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查阅资料及前期试验,选取对槲蕨总黄酮超声波提取影响比较大的3 个因素料液 比、提取功率、提取剂浓度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槲蕨总黄酮超声波提取工艺最佳生产方案 为:料液比为1:30,超声功率480W,溶剂浓度为65%乙醇,此时,槲蕨黄酮含量最高,黄酮的提取 率为0.7961%。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4种栽培基质以及添加基肥处理对槲蕨小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的草炭土∶素沙=1∶1基质中的小苗植株生长发育最快,叶片颜色浓绿,干质量最大;添加基肥有利于槲蕨小苗的生长发育,根系比不添加基肥的发达.草炭土∶素沙=1∶1的栽培基质添加基肥是槲蕨小苗生长发育的理想基质.  相似文献   

3.
为解析钙离子胁迫对槲蕨孢子体叶片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以两年生槲蕨孢子体叶为实验材料,观察了钙离子胁迫对孢子体叶的影响。将温室培养的两年生槲蕨植株移栽至直径18.5 cm的花盆中,以蛭石为基质,置于光照培养箱,浇施霍格兰德营养液7d后,分别浇施含有不同钙离子含量的霍格兰德营养液,处理14天,根据槲蕨叶片的形态变化确定处理浓度。取0、600、1200 mmol?L-1钙离子浓度处理的槲蕨叶片测定脯氨酸含量、甜菜碱含量、电导率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过氧化氢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结果显示:槲蕨孢子体叶的脯氨酸含量随着钙离子处理浓度的逐渐增加逐渐升高,而甜菜碱含量在1200 mmol?L-1显著升高;电导率、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表明钙离子浓度在1200 mmol?L-1以下时主要产生渗透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红豆淀粉食品提供理论依据,以京农8号和晋小豆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动态和稳态流变性质测定等方法研究2种红豆淀粉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结果 表明:2种红豆淀粉颗粒表面光滑,大部分为椭圆形,结晶构型均为C型,京农8号结晶度和热焓值显著高于晋小豆7号;京农8号的黏度和流动性强于...  相似文献   

5.
槲蕨的干燥根茎是中药材骨碎补的正品。由于其生长环境特殊,尚未实现人工种植。为了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通过野外观察,描述槲蕨的生活习性,揭示其根茎的生长模式,确定根茎年龄的判断方法,并分析不同年龄根茎干质量的增长规律和柚皮苷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槲蕨的生活习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根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类似圆锥花序轴的生长模式,不同年龄根茎的干质量无显著差异。槲蕨根茎中的柚皮苷,1年生根茎中含量最高,随着生长年龄升高含量下降,且多年生各年龄间没有显著差异;附生于石壁上的槲蕨根茎的柚皮苷含量显著高于附生树干上的槲蕨根茎。这些发现将为槲蕨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展人工种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探讨了黑暗、1 000 lx、2 000 lx和3 000 lx等4种不同光照条件对槲蕨外植体褐变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槲蕨外植体的PPO、POD和总酚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相同培养时间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槲蕨外植体的PPO和POD活性也同时增加,其中光照强度1 000 lx处理的PPO和POD的活性均低于其他光照强度处理;光照对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在相同培养时间下影响并不直接,但1 000 lx处理下的槲蕨外植体的总酚含量积累较少,说明1 000 lx是槲蕨的组织培养较为适宜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溶剂3 个因素进行槲蕨超声波黄酮含量提取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时间20min、提取次数1 次、提取溶剂浓度为65%乙醇时,槲蕨超声波提取黄 酮含量最高,希望能为槲蕨整个黄酮提取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槲蕨(Drynaria roosii)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共获得46株根际真菌,分属2亚门5目6科9属,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为槲蕨根际真菌优势属;50株内生真菌分属于1亚门4目5科12属,青霉属、曲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为槲蕨内生真菌优势属。槲蕨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根际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葛根淀粉的形态结构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根淀粉为白色固体颗粒,呈棱形或不规则形,直径9~40μm。X-衍射分析表明该淀粉颗粒结晶度很小,20C含水量在18.6%时,微结晶度数为5.6,微结晶大小为15×10 ̄(-10)m;水份含量在28.6%时,微结晶度数为5.62,微结晶大小为31×10 ̄(-10)m。测定了直链淀粉含量为60.5%,支链淀粉含量为39.4%,应属C型结构的高直链淀粉类。本文还对其膨胀性、溶解性、粘合性和低温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锥栗淀粉结构及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瓯油榛锥栗为原料,采用湿法提取锥栗淀粉,研究其淀粉结构与糊化特性,结果表明:锥栗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为22.50%,支链淀粉含量为59.01%,属于直链淀粉含量较高的淀粉;相对密度为1.31,白度为63。锥栗淀粉晶体结构属于C型,颗粒表面光滑,大多数淀粉颗粒形状呈椭圆形,少数为圆形和不规则形状;偏光显微观察锥粟淀粉颗粒,有明显的偏光十字。锥栗淀粉糊透明度较低,凝胶强度小,冻融稳定性差;溶解度和膨润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属限制型膨胀淀粉;起糊温度为64.8℃,热稳定性较差,凝沉性强,易回生。  相似文献   

11.
应用正交试验详细考察并提出蕨麻淀粉分散的最佳条件,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青海人工种植蕨麻和野生蕨麻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结果显示,人工种植蕨麻与野生蕨麻2种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直链淀粉占淀粉总量的37.00% ~ 42.00%.结果表明,人工栽培蕨麻2种淀粉的含量与野生蕨麻相比没有变化;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熊竹 《农技服务》2014,31(9):49-49
<正>蕨根为凤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茎,在重庆周边,武陵山脉山区分布广泛,其根茎淀粉含量最高达46%,可生产蕨根粉条、蕨粉羹等保健食品[1]。另据《本草纲目》记载:蕨粉有去湿热、通经络、舒筋骨、补五脏不足之效[2-3]。故将蕨根开发成食品和保健药品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本文通过研究醋酸酐用量、淀粉乳浓度、反应温度、反应PH、反应时间对醋酸酯淀粉制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条件。并首次制备出了低取代度的蕨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基质、扦插方式和插穗类型对中药材川滇槲蕨扦插繁殖的影响,为其人工规模化种植及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方法】以成活率及发芽时间、叶片舒展时间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基质[腐殖土∶砂石(3∶1)、草炭土∶砂石(3∶1)和腐殖土]、不同类型插穗(顶端插穗和中端插穗)及不同扦插方式(斜插及平铺)对川滇槲蕨扦插繁殖的影响。【结果】扦插繁殖基质以腐殖土∶砂石为3∶1最优;在此基质中,顶端插穗斜插及平铺均全部成活,其中,以顶端插穗斜插方式扦插的各项指标均最优,扦插后9 d开始发芽,20 d开始展叶,平均发芽时间为扦插后33 d,展叶时间为扦插后52 d;中端插穗以平铺方式扦插成活率较高,为96%。【结论】川滇槲蕨最适扦插繁殖方法为顶端插穗+斜插方式+腐殖土∶砂石为3∶1的基质。  相似文献   

14.
张晓燕  胡禅娜  林霞  蒋春霞  刘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06-11008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了槲蕨孢子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强光3 000 lx下Fo比1 0002、000 lx大,Fm各处理间相差不大,Fv/Fm在3 000 lx下明显减小。在1 000和2 000 lx下处理46、d后,ETR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光抑制被消除。不同光照处理7d后3 000 lx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较大,1 000和2 000 lx差异不明显,POD和CAT活性、MDA、SS含量都在3 000 lx下最高。由此可见,3 000 lx光强对槲蕨生长不利,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槲蕨人工栽培时应避免强光。  相似文献   

15.
对新疆冷蕨属3种孢子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蕨孢子周壁纹饰大致分为刺状、疣状和脊状隆起,可作为分种依据。并结合其它特征讨论了分布规律和孢子形态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傅氏凤尾蕨复合群(Pteris fauriei complex)包括傅氏凤尾蕨Pteris fauriei、百越凤尾蕨P.fauriei var.chinensis、线裂凤尾蕨P.angustipinnula、硕大凤尾蕨P.majestica、隆林凤尾蕨P.splendida等,此复合群种间界限模糊,难以准确分类,为此笔者利用扫描电镜对此复合群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观察,为理清成员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佐证。观察发现,脊类纹饰是此复合群孢子的重要特征,根据脊类纹饰的有无和分布情况,该复合群可划分为4个类群。此外,孢子形态可作为此凤尾蕨复合群区分种的特征,但傅氏凤尾蕨和百越凤尾蕨的孢子形态较相近,难以区别。本研究还首次发现隆林凤尾蕨具有"连体孢子"。  相似文献   

17.
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陈军  周羲  雷国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2-21663,21673
[目的]研究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微波法提取槲蕨中的总黄酮和总柚皮苷,以芦丁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8份槲蕨种质资源叶、叶柄和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另以柚皮苷为标准品,比色法测定槲蕨不同部位的总柚皮苷含量。[结果]湘西产槲蕨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5%;王村样品的次之;保靖样品的最低,仅有1.8%;槲蕨不同部位中柚皮苷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叶〉根状茎〉叶柄。[结论]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而叶中总柚皮苷含量最高,可对槲蕨的叶加以利用和开发,为槲蕨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水分和氮素形态对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淀粉糊化特性的调控效应,筛选出适合弱筋小麦豫麦50淀粉品质提高的水分和氮素形态组合,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设置水分(3个水平)和氮素形态(3种形态)两种因素,研究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对豫麦50籽粒淀粉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增加灌水和施用铵态氮能有效提高籽粒淀粉产量。淀粉糊化特性从灌水水平看,以灌1水处理好于灌2水和灌3水处理;从施氮形态看,糊化时间和稀懈值为N3>N1>N2,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施硝态氮糊化时间和稀懈值为N2>N1>N3;从水分和氮素形态互作效应看,W1N2处理峰值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最高,糊化时间和稀懈值最低,其他处理只改善粘度参数的某些指标。【结论】不同水分和氮素形态及其互作能够有效调控弱筋小麦豫麦50籽粒淀粉产量和淀粉糊化特性,淀粉产量以拔节、孕穗和灌浆期灌3水并施铵态氮最高,淀粉糊化特性以拔节期灌1水并施硝态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粗茎鳞毛蕨种群形态性状及其生态可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东部山区的3个粗茎鳞毛蕨种群进行了形态特征及其生态可塑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和光照条件显著影响粗茎鳞毛蕨种群的株高、冠幅、叶片数量、叶片宽度、孢子叶数等形态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5个形态指标在种群间的差异程度依次为株高>冠幅>孢子叶数>叶数>叶宽。可见,不同光环境对粗茎鳞毛蕨种群的株高影响最大,对其繁殖能力也有较大影响,而对叶片数量和叶片宽度影响最小。尽管粗茎鳞毛蕨常生长在林下,有一定的耐阴性,但是过阴环境不利于粗茎鳞毛蕨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更新。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铁角蕨科铁角蕨属4种植物(长叶铁角蕨、石生铁角蕨、岭南铁脚蕨、细裂铁角蕨)与巢蕨属4种植物(细叶鸟巢蕨、圆叶鸟巢蕨、鹿角鸟巢蕨、皱叶鸟巢蕨)的叶表皮结构、叶脉特征、气孔类型、根和叶柄的维管束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探讨两属8种植物的形态和亲缘关系,为区别两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铁角蕨科两属8种植物的上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器类型、叶柄横切面形态均无属间差异;4种铁角蕨属植物的气孔大小显著大于巢蕨属植物的;4种巢蕨属植物的叶脉序具有属的特征,明显区别于铁角蕨属植物。通过对8种植物形态解剖学的比较,为铁角蕨属和巢蕨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补充了基础数据,并为两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把8种蕨类植物分为不同科属是符合分类学的分类结果。说明以上特征是蕨类植物科属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