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涉农高校通过以劳育德,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对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在社会场域、学校场域、个体场域中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华中农业大学通过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利用实践空间、借助文化符号等实践探索推动农耕文化有效融入涉农高校劳动教育,促进农耕文化与涉农高校劳动教育进一步完善融通。  相似文献   

2.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农耕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关于生命、自然、人类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农耕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但目前农耕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深层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依据、意义、接受主体和融入内容等领域。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互联网+"化等问题是学界研究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强大的力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的困境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育中的意义、具体实施方法与路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推进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价值重大,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吕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32(4):129-133,140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阶段,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结晶,其中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作用、发挥校园文化陶冶作用和实践养成作用、重视新媒体传导作用、配合家庭教育关键作用、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贯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广大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家命运与民族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针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实践体系、考核体系、文化建设等,分析文化传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丰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教育,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完善农业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农林院校在实施传统农耕文化教育的实践中,应以构建完善的学科课程体系为主,以浓郁的校园农耕文化氛围为辅,突出继承传统为现代服务的教学理念,注重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并突出地域特色,采取线上线下授课、第二课堂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形式。  相似文献   

10.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源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食粮。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对农林高校文化育人、培育优秀“三农”人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阐述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农林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意义和困难,并结合农林高校的办学特色,从校史文化、教学方法、资源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4个方面提出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农林高校育人的实施路径,以期让优秀农耕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优秀农耕文化蕴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涉农高校培养合格的新型农业人才、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优秀农耕文化融入涉农高校思政教育面临重视程度不够、农耕文化教育缺失、校园文化氛围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因此,涉农高校要加强农耕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将农耕文化融入课程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保障措施,着力有效发挥农耕文化育人作用,助力涉农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农耕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将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中,既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又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探索农耕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路径尤为重要。从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多措并举开展劳动教育、丰富农耕文化的时代内涵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高校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农谚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描绘了当地农业的种植历史及耕作经验,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厘清农谚的基本概念,分析农谚特点,挖掘农谚价值,指出农谚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阐述农谚具有地域多样性、种类多样性、历史传承性、乡土民间性、简单实用性和应用局限性的特点,提出农谚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进一步做好农谚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提供支撑。本研究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由于语言、宗教信仰等多种原因,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难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不予关注,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要考虑其特殊性,在教育内容选择和教育方法适用上有针对性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胡泽学  付娟 《农业考古》2022,(1):251-259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本文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农业因素,从而提出赓续传承、提升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是精神的象牙塔和文化的高地。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作为文化高地的主体,不断受到国内外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这也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提出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体现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  相似文献   

17.
胡泽学 《古今农业》2022,(4):7-16+136
中国作为农业古国,农业生产及农耕文化不仅是国家经济和民众生存的基础,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提升和发展,离不开中华农耕文化的文化基础和历史贡献。本文从五个典型思想探讨了传统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塑造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中华农耕文化的育农、乐农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大背景下,农耕文化受到全球化浪潮和现代文明文化的冲击,其保护传承仍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涉农高校肩负着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大力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涉农高校学生是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的主力军,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笔者以四川省5所涉农高校为例,调查分析涉农高校学生对农耕文化的认知现状和影响因素,为促进将农耕文化宣传教育融入高校基础教育,推进农耕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利用与传承,使涉农高校学生通过农耕文化教育能怀有大局观,树立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等方面提供参考理论依据。家庭基础教育与高校专业教育分别在认知启蒙阶段和认知重构阶段影响涉农高校大学生对传农耕文化认知;经过高校对农耕文化思政教育价值和文化育人路径的多年探索后,不仅增强了涉农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也提升了优秀农耕文化带来的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有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我们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一是发掘教学内容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之中。二是适当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之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践和调研,提出了相关实现路径:做好教师培训;挖掘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拓展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融入内容薄弱、融入方式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媒介、提高师资队伍素养等方面入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