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了解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在安徽省的分布和主要麦区CCN的种类,以及群体间关系,调查了淮北等麦区小麦根系白雌虫,用"Zig-Zag"法在怀远等地采集土样,用Fenwick&Oostenbrink法分离土样中的孢囊并孵化得2龄幼虫,利用孢囊阴门锥形态及de-man法鉴定CCN种类,扩增ITS特征片段,用MEGA5.05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安徽省52%采样点检出CCN,淮河以北采样点均检出CCN,江淮麦区7%的采样点检出CCN,长江以南麦区采样点未检出CCN。发生在怀远、凤台、灵璧、界首和颍上麦区小麦根际CCN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淮河以北发生H.avenae麦区占淮北小麦种植面积的41.6%,另外,怀远H.avenae群体和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群体间形态有一定差异,但和亲缘关系差异无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山东省的分布新报道和发生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和2011年小麦成熟期在山东省采集小麦根及根围土壤样本78和68个,2010年有59个样本中检查到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group,CCN)的孢囊,检出率为75.6%,孢囊平均密度为22.1(0~210)个/100g土;2011年有26个样本中检查到CCN的孢囊,检出率为38.2%,孢囊平均密度为7.4(0~95)个/100g土。发现CCN在山东省的新分布地级市6个:临沂、日照、莱芜、泰安、烟台和威海;新分布县(区)17个。分析了青岛、烟台和威海市CCN的发生特点,讨论了山东省各地区CCN的发生状况、各种控制因子和传播途径。提出轮作是当前农业系统中控制CCN的最有效农事操作,CCN孢囊可随黄河水携带而传播。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中南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4-5月,于小麦抽穗至灌浆期,采用5点取样法,取根际5~20 cm土壤,运用漂浮法分离孢囊,统计100 g土孢囊数量,用生物形态学方法鉴定,结果表明,小麦禾谷孢囊线虫调查的39个县市中20个县市均有分布,南部县市尚未发现小麦孢囊线虫,关中地区发生普遍且较重.其中,周至县、岐山县、西安市临潼区、扶风县、眉县、杨凌、三原县、高陵县、泾阳县、华县的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密度较大,每100g土壤的平均孢囊含量达9.8~63.0个.小麦孢囊线虫在陕西省分布广、危害严重,呈快速传播态势.这是首次报道陕西中南部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发生状况与分布,为陕西省全面防治小麦孢囊线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在山东省的分布新报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2009年5~7月,在山东省13地级市61个县/区调查、采集小麦根系及根围土样本115份,在76份样本中检查到禾谷孢囊线虫(CCN)的孢囊,检出率为66.1%,孢囊密度为每200mL土壤0~326个。调查结果表明,CCN在菏泽、济宁、枣庄、聊城、济南、德州、滨州、东营、淄博、潍坊和青岛等11个地级市的47个县/区有发生,但发生状况在各地间差异很大:孢囊检出率前5位的是枣庄、聊城、青岛、济宁和菏泽,平均孢囊密度前5位的是聊城、青岛、德州、菏泽和东营;在13地级市的14个县/区未检查到孢囊,而在采自日照市和临沂市的7个县/区的15个样本中均没有检查到CCN孢囊。调查结果同时表明,CCN的远距离传播与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和河流的流水携带有关。有些小麦地块CCN孢囊密度很大,已成为当地小麦生产上新的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6.
7.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山东省7个地区19个乡(镇)的小麦孢囊线虫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形态和rDNA-ITS分子特征对病原线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山东省临沂、莱芜、淄博、潍坊、东营、威海、烟台等7个地区发生的孢囊线虫均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其检出率为70.9%,且以东营市和潍坊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高,烟台市的孢囊数及卵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研究:Ⅱ.病原燕麦孢囊线虫的孵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湖北天门小麦病田土壤中分离的燕麦孢囊线虫接种,并种植小麦,待小麦收割后,于不同时间内分离孢囊,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旬平均9-12℃x孵出的幼虫总数多。在15±1℃恒温下,孢囊孵出的幼虫显高于20℃,10℃,5℃的处理。黄棕壤土浸液,小麦根汁5倍液有抑制孢囊孵化的作用,小麦根叶汁10倍液对孢囊孵化无显影响,小麦根汁20倍液对孢囊孵化有利。室外自然条件下,6-10月线虫 相似文献
9.
季学用 《新农村(黑龙江)》2011,(9):46-46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新病害,陆续在河南、河北、山西、北京、湖南、山东、甘肃、安徽、内蒙古、陕西、青海等省发现,近年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安全生产。本文对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概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现状,并对我省小麦孢囊线虫病害的防治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近年在陕西省兴平市发现的一种新的有害生物,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设置该虫害的发生、危害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小麦成熟期,小麦孢囊线虫在全市皆有发生,但为轻微感染,单株孢囊数均小于20,无中、重度感染田块。小麦播种前用吡虫啉+戊唑醇和吡虫啉+甲基异柳磷拌种,以及用阿维菌素、克百威和毒死蜱3种药剂处理土壤,均可降低小麦孢囊线虫的病情指数,增加小麦产量。吡虫啉+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孢囊线虫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麦出苗率、根系和分蘖等无影响。3种药剂处理土壤,毒死蜱处理的小麦增产率最高,为20.07%;克百威次之;阿维菌素最低,为4.23%。播种后踩踏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小麦增产率为1.73%。可见:克百威处理地块小麦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显著。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在山东省调查小麦田块242个,禾谷孢囊线虫(CCN)发生率为50.0%;聊城和菏泽发生普遍而严重,日照和临沂只是零星轻度发生;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0个。2013年在胶东地区调查小麦田块64个,CCN发生率为60.9%;与2012年相比,青岛和威海的CCN发生率升高,但发生水平明显较低;发现CCN新分布县/区1个。 相似文献
12.
13.
小麦品种抗禾谷胞囊线虫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麦品种抗胞囊线虫病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不同抗、感品种根系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品种抗性与侧根数量呈负相关,抗病品种侧根数量比感病品种少。对苗期和分蘖期侧根横切面石蜡切片观察发现,感病品种侧根横切面表皮的薄壁细胞圆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较大,排列疏松;抗病品种侧根横切面表皮的薄壁细胞是椭圆形或方砖形,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比较小,排列比较紧。根系分泌物对胞囊线虫卵孵化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对胞囊线虫病的抗性与根系分泌物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Several simple agronomic practices such as crop rotation, timing of sowing, no-till management, and resistant cultivars can reduce damage by the cereal cyst nematode (CCN), (Heterodera avenae), but the damage levels are unpredictabl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fast assay that would forecast the potential damage to wheat by CCN in the fields. Our forecast procedure was based on the SIRONEM bioassay with several modifications in the sampling and incubation of field soil samples and cultivation in them of wheat seedlings. For CCN disease assessment, a damage model that takes account of CCN infection and its damage to roots was developed. Field experiments were established to validate the resulting damage model, and show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orecast damage and field rating of CCN infection. This assay has advantages over other CCN estimation methods because it directly forecasts the potential crop damage in the field and it requires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to obtain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forecast damage and weather conditions, the most appropriate crop management regime, especially of sowing, can be chosen for each field assayed.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胶东地区麦田小麦孢囊线虫田间侵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0月~2011年5月,在城阳、胶州和莱阳的3个小麦样田定期取样,在实验室内检测土壤中的小麦孢囊线虫(CCN)的孢囊、2龄幼虫和根组织内的各虫态。结果表明,2010年秋冬3地样田土壤中未检测到游离的2龄幼虫及其对根系的侵染;2龄幼虫进入土壤的始期为2011年3月初,高峰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由于干旱等不利的土壤条件,2龄幼虫对根系的侵染直到4月初才发生在城阳样田中,而胶州和莱阳由于其更严重的土壤干旱状况,侵染又向后分别推迟了约20天和30天;根系内CCN从2龄到4龄幼虫的发育,在城阳和胶州出现在4月下旬~5月中旬,在莱阳则出现在5月中下旬;成虫突破根系,在城阳和胶州出现在5月中旬,在莱阳出现在5月下旬,异常干旱强烈抑制CCN的冬后侵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的田间调查与试验,研究了小麦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范围、田间分布及危害。[结果]小麦胞囊线虫年均只发生一代。病害分布面积占普查面积的79.3%。小麦田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卵的平均密度为6.5粒/g。与施用2次涕灭威颗粒剂的小区相比,未施药小区新麦12和皖麦50的鲜重损失率分别为23.3%和22.5%,孕穗数分别减少25.9%和11.1%。与未施药小区相比,3.2%阿维菌素0.56ml/m^2、15%涕灭威颗粒剂2.8、4.3g/m^2和施用2次4.3g/m^2小区的平均单株根部雌虫数量分别降低~5.2%、24.0%、44.8%和60.4%,单株鲜重分别增长-7.0%、5.3%、1.2%和17.0%,孕穗数分别增长4%、8%、8%和16%。[结论]深入研究小麦胞囊线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有效防治萧县小麦胞囊线虫病尤秀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15%铁灭克(Temik)、3%辛硫磷(Phosim)、5%线敌(Ethoprophos)、10%福气多(Fosthiazate)4种化学杀线虫剂及其不同剂量对小麦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5%铁灭克22.5 kg/hm2处理明显优于其他药剂处理,该处理在苗期、扬花期、灌浆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01%,60.81%和52.45%,收获后每100 g干土壤的胞囊数仅为2.67个,比对照减少95.29%;15%铁灭克15 kg/hm2、5%线敌30 kg/hm22个处理的防治效果次之,均在30%以上,收获后每100 g干土中胞囊数分别比对照减少82.94%和76.48%;5%线敌15 kg/hm2、10%福气多30 kg/hm2、10%福气多22.5 kg/hm2和3%辛硫磷22.5 kg/hm2几个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差,均低于25%,收获后每100 g干土的胞囊数分别比对照减少54.12%,58.83%,68.24%和21.18%。从对小麦生长影响情况来看,15%铁灭克处理表现为促进生长,但5%线敌和10%福气多处理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3%辛硫磷处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