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菌性果斑病属世界性检疫病害,在我国西瓜、甜瓜生产及制种地均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造成大田西瓜和甜瓜减产甚至绝收,防治上应重点加强种子处理和苗期管理。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细菌性果斑病在海南西瓜、甜瓜生产上发生严重,其原因不仅与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不当等有关,也与各地进行南繁的瓜类品种繁杂、种子消毒不彻底、病原远距离传播扩散有关。西瓜、甜瓜是海南省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产品,2013年种植面积达1.97万hm2(29.55万亩)(农业部,2015)。细菌性果斑病是西瓜、甜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Schaad  相似文献   

3.
<正>细菌性果斑病(BFB)是当前西瓜和甜瓜上最重要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在我国西瓜、甜瓜生产及制种地均有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给西甜瓜生产及制种带来巨大损失。为了加强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防控技术,特整理总结西甜瓜种传细菌性果斑病综合防控技术,供参考。1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处理是关键。直播的西瓜、甜瓜种子或用于培育嫁接苗的砧木和接穗的种子都要进行药剂消毒处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西甜瓜细菌性果斑病,又称细菌性果腐病,是一种国际性检疫性病害,也是湖南省西甜瓜上常见病害,近年在邵阳、衡阳等主要西甜瓜种植区发生逐渐加重,已对湖南省西甜瓜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将该病害的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中国瓜菜》2017,(11):1-5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一种植物细菌性病害,是近年来传入我国的检疫性细菌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典型的种传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给西瓜、甜瓜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笔者从该病害病原菌的传播发生途径、检测鉴定及其相关致病机制、防控管理等方面对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检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湖南省瓜类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国内7家科研单位完成的"西甜瓜种子生产中防治细菌性果斑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  相似文献   

7.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葫芦科植物上典型的种子传播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具有发病迅速、传播速度快、爆发性强等特点,被列为中国入境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该病在全球主要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日本、泰国、以色列、伊朗、匈牙利和希腊。中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宁夏、甘肃、河南等省区。一般田块发病率在45%~75%,严重时高达100%,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瓜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准确识别并采取有效防控技术,对控制该病的大面积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防控果斑病的高效化学药剂,实现农药减施增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硫噻等药剂防控果斑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只用硫噻200倍液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整枝打杈前、整枝打杈后的防效分别为74.7%和43.4%;硫噻种子消毒和田间硫噻喷雾(1 000倍液)处理的整枝打杈前、整枝打杈后的防效分别为94.9%和92.0%,硫噻种子消毒和田间氧化亚铜喷雾处理的整枝打杈前、整枝打杈后的防效分别为94.9%和82.8%,两种处理病瓜率分别为1.9%、2.5%,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他地点试验中,厚皮甜瓜苗期喷施硫噻1 000倍液,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因此生产中优先推荐硫噻种子消毒和商品化的氧化亚铜喷雾防控果斑病。田间示范结果表明,种子消毒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示范区比对照区全程减药48.7%,病瓜率减少34.4%,每667 m2增加经济收益1 806元。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市售的16 份西、甜瓜栽培品种和84 份种质资源进行了细菌性果斑病的抗病性鉴定。10 份西瓜栽培品种中新红宝、京欣1 号、双抗大地雷、特大庆红宝、超丰F1、庆发7 号等6 个品种表现为中抗;景丰宝和齐红西瓜表现为中感;吉福2 号和庆农1 号表现为感病;6 份甜瓜栽培品种中齐甜1 号、永甜3 号和龙甜3 号3 个品种表现为中抗;日本甜宝和龙甜1 号2 个品种表现为中感;本甜3 号表现为感病;西、甜瓜栽培品种中均未发现高抗及免疫品种。49 份甜瓜种质资源中抗病材料占鉴定种质资源总数的57.1%,从中筛选出3 份高抗材料分别为X11-3、X11-1 和X11-8;在35 份西瓜种质资源中抗病材料占鉴定总数的48.6%,从中筛选出2 份高抗材料11W005 和11W003。  相似文献   

10.
11.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西瓜水浸病,果实腐斑等,是由国外传入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晚熟大型果西瓜生产中,发病率较高,减产幅度较大,严重的影响了西瓜的商品价值.有些瓜农将该病误认为西瓜疫病,使用药剂和防治方法不对,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浙江大学、湖南省瓜类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和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国内7家科研单位完成的"西甜瓜种子生产中防治细菌性果斑病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9种杀细菌剂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植霉素200mg/L比其它药剂种子处理效果要好,防效达到43.2%。温室苗期人工接种发病后喷药的结果表明:77%可杀得500倍液、细菌清200mg/L,农用链霉素300mg/L,新植霉素200mg/L对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0%、71.4%、64.0%和79.9%,新植霉素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又称细菌斑点病、西瓜水浸病、果实腐斑病等,该病为细菌性病害。1 发病症状菌期和成株期限均可发病,但主要是在西瓜成熟前7~10天和成熟时发病较重。开始在果实上部表面有几毫米大小灰绿色至暗绿色水渍斑点,后迅速扩展成大型不规则水浸状斑,变褐或龟裂,引起果实腐烂,分泌出一种黏质琥珀色物质。  相似文献   

15.
甜樱桃细菌性果斑病为近年来发生在辽宁省大连地区樱桃上的一种新病害。经病原菌分离及柯赫法则验证,证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一种细菌,根据分离株培养特性、生理生化反应、致病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该病原细菌初步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成团泛菌侵染引起的樱桃果斑病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正>病菌侵染是导致葡萄生长后期烂果的重要原因。引起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害是白腐病和炭疽病,特殊年份也有黑腐病。1两种主要果实病害1.1葡萄白腐病主要危害果穗和枝梢,有时也危害叶片。1)症状表现。果穗感病后,一般先从近地果穗的尖端开始表现症状,穗轴和小果梗最易感病,病部初期产生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腐烂病斑,后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变为淡褐色,后逐渐扩大呈软腐状,最后整个果粒变褐腐烂,果粒形状不变,穗轴果梗常干枯缢缩;发病后1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防治西瓜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了新种子处理剂——西亚1号不同处理方法和其他药剂处理对西、甜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及对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发芽率的条件下,西瓜最佳处理浓度为700倍、处理时间为60 min;厚皮甜瓜最佳处理浓度为1 000倍、处理时间为45 min;药剂防治效果表明,西亚1号明显好于浓盐酸、过氧乙酸和Tsunami 100。  相似文献   

18.
田英  邓庭和  王晓东  张莉 《北方园艺》2011,(24):162-164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红大片”、“红小片”、“新籽一号”、“民籽一号”、“黑丰大板”和“内蒙黑中片”6个打瓜品种进行打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黑丰大板”、“内蒙黑中片”的抗性较强,属于中抗品种;“新籽一号”、“民籽一号”属于中感品种;“红大片”、“红小片”抗性较差,属于感病品种,未发现高抗或免疫品种;用9种杀菌剂对打瓜细菌性果斑病进行了室内、盆栽防治试验,所有供试药剂对该种病害防治效果都不理想,其中较好的为53%氢氧化铜粉剂1.5 g/L,防治效果为54.6%.  相似文献   

19.
嫁接是防治瓜类作物土传病害的重要技术,目
前生产上常用南瓜作为嫁接用砧木,南瓜具有生长
旺盛、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抗病性好等优良特
性,因此,用南瓜砧木嫁接可使瓜类作物抗枯萎病、
耐低温、优化品质、增加产量。然而,近几年调查
发现,南瓜砧木的种子携带病原菌,引起的细菌性
果斑病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了瓜类的种植,经济损
失严重。了解其发病规律,并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
措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原菌在嫁接过程中的传播,
降低瓜类嫁接作物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