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7起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感染病例中分离到130株致病菌,每个病例挑选5株共计35株,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表型;用PCR方法检测!-内酰胺类TEM基因、氨基糖苷类ant(3")-Ⅰ基因、磺胺类Sul3基因和四环素类tet(A)基因,分析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间的关系,以查明牙鲆源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不同类型常见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探讨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所检的35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均携带TEM基因和ant(3")-Ⅰ基因,62.9%(22/35)携带Sul3基因,未检出tet(A)基因;所有菌株均具有多重耐药性,大部分菌株耐抗菌类药物达7~9种;耐药基因的携带与耐药表型间存在较密切的相关性,但并非完全对应。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方法,对分离于唐山和秦皇岛养殖场的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a)、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以及鲤(Cyprinus carpio)肝脏的42株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4种耐药基因β-内酰胺类(TEM)、氨基糖苷类(ant(3″)-I)、磺胺类(Sul3)和四环素类(tet(A))的检测。结果表明:42株嗜水气单胞菌均100%携带TEM、ant(3″)-I和Sul3,不携带tet(A)。所检不同水产动物源嗜水气单胞菌均携带TEM、ant(3″)-I及Sul3耐药基因,从分子层面表明该致病菌多重耐药或潜在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3.
赵姝  姜兰  周俊芳  王元  房文红 《水产学报》2019,43(5):1369-1377
本研究从患病的半滑舌鳎分离得到5株弧菌,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并研究其耐药性及分子水平耐药机制。采用生化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基因16S rRNA、HSP60和mreB)进行鉴定,结果显示,5株弧菌均为嗜芳香环弧菌。通过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检测菌株中耐药基因和4类整合子并对其携带基因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株嗜芳香环弧菌均对环丙沙星、链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氨苄西林、磺胺甲恶唑、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耐药,且均携带qnr VC、bla CARB-17、strA、strB和sul耐药基因。此外,菌株JS291和JS295携带Ⅰ类整合子、qacEΔ1和sul1耐药基因;可变区携带基因盒分别为dfr16-aad A2和arr-3-dfr A27。5株嗜芳香环弧菌为多重耐药菌株,且多重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赵姝  李健  马立才  刘旭  王元  房文红 《海洋渔业》2019,41(4):463-471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21株海水养殖源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qnrS、qnrA和qnrB)、外排泵耐药基因(oqxA、oqxB、acrR、marR和soxR)和整合子(Int1、SXT和ISCR1),同时研究4种外排泵抑制剂(甲基吡咯烷酮,NMP;利血平,RSP;羰基氰氯苯腙,CCCP;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N)对弧菌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在121株弧菌中,恩诺沙星耐药菌株31株(25.6%),诺氟沙星耐药株21株(17.4%),环丙沙星耐药株22株(18.2%);4种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仅检测到qnrA(2株)和qnrVC(30株),5种喹诺酮类外排泵基因仅在溶藻弧菌352菌株中检测到oqxB;121株弧菌中检测到39株菌携带Int1、42株菌携带SXT、44株菌携带ISCR1;在NMP、RSP、CCCP和PAβN作用下,分别有22株、25株、31株和7株弧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6株、5株、9株和4株弧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17株、13株、5株和14株弧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外排泵抑制剂对弧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显著影响,预示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存在着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从养殖患病对虾中分离的36株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16种药物的耐药性,并用PCR法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和qnrVC,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at、optrA、floR和cfr,四环霉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和tetM,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trA、strB、aadA和aacA,利福霉素类耐药基因arr,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 CARB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的携带状况,分析其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6株副溶血弧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8.9%),其次为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噁唑(66.7%),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和美罗培南呈现100%敏感。多重耐药副溶血弧菌比例高达61.1%(22/36),其中1株对6类抗菌药耐药。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检出率最高达72.2%(26/36);其次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rtB,检出率58.3%(21/36);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类耐药基因均未检测到。耐药基因检出率与耐药表型没有表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提示副溶血弧菌耐药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中的普遍应用,细菌耐药性成为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天津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体内细菌的耐药信息进行分析统计,为凡纳滨对虾养殖业的疾病控制和提高水产品安全性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对天津市津南区、汉沽区及西青区等对虾养殖基地取样的凡纳滨对虾进行肠道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抗生素药敏实验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检测。共获得菌株1 219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215株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鉴定菌株属于56种不同种属,主要以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席罗弧菌、溶藻弧菌、格氏乳球菌、希瓦氏菌、霍氏肠杆菌、库特氏菌、施氏假单胞菌、荚膜红细菌、液化沙雷氏菌、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假交替单胞菌及霍乱弧菌等为主。所鉴定菌株的抗生素药敏实验分析结果发现,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普遍存在抗生素抗性,其中β-内酰胺类的氨苄西林、糖肽类的杆菌肽、喹诺酮类的罗美沙星和磺胺类的磺胺抗药性最为明显。因此本文进一步对其中耐药种类较多且耐药性较强的82株细菌对四大类抗生素(链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和青霉素类)的抗性基因(str A-str B,sul II,sul II,sul III,tet A,tet C,tet G,blao XA-1,bla PSE-1,bla TEM)以及整合子(in T1和in T2)携带情况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所检测耐药菌株均携带抗性基因,其中磺胺类抗性基因的检出率最高,可达63%,其次是青霉素类抗性基因,检出率为61.4%,整合子基因平均检出率为42.1%,四环素类相对较少为35.4%,且四环素类只检测出tet A抗性基因,其中67.1%的菌株存在多种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7.
一株致病性溶藻弧菌的多重耐药与毒力基因分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并经鉴定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V_A-76),通过对虾回感实验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分别对V_A-76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致病能力进行了研究,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该菌的毒力相关基因、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虾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V_A-76能够导致凡纳滨对虾发病死亡。经PCR检测发现,该菌携带8种毒力相关基因:tdh、tlh、tox S、collagenase、fla A、omp W、asp A和fur。药敏结果显示,V_A-76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7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且该菌包含1类整合子、4类超级整合子SXT和1型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此外,该菌携带arr-2、dfr A27、str A、str B、floR、cat和qnrv C耐药相关基因。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菌株V_A-76既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提示应对养殖源致病性弧菌的耐药性现状予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对一株分离自大黄鱼的致病性溶藻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倍比稀释法检测了该菌对磺胺甲噁唑、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土霉素、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氨苄西林钠共9种药物的耐药性,同时用PCR法检测了该菌β-内酰胺酶基因bla CTX-M,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qnrVC5),四环素耐药基因(tetS、tetM)等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对氨苄西林钠等药物耐药。对氟苯尼考、磺胺甲噁唑高度敏感。同时该菌携带bla CTX-M,qnrVC 2种耐药基因。本研究的结果为溶藻弧菌病的精准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和磺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36株受试菌株对常见4种磺胺类药物的敏感性;应用PCR法检测菌株染色体DNA和质粒DNA磺胺类Sul1、Sul2和Sul3耐药基因。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噁唑、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3.34%、72.22%、66.66%、69.45%;36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检测到Sul1和Sul2基因,Sul1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0.56%和25.64%,Sul2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Sul3基因在染色体和质粒中均未检出。异育银鲫源嗜水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容乐观,其耐药性与Sul2和Sul1基因有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类志贺邻单胞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之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55株类志贺邻单胞菌进行耐药性鉴定,同时采用PCR方法对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5株类志贺邻单胞菌对30种抗生素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克林霉素(98.2%)、万古霉素(98.2%)、氨苄西林(90.9%)、麦迪霉素(89.1%)、羧苄西林(89.1%)、苯唑西林(87.3%)的耐药性较高。TEM、gyrB和tetR基因PCR检出率分别为18.2%、67.3%和36.4%,其中39株致病菌至少含有1个耐药基因。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所得的全部类志贺邻单胞菌均多重耐药,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但非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