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 分别为全鱼油(F1)25%(F2)50%(F3)75%(F4)豆油替代组和全豆油组(F5), 每组4个重复, 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27±0.03) 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6, 评价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幼蟹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各组幼蟹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F4组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1(P<0.05), 但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F4组幼蟹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F5组最低。幼蟹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F4组最高, 显著高于F3(P<0.05), F3F4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其他F1F2F5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F1组幼蟹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P<0.05), 其余各组之间则差异不显著(P>0.05); F4组幼蟹的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最高, F5组最低(P<0.05); 各组幼蟹的溶菌酶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束后, 采用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10 d, 发现F5组幼蟹最早出现死亡, 且该组幼蟹的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F1F4(P<0.05)。结果提示, 采用豆油完全替代饲料中的鱼油对幼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但会降低其抵抗感染疾病的能力; 75%豆油替代鱼油可在明显提高幼蟹免疫机能和抗病力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左旋咪唑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义  谭夕东  吴婷婷 《水产学报》2007,31(6):785-791
为测定在饲料中添加左旋咪唑(LMS)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免疫调节作用,以0(对照)、100、200和300 mg·kg~(-1)干饲料的剂量将LMS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投喂中华绒螯蟹7 d,然后投喂不含LMS的对照组饲料。在投喂含LMS的饲料之前(0周)和投喂后2、4、6、8周,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总量(THC)、不同血细胞数量(DHC)、吞噬活性、呼吸爆发(超氧阴离子的释放)、酚氧化酶(PO)活性和溶菌酶(LSZ)活性;并在投喂含LMS的饲料后的第4周,按1.2×10~7cfu·kg~(-1)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接种中华绒螯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rophila)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10d后中华绒螯蟹的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各LMS处理组的血细胞总量(THC)、透明细胞(HC)数量、吞噬百分率、呼吸爆发、PO活性和LSZ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颗粒细胞(GC)数量、血细胞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LMS处理组的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明显增强。研究表明,饲喂适量的LMS可增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在本试验条件下,200 mg·kg~(-1)干饲料的剂量为最适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3.
<正>甲壳动物和其它无脊椎动物一样,缺乏脊椎动物所具有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其免疫反应主要依靠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为达到增强河蟹免疫机能、提高河蟹抗病力的目的,研究河蟹的免疫机制,开展免疫刺激剂的研究和开发,是执行有机水产养殖标准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试验设计的测定河蟹内脏中的机体非特异免疫相关的几种重要酶类活性指标,探讨中草药添加剂提高河蟹非特异免疫力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目的为  相似文献   

4.
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太湖采集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5种沉水植物分别制成干粉.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的干粉形成5种不同的配合饲料,分别饲喂体重为(9.37±0.15)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60 d,分析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马来眼子菜组的中华绒螯蟹平均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的平均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成活率、肥满度及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沉水植物各组的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轮叶黑藻组、伊乐藻组和苦草组的中华绒螯蟹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金鱼藻组和马来眼子菜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除马来眼子菜组降低外,其余4种沉水植物组中华绒螯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强于对照组.因此,除马来眼子菜以外的4种沉水植物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无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分别用0.24、0.48、0.72、0.96、1.20g/L的尿素溶液饲养中华绒螯蟹幼蟹7d,测定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 transferase,GST)的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上述3种酶的活性逐渐下降,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随着浓度的增加,3种酶活性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但0.24g/L尿素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0.96g/L浓度组中华绒螯蟹幼蟹血清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这两组中华绒螯蟹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则相应下降.表明尿素浓度增加使得中华绒螯蟹幼蟹体内清除脂质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和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对中华绒螯蟹幼蟹体内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有损伤.  相似文献   

6.
设置盐度梯度0、4、8、12、16、20和24,测定不同盐度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成活率和组织匀浆上清液离子浓度、Na~+-K~+-ATPase活性、氧合血蓝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酚氧化酶(PO)活性,研究盐度对仔蟹成活率、渗透压调节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仔蟹对盐度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盐度8实验组中华绒螯蟹仔蟹成活率和氧合血蓝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90.00±1.00)%和(0.253±0.023)mg/mL,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而在淡水组和盐度24组这两个指标值均降至最低。Na~+、Cl~-、K~+浓度,Na~+-K~+-ATPase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在盐度0~8时呈下降趋势,而在盐度8~12时逐渐上升,当盐度大于12时趋于稳定;这些指标值在盐度8实验组降到最低,Na~+、Cl~-和K~+浓度分别为(40.897±1.700) mmol/mL、(8.340±2.130) mmol/mL和(1.842±0.158) mmol/mL,Na~+-K~+-ATPase酶活性为(3.153±0.735) U/mg,非特异性免疫酶SOD、AKP和PO活性分别为(129.026±3.496) U/mg、(1.326±0.173) U/mg和(16.366±0.065) ng/mL。综合各项实验指标表明,不同盐度对中华绒螯蟹仔蟹渗透压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具有一定影响,中华绒螯蟹仔蟹在盐度4~8水体中有较好的生理适应性,淡水和高盐度水体会降低其渗透压调节和免疫防御功能,这为长江口仔蟹资源变动评估和繁育场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准确评估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养殖池塘中后期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2年6—10月逐月监测水质指标,同时采用基于形态学和宏基因组学的人工镜检和高通量测序两种方法分析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探讨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人工镜检鉴定的浮游植物共4门65种,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所得浮游植物共4门1463种,其中人工镜检鉴定的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水华微囊藻 (Microcystis flos-aquae)、细小隐球藻 (Aphanocapsa elachista) 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 costatum),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所得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水华束丝藻 (Aphanizomenon flos-aquae)、铜绿微囊藻 (M. aeruginosa)。人工镜检方法计算所得多样性指数普遍低于高通量测序结果。两种方法共同分析得出溶解氧(DO)、叶绿素 a (Chl-a)、总氮 (TN) 和氨氮 (NH3-N) 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建议采用人工镜检与高通量测序法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养殖期间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便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养殖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及免疫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体质量为0.3~0.5 g的蜕壳间期中华绒螯蟹幼蟹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系统28 cm×21 cm×17.5 cm独立塑料盒中,盒子底部放置瓦片作为隐蔽物,投喂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1.0、2.0 g由甘草、人参、绞股蓝、银杏叶配伍的复方中草药的饲料,研究复方中草药对幼蟹成活、生长、抗氧化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其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缩短了蜕皮间隔(P<0.05)。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雄体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肝胰腺中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了肝胰腺中丙二醛的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显著提高了雌体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综上,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了幼蟹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及免疫能力,幼蟹饲料中复方中草药的适宜添加水平约为1.0 g/kg。  相似文献   

9.
CpG寡脱氧核苷酸对中华绒螯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细菌DNA和人工合成的含CpG基序的未甲基化寡脱氧核苷酸(ODNs)均能刺激机体的免疫反应.本研究将鱼的免疫刺激剂寡脱氧核苷酸序列ODN-1670(含1个CpG基序)和ODN-R(含1个反向CpG基序,即Gpc)按1μg/kg、5μg/kg、25μg/kg的剂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进行体腔注射,同时以注射0.1mL生理盐水组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空白组作为对照.在注射前(0d)和注射后第1天、3天、5天、8天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O2-产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注射25μg/kg ODN-1670能显著增强实验蟹血细胞的呼吸爆发活性(P<0.05),注射1μg/kg、5μg/kg、25μg/kg剂量的ODN-1670能显著增强实验蟹血清的POD、SOD活性(P<0.05).而注射3种剂量的ODN-R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POD活性和SOD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注射适量ODN-1670能增强中华绒螯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盐度升高对中华绒螯蟹几种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逐步增盐法, 结合生物酶学测定, 研究了从淡水升高盐度到 7、14、21、28和35对二秋龄雌、雄中华绒螯蟹血清总蛋白、氧合血蓝蛋白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 随着盐度的升高, 中华绒螯蟹的血清总蛋白、氧合血蓝蛋白含量逐渐降低; AKP活性先略升高, 而后逐渐降低; 与雄蟹的PO活力逐渐降低相比, 雌蟹的PO活力先降低, 当盐度高于21后维持稳定水平; SOD活性先略降低, 盐度高于21被激活。除SOD外, 雌蟹血清各测定指标均显著高于雄蟹(P<0.05)。研究结果表明, 盐度接近或超过28将显著影响中华绒螯蟹3种免疫酶的活性及总蛋白和氧合血蓝蛋白的含量, 进而影响其免疫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不同养殖条件下恩诺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休药25 d后,各组试验蟹体内恩诺沙星的残留均低于日本规定的残留限量标准(10μg/kg),太湖开放型水域中试验蟹体内恩诺沙星的残留低于仪器的检测限;各组试验蟹体内恩诺沙星残留衰减消除速率总体表现为,室外开放水域中的消除速率快于室内条件;28℃条件下消除速率快于22℃;Ⅴ期幼蟹的衰减消除速率快于扣蟹。  相似文献   

12.
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蜕皮抑制激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RT-PCR方法检测了中华绒螯蟹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DMSO对照)、0.001、0.01、0.1、1、10 mg/L]莠去津后蜕皮抑制激素在眼柄视神经节中的表达。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莠去津可诱导蜕皮抑制激素的合成分泌,其中0.1 mg/L处理组作用明显。莠去津对中华绒螯蟹的蜕皮活动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Feed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amino acid test diet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ietary requirement for arginine and lysine of the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Eriocheir sinensis juvenile. Crab megalopae with an average weight of 6.86 mg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different tanks and reared on six experimental diets for 25 d. The six experimental diets were formulated for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arginine (0, 0.4, 0.8, 1.2, 1.6, and 2.0 g per 100-g diet) and lysine (0, 0.3, 0.6, 0.9, 1.2, and 1.5 g per 100-g diets), respectively. Survival and molting frequency were calculated at the termination of feeding trials. Optimal arginine and lysine requirement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diets at which the highest survival and molting frequency was reached. The highest survival and molting frequency were 41.75% and 2.4, respectively, and were reached when the crabs were fed with 2% arginine. After juveniles were fed with the diets with 2.55% lysine, survival was the highest (44.0%) and the molting frequency was 2.31. We suggest that the requirement of juvenile crabs for arginine is 2.0% in diet or 3.3% of dietary protein, and the requirement for lysine is 2.55%, in diet or 4.25% of dietary protein. This study provides critical information in formulating cost-effective aquaculture diets for the Chinese mitten-handed crab juvenile.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添加铬对河蟹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铬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铬对河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性影响;有机铬组(烟酸铬和蛋氨酸铬)较无机铬组(三氯化铬)显著降低了河蟹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力和皮质醇含量(P<0.05),铬添加组(5 mg/kg,0.5 mg/kg)较未添加组(0 mg/kg)显著降低了河蟹血清中肌酸激酶活力和皮质醇含量(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有机铬能够提高河蟹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添加剂对日本鳗鲡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 g/kg、1.0 g/kg和1.5 g/kg的自制中草药免疫添加剂,配制成3种试验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每处理设3个平行样,对体重为30~40 g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每20 d取样一次,以相对增重率、成活率和血清中的溶菌酶(LZM)、一氧化氮合酶(NOS)、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指标,探讨了中草药免疫添加剂对日本鳗鲡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免疫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日本鳗鲡的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P<0.05)。试验组日本鳗鲡血清中的LZM、NOS、AKP和SOD等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因此,中草药免疫添加剂具有显著促生长和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的作用,建议在实际生产中的添加量为1.0 g/kg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大颚器分泌物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相提取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中华绒螯蟹血淋巴及大颚器(MO)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结果发现在血淋巴及MO提取物中基本都可检测到三种物质:保幼激素Ⅲ(JHⅢ)、A和B。A物质的分泌受到眼柄因子的抑制调控,可能就是中华绒螯蟹MO的分泌物—法呢酸甲酯(MF)。  相似文献   

17.
18.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药物治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产常用清塘剂、杀菌驱虫药、消毒剂、中草药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SI-1)对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螺原体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螺原体对生石灰、茶籽饼、敌杀死、硫酸铜、硫酸锌、次氯酸钙、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高锰酸钾、五倍子、黄连、黄柏及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通过最小杀菌浓度(MBC)比较,螺原体对清塘剂茶籽饼、杀菌驱虫药硫酸铜、消毒剂次氯酸钙、中草药黄连、自配药物克螺威1号更为敏感,其中克螺威1号为最敏感药物,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 IC)为0.16 mg/L,MBC为2.5 mg/L。对克螺威1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颤抖病治疗试验表明,克螺威1号的96 h LD50为1106.62 mg/kg,安全使用量为110.66 mg/kg。用其治疗人工诱发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克螺威1号具有显著效果(P<0.05),随后在10个被确诊为螺原体引发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的养殖场进行药物治疗试验,在6个养殖场治疗有效,而在其他4个养殖场治疗无效,治疗试验效果不一,用克螺威1号治疗中华绒螯蟹颤抖病具有较好的前景,但仍需进一步做大面积长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野生、养殖及"性早熟"个体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技术对中华绒螯蟹辽河种群野生、养殖及"性早熟"个体进行比较分析。从S系列的三组引物中筛选出可重复性好的、谱带清晰且扩增结果好的引物,分析了中华绒螯蟹的RAPD基因座位组成,并且检测了S系列随机引物作为中华绒螯蟹遗传变异指标研究中的可能性。从基因水平了解三者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