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市蚕桑生产发展迅猛。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千家万户分散养蚕的技术指导,我市从1991年开始,多管局正式下文。提出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蚕桑丰产方竞赛活动,以便更好地以点带面,指导大面生产。几年来,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我市蚕桑丰产方的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对推动全市蚕桑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1994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蚕桑丰产方的6个示范点,基础设施有了改观,服务体系有了完善,规范化管理有了发挥,蚕茧产、质量有了提高。实践证明:搞好蚕桑丰产方,是确保科学技术辐射千家万户的最有效措施,是以点带面的唯一途径,是适应当今生产形式的最佳管理办法。 (一)情况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建国40年来浙江蚕桑的发展历程,介绍总结了蚕桑生产技术的成就和主要进步,分析了当前蚕桑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应通过全面推广丰产技术;加强基地建设;提高蚕茧质量:提高劳动效率以及加强蚕种场建设等综合措施促进浙江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从1991年春蚕开始,南部县蚕桑局充分利用伏虎蚕业技术开发培训中心的有利条件。开展对具体指导蚕桑生产的镇、乡辅导员、村中心技术员、社骨干技术员、蚕桑生产大户和村、社干部,进行分期分批地进行蚕桑专业技术培训。《蚕茧优质丰产技术综  相似文献   

4.
李碧琴 《中国蚕业》2011,32(4):59-61
简述了泽州县蚕桑产业的现状,并在分析了泽州县蚕桑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振兴泽州县蚕桑产业所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优质丰产桑园园区建设,提升蚕桑产业水平;深入调查研究,扶持一批专业大户;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蚕桑经济效益;发挥整体优势,实施产业化战略;加强领导,正确行使政府职能等发展泽州县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昔日数尽风流今朝暂入低谷巴南区加大发展蚕桑生产力度重庆陈登明重庆市巴南区和平桥乡10个社近1000亩桑园在短短三天时间内,完成了剪枝、刷白、施肥等冬管技术措施,为明年蚕桑丰产打下了基础。这是该区最近出台加大发展蚕桑生产力度政策带来的可喜变化。全区目前...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扶持蚕桑生产,省政府决定,除继续执行“斤茧斤肥”的政策(即农民每交售1公斤合乎质量要求的蚕茧,可奖售1公斤平价化肥)外,还设立蚕桑生产“丰产奖”。乡一级,栽桑达5000亩以上,或桑园面积占全乡耕地面积20%以上,每亩桑园平均年产茧100公斤以上,即可得“丰产奖”;村一  相似文献   

7.
<正> 快速建立丰产桑园,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关健。我们学习江苏省“一压多能”的育苗方法,利用水平压条技术快速建立丰产桑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蚕桑生产从起步发展到巩固提高,十年蚕茧翻三番,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提高,我们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石泉自然经济、生产特点的蚕桑综合丰产技术体系,实行“春、夏、秋”三期各占三分之一左右的养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江浙地区的蚕桑生产一直以湖桑作为主栽品系。它一般要经过播种、嫁接培苗,定植后三年才可成林。此法一次性投资(苗木)大,到达投产(丰产)期时间较长。自去年以来,由于蚕茧行情不景气,导致大面积毁桑。蚕农的经济损失惨重。今后如何恢复蚕桑生产,若再要农户拓植湖桑难度很大。在这方面怎样走出一条低成本、快速度、省工省力、风险小、  相似文献   

10.
<正> 由江苏省农林厅召开的江苏省蚕桑生产、区划会议于1月13日——17日在浒墅关蚕种场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省10个地区、市近70个县蚕桑生产主管部的133位代表。省农委区划办公室、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等单位亦派员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我省蚕桑生产上的一次盛会,因为这个会不仅是蚕桑生产会,又是蚕桑区划会,蚕品种签定会,桑品种签定会,蚕种场原种会,蚕学会理事会,也是全省蚕茧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一次庆功会。朱竹雯副厅长作了“再接再励,乘胜前进为夺取1981年蚕茧优质丰产而努力”的报告,报告说:我省蚕茧生产形势和全国一样,取得了连续大幅度增产,1980年全省蚕茧总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用地的增加,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海安镇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桑园面积逐年减少,危及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引进繁育蚕桑新品种,发展规模饲养,推广小蚕共育,改造低产桑园,建设丰产样板基地,是稳定扣发展蚕桑生产的前提扣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 江苏省蚕桑学会蚕种学组于8月4~5日考察了东台市蚕种场和建湖县蚕种场的种茧育丰产桑园。这两个场不仅桑叶丰产,而且蚕种生产效益好,克蚁制种量与公斤茧制种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他们桑园管理的共同点是:1.领导重视,承包责任制完善。各项管理工作,分段布置、定期检查,措施扎实,奖罚分明。建湖场规定:桑树长势好于  相似文献   

13.
钱保  张凤春 《江苏蚕业》2009,31(2):40-42
近几年来,盐城市针对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存在问题,组织技术力量对蚕桑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先后研究并推广应用了一套蚕桑新产品、新技术,制定了一系列蚕桑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全市栽桑养蚕技术。其中2001年应用速成丰产桑园建设新技术,当年建设桑园2576hm2,成园率达97.5%;应用高密度蚕种催青技术,一期可催青蚕种28万张,万张种节约用工59%,节约用电73.4%,蚕种实用孵化率达97.6%,比常规催青孵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应用桑蚕五龄期条桑斜面育技术,养蚕工效提高3倍,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普及面达60%以上。通过蚕桑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蚕桑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生产成绩大幅度上升,促进了盐城市从蚕桑规模大市向蚕桑综合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4.
<正> 桑树按常规栽培需要2—3年才能正式投产。为了进一步提高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探讨快速丰产桑园的栽培技术,我们从1981年冬开始,在丹阳县横塘公社冷甲大队进行了大面积密植桑园快速丰产的试验。现将一年来的试验情况简报如下: 一、试验方法 (一)基地选择:为了提高桑园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快速丰产的目的,以该  相似文献   

15.
<正> 常州市重点乡蚕桑工作会议3月27~29日在金坛县建昌乡召开。会议期间,市政府领导同志到会讲了话,市多管局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报告,武进县崔桥乡和金坛县建昌乡党委的负责同志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代表们参观了建昌乡的大面积三年生的丰产桑园、形式多样化的小蚕炕床共育室、规格化的鱼埂新栽桑。常州市83年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报告了如东县掘港镇2003~2012年蚕桑生产实绩,认为该镇蚕桑生产规模受蚕桑效益影响较大,总体呈现下降态势;推广饲养优良蚕品种和续春蚕,有利于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促进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17.
邵绩飞 《中国蚕业》2004,25(3):65-66
绩溪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有着"蚕桑之乡"的美誉,已经形成了育桑、制种、养蚕、缫丝和织绸服装一条龙生产体系产业链格局.然而本县地处皖南山区,人多地少,桑园零星分散,品种单一,主要以湖桑系列为主,而且多数都栽植在山坡地,土壤肥力差,桑园抗旱能力弱,并易感染桑树萎缩病,部分桑园严重老化,单产较低,效益差,相对其它经济作物优势凸现不强.栽桑养蚕是典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连结配套产业,因此要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其关键首先在于如何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绩溪县从1999年开始,根据山区自然条件特点,以及多年来栽桑养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推广桑树新品种、应用丰产桑园栽培技术、主攻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建立丰产桑园基地,在全县10个重点蚕桑乡镇分别建立1~2个连片规模达2hm2以上的丰产桑园示范基地,仅1999年就建立12片共19hm2的丰产桑园基地,其中临溪上游村丰产桑园基地集中连片8hm2,667m2产叶量达1685kg,产茧121.1kg.全县丰产桑园示范片667m2桑产叶量达到1600kg,平均张种产茧达到38.2kg,667m2产量从48.5kg提高到了114.6kg,茧质大幅度提高,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蚕种生产与蚕桑生产是关联度高且密不可分的两个产业形态.蚕种生产是蚕桑生产的前提,好的蚕种对提高蚕桑生产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之,蚕桑生产又是蚕种生产的市场,如果蚕桑生产萎缩甚至消失,蚕种生产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丝绸产业的波动,对蚕桑生产和蚕种生产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加强蚕种生产与蚕桑生产的配合度,以好的蚕种来增加蚕桑生产的效益。以稳定的蚕桑生产来保证蚕种的市场和销售秩序,成为当前蚕桑产业的一项现实的课题。2006年以来,江苏大丰市大胆实践,将大丰市蚕种场与大丰市蚕桑技术指导站合二为一,实行了“场站合一”的统一管理新模式,在实践中大幅度提升了蚕种和蚕桑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国家"东桑西移"项目支持下,陕南各蚕桑生产基地县高度重视蚕桑生产,大力扶持新建了一批密植丰产桑园,为蚕茧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由于陕南地区土壤肥力相对较差,再加之受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户对桑园的肥水管理投入相对较低,使这部分密植丰产桑园无法充分实现高产叶量的目标,部分桑园甚至因为肥水管理跟不上而出现了树势早衰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蚕种生产与蚕桑生产是关联度高且密不可的两个产业形态,蚕种生产是蚕桑生产的前提,好的蚕种对提高蚕桑生产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反之,蚕桑生产又是蚕种生产的基础,如果蚕桑生产萎缩甚至消失,蚕种生产也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丝绸产业的波动,对蚕桑生产和蚕种生产都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加强蚕种生产与蚕桑生产的配合度,以好的蚕种来增加蚕桑生产的效益,以稳定的蚕桑生产市场来保证蚕种生产秩序,成为当前蚕桑产业的一项现实的课题。2006年以来,江苏大丰市大胆实践,将大丰市蚕种场与大丰市蚕桑技术指导站合二为一,实行了“场站合一”的统一管理新模式,在实践中大幅度提升了蚕种和蚕桑生产的质量和数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