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今后国家研究生教育的重点。该文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阐述了“机械”类(原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总结了该学位点培养平台的现状,分析了目前该学位点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地方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专业发展的决策人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带头人,文章在实践中提出了培养机制,以供借鉴。具体包括:专业能力培养、专业建设能力培养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并分析了此培养机制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3.
先进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粮食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相关农业粮食科技人才必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对新兴技术的熟练掌握。同时也要求教育体系进行创新,以培养能够应对现代农业技术挑战和推动行业发展的专业人才。该文通过分析农机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生产的需求变化,以完善粮食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为主线,为粮食行业发展构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先进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教育一直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旨的特色教育,在高职汽车专业教学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培养同等重视,这为培养的高职高专学生增添了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熊明  张文峰 《农业工程》2016,6(4):73-78
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是当前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趋势。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不但使研究生教育由高校得以向社会延伸,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有利于培养行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在系统论思想指导下,阐述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系统中培养组织、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资源条件和质量评价等要素,并构建了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理论模型,最后介绍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阐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提出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多年经验,就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对策进行探讨与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理念内涵,才能达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基于此,项目组构建了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发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以课程实验为主的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层面、以综合实训为主的专业专项技能提升层面等四个层面,并论述了保障体系实现的途径。研究表明,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互融合、实现双赢的有力保障,可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发展形式,从提高农业院校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一目的出发,以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为例,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农业院校工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初步探索和改革,指出了当前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自洋  杨勇  付贵忠 《南方农机》2023,(13):176-178+185
【目的】随着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社会对于机械类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科研创新能力是衡量机械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方法】课题组瞄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根据苏州科技大学的定位和机械工程学科的特色,分析了机械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解决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合理、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和培养考核机制不完善等主要问题,阐述了苏州科技大学近年来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持续探索:聚焦立德树人,以课堂思政为载体,全方位开展研究生爱国情怀、责任担当教育;跟进机械工程行业的最新发展,及时更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卡脖子”问题为己任,在实战中锻炼培养创新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完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过程管理。【结果】苏州科技大学经过持续实践,思政教育效果明显,科研生力军角色逐渐显现,机械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稳步上升,科研成果突出。  相似文献   

10.
以优化蛹虫草液体培养条件,以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三因素作为研究因素。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条件,得到蛹虫草液体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分别为6.5、5.5d、9.93℃,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合理。  相似文献   

11.
郭文川 《中国农机化》2012,(5):177-179,149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工科电类、控制类、通信类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以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以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为主线,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矫海龙 《河北农机》2016,(10):54-55
足球裁判员队伍水平制约着我国足球事业的发展,高校虽然为足球裁判员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不足,本文以高校培养足球裁员的现状为切入点,结合高校足球裁判员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可行性建议,力求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足球裁判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用重力分选机加工了标准样,以标准样为样本模拟田间小麦籽粒受雨害的情况,培养了不同萌动时间的小麦籽粒,培养时间分别为8h、16h和24h,并与未萌动籽粒以5%、25%和45%的比例混合进行重力分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培养时间、同一混合比例,重力分选有一定分选效果,各分选口含有不同比例的萌动籽粒;同一培养时间、不同混合比例,混合比例越大,分选的效率越高,分选相对提高率越低;对于不同培养时间、同一混合比例,则培养时间越长,分选的效率和分选相对提高率越高。利用二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建立了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混合比例重力分选试验的二元二次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的实践培养经验,在对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指明了科技竞赛对研究生培养作用,阐明了科技竞赛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家科教兴国,科教兴水战略的实施,水利行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不断增加和提高,这就要求水利高等院校不断地探索高层次水利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满足水利事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文章对此背景下分析了水利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利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则,提出了水利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具有创造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卢华 《湖南农机》2012,(9):164-165
文章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及过程的实施等方面,采用任务任务驱动方式对电控发动机不着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徐钊 《南方农机》2019,(7):158-158,160
近年来提出的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的新改革,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为最终目标,让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入手,阐述了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就业定位以及培养的目标设定,对于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有关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为研究对象,采取纸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培养质量保障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和学员自身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从而得到推广硕士培养质量保障问题的一些结论,以期促进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片机对植物工厂的环境因素及培养架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植物自动化培养。根据植物工厂中的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设计了一种能够实时测量植物工厂中的环境变量,并且当环境变量超出限定范围时,能够执行降温,除湿以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功能的环境控制系统。同时,还设计了一种能够将培养架高处植物移动至指定位置的培养盆取放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0.
农业工程领域的"双创"与科研人才的培养处于较为分离的状态,双创人才不具备科研素养,科研人才不具备创业的能力。以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论述了双创+科研人才教育双向培养的必要性,基于科研训练思维模式分析了开展"双创"+科研人才教育双向培养的现实可行性,为创建创新思维、实践实训相融合的双向培养模式提供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