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2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河间市发生的吸浆虫为小麦红吸浆虫。吸浆虫从上世纪90年代随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传入河间,发生范围逐年扩大,初期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  相似文献   

2.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受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小麦吸浆虫在阜南县有逐年扩展趋势。因此,做好小麦吸浆虫防控工作刻不容缓。本文总结了阜南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现状及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控对策,以期为小麦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吸浆虫是邯郸县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近年来,随着邯郸耕作方式地不断变化,加之适宜的气候条件,小麦吸浆虫发生繁衍很快,导致邯郸县虫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小麦整体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小麦吸浆虫已成为当前小麦生产上的大敌。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药时期对小麦害虫的防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和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其中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在北京市大兴区成逐年上升的趋势.本试验选取常规种植的小麦田,研究不同时期防治小麦害虫,防治效果的差异,对产量的影响,选出最佳防治时期.结果表明小麦蚜虫防治在抽穗期或扬花灌浆期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小麦吸浆虫不同防治时期,效果差异较大,在小麦抽穗期防治效果在98.00%以上,但是在开花灌浆期防治效果仅为68.97%.在小麦抽穗期防治小麦害虫产量增加107.08%,小麦抽穗期加上扬花灌浆期防治小麦害虫,产量增加153.37%.  相似文献   

5.
董超 《河南农业》2018,(34):30-31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的害虫.近年来,舞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减产10%-20%,重度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为害舞阳县小麦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成虫体长约2mm,蛹橘红色.幼虫3个龄期,主要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吸食麦浆为主.研究表明,3头幼虫就可以将1粒小麦浆液吸食干净.吸浆虫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现象,老熟幼虫可以在地下常年存活,发生条件适宜时会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6.
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是世界性的小麦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国家。我国的小麦吸浆虫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小麦吸浆虫种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红吸浆虫,另一种是小麦黄吸浆虫。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而小麦红吸浆虫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小麦红吸浆虫发生范围逐年扩大。由于虫源基数小,危害隐蔽,尚未对小麦生产构成威胁。到2009年终于对小麦生产造成了危害,因此,小麦吸浆虫已到了必需防治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麦蛆”,分为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和麦黄吸浆虫(Contariniatriticikirby)两种,豫北地区以麦红吸浆虫为主。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该虫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已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  相似文献   

8.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中重要的害虫之一,近些年随着气候异常条件等的影响,小麦吸浆虫在阜南县的发生有逐年扩展的趋势,因此做好小麦吸浆虫的防控工作刻不容缓。简单总结了阜南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现状以及发生特点,最后提出了几点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由于东平县优质高产小麦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小麦吸浆虫发生逐年加重,造成"小虫成大灾"的局面,农民迫切需求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新技术、新方法,走出"越重越治、越治越重"的恶性循环。笔者通过实际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了东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情况,为正确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生特点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该虫从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轻则减产20%~50%,重则达60%~90%,甚至颗粒无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该虫虫体小,为害隐蔽,不易发现,容易错过防治适期。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方式以及小麦品种的变化,小麦吸浆虫明显回升,新的发生区不断出现,发生面积不断扩大,虫口密度急剧增加,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形成“老虫成新虫,小虫成大灾”的现象,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障碍因素之一。二、生活史和习性小麦吸浆虫一…  相似文献   

11.
苹果渣代替麸皮饲喂猪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玉米-豆粕-棉粕-菜粕-麸皮、苹果渣型日粮,用5%、10%、15%的苹果渣代替麸皮饲喂生长猪,结果表明,在苹果渣与麸皮相比年差营养适当补充后,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5%、10%组与麸皮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5%组与麸皮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增重比4个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GPT、ALP测定结果:组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苹是渣对猪蛋白质、钙、磷代谢无不良影  相似文献   

12.
对花楸树种子形态及果肉、种子、去皮种子不同浸泡时间下的浸泡液对小麦和白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果实果肉、种子、去皮种子浸泡液中均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不仅抑制小麦、白菜种子萌发,而且抑制其幼苗高生长和根的伸长。在几种浸泡时间中,浸泡8小时的去皮种子浸泡液对白菜、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发芽率分别为65%、89%,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浸泡8h的果肉浸泡液对白菜和小麦幼苗高生长和根伸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种子和去皮种子浸泡液(8h)的抑制作用对小麦和白菜的抑制作用次之,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果肉浸泡液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因而采收下来的果实及时净种是清除果肉水溶性抑制物质简单有效的方法。种子内部所含的一些成分是引起种子休眠及发芽率低的内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及4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发现,各供试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与小麦增产均有一定作用,其中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佳,达到80.69%;生物杀菌剂中5%绿藻低聚糖Ⅱ(400倍,中剂量)的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达到57.98%;5%绿藻低聚糖生物杀菌剂Ⅱ(300倍,高剂量)对小麦增产效果显著,产量到达7 057.04 kg/hm~2,增产率19.24%。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传统隧道式灌溉经验 ,设计了旱地小麦隧洞渗 (洇 )灌技术。连续两年试验表明 ,每年灌水 5次 ,大旱之年基本可满足小麦生长发育之需要。洞内水渗 (洇 )距离横向 70~ 80cm ,纵向 30~ 50cm ,比地面灌溉节水 58.1%~ 6 5.1% ,小麦增产 4 4.3%~ 177.0 %。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科学划分气候年型,对于准确预测小麦产量至关重要。利用河南省15个气象站点(市、县)1984—2018年的温度数据划分暖温年、平温年、冷温年,依据降雨数据划分湿年、平水年、干年,组合成9种气候年型并分析其规律;结合小麦产量数据划分出丰产年、平产年、低产年,分析气候年型和产量年型的关系。然后结合地形土壤、气象等因素把河南划分为豫北麦区、豫中东部麦区、豫西麦区、豫南麦区和南阳盆地5个麦区。在此基础上,利用HP滤波法分离出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以气象因子驱动并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模型预测气象产量,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模得到趋势产量,把两者产量叠加得出实际产量,从而实现小麦产量的预测。结果表明:河南省积温年型以暖温年、正常年型为主,降雨年型分布比较均匀,气候年型中以正常年和干年为主,暖湿年小麦高产频率最高,为76.9%,冷湿年小麦低产频率最高,为67.9%;积温是影响小麦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暖年年型下小麦更容易丰产,冷年时小麦低产概率较高;利用气象产量和趋势产量分别建模叠加得出的小麦产量和实际产量相比,豫北、豫中东、豫西、豫南和南阳盆地五大麦区各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1%、0.36%、0.58%、0.48%、0.38%,说明利用HP滤波和BP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小麦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摘要:小麦纹枯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防治难度较大,在我国黄淮海麦区有发病逐年加重的趋势。文章研究了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0.15%噻呋酰胺颗粒剂35kg/亩底肥撒施,与25g/L咯菌腈FS,20mL/亩;60g/L戊唑醇FS,15mL/亩种子处理,在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和增产率方面效果相当,均优于3%苯醚甲环唑FS,50mL/亩。0.15%噻呋酰胺颗粒剂底肥撒施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在大田生产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深松时机交互不同灌水次数对作物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优化黄淮海地区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土壤耕作方式与灌水次数相结合的方法,设置秋深松+冬小麦2水(QS-2)、秋深松+冬小麦3水(QS-3)、夏深松+冬小麦2水(XS-2)、夏深松+冬小麦3水(XS-3)、对照(CK)共5个处理,研究深松与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物理性质、植株生长发育、产量、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等的影响。结果 深松和灌水次数对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储水量、总产出值、水分生产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QS-2、XS-2、XS-3处理均显著降低深松后第1年土壤耕层(0—40 cm)及深松后第2年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深松各处理均显著降低第1年土壤紧实度,对第2年土壤紧实度影响效果不明显;秋深松后第2年QS-2处理的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平均土壤储水量较CK显著增加18.14%,QS-3处理次之,夏深松后第2年XS-2、XS-3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高24.7%、25.6%;秋深松能显著提高当季冬小麦生长发育,QS-2、QS-3处理地上生物量分别较CK增加了19.29%、27.06%,第2年QS-2和QS-3处理地上生物量较CK均有所提高,差异不显著,秋深松对第2年冬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效果减弱,夏深松第2年XS-2和XS-3处理的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夏深松能显著促进后茬冬小麦生长发育;QS-2处理对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均显著提高,第1年总产出值和水分生产效率分别较CK提高27.21%、23.51%,第2年分别提高19.54%、18.84%,夏深松显著提高第2年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XS-2处理分别提高18.50%、17.65%,XS-3处理分别提高19.57%、15.35%。结论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连作采用冬小麦播前秋深松耕作方式,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2次,有利于降低农田土壤容重、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土壤储水效果、显著提高深松周期内冬小麦-夏玉米总产出值及水分生产效率。建议在黄淮海平原地区平水年和丰水年(夏玉米季降雨充沛),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采用秋深松+冬小麦灌2水耕作模式,实现高产与高效。  相似文献   

18.
对小麦、玉米一年三收多熟种植模式与小麦复播玉米、小麦套种玉米两熟模式比较分析得出:采用适宜的一年三收种植模式,小麦产量可以少减产或不减产,而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全年增产12;~14;.一年三收种植模式在新疆光热资源最丰富的6~8月,作物田间群体生长率(CGR)、光能利用率较好,实现全年增产.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