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春莹 《现代园艺》2014,(17):115-116
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丁醚脲悬浮剂不同剂量处理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5%丁醚脲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都有较好防效,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最好防效达88.44%,25%丁醚脲悬浮剂最好防效达82.96%。2种药剂可作为防治茶小绿叶蝉在茶叶生产上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
叶娜 《西北园艺》2024,(3):41-43
选用33%多杀霉素·杀虫环可分散油悬浮剂、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20%甲维盐微乳剂、20%吡虫·虫螨腈悬浮剂、25%灭虫胺·唑虫酰胺悬浮剂、蓟马速溶(蓖麻油双氧乙烷)、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进行了豇豆蓟马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多杀霉素·杀虫环、蓟马速溶3种药剂效果较好,用药后第2、4、6 d既能有很好的防效,又能达到农残标准要求,可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芳 《北方果树》2022,(5):20-21
作者以14年生山楂树为试材,探讨8种农药对桃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显示,20%除虫脲悬浮剂、30%茚虫威悬浮剂两种药剂防效均达到87%以上,是生产上防治桃小食心虫的理想药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阿维·联苯水乳剂、500 g/L丁醚脲悬浮剂防效为81%~84%,可以适当增加使用剂量提高防效;2.5%联苯菊酯微乳剂和45%毒死蜱乳油两种药剂可以与其他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虫剂混用。建议与虫情测报手段相结合,以确定防治桃小食心虫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防治苦瓜瓜实蝇的高效低毒药剂,对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种杀虫剂田间药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 d,除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13.0 g/667 m2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0 g/667 m2外,其他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均高于62.55%;但药后3~10 d,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13.0 g/667 m2防效也达到65.28%~67.64%。由此可见,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6.0 g/667 m2和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 m2对苦瓜瓜实蝇的防治效果均较优于其他处理,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20.0 g/667 m2的药剂效果也达到63.91%。因此,为达到防治效果,在生产中应优先使用60%噻虫·灭蝇胺水分散粒剂,其次是70%灭蝇胺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5.
何泽敏  刘芳 《北方园艺》2017,(6):135-137
以烟粉虱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烟粉虱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在5种杀虫剂中,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烟粉虱的防效最好,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其次是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和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60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防治生姜甜菜夜蛾的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在生姜主产区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调查了4种杀虫剂对生姜甜菜叶蛾的幼虫防治效果和叶片受害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虫螨腈悬浮剂和茚虫威悬浮剂对生姜甜菜夜蛾的防效较好,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防效较差;其中,667 m2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0 g后14 d,虫防效为98.19%,叶片受害防效为86.13%;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后14 d,虫防效为80.29%,叶片受害防效为71.05%;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后14 d,虫防效为73.40%,叶片受害防效为65.39%。不同药剂对甜菜夜蛾的幼虫防效高于叶片受害防效,但同剂量处理条件下2种评价方法的防效趋势相一致。因此,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虫螨腈悬浮剂和茚虫威悬浮剂可作为生姜甜菜夜蛾防治药剂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同时在田间药效评价时,可采用叶片受害防效来替代幼虫防效的调查方法,从而避免幼虫假死性对调查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防治大棚西瓜蚜虫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作者开展了相关药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 d,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67 m^2用量40 g、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667 m^2用量30 g处理的西瓜蚜虫防效为99.56%和99.27%,高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667 m^2用量20 g处理(88.72%);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667 m^2用量40 g的速效性优于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667 m2用量30 g,且对环境友好,可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药剂对黄瓜蚜虫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供试药剂施用7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80%以上,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6%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其中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蚜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最好,施药7 d后防效可达到94%,建议在黄瓜蚜虫防治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速效、安全、低毒的烟粉虱防治药剂,在番茄烟粉虱发生初期,采用单次叶面喷施5种药剂的方法开展防治试验,并在药后1、3、7 d开展防效调查。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 d防效达61.7%,药后7 d防效维持在90.0%;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1、3 d防效分别为61.5%、80.0%;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持效性较高,药后3、7 d防效分别为76.4%、70.3%。在生产中,建议优先选用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防治烟粉虱,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悬浮剂交替使用,以免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可用于防治西瓜蚜虫的高效低毒药剂,对7种杀虫剂田间药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西瓜蚜虫的防治效果最好,药后2、7、14 d防效分别为89.53%、96.93%和97.17%;其次为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和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6.60%和94.35%;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10%啶虫脒微乳剂对西瓜蚜虫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不突出;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虽速效性较好,但持效性较差。因此,氟啶虫胺腈、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可替代传统菊酯类和烟碱类药剂用于瓜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南晓云 《长江蔬菜》2012,(14):81-82
采用5种杀虫剂对甜菜夜蛾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溴虫腈悬浮剂、15%茚虫威悬浮剂3种药剂具有很强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1 d防效达84.19%~89.66%,药后7 d防效达94.52%~97.76%。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一般,但持效性较好,药后1 d和7 d防效分别为69.58%和94.65%。40%毒死蜱乳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最差,药后1 d和7 d的防效分别仅为57.18%和78.72%。  相似文献   

12.
肖春雷  罗丰  周彬 《长江蔬菜》2011,(20):72-74
为研究美洲斑潜蝇的防治效果,利用4种药剂进行了防治美洲斑潜蝇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7 d,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对美洲斑潜蝇的防效最好,最高防效达到65.26%;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的防效次之,最高防效达64.99%;30%阿维.灭幼脲悬浮剂和480 g/L毒死蜱乳油的防效最差,最高防效分别为45.57%和56.20%。各药剂处理之间的防效没有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防治烟粉虱的高效安全药剂并探索其药剂防控技术的优化配套,2012-2013年进行了防治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及不同混配组合对瓜类烟粉虱成虫的防控效果及安全性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对长瓜烟粉虱的防治,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效果最好,药后24 h至14 d防效在68%以上;吡蚜酮与哒螨灵混配后防效显著高于单剂处理。对水果黄瓜烟粉虱的防治,50%杀虫环可溶粉剂与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不同浓度混配处理药后24 h至7 d防效在80%以上,与240 g/L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等其他药剂防效相当;且混配处理后对红蜘蛛有较好的兼治作用。此外,吡蚜酮+哒螨灵、杀虫环+甲维盐的药剂混配组合,可与氟啶虫胺腈等药剂按推荐剂量在田间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10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WP)、50%烯酰吗啉(安克)WP、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SC)、64%恶霜·锰锌(杀毒矾)WP、68%精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WG)、70%丙森锌(安泰生)WP、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银法利)SC、18.7%烯酰·吡唑酯(凯特)WG、25%双炔酰菌胺(瑞凡)SC和50%多菌灵WP等10种药剂进行了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50%多菌灵WP之外,其他9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防效均达90%以上,增产10.90%~20.30%,净收入增加500~1000元·(667m2)-1。根据药剂的防效和增产效果,提出广东省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参考药剂,首先是72%霜脲·锰锌WP和50%烯酰吗啉WP,其次是68%精甲霜灵·锰锌WG、18.7%烯酰·吡唑酯WG、25%嘧菌酯SC、70%丙森锌WP和64%恶霜·锰锌WP。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室内浸叶法和大田试验法,测定了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10% 烯啶虫胺水剂(AS)、1.8% 阿维菌素乳油(EC)、10% 溴氰虫酰胺悬浮剂(SC)、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EW)、4.5% 高效氯氰菊酯EC、0.3% 苦参碱AS、240 g·L-1 螺虫乙酯SC、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等9种药剂对芹菜蚜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除螺虫乙酯外,噻虫嗪、烯啶虫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吡虫啉、溴氰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芹菜蚜均有较高的毒力。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 种药剂对芹菜蚜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 和7 d 的防效均高于98%,且均未对芹菜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16.
30 %氯虫·噻虫嗪SC苗床灌根对结球甘蓝害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0 %氯虫·噻虫嗪SC、25 %氯虫苯甲酰胺SC、25 %噻虫嗪WG及40 %毒死蜱EC等药剂苗床灌根对结 球甘蓝害虫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30 %氯虫·噻虫嗪SC对小菜蛾与黄曲条跳甲高效且持效期长,移栽后10~25 d 各处理防效都很好,均大于89 %,与25 %氯虫苯甲酰胺SC 48.75 g·hm-2处理的防效相当,但极显著优于其他药 剂处理。移栽后70 d田间调查发现,不同处理对甘蓝结球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其中30 %氯虫·噻虫嗪SC结球率 最低,空白对照结球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以氟酰脲悬浮剂、茚虫威乳油、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为对照,比较了不同用量氟酰脲·茚虫威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8%氟酰脲·茚虫威悬浮剂38.4、48.0 g/hm2处理对甘蓝小菜蛾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防效最高,分别为82.24%和87.16%,持效期7 d左右。因此,28%氟酰脲·茚虫威悬浮剂可作为防治甘蓝小菜蛾的药剂,建议与其他农药进行合理轮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孢子萌发法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贡柑黑腐病0hernaria cirri)的毒力。结果表明,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时250g/L阿米西达效果较差,70%甲基托布津效果一般,其余6种农药均表现较好活性;用孢子萌发法测定时80%戊唑醇、40%腈菌唑效果较差,250g/L丙环唑、250g/L阿米西达表现一般,80%代森锰锌、10%苯醚甲环唑、70%甲基托布津、25%咪鲜胺均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十字花科(大白菜、青花菜、甘蓝、萝卜)、茄科(番茄、辣椒、茄子)、葫芦科(黄瓜、冬瓜、南瓜)等10种主要设施蔬菜苗期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并对疫病、猝倒病、枯萎病、立枯病等4种主要苗期病害进行化学防治药剂筛选。结果表明:从10种蔬菜上采集的864份苗期病害病样中共分离出736株菌株,共计16个种,其中致病病原有13种,在各类蔬菜上可分别引起8~9种苗期病害,以传统病害猝倒病和立枯病为主,其次为根腐病、疫病、灰霉病;筛选出对立枯病防效显著的杀菌剂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和2.5%咯菌腈悬浮剂,对防治枯萎病有效的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3%甲霜·噁霉灵水剂,对疫病防效显著的药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5%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以及防治猝倒病有效的药剂50%氟啶胺悬浮剂、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0%氰霜唑悬浮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和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