比为3.49~13.44,K的盈余量与输出量之比为3.5~6.9.高量化肥处理(CF2.0)的N、P和K盈余量分别达到1187、224.8和847 kg·hm-2,分别比低量化肥处理(CF1.0)提高了68.1%、76.9%和27.4%.与低量化肥处理(CF1.0)相比,化肥和猪栏粪处理(CF1.0+PM1.0)的N、P和K的养分内部利用效率(INUE)分别提高了30.2%、31.2%和95.0%,竹笋产量提高了2.16倍;半量化肥和猪栏粪处理(CF0.5+PM0.5)N、P和K的INUE值分别提高16.6%、15.9%和32.3%,竹笋产量提高了74.2%.对肥力水平高的雷竹林,增施化肥对竹笋产量的提高不显著,但可造成养分的大量盈余,从而导致营养元素的大量流失,并增加环境污染风险,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或者减少化肥用量不仅提高了雷竹竹笋产量,而且可以降低养分利用效率,减轻化肥对环境污染压力,促进雷竹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方案,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糙花少穗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平衡施肥不仅显著提高糙花少穗竹笋产量,还明显提高单笋质量,平衡施肥处理的笋产量比未施肥的空白区增产26.56%,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增产10.45%、42.11%和28.57%,单笋质量比氮或磷或钾缺素区分别提高4.86%、27.01%和22.74%,不同肥料的增产效果表现为磷肥 > 钾肥 > 氮肥;2)平衡施肥处理能够改善笋品质,其笋粗蛋白含量较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增加66.63%、41.45%、6.33%,笋粗纤维含量较空白区和氮、磷、钾缺素区处理分别降低7.32%和23.63%、12.84%、9.08%;3)肥效模型显示,糙花少穗竹的氮、磷、钾肥最佳施用量分别为氮肥150 kg/hm2、磷肥为58 kg/hm2、钾肥为83 kg/hm2,预计出笋产量1 596 kg/hm2,氮、磷、钾肥最佳比例为1:0.4:0.6。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毛竹笋产量和出笋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肥对毛竹提早出笋、延长出笋期、提高出笋总量和出笋初期的出笋量及其比例有显著作用。深翻加施稀土复合肥与对照比 ,提早出笋 6d ,出笋期延长 10d ,出笋总量增长 2 2 0 % ,出笋初期的出笋量增长 5 0 0 %。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对大头典竹笋用林开展林地不同覆盖物(有机肥、谷糠、稻草、木屑)及不同覆盖厚度(5、10、15、20 cm,)试验。结果表明:4种覆盖物及覆盖厚度对大头典竹出笋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笋产量在不同覆盖物、覆盖厚度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覆盖物以有机肥最好,木屑、谷糠次之,稻草最差,覆盖物厚度以10 cm最佳,其次为15、20 cm,5 cm厚的产量最低。说明覆盖物、覆盖厚度对提高笋产量有重要的影响,可增收10875~51000元·hm~(-2)。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为明确辣木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及叶片养分吸收状况。[方法]研究采取田间小区实验,设置N_(80)、N_(80)P_(20)、N_(80)K_(40)、P_(20)K_(40)、N_(80)P_(20)K_(40)、N_(60)P_(20)K_(60)和不施肥对照7个处理,测定分析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辣木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下,辣木生长速度先快后缓慢,处理90 d后株高、冠幅和鲜叶生物量的最高值及地径的次高值均出现在N_(80)中,N_(60)P_(20)K_(60)的株高、地径及N_(80)K_(40)的鲜叶生物量仅次于N_(80)处理;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均促进了辣木叶片中全氮、全磷含量的累积,但降低了全钾含量;除N_(80)外,其它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高氮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P_(20)K_(40)和N_(60)P_(20)K_(60),N_(80)P_(20)高于N_(80)K_(40)。[结论]各元素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为NKP,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影响大小为NPK,叶片中营养元素含量大小为NKP。综合试验结果中辣木主要生长指标的生长及叶片养分吸收情况,配比施肥最优处理为N_(80),且该施肥处理主要适用于辣木幼龄及速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以砻糠为覆盖材料,试验研究了雷竹林不同覆盖次数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减少了林地土壤的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减少幅度随着覆盖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土壤速效钾含量却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覆盖次数越多土壤钾素积累越多;覆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保肥性增强;覆盖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容重减小,保水、通气性增强;多次覆盖使土壤的酸性减弱,pH值增大,表层土壤酸性强度减弱,pH值增高趋势因施肥和覆盖年限而异。因此,建议改变林地经营模式或者采用间隔带状覆盖的形式降低土壤劣变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以杭州市临安区1989—2016年雷竹笋产量、产值及气象站点的月气温数据,研究了临安区雷竹笋产量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临安区覆盖笋和自然笋的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6.78、7.61 t/hm2,年平均产值分别为12.07、1.34万元/hm2;临安区年均气温上升幅度达0.21 ℃/10 a;雷竹笋产量与上年度9月、10月、12月和当年3月份气温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覆盖笋产值与上年度10月最低气温的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3.
14.
施肥对白榆幼林叶片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白榆叶片养分含量在一个生长季内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之叶片N、P、K含量在生长季内,随时间的延长呈线性规律递减。处理不同,斜率不同;斜率的大小,既是叶片在单位时间内某养分的转移数量,也是对土壤养分丰缺的综合反映。因此,通过比较斜率值的大小即可确定限制林木生长的最小养分因子,达到对白榆进行营养诊断的目的。据此诊断结果为:限制白榆幼林生长的最小养分因子是氮,其次为磷;肥料的最佳配比为N2·P1,施肥量为N200kg/hm2、P2O5100kg/hm2。 相似文献
15.
火炬松和湿地松幼林施肥对土壤性质和叶片养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5年期间,在江西景德镇市低丘千枚岩和第4纪红土红壤上,研究了火炬松、湿地松幼林施肥(P和PK)对土壤性质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施肥处理使火炬松和湿地松林土壤速效P含量提高,有机质等其它土壤肥力指标下降。施P肥加速了有机质矿化和林木对N的吸收;(2)2个施肥处理能提高湿地松林土壤细菌、真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减少放线菌的数目,而施肥前期对好气固N菌、P细菌有促进作用,后期对其有抑制作用;(3)2个施肥处理能明显提高湿地松林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肥前期磷酸酶活性受到抑制,施肥后期磷酸酶活性不再受抑,酶活性大大提高。P肥能提高蔗糖酶活性,而PK肥对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4)湿地松林施肥2年后,叶片养分有明显变化,P和PK处理提高了叶片Ca、Mg的含量,降低了N水平,而对P和K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17.
以山地杨树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覆盖量和覆盖材料对杨树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 表明:覆盖提高了杨树叶片的养分含量,7.5kg/m2处理的叶片养分含量最高,各元素含量因覆盖材料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8.
19.
在福建省南靖县开展了麻竹笋用林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田间试验,采取氮总量控制,设置有机氮替代不同比例无机氮的试验处理,分析了各处理之间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总氮施入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比例的有机氮施入量对增加出笋数量和竹笋产量的影响排序表现为67%>0%>100%>50%>CK>33%;当有机氮施入量占67%时出笋的数量和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增加6.1%和10.3%,对促进麻竹笋生长和产量提升最明显。 相似文献
20.
对海东市乐都区药草台林场不同坡位成年青杨叶片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进行研究,揭示青杨在不同坡位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青杨叶片C含量明显高于全球植物叶片C含量均值,各坡位间C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坡位间N含量差异显著,均低于全国和全球植物叶片养分N含量平均水平;各坡位间P含量差异显著,均未达到全国和全球植物叶片P含量平均水平。文中对叶片养分含量特征及含量高低原因进行分析。青杨各坡位叶片C∶N值均高于全球植物C∶N化学计量特征平均水平,C∶P值明显低于我国阔叶林C∶P均值,各坡位N∶P值在13.07~17.42范围,表明青杨在上坡生长中受到氮限制,在下坡环境中受到磷限制,而在中坡环境下受到2种元素共同限制。结合该区域土壤养分分析,建议该地区上坡和下坡青杨林养护需追加氮肥和磷肥,确保青杨林正常生长所需养分;注重叶片堆肥和人工追肥2种方式来解决青杨生长中养分不足的问题;同时以林下经济和林下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做好青杨林水土保持工作,以减少上坡表层土壤细粒被强风搬运到下坡沉积造成的土壤肥力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