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8年4月—2021年12月,在四川申果庄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布设了102个相机监测位点,累计25 588个有效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记录4 705次,识别出野生兽类5目15科20种,野生鸟类4目11科40种,包括2种国家I级和15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2种。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2.149)、小熊猫(Ailurus fulgens)(RAI=1.622)、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RAI=1.614)、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1.501)和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RAI=1.450)的相对多度位于鸟兽前5位;小熊猫(SO=63.73%)、野猪(Sus scrofa)(SO=47.06%)、毛冠鹿(SO=43.14%)、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SO=42.16%)和血雉(SO=41.18%)的位点占有率位于鸟兽前5位。活动节律分析...  相似文献   

2.
云南永善县五莲峰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五莲峰山脉,为横断山脉凉山山系最东支,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但保护区成立至今未对野生动物资源进行过全面调查。为掌握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2019年4月—2020年3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和公里网格方案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开展监测。共布设40台红外相机,累计3 315个相机有效监测日,获得照片15 259张,视频5 009段,独立有效记录682次;共鉴定出兽类4目11科19种和鸟类4目11科2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两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的物种1种,即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易危(VU)和近危(NT)物种分别有8和10种。兽类相对丰富度指数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RAI=3.44)、野猪(Sus scrofa)(RAI=2.47)、猪獾(Arctonyx collaris)(RAI=2.32)、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1.96)和果子狸(Paguma lar...  相似文献   

3.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岷山中部,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与较高的生物物种多样性。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使用红外相机技术在九寨沟保护区开展鸟兽多样性调查,共布设红外相机调查位点106个,覆盖海拔范围为2 189~3 514 m,总有效工作量76 342相机日。野生兽类、鸟类的独立有效探测数分别为11 045次和648次,共记录到分属5目13科的野生兽类2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一级4种,二级10种),种群相对多度最高的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相对多度指数RAI=48.66);记录到分属4目10科的鸟类3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一级3种,二级10种),种群相对多度最高的为血雉(Ithaginis cruentus,RAI=2.33)。偶蹄目和鸡形目分别是红外相机记录到兽类和鸟类中的优势类群,分别占兽类和鸟类独立有效探测总数的84.92%和64.50%。调查中记录到九寨沟保护区新记录种7个,包括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小麂(Muntiacus reeve...  相似文献   

4.
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大中型兽类进行监测研究,共在49个相机位点上完成7 457个相机日的调查工作量,共捕获野生兽类照片和视频7 339份,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兽类照片和视频7 231份,独立有效记录1 190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1科18种,其余未能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兽类记录为啮齿目中的鼠科、松鼠科和鼬科动物。18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最多,为4科7种;其次为偶蹄目和啮齿目,分别有4科6种与2科3种。从独立有效记录来看,偶蹄目是拍摄记录次数最多的类群,占独立有效记录总数的67.14%;其次为灵长目(17.14%)和食肉目(10.09%)。被列为国家一级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5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1种,"近危(NT)"等级的有3种,"易危(VU)"等级的有5种。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最高的物种为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RAI=6.91),其次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RAI=2.27),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RAI=1.77),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RAI=0.98)和四川羚牛(Budorcas tibetanus)(RAI=0.80)。本次调查获得了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珍贵的野生动物红外影像资料以及部分兽类物种的分布信息,为后续持续监测工作以进一步更新、修订和完善保护区物种名录积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兽资源现状,本研究于2019年3月~2022年4月在该保护区国有林范围内通过划分网格布设相机的方法进行调查。野外调查覆盖61个网格,布设相机104台,累计相机工作日24 639 d,收集独立有效照片数为9 718张,共监测到兽类7目14科24种,鸟类6目20科58种。结果表明:大老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林麝和小灵猫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中华鬣羚、中华斑羚等18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受威胁物种5种,《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受威胁物种20种;新记录种6种,分别是凤头蜂鹰、蛇雕、黄腿渔鸮、小黑领噪鹛、灰翅鸫、灰头鸫。兽类物种相对多度指数(RAI)排列前三的分别为小麂(RAI=9.70)、野猪(RAI=7.66)、毛冠鹿(RAI=3.26),鸟类物种相对多度指数排列前三的依次为红腹锦鸡(RAI=0.24)、红腹角雉(RAI=0.23)和勺鸡(RAI=0.21)。兽类网格占有率最高为小麂(GO=93.44%),其次分别是野猪(GO=85.25%)、果子狸(GO=72.13%),鸟类中网格占有率最高依次是勺鸡(GO=32.79%)、红腹角雉...  相似文献   

6.
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按照公里网格抽样方案在四川小寨子沟保护区及周边区域布设红外相机,对区内大中型兽类开展持续监测。研究期间共计230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46个调查网格,共计71 593个有效相机工作日,获得野生兽类的独立有效记录总计6 071次,共识别出野生兽类4目13科22种。其中,国家I级和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4种和10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的有2种,“易危(VU)”等级的有6种,“近危(NT)”等级的有2种。调查记录的黄鼬(Mustela sibirica)为保护区新记录。研究发现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野猪(Sus scrofa)、黑熊(Ursus thibetanus)、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等18种兽类的分布网格数均不低于10,而对应的网格占有率和相对多度指数RAI均排在前列,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下均拍摄到较多种类的兽类物种(18~20种),保护区不同功能区域内均有多种兽类物种存在集群现象(7~13种)且绝大部分兽类物种存在跨海拔活动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本底是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展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为了掌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利用样线法、红外相机监测法、专项调查法等,对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大岭山森林公园共记录到脊椎动物126种,隶属于4纲19目57科103属,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与2018年调查数据相比,增加了44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为21种,两栖类仅增加2种。(2)根据样线法调查结果,优势度指数最高的两栖类为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0.612)、爬行类为中国壁虎Gekko chinensis(0.190)、鸟类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0.197);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lef丰富度指数均是鸟类最高(分别是3.103、8.085),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是爬行类最高(0.933)。(3)根据红外相机监测结果,拍摄到兽类6种、鸟类36种;兽类优势种为野猪Sus scrofa(RAI=3.07),网格占有率最高的则...  相似文献   

8.
2021年3月—2021年9月,利用红外相机初步监测调查四川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内大中型兽类多样性,共布设40个监测位点,累计监测5124d,捕获到有效记录28 829条,识别到种的兽类有效记录5 723条,鉴定出兽类4目9科17种。其中偶蹄目CETARTIODACTYLA种类最多(7种),其次是食肉目CARNIVORA(6种),灵长目PRIMATES种类最少(1种)。鲸偶蹄目和食肉目监测物种总数占总的兽类监测物种种数的76.47%。监测到的兽类种类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11种(Ⅰ级3种、Ⅱ级8种),其中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是本次监测数量最多、相对指数最高和监测分布范围最广的物种。本次调查研究为森林公园成立以来首次开展红外相机监测调查,获得了森林公园内部分兽类活动影像资料,对掌握森林公园兽类多样性及其开展后续研究积累重要基础资料,并对森林公园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老鹰尖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戴云山脉与闽东近海平原地区的过渡区域,具有一定的边缘效应,为了解该保护区内鸟兽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于2019年6月—2022年10月,分别在老鹰尖及违平山两个片区,布设安装红外相机47台。累计相机日24 703个,有效独立照片共计9 233张,识别出17种兽类、12种鸟类,其中兽类分属5目11科,鸟类分属4目7科。相对多度指数RAI前3种兽类依次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29.36)、野猪(Sus scrofa)(23.40)、白腹巨鼠(Leopoldmys edwardsi)(18.78);鸟类依次为白鹇(Lophura nythemera)(35.02)、紫啸鸫(Myophonus caeruleus)(8.16)、黑领噪鹛(Garrulax pectoralis)(3.86)。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红外相机的调查结果初步反映了当前戴云山脉东北部山地丘陵地区鸟兽资源状况,为进一步在该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林区管理和人兽冲突等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10月对湖北省咸丰县二仙岩亚高山泥炭藓沼泽湿地的兽类进行了调查,记录到兽类43种,隶属8目19科。该湿地兽类属东洋界的有33种,占76.74%;属古北界的有4种,占9.30%;广布种6种,占13.96%。国家I级重点保护兽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9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兽类15种(附录Ⅰ5种、附录Ⅱ4种、附录Ⅲ6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兽类有12种(濒危物种2种、稀有种1种、易危物种9种)。分析兽类的生态类群,最后对兽类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现状,为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和2015年5—11月,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海南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及周边林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结果】红外相机调查累计工作量为14 715相机工作日,共拍到5 383张动物有效独立照片,鉴定出隶属6目10科的15种野生兽类和8目17科的33种野生鸟类,以及2种家畜。其中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2、8种;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CR)、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TN)的物种分别有1、3、3和8种。拍摄率最高的前5位野生动物依次为帚尾豪猪(拍摄率CR=7. 23)、白腹巨鼠(CR=4. 96)、鼬獾(CR=2. 54)、白鹇(CR=2. 60)、野猪(CR=1. 17)。调查中记录到的霜背大鼯鼠、倭花鼠、白喉矶鸫等11个物种为尖峰岭地区新记录种。红外相机记录到大量人类活动的照片,表明该区域人为干扰严重,应加强管理。【结论】本次调查提供尖峰岭地区兽类和鸟类资源信息,初步掌握区内野生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和相对多度。尖峰岭地区仍然分布有众多野生动物和地方特有物种;人类活动给该区域野生动物带来影响。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可有效弥补传统调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掌握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和兽类本底资源现状,能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提供基础数据。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处水源地使用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红外相机野外调查累计11 443相机工作日,共收集到18 773张野生动物照片,其中有效独立照片3 303张,准确鉴定出4目9科17种野生兽类,7目12科32种野生鸟类。调查结果显示:1)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0,18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估为近危(NT)等级以上物种有24种。2)兽类和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2.67和3.03,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为0.65和0.62。3)相对多度指数(IRA)前5种野生动物依次为鹅喉羚(Gazella yarkandensis)(IRA=99.54)、野骆驼(Camelus ferus)(IRA=53.57)、雪豹(Panthera uncia)(IRA=35.22)、秃鹫(Aegypius monachu...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仙人洞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情况,2017年7月至11月利用红外相机对仙人洞"三山"区域(蓉花山、拦马峰和老黑山)林下鸟兽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用红外相机累计1 715个工作日,监测到野生鸟兽共计9目18科23属25种,其中鸟类4目10科12属14种,兽类5目8科11属11种;发现黄喉貂、花尾榛鸡和鸮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北花松鼠、岩松鼠和野猪的相对丰富度最高;老黑山鸟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H=2.144),建议将老黑山区域纳入仙人洞保护区进行统一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4.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2018年—2019年,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56个相机位点,布设密度为1台·hm-2,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野生鸟兽进行了初步调查。相机累计工作17 074个有效工作日,共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5 746张,鉴定出隶属4目13科的18种兽类和2目6科的16种鸟类。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前3种兽类和3种鸟类分别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猪(Sus scrofa)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及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记录到2种国家I级和9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5种、近危(NT)的2种。此外,红外相机还监测到了家畜活动(牛、狗和马)和人为活动,因此,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仍需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周边居民的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兽类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计88个有效相机监测位点,共计6031个有效相机日,共获得野生兽类照片8708张,视频423段,能够准确识别到具体物种的照片8508张,视频403段,独立有效记录1237次,共准确识别出野生兽类5目11...  相似文献   

16.
于2016年、2017年10月至翌年4月,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条调查样线上布设70台红外相机,开展兽类和鸟类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结果显示,3780个捕获日,累计获得1169张独立有效照片,共拍摄到兽类6目13科28种、鸟类5目10科23种,分别占保护区记录兽类、鸟类的21.5%和4.9%。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的动物36种(濒危2种、易危6种、近危3种、低危25种);在保护区各主要植被类型中,物种的相对丰富度(RA)依次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暖性针叶林。提出在西双版纳运用红外相机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应避开雨季;抽样强度应达到5%以上,需涵盖主要植被类型及一定量海拔梯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6—2019年对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五道沟管理站和上高台管理站的鸟类和兽类调查数据,分析保护区鸟兽种类的现状。结果显示:调查过程中,鸟类共统计到72种,隶属于14目26科;雀形目的鸟类最多,达13科42种;留鸟种类占调查鸟类总数的47.22%。野生兽类共记录到30种,隶属于6目13科,啮齿目兽类最多,达4科13种。本次调查中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5种,属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有15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涑水河保护区范围,按2 km×2 km的间隔划分调查网格,布设75台红外相机,对区内金钱豹等兽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红外相机的总有效工作时间为12 320工作日,筛选出有效独立视频2 427份,其中,兽类有效独立视频1 428份,鸟类有效独立视频804份,其它干扰因素视频195份。鉴定出野生动物13目26科49种,其中,兽类6目10科17种,鸟类7目16科32种。共发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目3科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目8科12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目15科18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北京九龙山,制作全面的兽类和鸟类名录。【方法】为了了解北京九龙山及周边水域兽类和鸟类多样性,本研究于2018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北京九龙山暖温带森林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及周边水域主要采用固定样线法、辅以红外相机调查法开展了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调查。【结果】经鉴定,共记录到野生动物152种(隶属23目50科),包括兽类10种(隶属6目7科)和鸟类142种(隶属17目43科)。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种,分别是黑鹳、猎隼和黄胸鹀;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9种,包括雁形目2种、鹰形目9种、隼形目4种、雀形目4种;属于北京市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51种,包括兽类6种和鸟类45种;中国特有鸟类有5种。以区系组成分析,北京九龙山的兽类仅有野猪是广布种,其它9种均为古北界物种;北京九龙山及周边水域鸟类以古北界物种为主(记录81种,占鸟类总种数的57.04%),东洋界物种和广布种数量几乎无差别。以鸟类居留类型分析,调查区域的旅鸟最多(记录49种,占39.52%),冬候鸟最少(记录12种,占8.45%),夏候鸟和留鸟数量相差不大。【结论】本研究表明北京九龙山及周边水域的...  相似文献   

20.
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呼中自然保护区共架设红外相机46台进行兽类多样性研究。通过对拍摄结果筛选,其中55 856份记录可以鉴定出具体物种,有效探测总数1 128个(狍子、驼鹿、野猪、原麝、黑熊、紫貂、猞猁和花尾榛鸡)。研究结果表明: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物种为狍子(RAT=9.82),其次为野猪(RAI=8.59);食肉目中,猞猁(RAI=3.10)的相对多度指数最高,其次为紫貂(RAI=2.93);偶蹄目中,相对多度指数最低的为驼鹿(RAI=1.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