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作物杂交育种基本理论,研究总结出西瓜自交系系谱法选育的F2 代材料群体大小、中前
期选择的技术指标、依据中前期保留比例确定移植密度以及F3 代种植材料份数、F3 代每份材料群体大小等;
对传统的西瓜系谱选育技术进行了改进,将西瓜自交系选育代数缩短2~3 代,加速了西瓜育种进程,降
低了育种成本。  相似文献   

2.
西瓜连作引起化感物质积累,导致产量下降,研究西瓜化感作用对揭示西瓜连作障碍机理、
克服西瓜连作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西瓜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西瓜化感现象的研
究现状、化感物质及其释放途径、化感物质的作用特点、以及化感作用在西瓜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提出
西瓜化感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制定增强西瓜抗逆性能和提高西瓜产量、品质的科学途径提供一定
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居民西瓜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西瓜消费在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我国西瓜消费现状出发,在分析西瓜消费特点的基础上,对影响西瓜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西瓜消费尚未形成“棘轮效应”,价格和人均收入水平对居民西瓜消费有较大的影响,
最后为扩大西瓜消费市场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圆球形西瓜品系花园母本为母本,椭圆形西瓜品系LSW-177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构
建由180 个单株组成的F2 群体,测量成熟西瓜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并且通过果实的纵径与横径的比
值得到果形指数,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及相关性状QTL 分析。构建的连锁遗传图谱共含有45 个SSR 标
记,分属13 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长度为547.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2.44 cM,检测到与果形指数
密切相关的QTL 1 个,并在遗传连锁图谱中将之命名为Fsi3.1,位于第三连锁群,位于标记MCPI-12 和
CMN05_69 之间,贡献率为2.8%,加性效应负值,对减小果形指数表现为增效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西瓜枯萎病是造成西瓜连作障碍的重要因子,生产上一般采用轮作、嫁接、生物防治、药剂
防治等。对连作时间不同的西瓜地块,进行不同砧木品种嫁接、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等防治试验。结果
表明,重茬时间长、枯萎病发生严重的西瓜地块,生物防治的防效不明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作用,
嫁接有明显防效,防治效果达100.0%;在重茬时间短、发病轻的西瓜地块,施用BIO 生物肥或采用嫁接
防效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对蚜虫有抗性的西瓜品种,采用室内蚜量比值法和田间离中率方法对不同西瓜品种抗
蚜性进行了鉴定,鉴定出黑皮和绿美人2 个高抗品种,平均单株蚜量比值分别为0.16 和0.23,离中率分
别为0.16 和0.15;黑美人和惠兰2 个抗蚜品种,平均单株蚜量比值分别为0.32 和0.36,离中率分别为0.38
和0.39;甜美人和花绿2 个高感品种,平均单株蚜量比值分别为2.53 和2.68,离中率分别为1.09 和1.55。  相似文献   

7.
于德科 《中国蔬菜》2011,1(11):52-53
安徽省砀山县历来有瓜棉套种的习惯,2010 年
全县西瓜种植面积在1.33 万hm2,分别以大棚、中棚
和小拱棚方式种植,其中瓜棉套种面积在0.67 万
hm2 左右。由于西瓜、棉花市场行情较好,大棚瓜棉
套种每667 m2 收入在10 000 元左右,小拱棚套种
也在5 000 元左右,全县2010 年瓜棉套种每667 m2
效益平均在7 000 元左右。预计2011 年砀山县西瓜
种植面积将超过1.67 万hm2,瓜棉套种面积将在
1.33 万hm2。根据笔者近几年下乡了解,砀山县瓜农
在瓜棉套种生产中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问题亟待
改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西瓜花粉低温保存及授粉技术,结果表明:早佳西瓜花粉在-18 ℃或-25 ℃的温度下,
真空保存186~223 d 仍有50% 以上的活力。花粉活力因花粉保存条件不同有较大差异,-25 ℃比-18 ℃
保存的时间长、活力高。保存花粉使用前应在25 ℃条件下放置30 min 激活活力,以取得较高的坐果率。
使用保存花粉授粉不影响西瓜品质。  相似文献   

9.
辛维丽 《中国蔬菜》2011,1(9):59-60
处于干旱风沙区的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
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
区段;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为1 600 m,常年
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为宁夏中部干旱带。该地区光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
足,昼夜温差大,完全可满足喜温瓜菜设施栽培对光
热条件的需求,是发展设施特色作物的优势区域。为
适应盐池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模式,提高
单位面积产值,应用拱棚种植西瓜、洋葱和甘薯,利用
栽培上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3 种
作物,且可利用洋葱的抑菌作用,减少西瓜病害的发
生。据折算该种植模式每667 m2 纯收入可达6 000 元
以上,经济效益显著。该技术在盐池县3 a(年)已累计
示范推广了23.3 hm2。  相似文献   

10.
早兰是以W -04-8 为母本、以W -04-6 为父本
配制成的小型西瓜一代杂种。2004 年在安徽配制组
合,2005 年进行配合力测定,2005~2007 年同步进
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 年1
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委员会鉴定,定
名为早兰。2008~2011 年在安徽、江苏等地累计示范
推广逾600 hm 2。  相似文献   

11.
田英  邓庭和  王晓东  张莉 《北方园艺》2011,(24):162-164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红大片”、“红小片”、“新籽一号”、“民籽一号”、“黑丰大板”和“内蒙黑中片”6个打瓜品种进行打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黑丰大板”、“内蒙黑中片”的抗性较强,属于中抗品种;“新籽一号”、“民籽一号”属于中感品种;“红大片”、“红小片”抗性较差,属于感病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用9种杀菌剂对打瓜细菌性果斑病进行了室内、盆栽防治试验,所有供试药剂对该种病害防治效果都不理想,其中较好的为53%氢氧化铜粉剂1.5 g/L,防治效果为54.6%.  相似文献   

12.
郭立新 《北方园艺》2011,(7):181-18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能引起西瓜果斑病和哈密瓜果斑病等,由于病菌危害果实而成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常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对于该细菌病害,较为可行的控制措施是实行检疫控制其扩展,而这有赖于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的应用。该文章较为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分布与危害、生物学特性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以小型无籽西瓜先甜童为材料,以自根苗和幼苗顶芽嫁接为对照,研究侧芽嫁接对西瓜生长、
产量、品质以及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根苗相比,侧芽嫁接和顶芽嫁接一样不仅表现为生长势强、
产量高、品质不受影响以及抗病性好等特点;而且侧芽嫁接相对于顶芽嫁接具有嫁接亲和性高、生产成本
低等优势。尽管侧芽嫁接在侧芽生长不整齐,一次性出芽少,不利于集约化嫁接育苗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克服,但侧芽嫁接技术作为小型无籽西瓜嫁接育苗的一种选择方式仍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张勇  张显  马建祥 《中国蔬菜》2013,1(6):90-92
农科大10 号是以自交系M04-1-2 为母本、以F03 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西瓜一代杂种。早熟,
果实发育期32 d(天),全生育期108 d(天);易坐果,果实圆形,果形指数1.0;果皮深绿色,覆墨绿
色齿状条纹,皮厚0.9 cm,较韧,较耐贮运;果肉红色,肉质酥脆,纤维较少,口感风味佳,中心可溶性
固形物含量10.5%~12.5%;单瓜质量4.7~6.8 kg,每667 m2 产量3 500 kg 左右。中抗枯萎病,耐低温弱
光,适宜早春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神玉系岳阳市西甜瓜科学研究所和湖南省西瓜育种工程实验室最新选育的中小果型、黄瓤无
籽西瓜新品种。全生育期100 d(天)左右,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3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强,茎
叶中等,抗病性、抗逆性强。果实短椭圆形,果皮深绿色,厚1.0 cm 左右。瓤色鲜黄,质脆爽口,纤维少,
无籽性能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13.5%,边部7.5%。单瓜质量2~4 kg,一般每667 m2 产量
1 800~2 000 kg。  相似文献   

16.
北运蔬菜基地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的分子
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病毒病是广东、海南两省北运蔬菜基地的主要病害,十分有必要对其病原 种类进行全面
检测,以便为病毒 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本试验运用RT-PCR 方法对这两省北运蔬菜基地的辣椒病毒病或疑
似病毒病的病株样本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病毒检出株率为55.67%,最主要的病毒种类是
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辣椒轻斑驳病毒(PMMoV),另有少量的马铃薯Y 病毒(PVY)、马铃薯 X 病毒(PVX)
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海南省的病毒检出株率为44.67%,最主要的病毒种类仍然是CMV 和
PMMoV,另有少量的PVY。在田间,两省均以CMV 和PMMoV 复合侵染辣椒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