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赋予乡村旅游发展新的使命、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使乡村旅游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安徽省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良好,但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业态类型不丰、主体能力不强、接待设施不全、特色资源流失等诸多问题.推动安徽乡村旅游提升发展,要抓住安徽作为农业大省振兴发展的机遇,谋划乡村旅游大格局、塑造乡村旅游品质、提高经营主体能力、推进乡村优势资源"+文旅"融合、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全面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积累了较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规范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协会积极参与乡村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实现多元化,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保持了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历史较短,虽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即通过管理体制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经营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加强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广西边境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但是仍然面临着乡村产业单一、农民参与旅游意识不强、乡村治理效率低、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缺乏、乡村生态环境屡遭破坏等诸多困境.基于旅游产业效应理论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五大目标要求,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包含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政府大力扶植等方面,并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结合乡村振兴五大目标理清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实施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创新乡村旅游增效体系、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建立乡村旅游生态体系等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金娜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156-158
秦皇岛现代乡村旅游地理、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明显,但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不容忽视.以秦皇岛特色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发展为视角,在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特色农业经济下发展秦皇岛乡村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显现,直接威胁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对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的状况、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及省情,提出了打造五大乡村旅游区,实现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设想,为促进山东省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扎西巴珠 《高原农业》2022,6(1):86-91
西藏拥有丰富的旅游产业资源,有着巨大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本文实地调查发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很多,同时也面临西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旅游服务同质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协同发展意识欠缺,涉旅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产品创新推广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挑战.表明西藏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旅游业应选择可持续发展模式,协同推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7.
为共享发展成果,在三峡工程旅游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三峡坝区旅游的全面发展,推动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结合三峡坝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度优化三峡坝区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创建全域旅游发展产业链为路径;构建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管理体制、开发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特色亮点、实现全民共享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成果为保障,促进三峡坝区乡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发展,助力三峡坝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对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发挥着积极作用。淮安市地处苏北,农业人口众多,但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通过研究发现,淮安市旅游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数量不断升级、产业融合与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存在着乡村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性整合、乡村旅游地域特色不凸显、缺乏系统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发展与完善淮安市乡村旅游体系、挖掘淮安地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突出主题特色营销、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等举措是优化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以乡村资源为基础的各种乡村旅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但目前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单一发展、同质化严重、资源浪费等问题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障碍。基于SWOT模型,分析了福建连城梅花山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以此为基础,从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加强旅游社区参与和健全旅游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梅花山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旅游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挖掘本地的旅游资源,打好本地旅游品牌,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家及各省的扶贫战略。安徽省2016-2020年乡村旅游扶贫规划中针对蚌埠市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有不少政策措施。本文从市场营销角度,特别是网络营销角度分析了蚌埠市现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农家乐资源、乡村美食资源及旅行社资源等方面现状及营销状况,总结了其不足之处,构建了乡村振兴旅游扶贫规划中市场营销模式,提出了乡村旅游市场即利基长尾市场,乡村旅游要善于抓住这些网络营销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小众市场。  相似文献   

1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同时客流量市场较为庞大,交通十分便利,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最佳城市之一。北京乡村依托丰富的山水生态景观资源,把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开发乡村民宿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休闲产业发展。通过对北京乡村民宿旅游发展背景的分析发现,北京乡村民宿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具备良好的乡村民宿旅游发展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乡村民宿旅游的主要类型,指出乡村民宿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存在服务质量堪忧、缺乏实地考量以及品牌建设薄弱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北京乡村民宿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建议,即完善民宿管理制度,提高村民经营水平,与环境融为一体,以及深挖文化资源、走品牌化建设道路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不仅决定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效率和农民的实际收益,也对于一个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科学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商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商洛市在全市积极建设秦岭美丽乡村,逐步实现村村是景点,户户农家乐,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相结合发展。本文分析了商洛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商洛乡村旅游中存在的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落后、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乡村旅游资源精品缺乏、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通过科学系统规划、注入更多文化元素、打造商洛乡村旅游品牌、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和规范化管理、多渠道加大对乡村旅游投资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农村也必将转变发展的方式,乡村振兴对于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及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云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部分地区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足、旅游资源同质化频繁且缺乏相应特色以及部分地区旅游发展缺乏统筹规划等问题,提出了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先行,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以注重内涵式发展先行,转变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以加强规划制度先行,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等推动云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农业产业为支撑,乡村环境为旅游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突出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促进崇义县乡村资源和绿色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该县的资源环境条件、市场条件和区位条件等总结出:景区依托型、资源依托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是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的三种发展模式.合理规划、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建立农村社区利益保障机制、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县域交通建设是崇义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对提高居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等发挥着积极作用。淮安市地处苏北,农业人口众多,但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通过研究发现: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不断升级,产业融合与集聚水平不断提升,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但仍存在着乡村旅游资源缺乏有效性整合、乡村旅游地域特色不凸显、缺乏系统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发展与完善淮安市乡村旅游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城乡融合体系,挖掘淮安地域特色,打造乡村旅游知名品牌,建立乡村旅游发展的动态评估机制等举措是优化淮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巨大,农村和农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自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旅游模式和经营形式不断创新,乡村旅游模式逐渐普及.土地资源作为农业的源头,成为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为深入研究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该文首先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然后以四川南江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农村发展类型进行划分,比较其他类型的农村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特点,引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土地利用效率,并与其他农村发展类型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对比,接着采用Tobit模型对土地旅游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与其他农村发展类型相比,旅游发展村的土地利用效率最低,影响农村土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收入比例以及每公顷种子投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乡村旅游进行简单的概述,着重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旅游业结构调整、农村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乡村旅游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等因素,都刺激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并进一步指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发展与系统结构的角度阐释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与属性特征,探讨乡村旅游资源属性生成的自然历史基础和社会背景,建立乡村旅游资源属性分析的基本框架,勾勒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纵深空间拓展的方向.研究认为,乡村旅游需要以一种生活的姿态融入乡村,重新理解生命存延的根基与本真的意义,而不是去攫取乡村的资源或控制权;乡民与传统是乡村旅游资源的核心,农民拥有的真正财富是乡土所具有的养育生命、化育人性的力量;乡村旅游资源具有生产性、根性、生命性、生活性、生态系统性与非社会休闲性特征,基于这些属性提出了延伸和完善生态农业产业链、构建生态居住模式、回归与构建生态性社会关系、开发创造性劳动模式等开发路径拓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范黎丽  陶卓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19-5520,5523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特色乡镇的开发和建设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南京市龙袍镇为例,通过对龙袍镇特色旅游资源的分析,从主题定位、品牌形象、产品开发、旅游促销等方面,研究探讨了旅游特色乡镇塑造与开发的主要措施,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研究分析当前偃师市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发现当地乡村旅游资源缺乏统筹规划和地方资源特色、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须统筹发展规划,突出资源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加大宣传力度,打响品牌,以推动当地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