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树根原体分化程度及不同处理对扦插发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扦插育苗是利用桑树的再生机能,将其营养器官的一部分与母体分离,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芽生根,成为一株能独立生活的新个体。桑树的扦插繁殖具有取材容易、方法简便、成苗快,且能很好地保持母体优良性状等优点,因而在我国有许多蚕区用扦插法繁育桑苗,加速优良品种的推广。桑树插条发根的原理,主要在于根原体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和分化。根原体起源于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有的桑品种的根原体贯穿叶隙,突起于枝条的表面,有的隐没在叶隙内,有的没有形成根原体。愈伤组织由插条基部切口周围产生,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愈伤组织也可以分化形成新…  相似文献   

2.
经试验表明桑树品种抗青10号插条繁殖在12—25℃的温度条件下以20/11—5/12剪伐枝条自然放存5至10天(防晒防风),然后剪取插穗经50ppm吲哚丁酸浸渍24小时置于含水量3.5%的河沙中预措,其发根最佳。其中12℃低温区发根缓慢根量少,仅在根源体处发根,25℃高温区则发根快、根量多,除根源体外愈伤组织处亦可发根。经以上处理的插穗直接插于苗圃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插条成活率平均亦达70%(放存30天技条除外)。  相似文献   

3.
桑条扦插成活是植物再生机能的表现,发根机制有二,一是桑条叶迹附近有初生根原体的存在,其数量和分化程度与品种的遗传性和桑条的成熟程度有关。二是由于形成层分生组织的活动,下切口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出次生根原体。  相似文献   

4.
影响桑树插条发根的因素很多,涉及的范围亦广。1962—1963年,我们研究了母树本质,插条温度与初、次生根原体发生的关系。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桑树品种间初生根原体的分化程度,在不同地温条件下与插条发根的关系,并进一步探明次生根原体的分化过程及其适宜地温,为提高湖桑扦插成活率提供依据。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5.
湖桑硬枝扦插的成败关键,主要是插穗本身的根原体多少和地温的高低。近几年来,笔者对提高插穗的根源体和提高地温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插穗的成活原理与插条的选择扦插是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和分生机能,将穗条插在适宜的土壤中,产生愈伤组织和不定根,  相似文献   

6.
<正> 愈伤组织的形成,是扦插桑条发根,桑树嫁接成活过程的第一步,它既受桑树本身的内在因子的制约,也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了解温度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不仅有理论上的价值,对于生产上确定扦插和嫁接适期、提高插条和嫁接成活率,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阳宴清  王咏  朱美兰  卢运海 《草业科学》2016,33(7):1332-1341
本研究首先对芦竹(Arundo donax)的侧枝茎尖及带腋芽幼茎段进行了根诱导并产生无菌苗,然后对芦竹的幼叶段、无菌苗叶段、根段、无菌苗茎段、带腋芽幼茎段5种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试验,建立从愈伤组织到再生植株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MS+0.2 mg·L~(-1)NAA+1.0 mg·L~(-1)KT既可以促进侧枝茎尖及带腋芽幼茎段根系的发育,也能促进二者芽的生长,从而产生无菌苗。在MS+1.0 mg·L~(-1)2,4-D+0.1 mg·L~(-1)KT培养基上,幼叶段和无菌苗叶段都没能产生愈伤,少数根段产生了愈伤但量很少,多数的无菌苗茎段都能产生愈伤但量相对较少;而带腋芽幼茎段则可以在腋芽基座部位诱导出大量的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增殖可形成质地松软的乳白色愈伤,放置于MS+0.5 mg·L~(-1)KT+1.0 mg·L~(-1)6-BA培养基上可同时分化出大量的根和芽来,显示了芦竹的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分化和再生能力,也表明在芦竹上可以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这一技术体系来大大提高其繁殖系数。本研究可以为优良芦竹品种的快繁以及在芦竹上开展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初步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桑树的插条繁殖,在无性繁殖方法中,是最简便、最经济而又容易为群众所接受的培苗技术。应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于短期内培育出大量生长健壮的无性桑苗,而且还可以保持母本原有的优良性状,对于开辟新桑园和加速良种选育具有很大意义。但是,目前对这种方法的应用,尚存在着一定的地区性,并为品种间发根的难易所局限。如在广东和四川等地,群众普遍用插条法来繁殖桑苗,当地的广东荆桑等品种,均具有扦插后容易生根的性能;在江苏和浙江地区,群众却习惯于采用袋接方法,某些优良的湖桑品种,扦插后均不易发根成活。根据以上问题,为了扩大这种方法的应用范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苜蓿和百脉根的原生质体融合及培养进行了研究。用5mM碘乙酰胺处理百脉根原生质体以抑制其细胞分裂,使用在培养早期分裂但未形成细胞群的苜蓿原生质体进行融合,以期望仅有异核的原生质体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但是,通过聚乙二醇(PEG)处理的原生质体融合仅获得了两块表现有与双亲不同特征的愈伤组织,而多数愈伤组织只表现了百脉根的特征。根据同功酶分析和染色体观察,确认有一块愈伤组织是体细胞杂种,但这块愈伤组织还没有再生出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种新的桑资源、扦插成活率高的“插桑”在组织结构上与其它桑品种比较:其皮孔大,皮层薄,薄壁组织厚,木质薄,髓部大、这些特殊性状说明“插桑”内存在容易分裂形成新组织的活细胞多,利用其扦插繁殖桑苗,愈伤组织形成快,细胞分化旺盛,叶痕、皮孔、愈伤组织都可以发出新根。  相似文献   

11.
第一期发于嘿可……………….-……………………………………………………………………………………………·(1)桑树插条发根因素的探讨…………………………………………………………………………………顾青虹(2)桑树插条发根机制的研究 I。初生根原体的分化及其在捅条发根上的意义…………………………………………………顾宝琳(7)家蚕体液内过氧化氢酶(Catalase)活性与几个性状的关系研究…………………………孙本忠宋翠贼(12)家蚕306品种蚕卵越多的研究 I.越冬冷藏期限对死卵发生关系的弑验……………………………………陆星恒嫣家新…  相似文献   

12.
香根草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香根草常规的无性繁殖方式难以满足运用生物技术筛选香根草抗性种质对种苗的需求,更难以满足大规模的香根草生态工程对种苗的需求。因此,创建香根草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以香根草的腋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诱导愈伤培养基为MS 2.0 mg/L生长素(2,4-D) 1.0 mg/L细胞分裂素(6-BA),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96.7%;适宜的分化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 0.1 mg/L吲哚丁酸(IBA) 0.1 mg/L多效唑(PP333)。不同品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的愈伤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异。香根草的胚性愈伤组织具有单子叶植物典型的胚胎结构,其植株再生能力在继代条件下可以长期保持,继代18次的愈伤组织植株再生能力仍高达92.0%,即使继代24次后仍可达89.6%。香根草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为香根草开展基因工程及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大规模繁殖香根草种苗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桑树压条就是把桑树枝条压入土中,使新梢生长,枝条发生不定根后,割断与母株连接部分,培养成为独立的植株。桑树压条为无性繁殖,其成活原理主要利用根原体生根,或部分通过人为创伤由愈伤组织分化生根。桑树压条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投资少,见效快,对老桑园补缺也十分有效。桑树压条的种类方法很多,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压条方法有两种。1水平压条主要适用于新栽桑园和宽窄行桑园,繁殖培育等级苗。在春季桑树发芽前,一行隔一行将行间的土浅挖于行的侧面,每株约2根枝条横伏在行间,用镀锌铁丝或塑料扎丝将树枝固定在木桩上,并保持水平状,贴近地面(…  相似文献   

14.
禾本科牧草在草畜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在牧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该文在归纳总结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禾本科牧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激素类型和供试材料的基因型是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效率的最主要因素。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水解酪蛋白或多种氨基酸不但可以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率,还可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同时对禾本科牧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外植体类型、外源激素及其浓度配比对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类型和外源激素对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和褐化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2,4-D浓度是影响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子,而NAA浓度是次要因子,以下胚轴为最佳外植体,添加1.0~2.0mg/L 2,4-D、0.5mg/L KT、0.5mg/L 6-BA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效果最佳,诱导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6.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外植体类型、外源激素及其浓度配比对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类型和外源激素对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和褐化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2,4-D浓度是影响百脉根愈伤组织诱导的主要因子,而NAA浓度是次要因子,以下胚轴为最佳外植体,添加1.0~2.0mg/L 2,4-D、0.5mg/L KT、0.5mg/L 6-BA进行愈伤组织培养效果最佳,诱导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7.
以番木瓜两性株的愈伤组织为材料,以MS 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人工激素种类、不同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和无菌芽诱导生根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两性株番木瓜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体系。结果表明,6-BA和TDZ对番木瓜愈伤组织分化都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而6-BA的作用更优于TDZ,最适浓度为 0.05 mg/L。GA3具有促进6-BA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作用,诱导番木瓜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最佳培养基为MS + 6-BA 0.5 mg/L + GA31.0 mg/L。相对NAA而言,IBA更适于诱导不定芽生根,生根培养基以MS + IBA0.3 mg/L为好。  相似文献   

18.
大赖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丽  邹明谦 《草业科学》1995,12(6):42-44
大刺草在成熟胚在含有2mg/L2,4-D的MS培养上形成颗粒状愈伤组织,减少培养基中的2,4-D浓度,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色的芽点。生根培养基为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有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可以在保持培养基(MS+2mg/L2,4-D+0.5mg/LBAP)上长期保存,利用这一培养程序可以快速,大量地繁殖大赖草,文章还对外源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不同外植体对马蹄金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不同外植体的生长时间、切取方式和光照条件诸因素探讨了对草坪地被植物马蹄金Dichondra repens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下胚轴和子叶的生长时间只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始愈时间和生长势有影响,生长期越短,则始愈时间缩短,愈伤组织生长势强,而对出愈率、愈伤组织状态和愈伤组织分化率无明显作用;光照和黑暗培养只对下胚轴诱导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有影响而对子叶诱导愈伤组织无作用;外植体的不同切取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始愈时间有影响,经切取后可缩短始愈时间;仅从完整子叶离体培养诱导愈伤组织获得了再生植株,其分化频率为13.9%~18.6%。  相似文献   

20.
1 桑树埋条繁殖  桑树埋条繁殖是利用桑树枝条的全能性和再生能力,枝条从桑树母株剪离,整条横埋到土中,给予适宜的条件,使埋下的枝条发展成为新的植株。桑树埋条繁殖与压条繁殖及插条繁殖均不同。压条繁殖是将桑树枝条压埋到土中,埋下的枝条还与母树相连,待枝条发根长芽后才剪离母树,转变为新的植株,1根压条可繁成数个个体植株。插条繁殖是将枝条剪成一段段插穗,竖插或斜埋地里,以后转变为新的个体,1根插穗为1个个体植株。埋条繁殖所埋下的枝条(即茎)都转变成根,并长出数个桑蔸(即根部以上长枝条的主茎),每个桑蔸都能发芽长梢长叶。2 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