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弓形虫病是寄生于多种动物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一、病原体弓型虫在宿主体内因寄生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各异。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分为5种类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狗、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  相似文献   

2.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猪、羊、牛、犬、猫、兔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该病以患病动物的高热、呼吸困难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妊娠动物的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特征。弓形虫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5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中间宿主(人、猪、犬、猫等)体内,裂殖体、  相似文献   

3.
<正>猪弓形虫病是由寄生在血液中的原虫引起的,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关于猪弓形虫的生活历史是在1970年以后才逐渐被认识到,并引起重视。猪弓形虫病可以在猪场突然爆发,发病较急,流行也很快,死亡率较高,不仅会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的危害,还会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1病原弓形虫在中间宿主体内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在终末宿主体内有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三种形态。滋养体和包囊多见于慢性病例或者无症状的病  相似文献   

4.
弓形虫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猪、羊、牛、犬猫、兔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该病以患病动物的高热、呼吸困难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妊娠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特征。弓形虫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5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相似文献   

5.
任志 《新农村》2013,(10):31-31
家兔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在不同的发育期,其形态结构差异很大,主要有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相似文献   

6.
弓形虫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原虫病。猫是弓形虫病的终末宿主,在其体内进行繁殖,随粪便排出卵囊。人和多种动物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在其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形成弓形虫速殖子和包囊,随排泄物排出体外。当弓形虫的感染性卵囊或速殖子和包囊一旦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皆可引起弓形虫病或隐性感染。猪对弓形虫的感染率较高。特别是近年来,在一些养猪场及养猪户中爆发此病,死亡率可高达60%。对养猪事业及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14年3月21日,某猪场饲养员来微山县畜牧局门诊部说有猪发生死亡,请求兽医前往该场进行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7.
<正>猪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寄生于猪的多种有核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严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虫,根据其不同的发育阶段分为5种类型,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相似文献   

8.
观察山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球虫的内生殖阶段。利用光镜或扫描电镜检查小肠壁上的4种肉服病变:白色小点、平斑、突起斑和息肉。它们中都有大量的虫体寄生。息肉基部有一层厚厚的腺样上皮形成的腺。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被膜下、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和淋巴管中有大裂殖体和卵囊存在。发现两种类型的裂殖体:大裂殖体和小裂殖体,前者寄生于小肠绒毛的中央乳糜管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后者大多寄生于肠腺上皮细胞中,少数在绒毛上皮细胞中。裂殖子、配子体和卵囊寄生于肠腺及绒毛上皮细胞中。  相似文献   

9.
刘安典 《农技服务》2002,(12):30-30
<正> 猪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猪的弓形虫病在各地常有发生,危害严重。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虫,其发育需经2个宿主,猫是终末宿主,猪和其他多种动物是中间宿主。猫通过粪便排出卵囊污染饲料、饮水等,猪等食入后在肠道中发育,后经淋巴循环进入细胞,在细胞浆内进行无性繁殖,引起发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10.
肉孢子虫病是由肉孢子虫科的各种肉孢子虫寄生在动物体内所引起的一种食源性人畜共患的寄生性原虫病。肉孢子虫除寄生于牛、羊、马、猪等家畜外,在鼠类、禽类和人体内均有寄生。其病原的发育需要两个宿主,中间宿主为牛、羊等草食动物;终末宿主是狗、猫等食肉动物。人既是中间宿主,又是终末宿主。为掌握青石嘴地区牦牛肉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笔者对青石嘴屠宰场的牦牛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犬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弓形虫除了寄生于犬,还寄生于其他哺乳动物和人、禽类和某些冷血动物的体内。寄生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临床上弓形虫病的病例多见于猪,犬、猫多为隐性感染,不表现症状,只有少数出现明显症状甚至死亡。此次见到中华田园犬出现症状也是难得的机会,现将其诊治过程总结如下供养犬者参考。1病例基本情况一只名叫旺财的中华田园犬,年龄2岁,雌性,体重约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抗弓形虫病特效药,进行了人工感染猪弓形虫病治疗和生物回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AT10、混合制剂AT10+20对弓形虫滋养体具有100%杀灭作用,对包囊分别有100%和98.04%杀灭作用,中药AT20对滋养体有95%杀灭作用,对包囊无效,打破了传统西药治疗弓形虫病药只对滋养体有效而对包囊无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利用组织化学技术对巨型艾美耳球虫内生发育阶段细胞内的多糖,核酸,碱性核蛋白进行的研究证明,裂殖体,大配子,小配子体,卵囊内都存在DNA,RNA和碱性核蛋白。滋养体,多核体和小配子体内未检内未检同多糖。裂殖体,大配子和合子含有多糖,成熟的大配子和合子多糖含量丰富。结果表明,多糖是由球虫自身合成并在其发育过程中消耗。  相似文献   

14.
利用肠粘膜压片镜检的方法,对 E.brunetti,E.maxima 和 E.acervulina 在鸡体内的发育部位和各期虫体的形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三次重复试验检查结果表明,E.brunetti 第一代、第二代裂殖生殖主要在空肠和回肠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朋代裂殖体出现时间分别为接种后24~48h;56~80h 和88~96h;小配子体与大配子体均于104~112h 出现,未完全成熟的卵囊和极少数成熟卵囊见于112~120h。  相似文献   

15.
贝氏隐孢子虫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微分干涉显微镜(NIC)对贝氏隐孢子虫(C. Baileyi)在鸡胚CAM上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整个发育周期为96小时,全部发育过程包括:脱囊 — 裂殖生殖 — 配子生殖 — 孢子生殖,共4个阶段。裂殖生殖共产生3代裂殖体,在第Ⅰ、Ⅲ代裂殖体中分别含有8个裂殖子,在第Ⅱ代裂殖体中含有4个裂殖子。孢子化过程在CAM内胚层上皮细胞表面的带虫空泡内完成,并产生薄壁型和厚壁型两种卵囊。首次提出虫体具有群体寄生现象和同步发育特征;描述了C. Baileyi的运动期虫体离开母体和发育为滋养体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由粪便中纯化的卵囊直接感染鸡胚成功 。并用37℃水浴脱囊,脱囊率达60%左右,表明温度对隐孢子虫的脱囊具有重要作用,无需胰酶和牛胆酸钠的参与。动物回归试验表明:C. Baileyi不能经胚胎途径造成感染,在CAM上发育的C. Baileyi卵囊对雏鸡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光镜及电镜技术对牛的鼠隐孢子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鼠隐孢子虫的内生发育是在位于鼠胃腺上皮细胞表面、由微绒毛形成的带虫空泡中进行的。其发育过程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3个阶段。鼠隐孢子虫所有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均较小隐孢子虫(C.parvum)大,其中卵囊为1.4倍,子孢子为2.5倍,第一代裂殖体为1.3倍,第二代裂殖体为1.5倍,大小配子体均是1.3倍。对虫体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虫体和宿主细胞的结合处,虫体前部呈结节状突起,并被宿主细胞的纤维素样增生所包裹,形成一发达的营养器。鼠隐孢子虫的这一结构在小隐孢子虫及相关种中未曾发现。  相似文献   

17.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弓浆虫病。它是由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弓形虫属于真球虫目、肉孢子虫科、弓形虫亚科、弓形虫属,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全世界弓形虫仅为1个种,只有1个血清型。弓形虫的整个发育阶段需要两个宿主,猫既是中间宿主又是终末宿主。该病感染途径以经口感染为主。猪弓形虫比其它家畜敏感,且以10—50公斤的猪较易感。为此,必须科学诊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家兔主要传染性疾病--弓形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形虫病 刚地弓形虫是寄生于人类和许多动物组织细胞内的原虫,可侵犯脊椎动物的多种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最后破坏宿主细胞,释放出虫体,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弓形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疾病,猫是终端宿主,有200多种动物可患该病,已呈全球性流行,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  相似文献   

19.
弓形虫的宿主主要是猫及猫科动物,猫、狗是主要传染源。感染有弓形虫的猫每天可排出100万至上千万个卵囊。人食了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物,即可能感染弓形虫病。如果人被猫、狗舔脸及皮肤伤口,也可能感染弓形虫病。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弓形虫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仔猪球虫病是由球虫所引起仔猪一种原虫病。本病的特征为:腹泻,粪便呈黄色到灰色。1流行病学该虫呈球形或亚球形,无色、光滑,卵囊壁薄。孢子化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有4个子孢子,潜伏期10~12天。猪球虫主要寄生于猪的小肠内,有3个无性世代和1个有性世代,感染后第二天,出现第一个无性体,产生2~7个裂殖子。3~4天后产生第二个无性世代,有2~12个较大的裂殖子。第三个无性世代有4~24个较小的裂殖子,感染5~6天,开始性成熟,在感染后8~9天又重复出现大小类似的第二个裂殖子,会继续发育为第二代裂殖子或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有性生殖阶段由产生2根鞭毛小配子的小配子体和单核的大配子体组成。小配子与大配子体授精,最后形成卵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