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霉菌侵袭、寄生于鱼卵或受伤鱼体而致的一种常见鱼病。霉菌在水域中,一年四季均有,而以18-20℃水温生长繁殖最快,故春末夏初为此病流行的季节,冬天也常发现。每年早期产粘性卵鱼类,如鲤、鲫卵常成批成批败死于此病。鱼种操作受伤,每年死于这病也有10-20%之多。 相似文献
3.
江苏南部沿海文蛤大批死亡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江苏南部沿海有丰富的文蛤资源,随着文蛤增养殖业的发展,病害所造成的大批死亡显得格外突出,给高产和大面积增养殖业带来严重威胁。1980和1981年,江苏省海洋 相似文献
4.
5.
6.
河蟹死亡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蟹死亡的常见原因及对策郭金华,牛志电(安徽省芜湖师专化学生物系)河蟹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水产资源,河蟹养殖业已成为当前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致富农村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沿江一带不少农户在池塘中养殖河蟹,但在池塘中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人为管... 相似文献
7.
春秋两季鱼类极易感染竖鳞病、水霉病,如果防治不及时,易引起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向大家介绍一下竖鳞病、水霉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鱼种能够安全越冬,不仅使当年的生产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给来年的生产带来更大的好处。所以有必要了解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使鱼种能够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1死亡的原因水体严重缺氧这是引起鱼种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主要有:池水清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不够;越冬池水底淤泥过多,有机物大量分解消耗氧气;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土壤保水力差,结冰后,水位下降过大,造成缺氧。鱼种规格小、体质差鱼种规格小(不足10厘米),体质差,体内积存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够越冬期间消耗,因而出现… 相似文献
9.
10.
合浦沿海文蛤大批死亡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合浦沿海文蛤大批死亡情况 自2001年4月中旬开始,广西合浦县沿海各镇养殖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陆续出现死亡,最初西场、沙岗镇沿海养殖文蛤出现少量死亡,接着蔓延至党江镇。进入5月份,廉州、党江镇沿海养殖文蛤出现大面积死亡。据调查,全县文蛤死亡涉及4个沿海镇,死亡总面积1713hm2,占全县文蛤养殖面积的23.3%,死亡率达79.5%,较往年一般死亡率10%~20%严重得多。文蛤死亡有4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罗非鱼的生存温度为 15~ 37℃,致死温度在 10℃以下。南方地区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边缘,冬季平均气温在 15℃以上,偶有冷空气侵入,气温骤降也是相对短暂现象,而且水温降至罗非鱼致死温度 (10℃以下 )的现象极少发生。这就为罗非鱼在自然条件下安全越冬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然而在冬季,许多地方还是发生较大规模的鱼病和死亡情况。本文就南方地区罗非鱼冬季发病死亡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1死亡原因 进入冬季,罗非鱼的死亡情况大多发生在气温骤然下降 2~ 3 d后气温又有所回升之时,其损失情况各有不同,有些是…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淮河流域连续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造成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我场地处淮河流域下游,洪水过境,不仅破坏圩埂、围网,使鱼、蟹逃跑,还造成鱼、蟹大批死亡。有的养殖区域有时1天死鱼数百公斤。以鲢、草鱼、鳊、鲤为主,规格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雏鸡生长发育快、体温调节机能差、抗感染能力弱,成活率的高低受温度、湿度、光照、气候变化、饲养方式、饲养环境、疫病防控等影响大。文章分析了雏鸡死亡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暂养河蟹的目的有两点:一是使其中部奇“黄蟹”完全成熟为“绿蟹”;二是充分发挥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获得较高利润。因河蟹暂养时间短、利润高的显著特点,在河蟹养殖地区发展较快。安徽省天长市不少养殖户从97午11月份暂养河蟹,到98年2月份出售,利润提高了2—3倍,但不少养殖户片面追求暂养规模,忽视河蟹暂养技术的提高,导致在暂养期间,河蟹患病现象相当严重,大批死亡的情况屡有发生,经济损失颇大。笔者经过2个多月对我市暂养河蟹的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