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蝼蛄虾,学名哈氏美人虾。其肉少、价低,常在春夏季节繁殖,卵可随水进入虾池孵化生长。养虾池中蝼蛄虾对对虾的危害很大,要认真加以清除。1.危害①春季虾池放苗后,蝼蛄虾会吞食虾苗,致使养殖虾苗成活率低。②养虾过程中,蝼蛄虾还会残食蜕皮对虾。③蝼蛄虾消耗虾池溶氧,其排泄物败坏水质,影响虾池水环境,使对虾产量下降,效益低下。2.清除由于蝼蛄虾喜潜于水下50~60厘米处,有的深达1.2米,捕杀难度较大。经过多次试验对比发现,利用  相似文献   

2.
四、日常管理 坚持每日多次巡池观察.检查稚虾的蜕壳、生长、摄食、活动状况.及时调整日投饲量,清除多余的残饵。随着气温的升高,水草会生长得越来越茂盛.要及时向幼虾池中移植或投入必要的水生植物,既可以为幼虾提供隐蔽的场所,有利于蜕壳,防止相互间的残杀,又可以提供一些嫩芽供幼虾食用.提高幼体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3.
<正>1虾池的建设1.1一般选择环境安静、通风、水源干净充足的地方建虾池。还要保证池塘里饵料丰富,氧气充足。1.2虾池一般水深为1.5m左右,池塘四周必须有泥土,便于虾的打洞穴居。1.3在虾池外围用塑料薄膜围成一个防止虾逃跑的防逃网,塑料膜底部埋入土中约35cm,封严。  相似文献   

4.
日本刺沙蚕幼体的呼吸耗氧率及其在虾池中的耗氧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描述了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anica(Izuka)幼体的呼吸耗氧率,实验沙蚕1991年8月初取自在河青堆水产公司养虾池,实验采用回归正交设计。文中还根据虾池中日本刺沙蚕的平均个体重量和生物量对其种群在虾池中的耗氧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日本刺沙蚕幼体的呼吸耗氧率R与体重m的关系为:R=0.2053─0.0745[(m─0.4)/0.2]+0.0197[(m─0.4)/0.2] ̄2;根据实验结果和虾池中沙蚕的平均个体重量及生物量估算的虾池中沙蚕种群耗氧量为(0.724±0.363)(0.129~1.602)g·(m ̄2d) ̄(-1),仅占该养殖结构虾池中总氧气消耗的9.13%。所以,养虾池移入沙蚕后的溶氧管理仍然是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水质管理。  相似文献   

5.
推广虾贝混养新技术是目前一项提高虾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虾贝混养要根据海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虾贝混养可形成虾贝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虾贝可以互为利用,互相促进,实现虾池中生态良性循环。在混养中,要注意贝苗的暂养、贝苗的入池规格、贝苗及虾苗的放养密度。虾贝混养对底质的要求不太  相似文献   

6.
采用酶学方法测定了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假溞状幼体Ⅲ~Ⅺ期及仔虾的消化酶活力,分析比较了各发育期幼体和仔虾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口虾蛄幼体发育过程中,淀粉酶活力先增大,至假溞状幼体Ⅴ期达到峰值后逐渐减小,纤维素酶活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仔虾的淀粉酶及纤维素酶活力显著小于假溞状幼体酶活力(P0.05);随着幼体的发育,幼体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活力逐渐增大,除了仔虾的脂肪酶活力和Ⅺ期假溞状幼体无明显差异外(P0.05),仔虾期的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发育期幼体的酶活力(P0.05)。研究表明,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力的高低与幼体发育期有关,同时受食性和各发育阶段能量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亲虾的选留 用于人工繁殖的亲虾,一般来源于成虾养殖池中,其选留标准为: 1.个体要大.雌虾要求10厘米以上,体重25~30克以上,雄虾的体长及体重均要大于雌虾.我们发现个体小的亲虾产卵量少,孵出幼体质量差,且易引起性状退化.为确保虾卵和幼体有较高的质量,在选留亲虾时原则上以个体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对照、A、B、C、D组的微绿球藻质量浓度分别为0、2.5×105、7.5×105、12.5×105和25.0×105cell/m L。试验结果显示:C组和D组的罗氏沼虾幼体存活率分别为54.7%和59.3%,显著高于其他组的(P0.05);C组和D组的幼体变态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对照组的,以D组的变态时间最短,仅为29.3 d;C组和D组的变态仔虾干重显著大于A组与对照组的;不同浓度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变态仔虾的全长影响不显著。说明在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添加12.5×105~25.0×105cell/m L的微绿球藻,有利于罗氏沼虾幼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分为5组,对照、A、B、C、D组的微绿球藻质量浓度分别为0、2.5×105、7.5×105、12.5×105和25.0×105cell/m L。试验结果显示:C组和D组的罗氏沼虾幼体存活率分别为54.7%和59.3%,显著高于其他组的(P<0.05);C组和D组的幼体变态时间显著短于A组与对照组的,以D组的变态时间最短,仅为29.3 d;C组和D组的变态仔虾干重显著大于A组与对照组的;不同浓度微绿球藻对罗氏沼虾变态仔虾的全长影响不显著。说明在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添加12.5×10525.0×105cell/m L的微绿球藻,有利于罗氏沼虾幼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罗氏沼虾幼体摄食和饥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对罗氏沼虾各期蚤状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量及早期饥饿对蚤幼发育变态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幼体从ZⅠ开始摄食,ZⅡ摄食量明显增加,日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量为19个,随着蜕皮变态,日摄食量逐渐增大,到ZⅪ日摄食量达90个,但在蜕变皮间期内日摄食量差别不大,从ZⅠ发育到P1平均每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总量为1094个。饥饿对罗氏沼虾幼体早期的变态或成活有明显影响,罗氏沼虾幼体的  相似文献   

11.
长竹蛏为海产经济贝类,分布在沿海潮间带的细沙上.过去仅限于自然海区采捕。产量低,井未引起人们高度的注意。90年代初,由于虾病问题,相当部分虾池闲置着,任凭海水自由进出,潮水带来了自然海区的长竹蛏幼体附着在虾池内,幸运者产值达15万元/公顷以上,这一偶然发现激发了人们对生产长竹蛙的热情,引起了笔者对长竹蛏的繁殖与生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罗氏沼虾幼体培育技术。[方法]在127.3 m3水体中投放2 700×104 ind罗氏沼虾幼体,采取控制鱼苗密度、加强水质调控、不用抗生素的群落生态法进行培育,并观察培育效果。[结果]经25 d左右培育,90%幼体变态,获淡化虾苗1 721.3×104 ind,单位水体产量为13.5×104 ind/m3。平均育苗成活率为63.7%,平均运输成活率为85.9%。苗种达到DB45/T515-2008要求。[结论]生态法可对罗氏沼虾实现健康育苗。罗氏沼虾生态方法育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
在养虾过程中,为了摆脱传统单一的养虾模式制约海产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现状,进一步开发利用虾池生产潜力,从而提高养虾的经济效益,因此科学合理的利用虾池饲养珍贵的海产品已是当前渔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主要针对对虾与海参混养的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温度对克氏原螯虾交配、抱卵、孵化及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进行正常的交配和抱卵,遮光和添加隐蔽物后雌虾抱卵尾数增加;温度与克氏原螯虾孵化及幼体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与克氏原螯虾孵化及幼体生长发育速度成正相关;同时,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时间越短,孵出幼体数量越多。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率最高及幼虾生长最快的温度均为30℃。  相似文献   

15.
1.培育要求稚虾离开母体生活,一般是在稚虾池内进行,待稚虾全部离开母体后将亲虾移出,留下稚虾进行培育,此时稚虾的平均体长为0.8厘米,经过15天的培育后,体长可达2.4厘米,供养殖户进行成虾养殖生产。(1)培育池要求。稚虾池以面积为  相似文献   

16.
观察罗氏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变化并探究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氏沼虾胚胎发育可划分为8个阶段,包括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溞状幼体期。在一定温度下,胚胎发育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胚胎发育的最适温度为30℃,此时幼体开口率和孵化率最高,也可以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发育温度和发育时间的回归方程为y=181.127-9.921x+0.149x2。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佳温度,设置19、22、25、28℃4个温度,观察各温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记录不同温度下胚胎和幼体阶段的成活率、发育速率、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及幼体发育速率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19~28℃)范围内,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9℃和28℃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622.67±6.02) h和(349.67±4.63) h;胚胎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2℃时孵化率最高,为91.03%±2.97%,28℃时孵化率最低,仅为40.53%±4.97%;幼体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9℃和28℃条件下幼体阶段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304.00±10.73) h和(194.00±9.03) h;幼体成活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温22℃时,成活率最高(94.37%±1.60%),水温28℃时,成活率最低(82.67%±1.51%)。采用Sanderson-Pearis公式,计算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分别为7.32、3.29℃。根据所建立的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依赖性发育模型推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06和22.78℃。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过程中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设置为22~25℃。  相似文献   

18.
日本沼虾胚胎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根据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以及膜内溞状幼体期。日本沼虾卵裂属于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无囊胚腔。3对附肢原基在前无节幼体期形成,胚胎在前溞状幼体期腹部开始分节,复眼色素也在前溞状幼体期出现,随后复眼色素区域逐渐增加,到膜内溞状幼体期孵化时复眼结构成熟。腹部分节和复眼色素的出现表明胚胎进入前溞状幼体期。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由于附肢的形成和分化,与前几个时期相比,胚胎发育的最后4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较长。研究亮点:针对日本沼虾胚胎无节幼体期和溞状幼体期划分目前存在的争议,通过胚胎外部形态与组织切片相结合的观察方法,对其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再研究,澄清了这两个时期的划分。同时,阐明日本沼虾卵裂类型,并分析了日本沼虾发育时间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养殖密度和投饵策略对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罗氏沼虾幼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0、110、160、210尾/L共4种养殖密度和2种不同投饵策略组合而成的8种养殖模式对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幼体适宜的养殖密度为110~160尾/L;在养殖密度和投饵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投饵6次/d比投饵3次/d培育出的幼体存活率更高、变态发育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0.
1991年4月,从长江口采回细指长臂虾抱卵亲虾,至实验室进行幼体培育。孵化后的幼体,在水温22℃.盐度12、饵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状幼体期,变态为仔虾。如在发育后期遇饵料不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幼体须经11次蜕皮后,始能发育为仔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