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一年生双荚决明实生苗为试材,设置了轻度、中度、重度淹水胁迫处理,研究了不同程度的淹水胁迫处理对双荚决明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含水量等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淹水深度的加大,双荚决明植株受到的胁迫伤害逐渐增大。淹水处理6d后,重度水淹的双荚决明植株已全部死亡。经过1个月的淹水胁迫处理,轻度水淹组和中度水淹组的Fo、Fv/Fm、qN相比对照组均有所下降,而ETR、Fv′/Fm′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叶片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相比对照组明显上升,叶绿素含量则低于对照。在淹水胁迫处理12个月后,轻度水淹组和中度水淹组双荚决明依然生长良好,长出许多气生根来适应淹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花萱草对水分胁迫的光合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色(T1)、金黄色(T2)和红色(T3)3个不同大花萱草的品系进行水分胁迫,利用CI- 34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其水分胁迫下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大花萱草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中午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干旱处理下的3种大花萱草光合速率明显低于对照;随胁迫程度的增大,各品系的光合速率均呈缓慢增加然后迅速降低的变化趋势,T1黄色品系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T3红色品系其次,T2金黄色品系的光合能力表现最弱.  相似文献   

3.
以1年生‘夏黑’葡萄自根苗幼树为试材,采用盆栽淹水方法,设袋控过氧化尿素处理(T1)、撒施过氧化尿素处理(T2)、撒施普通尿素处理(T3)3个处理,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在涝害过程中过氧化尿素对植株生长、根系活力以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施用过氧化尿素提高了土表水体溶解氧的含量,提高了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可有效缓解植物在逆境中的伤害作用。施用过氧化尿素有效增加了土表水体溶解氧含量,整个处理期间袋控过氧化尿素氧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且稳定持久。淹水胁迫下过氧化尿素处理的葡萄幼树根系活力明显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淹水胁迫下,施用过氧化尿素处理的葡萄幼树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施用过氧化尿素处理(T1、T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5%、69%和41%、37%及63%、57%,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武汉地区在甜瓜幼苗生长时期常遭遇阴雨天气,因此,对甜瓜幼苗期耐涝性有一定的要求。本试验以市场受欢迎的2个品种"伊丽莎白"和"久青蜜"为试材,探讨2个品种耐涝性在形态上的差异,直观判断品种耐涝性的强弱。本试验采取半淹水和全淹水2种处理方式,观察不同淹水方式对幼苗的伤害程度及幼苗的形态变化。得出结论:与对照比较,淹水胁迫抑制甜瓜幼苗的生长,生长势减弱;在不同的淹水方式下,半淹水胁迫下,甜瓜幼苗胚轴长出大量不定根,但2个品种不定根的数量、鲜重及根系活力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淹水胁迫对鲜食葡萄形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筛选耐涝种质,为易涝葡萄产区鲜食品种选择和耐涝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11个主栽鲜食葡萄品种1年生幼苗为试材,通过模拟水涝胁迫的形式,研究不同品种在0、3、6、9、12、15 d持续淹水胁迫下的涝害指数和光合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个品种的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淹水胁迫持续进行,所有供试品种的涝害指数均呈现升高趋势,早霞玫瑰最高,淹水12 d即达到100%,夏黑最低,淹水15 d为40%;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淹水15 d分别下降了15.8%~82.4%、59.2%~119.5%、62.1%~94.6%、67.3%~98.7%、4.1%~74.2%;而胞间CO2浓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至淹水第9 d上升了24.2%~122.6%;水分利用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至淹水结束不同品种减少了29.8%~86.7%;进一步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1个葡萄品种耐涝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夏黑(0.530)>阳光玫瑰(0.438)>深红无核(0.432)>克瑞森无核(0.4...  相似文献   

6.
夏秋季旱涝胁迫对红叶石楠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晶  姜卫兵  翁忙玲  姜武 《园艺学报》2007,34(1):163-167
 分别于夏、秋两季, 以1年生红叶石楠扦插苗为试材, 采用盆栽调控水分的方法, 研究了干旱和淹水胁迫下叶片的丙二醛(MDA) 含量和细胞膜透性、色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参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 夏、秋季干旱和淹水胁迫均使叶片MDA含量和质膜透性显著上升, 叶绿素(Chl. ) 含量降低, 花色素苷(Ant. ) 含量增加; 净光合速率( Pn) 、水分利用效率(WUE) 、表观量子效率(AQY) 和羧化效率(CE) 等指标下降, 光饱和点(LSP) 降低; 光补偿点(LCP) 升高, 可利用的光强范围变小; 夏季水分胁迫对红叶石楠的膜伤害大于秋季, Chl. 降幅低于秋季, 类胡萝卜素(Car. ) 含量夏季上升而秋季下降,LSP对降及LCP上升的幅度小于秋季, 但Pn降幅却表现为干旱处理小于秋季, 淹水处理大于秋季; 其中夏季淹水胁迫对红叶石楠膜伤害和Pn、WUE、AQY、CE的影响较干旱胁迫大, 光合下降在胁迫初期为气孔限制, 到中、后期转化为非气孔限制; 与Pn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列) 依次为大气温度( Ta) 、大气CO2浓度(CO2 ) 和光照强度( PFD) 。而在秋季, 干旱胁迫对红叶石楠膜伤害和Pn、WUE、AQY和CE的影响较淹水胁迫大, 光合下降主要表现为非气孔限制; 与Pn密切相关的气候因子(关联度从高到低排列) 依次为大气水汽压(Vp) 、PFD和CO2。  相似文献   

7.
在日光温室内,以干制辣椒为试材,用NaCl溶液浇灌栽培基质以模拟创造盐胁迫环境,设3个盐胁迫梯度((2.0±0.2)、(3.0±0.2)、(4.0±0.2)mS/cm),以无NaCl胁迫的相同基质栽培的植株为对照,测定了盐胁迫对4个干制辣椒品系植株干鲜重、含水量,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抗坏血酸的含量和前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制辣椒植株鲜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盐处理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植株干重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盐浓度处理中显著增加,高盐浓度明显降低的趋势;干制辣椒前期产量随盐浓度增加显著下降。供试干制辣椒品系的适宜栽培环境EC范围为:1.2~2.0mS/cm。4个辣椒品系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显著,其中品系‘14038’植株形态和叶片生理指标受盐胁迫抑制程度最小,前期产量下降幅度最低,耐盐性最好;品系‘14042’抗性生理指标表现出一定优势,前期产量下降幅度较小,耐盐性次之;‘14041’和‘14046’2个品系的生长量和产量随盐胁迫浓度增加均显著降低,表现为不耐盐。  相似文献   

8.
朝天椒苗期对水涝胁迫的生长及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涝性不同的朝天椒品系‘ZHC1’‘ZHC2’和‘ZHS2’为试材,采用模拟短期水涝胁迫方法,研究了水涝胁迫对朝天椒苗期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探讨辣椒的耐涝机制。结果表明:在淹水24h(W24h),供试辣椒茎粗比对照显著增加;‘ZHC2’(耐涝)植株的鲜、干质量大于对照。在恢复24h(R24h)时,‘ZHC2’和‘ZHS2’(中等耐涝)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水涝胁迫促进‘ZHC2’和‘ZHS2’根系浅层分布及不定根形成。‘ZHC2’叶绿素受水涝胁迫的伤害较小,淹水时类胡萝卜素含量升高。水涝胁迫下3个辣椒品系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上升。每个时期‘ZHC2’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MDA)含量最低,‘ZHC1’则最高。总之,茎增粗,根系浅层分布及不定根形成,叶绿素受伤害较小,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上升可能有助于提高‘ZHC2’的耐涝性及淹水后的生长恢复。不定根形成、类胡萝卜素及丙二醛含量是朝天椒耐涝性鉴定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2年生仁用杏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以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为对照,设置了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45%)和重度水分胁迫(30%)3个处理,开展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仁用杏叶片光合色素、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不同程度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且下降幅度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轻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很小,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丹参为试材,采用土培盆栽法,于第1茬花开前进行高温胁迫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丹参生理指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丹参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胁迫时间呈极显著多项式关系。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指标均与胁迫时间呈负相关。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呈下降趋势,且各指标均与胁迫时间呈负相关,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高温(40℃)对丹参生理指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有较大的影响,且各功能指标共同作用,以减轻植株所受伤害。  相似文献   

11.
以耐涝性稍强的脆禧和耐涝性较弱的世纪蜜甜瓜品种为材料,采用双套盆法研究半淹水、全淹水胁迫(1 d 和3 d) 及恢复(1、3、5 d)对甜瓜幼苗呼吸等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进行常规水分管理的对照相比,淹水胁迫降低了甜 瓜幼苗根系鲜质量、干质量和根系活力,且全淹处理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淹水胁迫提高了无氧呼吸乳酸脱氢酶(LDH)和 乙醇脱氢酶(ADH)活性,降低了有氧呼吸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耐涝性较弱的世纪蜜的 降低幅度大于耐涝性稍强的脆禧;淹水胁迫后2 个品种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总体呈升高趋势。因此,淹水胁迫使甜瓜幼苗有氧呼吸受到阻碍,同时促进了无氧呼吸代谢,最终导致根系生长受到抑 制,且世纪蜜受到抑制程度大于脆禧。  相似文献   

12.
以薄皮甜瓜(IVF05、IVF89)和厚皮甜瓜(IVF117、IVF303)为试材,研究Na Cl(150 mmol·L~(-1))处理对4个甜瓜品种发芽、幼苗生长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 Cl胁迫下,薄皮甜瓜IVF89的生长指标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大,其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度和胚轴长度分别下降23百分点、76.24%、46.71%和39.27%;厚皮甜瓜IVF303的生长指标受到的抑制作用最小,其发芽率下降不明显,发芽指数、胚根长度和胚轴长度分别下降46.52%、34.86%和23.08%;Na Cl胁迫提高了甜瓜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增加了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的含量;4个甜瓜品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SPAD值均显著降低,IVF05、IVF89、IVF117和IVF303的Pn分别下降了64.44%、69.62%、61.23%、60.00%;4个甜瓜品种的卡尔文循环(Calvin)关键酶基因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基因(CmRubisco)、3-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CmPGK)和叶绿体型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Cm FBPase)表达均显著下调,核酮糖-5-磷酸激酶基因(Cm PRK)表达大多上调;甜瓜耐盐相关基因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Cm SOS1)、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CmNHX1)、高亲和力K~+转运体基因(CmHKT1)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CmGnT)的表达均上调,其中IVF303的基因表达上调幅度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将4个甜瓜品种分为3类,IVF05和IVF89为盐敏感类型,IVF117为中耐盐类型,IVF303为强耐盐类型。  相似文献   

13.
外源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条件下进行SA处理,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均较NaCl胁迫条件下未加SA处理有明显的增加。SA处理减缓了细胞间隙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的升、降速度。外源SA减小了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叶绿素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以及初始荧光(Fo)、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升高。说明外源SA对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光合系统的破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对盐胁迫敏感性不同的两个黄瓜品种中农大22号和戴多星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叶绿体超微结构以及光合作用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150 mmol·L~(-1)NaCl处理)下,黄瓜幼苗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降低;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垛叠程度下降,淀粉粒变小且数量减少;Rubisco大亚基编码基因rbc L、PEPC编码基因Csppc2的表达水平先响应性上调,随后下降;Rubisco和PEPC活性呈降低趋势。相对中农大22号,戴多星具有较强的盐胁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以4种白籽南瓜为砧木,以甜宝甜瓜为接穗,对嫁接苗和自根苗进行15℃/5℃(昼/夜)连续5d低温处理,统计嫁接苗成活率,并进行生长指标及抗冷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嫁接苗株高、茎粗、地上部鲜质量、根鲜质量的相对生长量均高于自根苗,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亦不同程度高于自根苗,而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低于自根苗。嫁接显著提高了甜瓜的耐冷性,低温胁迫后甜砧嫁接苗的生长指标以及抗冷相关生理指标几乎全部优于其他3种砧木嫁接苗及自根苗,更适合在甜瓜耐低温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甜瓜重组自交系群体第1雌花开花期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早花厚皮甜瓜品系WI998为母本(P1),中国晚花薄皮甜瓜品系3-2-2为父本(P2)杂交所得的包括1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通过RIL群体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研究不同季节第1雌花开花期(DFF)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春秋两季第1雌花开花期遗传均受2对重叠性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模型(E_1_8)控制,春季主基因遗传率为77.05%,多基因遗传率为22.44%;秋季主基因遗传率为72.38%,多基因遗传率为27.52%。表明甜瓜DFF主基因遗传力大于多基因遗传力,DFF主要受主基因控制,并在不同季节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WI998(厚皮网纹、纯雌株甜瓜品系)为母本,以3-2-2(薄皮、雌雄异花同株甜瓜品系)
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单粒传得到了含有124 个F6:7 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在608
对SSR 引物中筛选出亲本间有多态性的引物150 对,多态率为24.67%;该图谱包含17 个连锁群,覆盖基
因组长度为1 246.67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9.59 cM。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瓜单果质量(Fw)、果
实硬度(Ff)、果实长度(Fl)、果形指数(Fsi)及果肉厚度(Ft)等性状进行QTL 分析,共检测到15 个
QTL,分别分布在第1、4、5、6、8、10、13、14、15、17 连锁群上,其中8 个QTL 贡献率超过10%,
位于第13 连锁群的QTL Ff13.2 贡献率最大, 为26.45%。标记ECM87 与Fsi8.2 位于同一位点, 标记
CM33 与Fsi15.1 紧密连锁,遗传距离为0.6 cM。  相似文献   

18.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盐敏感型的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了等渗Ca和NaCl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盐胁迫均降低了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且NaCl胁迫后下降的幅度大于Ca胁迫。Ca胁迫后,叶绿体大部分与细胞壁脱离,基粒片层数减少|等渗的NaCl胁迫后,叶绿体结构变形,基粒片层膨胀、松散,片层之间界限模糊,嗜饿颗粒明显增多。Ca胁迫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潜在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下降的幅度均小于NaCl胁迫。Ca胁迫下植株的胞间CO2浓度(Ci)呈下降趋势,而NaCl胁迫下Ci呈上升趋势。综上所述,Ca胁迫主要通过气孔限制引起Pn下降|而NaCl胁迫严重破坏了叶绿体超微结构,主要通过非气孔因素限制引起Pn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甜瓜品种西州蜜25 号为试材,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础基质,将2 倍或4 倍Hoagland 营养液、 保水剂、枯草芽孢杆菌等混配成不同复合功能性基质,探究营养液浓度、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混配对甜瓜生长发育及果实 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仅添加2 倍和4 倍营养液肥料的处理(T1、T5)相比,营养液、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菌三者混 配的基质(T4、T8)均可显著增加甜瓜植株的生物量,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单果质量,促进果实可溶性蛋白 和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降低果实硝态氮和可滴定酸含量。由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保水剂对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单果质量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态氮含量效果最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对增加植株生物量、促 进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可溶性蛋白及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效果最明显。所有处理中,4 倍营养液条件下与保水剂和枯草芽孢杆 菌混配(T8)的处理效果最优。为此,在甜瓜基质栽培生产中,推荐选用以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为基质, 混配含有4 倍营养液、保水剂(8 mL · L-1)和枯草芽孢杆菌(2 g · L-1)的复合功能性基质。  相似文献   

20.
从薄皮甜瓜白莎蜜1 号中筛选出一个生长发育正常的自发型叶色黄化突变体93 88-1,以突
变亲本白莎蜜1 号为对照,对其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生物合成前体物质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叶绿
体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9388-1 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白莎蜜1 号,而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的
比值显著高于白莎蜜1 号;叶绿素合成受阻于胆色素原(PBG)与尿卟啉原Ⅲ(Urogen Ⅲ)之间;荧光参
数F0、Pn、ФPS Ⅱ和ETR 显著低于白莎蜜1 号,而qN 和NPQ 显著高于白莎蜜1 号,Fm、FV/Fm 和qP 与
白莎蜜1 号无显著差异;突变体9388-1 的叶绿体内部基粒片层垛叠数有所减少,基粒排列不整齐,呈线
条状,基粒片层间距离大,排列疏松,内含物混浊,淀粉粒少,而白莎蜜1 号基粒片层结构紧密排列,结
构完整,淀粉粒多。表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受阻,导致叶绿体内部结构发育缺陷,从而影响光合色素的稳
定性,改变叶绿体各种色素的含量与比例,最终引起叶色黄化。同时,突变体能及时地耗散过剩的光能,
对光合机构起一定的保护作用,维持植株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