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溪县不同海拔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与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茶园总产量达到4万吨.全县24个乡镇438个行政村都有种植茶叶.随着茶叶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为害有严重的趋势,全县常年发生面积达到25~30万亩,特别是夏茶为害最重,暑、秋茶次之,低海拔茶园春茶也常发生,严重茶园损失率达到10~25%.为了更好地摸清掌握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开展综合防治,把该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从2003年起,在全县根据不同海拔高度设立了10个测报网点进行定点定期调查和观察.  相似文献   

2.
近年棉田害虫发生防治的几个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2年以来,棉铃虫连续猖獗危害,发生严重;近几年抗虫棉大面积种植,明显降低了施药次数和危害程度;加之棉价下降,植棉面积锐减等因素,棉铃虫的生态环境及发生危害都产生了一些新特点,相应对棉田害虫的统计、预报、防治等也提出了一些新要求,笔者就一些体会整理如下:1虫源基数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虫源基数为下代发生的主要预测依据之一,过去棉田残虫是下代发生的主要虫源,预报时往往忽视粮食、蔬菜等作物田基数的重要性,近年随着抗虫棉的普遍种植与棉花面积的减少,棉田残虫在虫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而其它作物田残…  相似文献   

3.
稻瘿蚊(O rscolia O ryzae)是东南亚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在南纬10°至北纬27[°1],其幼虫为害水稻生长点,使叶鞘形成葱管(俗称稻出葱),造成产量下降,严重者至颗粒无收[2]。福建省三明市发生稻瘿蚊严重,仅1988-1998年,受稻瘿蚊为害损失近5万t稻谷[3]。目前主要依靠化学药剂进行防治,由于该虫属钻蛀性害虫,且繁殖速度快,药剂防治效果不很理想,且长期使用农药往往造成害虫产生抗药性,并污染环境。因此选育抗虫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该文就抗稻瘿蚊恢复系明恢884的选育及对其配组的杂交稻特优884的抗性进行分析,并介绍…  相似文献   

4.
红铃虫历年发生严重。当第一代发生时,因棉株上只有花蕾,故即以花蕾为食源。幼虫在花蕾内取食为害成长到三至四龄时,花已开放,形成“虫花”。历年第一代每亩虫花数最少年1261朵,最多年达12419朵,历年平均5253朵。虫花一般均脱落,据1963、1965年观察,虫花脱落率高达94~100%。  相似文献   

5.
稻瘿蚊无公害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稻耕作制度的变化 ,水稻稻瘿蚊的发生逐年加重 ,1 991年福建省沙县田间首次发现零星稻瘿蚊为害 ,随后危害面积迅速扩大 ,至 1 994年 ,沙县稻瘿蚊的发生防治面积达 0 67万hm2 次以上 ,1 998年则高达1 93万hm2 次。以往农民主要使用剧毒且价格昂贵的丙线磷类杀虫剂防治稻瘿蚊 ,不仅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 ,而且极大污染了农田生态环境和水源。沙县植保植检站紧紧围绕稻瘿蚊发生危害的特点 ,开展了稻瘿蚊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与试验示范 ,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稻瘿蚊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福建山区受稻瘿蚊为害每年都在6.667万hm^2左右,双季晚稻出葱率一般在20%~60%不等,损失严重。药治成本高,花工多,效果较差,残毒高,在稻瘿蚊重发区,应用水稻生育期(主要幼穗分化期)与稻瘿主害代错开以及水稻再生栽培原理,研究出改双季稻为培植早稻-再生稻,改传统种植的单季稻为中稻-再生稻的改制法,可有效地防避瘿蚊为害,不必药治,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冬瓜是我镇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一年两季面积都可达3000—4000亩,单季亩产平均可达3500—440公斤,高的可达5000公斤,亩产值可达2000—4000元,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冬瓜病虫的发生和为害也更加普遍和突出,若防治不及时,将导致减产5—6成,甚至绝收.据笔者几年来的田间观察、调查,目前田间冬瓜常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瓜蓟马、潜叶蝇、冬瓜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现就各病虫害的为害状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1、瓜蓟马1.1为害状:该虫一年发生20代左右,世代重叠.一年两季冬瓜都可为害,以成虫、若虫…  相似文献   

8.
为了摸清棉叶跳虫发生规律,为今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鄱阳湖区病虫考察协作组,特搜集了鄱阳湖区沿岸产棉县历年棉叶跳虫调查资料及近年发生为害实况,结合外界因素,初步综合归纳分析简报如下:一棉叶跳虫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解放初期,曾成为全省棉区的头号大害虫,每年都严重发生为害,减产籽棉达40~50%。1956年后,由于棉区普遍使用“1605”、“1059”、滴滴涕等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对此虫打击得力,发生为害受到了控制。除个别年份局部棉区出现较重发生为害外,每年均属轻发或中等偏轻发生,发生为害面积仅在5%左  相似文献   

9.
隆背花薪甲 ( Cortinicana gibbosa Herbst)属鞘翅目、薪甲科 ( Lathridiidae)、花薪甲属于( Cortinicana) ,是蔬菜、花卉和烟草上的一种重要害虫。 90年代初及以前并未发现在棉田为害 ,1 997年笔者进行棉田昆虫群落调查时 ,发现该种害虫对棉花的顶尖、棉蕾和花朵为害较重 ,且数量较大。 1 998年 7月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虞佩玉先生鉴定为隆背花薪甲。近年来转 Bt基因抗虫棉面积不断扩大 ,棉田施药次数明显减少 ,对该种害虫的兼治作用下降 ,故其发生为害呈加重趋势。本文属首次对此虫进行报道。1 为害特点。隆背花薪甲在棉田可以为害顶…  相似文献   

10.
云南弥勒蔗区甘蔗主要地下害虫发生动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害虫是严重为害弥勒甘蔗生产的一类重要害虫,本文在总结其发生动态的基础上,分析其猖獗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虫源复杂性和隐蔽性,寄主植物多样性和害虫食料的丰富性,甘蔗种植制度多样性,甘蔗生产农户分散经营难于统防统治等因素有关.提出农药防治为主,高效快速压低虫口量;以物理防治灯光诱杀为辅,降低虫口基数;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减少虫源,高效、快速、持续有效控制甘蔗地下害虫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垦耕地中的水田主要种植水稻作物,通过调查,发现农垦双季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单季晚稻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分析了当前水田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主要耕作模式,提出今后水田种植结构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麦、瓜、豆、稻”一年四熟栽培模式,是我们近几年来在水稻种植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中,不断试验推广总结出来的,即前茬小麦。中茬西瓜地里种黄豆,后茬栽双季晚稻。如此四种四收的模式,一般一年亩均收粮食可达750公斤,经济效益1500元以上.较之“油稻稻”、“肥稻稻”,亩增产值800多元。在栽培上要求小麦、黄豆品种熟期早,产量高;双季晚稻品种秧龄弹性大,耐肥、耐迟栽。其具体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是南亚、东南亚和西非部分地区水稻的严重害虫,以水稻和数种杂草为寄主植物。孵化后,幼虫从叶鞘下移至生长点。幼虫为害引起叶鞘长出葱管状的虫瘿,称为稻出葱(oni-on shoot)或银枪(silvershoot)。稻瘿蚊为害使稻株矮化、影响分蘖成穗。在许多国家已经进行水稻抗稻瘿蚊广泛的研究,并在抗性筛选和抗性机制测定方法方面有很大进展。鉴定出许多抗源。由于用杀虫剂防治稻瘿蚊,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种植抗稻瘿蚊品种已成为许多国家的主要防治措施。饲养方法已提出有效的温室饲养法,并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和泰国得到应用。这里介绍印度尼西亚Arifin和Vreden(1977)两人的方法。一、所需的设施及构造: 配有水盘、养虫笼、秧盘的温室。 1.温室的建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早晚稻混栽中不同密度和插植规格及早稻的收获高度、晚稻的施肥时期对早晚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早稻群体的分蘖发生速度以宽行密植的较快,有效穗数多。密度相同时,采用宽行窄株插植的地上部干物质生产量和产量较高:(2)早稻收获前7d追施氮肥,可促进晚稻分蘖的发生。早稻收获时留桩20cm,混栽晚稻的分蘖发生速度快于撩穗收获的,且有效穗数多,但每穗的结实粒数少,穗型小;(3)从产量水平来看,以早稻收获前7d追肥、留柱高20cm收获的晚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新疆棉花面积不断扩大 ,种植结构、栽培品种及栽培模式的变化 ,棉铃虫的为害日益严重。 2 0 0 1年石河子个别地区发现棉铃虫 ,2 0 0 2 -2 0 0 3年部分地区发生 ,个别地区严重 ,2 0 0 4年大部分团场发生不同程度的为害 ,不少棉田受到严重损失 ,减产 2 0 %以上 ,棉铃虫为害已成为石河子地区当前棉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棉铃虫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1 .1为害特点。在石河子地区棉铃虫除为害棉花外 ,还为害玉米、小麦、蔬菜等。为害方式主要是以幼虫为害棉蕾、花和棉铃 ,有时也为害嫩叶。1 .2发生规律。棉铃虫在石河子地区一年发生三代…  相似文献   

16.
美洲斑潜蝇在本市棉田的为害程度1997年重于1996年。据滑县1997年调查,棉花受害面积7000hm2,受害严重地块平均虫株率77.5%,平均虫叶率40.8%,最高虫株率100%,最高虫叶率62%,部分地块严重减产,近乎绝收。美洲斑潜蝇在本地区棉花...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在伊犁地区为常发性害虫 ,但没有对除棉花以外其它作物造成为害的记录。进入 90年代 ,尤其是 1 995~ 1 999年 ,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 ,为害逐年加重。 1 998年棉田偏重发生 ,百株 3龄以上幼虫 6~ 1 5头 ,最高达 58头。 1 999年大暴发 ,全区发生面积 3万公顷 ,其中严重发生面积达 80 0 0公顷 (棉花面积 ) ,占全区棉花面积的 85%。据 7月 2 1~ 2 5日田间调查 ,棉花百株虫量达 1 0 0~30 0头 ,并且对玉米、高粱、油葵等也造成不同程度为害 ,为害株率达 70 %以上。1 发生情况 棉铃虫在本区 1年发生三代 ,主要以二代幼…  相似文献   

18.
新香优80在我县已种植6a,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1998年开始作为我县晚稻盘育抛秧栽培的主要组合大面积推广,普获丰收,2000年该组合盘育抛栽面积达到1.53万hm^2,占全县晚稻盘育抛栽面积的76.7%,占该组合种植面积的85.2%,1998-2000年平均产量达7.82-8.26t/hm^2。  相似文献   

19.
1 虫源发生了转移虫源基数为下代发生的主要预测依据之一 ,过去棉田残虫是下代发生的主要虫源 ,预报时往往忽视粮食、蔬菜等作物田基数的重要性。近年随着抗虫棉 (转 Bt基因棉 )的普遍种植和棉花面积的减少 ,棉田残虫在虫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 ,而其它作物田残虫量明显升高。临清市 1 992~ 1 997年平均植棉面积 2 .45万公顷 ,二、三代残虫量分别占总虫量的 44.6%、51 .2 %,而 1 998、1 999年平均棉花面积 8333公顷 ,二、三代棉铃虫残虫量分别下降到占总虫量的 7.7%、1 0 .5%和 7.5%、8.3%,而且存在棉田棉铃虫因取食中毒、发育迟缓使残…  相似文献   

20.
棉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河南省周口市棉田盲蝽象的种类主要为绿盲蝽、苜蓿盲蝽、三点盲蝽。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果树苗圃和温室大棚作物面积扩大及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棉盲蝽为害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已上升为棉田主要害虫。2006年在扶沟、西化两县调查,7月~8月虫田率达100%,虫株率60%以上,百株虫量180头~350头,林木苗圃附近地块棉田百株虫量达620头。盲蝽象的为害往往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1为害特点棉盲蝽象对棉花为害期长,从幼苗一直到吐絮期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期在6月~8月,以7月第3代绿盲蝽为害最为严重。盲蝽象以剌吸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