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揭示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性植被砂生槐灌丛生态恢复过程的特征动态,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研究方法,将处于不同封育年限(3,6,9年及CK)的砂生槐植被作为植被恢复的典型群落,对其高度、盖度、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种群生态位宽度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采取封育措施后,外界干扰减少,从而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特征值,使生产力得到提升;2)砂生槐生态位宽度最大,是河谷地带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藏沙蒿分布较为均匀,是一种泛化种;3)群落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封育时间呈正比,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而越发丰富,说明在砂生槐群落封育恢复过程中,土壤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砂生槐具有极强的抗旱、耐瘠薄、防风固沙等生态适应性和水土保持功能,是雅江流域干旱、半干旱河谷的主要建群灌丛植物,也是防沙治沙与生态建设的先锋树种。使用MaxEnt生态位模型软件和ArcGIS软件预测砂生槐在西藏的潜在分布范围,用ROC曲线检测预测精度,用刀切法筛选主要环境变量,通过主要环境变量的响应曲线分析适宜砂生槐的生态环境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划分适宜栽培区。结果表明:采用MaxEnt模型预测砂生槐潜在适宜分布区准确度极高,预测模型的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的AUC值分别是0.980和0.977;采用MaxEnt模型预测的砂生槐适宜分布区涵盖西藏辖区内的那曲、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5个地市,高度适宜区集中分布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山坡、河谷、沙滩,主要涉及拉孜县、城关区、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朗县、隆子县8个县(区)的中部,桑珠孜区、白朗县和江孜县3个县(区)的北部,林周县的南部、达孜区的西北部等区域,预测结果与现地调查结果高度契合;降水因子和气温因子对砂生槐分布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游谢通门县卡嘎镇、乃东县多颇章和朗县朗镇三个区域砂生槐群落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砂生槐天然种群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常形成单优群落,结构单一,砂生槐为群落中的优势种,在流动或半固定的风沙地上成均匀分布,种群密度大,结构相对稳定,退化程度小;在砾质沙地风沙坡地上成集群分布,种群密度小,种群稳定性较差,退化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4.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砂生槐固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砂生槐为豆科槐属矮灌木树种。其抗干旱、耐瘠薄、封滩固沙的特性是其他树种所不可替代的,是治沙造林的先锋树种。实地调查资料表明,砂生槐单体的伞形固沙构架模式和砂生槐群落的立体网柱状固沙构架模式使这一树种具有十分合理的牢固的固沙系统。该树种固沙作用的揭示,对西藏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然干旱胁迫下喷施抗蒸腾剂对砂生槐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砂生槐为供试材料,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抗蒸腾剂溶液,干旱处理后测定砂生槐叶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等抗旱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研究抗蒸腾剂对提高砂生槐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蒸腾剂具有提高砂生槐抗旱性的作用,其中400倍稀释抗蒸腾剂溶液处理可以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明显的降低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幅度,从而增强砂生槐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6.
选取河西走廊中部封育3、5、8、12、13、14年和未封育的荒漠植被,采用样带结合样方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研究,分析了荒漠植被对资源的利用情况,揭示不同封育年限荒漠植被群落中种群生态位格局。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和群落的演替,物种丰富度指数先增高后降低;物种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呈先增高后降低再增高的变化趋势;物种重要值呈先降低再增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生态位宽度大的主要集中在盐生草、驼蹄瓣、刺沙蓬、苔草、沙蒿、画眉草、锋芒草、羊茅、红砂、青蒿等,说明这些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能够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而且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西藏砂生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生槐为西藏特有植物资源.通过收集、参阅相关文献,从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遗传学特性、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以后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以及热水浸种、变温浸种和浓硫酸浸泡等处理方法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生槐种子硬实率95%,不同处理方法对砂生槐种子发芽效果有显著影响,15℃恒温条件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滤纸床处理效果最好;消煮处理和消煮浸种处理效果并不明显;用98%浓硫酸处理以浸泡30min效果最好,发芽率有明显的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35%和66%。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乌审旗境内飞播后的毛乌素沙地植被进行调查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毛乌素沙地的演替规律是,第一阶段为先锋阶段,植被表现为籽蒿+羊柴群落;第二阶段为过渡阶段,植被表现为羊柴+油蒿群落;第三阶段植被表现为羊柴群落。人为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羊柴群落的演替,合理放牧和经营管理可使羊柴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是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农牧民的传统薪柴。为了合理经营砂生槐薪炭林,2012年11月,选择西藏拉萨北山封育10年的砂生槐灌丛设置试验地,研究3种平茬高度(0 cm、10 cm、20 cm)对砂生槐萌蘖、萌枝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蘖数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20 cm平茬10 cm平茬0 cm平茬;单个萌枝的生长(长度、基径)0 cm平茬10 cm平茬20 cm平茬。生物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10 cm平茬0 cm平茬和20 cm平茬。经营砂生槐薪炭林,为了获得较多的薪柴,建议采用距地面10 cm平茬。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优势植物叶片性状的影响,探讨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功能群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背景下荒漠植物群落的响应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典型植被群落油蒿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2年(2015—2016)0 kg N ha~(-1) yr~(-1)(N0)60 kgN·ha~(-1) yr~(-1)(N60)氮添加;自然降水(W0),增加20%降水(W20)、增加40%降水(W40)水添加的野外控制试验,测定优势植物种油蒿和赖草叶片的比叶面积(SLA)、碳、氮、磷(C、N、P)含量。【结果】1)氮添加显著增加土壤中的无机氮含量;水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水氮交互作用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含水量都没有显著影响。而土壤速效磷含量比较稳定,在各处理下均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2)油蒿SLA在氮素和水分添加下显著增加,而交互作用效应不明显;赖草SLA在氮素和水分单独添加下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水氮交互作用对其存在显著影响。3)氮添加对油蒿和赖草叶片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显著增加了N含量、C∶P、N∶P,降低了P含量和C∶N。水添加对赖草的C、N、P及其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而显著增加了油蒿叶片N和P含量,降低了C含量、C∶N、C∶P和N∶P。水氮交互作用对油蒿叶片N含量和C∶N有显著影响。【结论】氮素和水分添加对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优势植物油蒿和赖草叶片性状均有明显影响,氮素对叶片性状的影响比水分添加的影响更为显著。2种不同功能群植物,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适应策略,油蒿的叶片性状对氮素和水分添加的响应较为敏感,趋向于资源快速获取与利用的策略,而赖草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从而体现出保守的资源利用策略。在未来可能增加的氮沉降和降水情景下,油蒿群落的物种组成可能会由于2种植物不同的资源利用策略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运用种群生态学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群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坝区固沙植被以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群丛为主,具有超旱生特征;泉山区固沙植被主要是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沙蒿-五星蒿(Bassia dasyphylla)群丛,以沙堆天然灌丛为主;湖区固沙植被以白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群丛为主,以湿生耐盐碱植物种为主。(2)坝区固沙植被群落结构复杂程度最高;泉山区固沙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3)坝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显著正联结关系,泉山区和湖区植物种总体上呈现不显著负联结关系,种间联结性不强;坝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植物种为沙拐枣,泉山区、湖区均为白刺。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植被空间分异明显,未来区域植被管理应重视对乡土优势植物种的精准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3.
西藏杨树人工林分布及碳密度模型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栽种于西藏尤其是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杨树林,占到西藏人工林面积的45.34%,在碳汇和释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杨树林分布面积、平均年龄、碳密度和碳汇均为全区最大.以银白杨、新疆杨、北京杨和藏川杨为例,分析碳密度影响因素,可知:银白杨、新疆杨碳累积速度快;4个树种碳汇均随经度的增加而增加,纬度影响银白...  相似文献   

14.
以砂生槐种子为材料,利用清水、300mg.L- 1和600mg.L- 1GA3浸泡种子2d、4d和8d,探讨不同处理对砂生槐 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而且4~8d的300mg.L- 1 GA3 浸种可显著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相比清水浸泡发芽率提高10%~15%。 对于发芽势,清水、300mg.L- 1及600mg .L- 13种处理在浸泡2d和8d后只有 一个发芽势高峰,而浸泡4d后有两个发芽势高峰。 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发芽 率在9种不同处理间呈极显著差异,腐烂率呈显著差异,但硬实率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沙生植物长期生活在风沙大、雨水少、强烈日照、冷热多变、营养物质缺乏的严酷气候下,其生命力非常顽强,本试验以砂生槐、花棒、毛条和沙冬青为试材进行了沙生植物种子的萌发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毛条、沙冬青、花棒和砂生槐的发芽率分别为73%、69%、54%和25%。25℃是四种种子萌发的最适合温度,起始高温处理对四种种子萌发无促进作用;但是冷处理都对他们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优势种、外貌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参考《中国植被》的分类系统,将珠海市自然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9个群系,40个群落。其中植被型主要包括:A. 亚热带针叶林;B. 常绿阔叶林;C. 常绿灌丛;D. 灌草丛;E. 草丛;F. 砂生草丛;G. 砂生灌丛;H. 沼生草丛。人工植被可划分为4个植被型,即林地、林果园、农作物园地和城市绿地。同时,对主要群落的外貌和组成特点进行了描述,如:马尾松群落、布渣叶群落、大叶相思群落、大头茶群落、猪笼草群落、红树林植物群落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雅江下游砂生槐水土保持功能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砂生槐的枝叶及枯落物可截留和吸收大量降雨,减小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植被覆盖度越大,效果越明显;枯落物及根系的活动明显地改善土壤理化学性质,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和透气能力等。砂生槐枝叶茂盛,根系发达,可作为保水保土、退耕还林还草的树种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调查资料,采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量化指标对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退化固沙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由20个植物种组成,其中灌木7种,多年生草本5种,1 a生草本8种,草本植物占总物种数的65%。(2)不同生活型植物种重要值排序最大的分别为沙拐枣、沙蒿、沙蓬,旱生特征明显。沙拐枣、梭梭、黄花补血草、沙蓬、猪毛菜在群落中表现出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对生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3)沙拐枣与沙蓬、梭梭生态位重叠最大,分别为0.66、0.56,存在资源位的竞争。细枝山竹子、苦豆子、白刺、芦苇、黄花补血草与沙拐枣的生态位重叠较小,分别为0.11、0.15、0.16、0.20、0.22,种间竞争较小。民勤绿洲边缘荒漠植物群落平均生态位重叠为0.16,群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也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严重的三大地区之一,西藏地区荒漠化沙化一直以来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重点和难点。选取西藏地区定结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防沙治沙新途径研究,以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结果表明,封禁3年后,封禁区植被盖度提升7.25%,主要由原生植被西藏锦鸡儿和人工植被藏沙蒿贡献,两者分别占总重要值和总优势度的86.1%、83.0%,对固沙作用贡献最大;流动沙地和露沙地减少16.6%,半固定和固定沙地面积增加5.9%,平缓区沙丘移动速度更快,平均速度15.5 m/a。以期为探索高原地区沙化土地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盐池县沙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葛是盐池县流动和半固定沙地上理想的固沙植物,也是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通过对盐池县自然条件和沙蒿资源的调查,以及对沙蒿种植与资源利用前景的分析和研究,为当地进一步利用沙蒿类植物进行区域沙漠化治理和深度开发沙漠生态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