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猪种保种时要重视生活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 《养猪》2006,(1):12-13
此文阐述在地方猪种小群活体保种时,既要控制保种群体中的近交,降低随机遗传漂移使基因丢失的影响,又要防止外界环境刺激的多世代持续作用,由此引起的遗传基础改变,发生群体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因组选配(genomic mating,GM)是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优化的选种选配,可以有效控制群体近交水平的同时实现最大化的遗传进展。但基因组选配是对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选配,这与实际的育种工作有点相悖。本研究模拟了遗传力为0.5的9 000头个体的基础群数据,每个世代根据GEBV选择30头公畜、900头母畜作为种用个体,而后使用基因组选配、同质选配、异质选配、随机交配4种不同的选配方案。其中基因组选配中分别选取遗传进展最大的解、家系间方差最大的解、近交最小的解所对应的交配方案进行选育。每种方案选育5个世代,比较其后代群体的平均GEBV、每世代的遗传进展、近交系数、遗传方差,并重复5次取平均值。结果表明,3种基因组选配方案的ΔG均显著高于随机交配和异质选配(P<0.01),而且,选取遗传进展最大的基因组选配方案的ΔG比同质选配还高出4.3%。3种基因组选配的方案的ΔF比同质选配低22.2%~94.1%,而且选取近交最小的基因组选配方案ΔF比异质选配低11.8%。同质选配的遗传方差迅速降低,在第5世代显著低于除基因组选配中选择遗传进展最大的方案以外的所有方案(P<0.05),3种基因组选配方案的遗传方差比同质选配高10.8%~32.2%。这表明基因组选配不仅可以获得比同质选配更高的遗传进展,同时有效的降低了近交水平,并且减缓了遗传方差降低速度,保证了一定的遗传变异。基因组选配作为一种有效的可持续育种方法,在畜禽育种中开展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小群体的闭锁选育不可避免产生近交及遗传方差下降,导致近期与远期选择效果的矛盾。本文通过考察猪核心群育种方案中群体规模及公母比例对近交增量(%)及累积育种产出(元)的作用,分析遗传方差下降以及育种产出的贴现等因素对选择方案评估效果的影响。群体有效规模主要受每世代选择公猪头数的影响,为了控制群体近交增量必须维持一定的公猪头数。在所模拟的16种方案中,15代的贴现累积选择进展以每代选择8头公猪为最高;而母猪规模越大,累积选择进展越高。不考虑近交引起遗传方差的下降,或不进行选择进展的贴现,都造成过高估计选择方案的效果,且导致选择不适当的方案;对各世代选择进展进行贴现时,需要考虑较大的世代数,否则也会影响各选择方案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原引进摩拉和尼里水牛种母牛配种所建立的种牛体系进行血统更新和提纯复壮,有效缓解近交程度,建立新血统繁殖群,并为今后开展种公牛后裔测定和母牛选种、选配,提高摩拉和尼里水牛的优质遗传特性提供相关检测指标,试验采用新引进的摩拉和尼里水牛冻精与原引进的摩拉和尼里种母牛配种的方法,生产出后裔种公牛,选取摩拉和尼里公牛各6头,摩拉母牛83头和尼里母牛54头再次进行配种。结果表明:1997年至2007年底,共繁殖新血统摩拉水牛433头(公牛212头,母牛221头),其中公牛有7个父系,母牛有8个父系;2001年至2007年底,共繁殖新血统尼里水牛283头(公牛140头,母牛143头),其中公母牛均有16个父系。新建立的血统繁殖群能有效地缓解原有种群的近交程度。  相似文献   

5.
1选配小型母牛选择种公牛进行配对时,种公牛的体重不宜太大,防止发生难产现象。一般要求种公牛不超过母牛体重的30%~40%为宜。大型品种公牛与中、小型品种母牛杂交时,母牛不选初配者,而需选经产牛,以降低难产率。防止1头改良品种公牛的冷冻精液在1个地方使用过久(3~4年以上),防止近交。在地方良种黄牛  相似文献   

6.
旨在探讨高度近交陆川猪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采集20头近交和6头非近交陆川猪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个体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扫描全基因组SNPs分析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基因组纯合度挖掘近交陆川猪群体中特异的纯合区域(region of homozygosity,ROHs)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近交陆川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0.373)小于期望杂合度(0.491),推测其发生了选择或者近交;系统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分化成为两个近交家系,且230、236、239、132、130及126号个体亲缘关系最近;在近交群体中,基因组纯合度和基因组长纯合片段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9.64%和0.12,都极显著高于非近交群体53.18%和0.05(P<0.01),说明该近交陆川猪群体已达到高度近交;近交群体和非近交群体中分别有1 250和633个ROHs,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存在于近交群体中的阳性纯合区域(positive region of homozygosity,pROHs)有224个,其中由于近交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影响参与激素合成过程、胰液分泌、膜脂代谢过程、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及纹肌细胞分化等相关的1 322个基因。结果提示,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组纯合度高且已达到高度近交,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稳定性高。此外,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生长等生产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育种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纯化与杂交,纯化的理论基础是使基因纯合,其目的是导致或获得杂交优势。由于近亲交配的结果使群体中纯合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这常常是纯化的一种手段。虽然近交的结果往往引起受精率、孵化率、存活率、产蛋性能及饲料转化率的下降。但是只要妥善地采用近交方法与杂交的配合力测定,注意选择就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二、目的以我国优良的品种资源仙居鸡为素材,用近交的方法探索培育我国自己的蛋用鸡纯系,至目前初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探讨近交方法,检验其遗传进展。1979年我们在近交的第二世代的鸡群中,进行部分品系间杂交,以此探讨近交系数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近交与杂交的优势率。现将试验初步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三、材料和方法试验鸡群的选择主要以本所引进的仙居鸡为素材群,原观察生产性能表现比较好,但由于近交而致于生产性能下降较快的血系做为试验基础群,当时选择三个血系为母本。其中除选有近交第二世代的鸡群52只之外,还选择了近交一世代留有的产蛋性能较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高度近交陆川猪的遗传稳定性。本试验采集20头近交和6头非近交陆川猪的耳组织样品进行个体基因组重测序,通过扫描全基因组SNPs分析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基于基因组纯合度挖掘近交陆川猪群体中特异的纯合区域(region of homozygosity, ROHs)及相关基因。结果表明,近交陆川猪群体的观察杂合度(0.373)小于期望杂合度(0.491),推测其发生了选择或者近交;系统进化树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发现,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分化成为两个近交家系,且230、236、239、132、130及126号个体亲缘关系最近;在近交群体中,基因组纯合度和基因组长纯合片段比例的均值分别为59.64%和0.12,都极显著高于非近交群体53.18%和0.05(P0.01),说明该近交陆川猪群体已达到高度近交;近交群体和非近交群体中分别有1 250和633个ROHs,重叠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存在于近交群体中的阳性纯合区域(positive region of homozygosity, pROHs)有224个,其中由于近交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影响参与激素合成过程、胰液分泌、膜脂代谢过程、IgA产生的肠道免疫网络及纹肌细胞分化等相关的1 322个基因。结果提示,近交陆川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基因组纯合度高且已达到高度近交,说明该群体的遗传稳定性高。此外,近交陆川猪群体在近交过程中产生的纯合突变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生长等生产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9.
缺蜜期分蜂不当容易引起盗蜂。一般情况下,大群分出小群,回来的老蜂再去盗小群。大群盗小群,小群盗小群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形成这种局面,分蜂基本上就无法进行,这样就错过了分蜂养王的时机,也就耽误了为下一个流蜜期培养采集适龄蜂,影响了收入。笔者通过多年的业余养蜂实践,摸索出1种在缺蜜期分蜂防盗的办法。在当天蜜蜂停止工作前3~4h(小时),从大群分出蜜脾,并将正在出房的子脾组织的小群,立即关死巢门,不让蜜蜂进出;若蜂箱破旧,应将漏蜂的地方用泥堵死,不让蜜蜂串通。在箱外侧听,即使闹哄哄也无事。笔者曾经做过试验:把10框蜂放…  相似文献   

10.
1小群喂越冬饲料的方法 小群蜂少,一般人怕直接给小群喂越冬饲料会增加越冬蜂的负担,影响越冬蜂的寿命,所以主张喂大群,等大群将糖脾封盖后换入小群,或换入整蜜脾.这种做法在南方高温地区可能行得通,但在温度低、越冬期长的北方地区,有时达不到预期目的,到了越冬后期会出现贮蜜吃光,整群饿死的现象,我和当地蜂友都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1配对期 配对方法有自然配对(自由配对)和强制配对(人工配对)两种。自然配对又可分为大群自然配对和小群配对。自然配对,就是鸽子在群体中自由选择对象。一般大群配对时间比小群要长,小群配对因为空间较小,接触机会多,完成配对的时间可大大缩短。自然配对适用于商品鸽生产场;强制配对,即人为的选择一对鸽子,放在同一配种笼内,开始时在笼中间用铁丝网隔开,通过相望,建立感情,彼此不产生斗架现象时,便可抽出隔网片,配对即告成功。  相似文献   

12.
在育种群中控制牛毛滴虫病主要是淘汰配种用的有病公牛。虽然,在小群中公牛用dimetridazole治疗或用人工授精是一种适用的方法,可以防制本病的流行。但在大群中通常认为2—3岁配种用公牛对毛滴虫的易感性较低;另外对公牛的免疫是对牛毛滴虫病有价值的防制措施。用牛毛滴虫brisbane变种制出了两批有效的虫苗:第一批虫苗A,每毫升含虫细胞10毫克;第二批虫苗B含8毫克。将3—8岁的公牛16头分为二组。第一组皮下注射虫苗A三次,每月一次;第二组不注射,在最后注射的第一个月与第六个月,所有公牛,均用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6,(12):19-24
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太湖鹅两个世代群体1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遗传多样性鉴定,通过分析世代间遗传差异来检测小群保种效果。结果表明:太湖鹅2个世代的10个位点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0世代和1世代分别检测到49和51个等位基因;两个世代的10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为0.157 2~1.000 0,两个世代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11 7,0.504 0;两个世代的期望杂合度和表观杂合度分别在0.172 8~0.800 7和0.190 0~1.000 0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584 4,0.569 6和0.650 0,0.627 0,这两个世代在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2个世代相似性系数为0.990 7,遗传距离0.009 3,世代间的相似性系数极高,遗传距离极低。在10个微卫星位点中,0世代和1世代分别存在6个位点不平衡,哈代-温伯格平衡趋于下降趋势。近交增量为0.078%,近交系数达到2%需要的世代数为25。结果提示该保种场保种效果可行。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检测新疆褐牛近交群体的遗传相似性和群体的纯合度。利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由2头新疆褐牛经40年完全封闭繁育出的55头新疆褐牛近交群体和25头对照组新疆褐牛的遗传结构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以期开展对近交群体的鉴定研究。结果发现,新疆褐牛近交群体的纯合度为0.9064,多态信息含量为0.0873,可知该群体具有低多态性;对照组新疆褐牛的纯合度为0.4647,多态信息含量为0.4882。将该近交群体按毛色分为4个亚群:A、B、C和D,各亚群的遗传纯合度分别为0.9029、0.9632、0.9208和0.9551。结果表明受检测的新疆褐牛近交群体有较高的纯合度和很低的杂合性,已成为遗传纯度很高的近交群体。该封闭的近交新疆褐牛群体是中国牛品种中难得、宝贵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5.
在提交尾群时,选择颜色大小与大群一样的蜂箱,放在大群后面。小群的巢门紧挨着大群后箱壁,巢门关小到只能两只蜂进出。从大群提两脾蜂放入后面小群,在邻近的大群里再提一张正出房的子脾和一张蜜脾放在交尾群的另一侧;一天后小群采集蜂全部飞回原群,导入王台,处女王出房后就以将小群搬到新址,让蜂王交尾。如交尾群起盗可用青草挡住巢门,让工蜂只能出不能进,盗蜂自然停止。如果处女王被围可将小群还原,不起盗后再搬回。此方法的依据是原群提的交尾群放在大群后面,  相似文献   

16.
互助猪保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随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分析了互助猪两个保护核心群18头个体的遗传变异,用Shannon指数计算了遗传变异在两个保种核心群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分布。结果表明:互助猪两个保护核心群遗传变异有一定差异,分别为49.00%和34.58%。这是由于两个保种群规模不同,导致世代近交增量也不同,同时长期的自群繁育阻碍了基因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近交方法,把祖先的优良性状保存下来,培育近交公牛,然后采用顶交的方法,亦即与无亲缘关系的母牛群进行配种,是提高牛群质量的方法之一;但这一繁育方案在生产实践中是否可行,我们缺乏经验。自1974年以来我们进行培育近交公牛的研究,共培育出三头近交公牛,其中752352号公牛(近交系数12.5%)已有后裔测定成绩,证明是10头公牛中最好的一头,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8.
<正>活底蜂箱对于大群的转地饲养会带来诸多的不便,但对小群的定地饲养却是好处多多。因为定地饲养不经常搬动蜂箱,蜂群数又不太多,所以很适合用  相似文献   

19.
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MOET),不仅能提高西门塔尔牛的繁殖率,而且通过高强度的选择和缩短世代间距,还能提高选择反应加快其遗传进展。根据国外对MOET不同繁育体系的研究,成年型MOET(在第一次配种后)可获得中等的遗传进展(10—30%),而少年型MOET(在第一次配种前)可获得更高的遗传进展(30—100%),达到受胎家畜的效果。通过MOET改进现行的后裔测验体系,由常规的6年一个世代缩短为2—3年一个世代。但最高的遗传进展,通过MOET育种核心群选择方能实现,结合谱系,同胞测验和与生产性能有着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性状(标记性状)来增加在缩短世代间距,进行核心群选择的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西门塔尔牛MOET育种体系。选择来自同胞和半同胞组的250头泌乳牛组成育种核心群。其主要选择基础是,母牛的预选是谱系指数,组建核心群要依据乳肉性能而定,利用动物模型对其遗传值进行评定。公母牛的选择除考虑其谱系、同胞、本身性能外,还要结合与其生产性能有关的生理生化性状综合选择。每年从此核心群选择最好的32头母牛与来自130头公牛群中选择8头最好的公牛,用以为下一个世代产生512枚优质胚胎,最终每代可获得260头犊牛,其中130头母犊为核心群后备牛,另再从130头公犊中选8头最好的公牛作为供体的与配公牛,再产生下一代胚胎,形成周期性世代循环。通过两种途径尽可能提高选择强度,让优秀母牛产生更多的优秀后备母牛(CC),优秀母牛产生更多的优质种用公牛(CB),提高优秀母牛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了在一个闭锁群体内连续对单个性状进行 1 5个世代选择的情况。选择过程中世代不重叠 ,每个世代的种畜根据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BLUP)法估计的育种值进行选留 ,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比较了不同群体规模、公母比例和性状遗传力对群体遗传方差和近交系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扩大育种群规模、增加公畜比例以及对低遗传力性状进行选择时 ,群体遗传方差降低的速度和近交系数上升的速度会更慢 ,在长期选择时可望获得更大的持续进展和适宜的近交增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