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杉木和马尾松混交人工林伐区人力担筒集材作业前后林地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集材后除土壤容重和结构体破坏率增大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均下降,而且表层土壤(0-20 cm)所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 cm)大;集材作业导致表层土壤容重增大0.08 g.cm-3,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提高1.20%,最大持水量下降8.85%,总孔隙度减小4.39%;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分别下降3.62 g.kg-1、0.26 g.kg-1、36.70 mg.kg-1、0.11 g.kg-1、3.33 mg.kg-1、1.31 g.kg-1、0.59 mg.kg-1.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实验局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上,采用现场取样、实验测试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拖拉机(J-50)、畜力2种不同集材方式的皆伐、择伐作业迹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在作业后表层土壤体积密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持水量和排水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集材道上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排水能力降低的幅度均比相应的采伐迹地大;土壤质量最好的是未采伐林地,最差的是皆伐(J-50)集材道。  相似文献   

3.
人工油松林火烧前后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对人工油松林火烧前后土壤化学性质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火烧后土壤pH值、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等土壤化学性质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以土壤表层变化最强烈。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台湾牛樟人工林对引种区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在海南北部引种2年的台湾牛樟人工林、木棉-台湾牛樟混交林,以及添加天然有机质椰糠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以当地土壤(砖红壤)营造台湾牛樟人工林,0~20、20~40 cm表层土壤的pH值较造林前下降了0.3个单位,主要土壤营养成分含量整体上增加,引种区土壤肥力提高;与台湾牛樟人工林相比,木棉-台湾牛樟混交林表层土壤速效钾、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45.10%、15.84%和45.00%,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效磷含量降低,pH值与造林前相同;以1∶1比例混合红壤和椰糠基质营造台湾牛樟人工林,土壤pH值为3.97~3.99,表层土壤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显著高于对照(砖红壤),其他土壤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低于对照。综上所述,营造台湾牛樟人工林可以提高引种区的土壤肥力,而与其他林分混交或添加有机质对增加引种区林地土壤肥力的效果较小。  相似文献   

5.
农用车集材对马杉混交林迹地土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定量分析农用车集材对马杉混交人工林迹地(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材后除土壤容重和结构体破坏率指标增大外,林地土壤其余指标均下降,而且表层土壤(0~20cm)所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cm)大;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林龄梭梭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不同林龄(3、6、11、16 a)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恢复样地为对照(CK),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样地不同层间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密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量)与化学性质(全盐量、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分析梭梭林龄对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在20~40 cm土层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优于0~20 cm和40~60 cm;(2) 4种林龄梭梭各层间土壤全盐量和pH值均以16 a含量最高,表明梭梭具有聚盐效应;(3)土壤各层养分(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量随梭梭林龄增大而增加,且在16 a土壤养分积累量达到最大;(4)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出,梭梭对土壤改良效果由高到低为16 a、11 a、6 a、3 a、CK。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绿肥和施氮对黄土高原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从酶学角度筛选最佳绿肥品种和施氮量。【方法】样地位于2008年开始的黄土高原长武绿肥长期定位试验站,于2012年6月和9月采集土样,研究不同绿肥品种(大豆、绿豆、怀豆和休闲)及不同施氮量(不施氮肥和施氮量为当地常规施氮量135kg/hm2的80%,100%,120%)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5种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种植和翻压绿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对速效钾含量提升效果不明显。除大豆降低了土壤脱氢酶活性外,绿肥均显著提高了5种土壤酶活性,其中怀豆处理土壤总体酶活性增幅最大,绿豆、大豆处理次之,且均显著高于休闲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蔗糖酶、脲酶(6月除外)、芳基硫酸酯酶和脱氢酶活性总体降低,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绿肥和施氮量对土壤酶活性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种植和翻压绿肥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且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在黄土高原旱地怀豆是一种可推广的优质豆科绿肥;种植和翻压绿肥后可减少氮肥施用量,氮肥最佳用量以108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变化规律,探索高度集约利用下土壤质量退化的根本原因和机理,为设施菜地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集江苏省常熟市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6 a和10 a等3个不同年限0-20 cm表层土壤,以周围种植水稻/小麦的农田土壤作为参照,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指标。【结果】由稻麦轮作农田转变为设施菜地种植3 a的土壤微生物活性较强,养分含量较高;种植6 a后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速效养分含量积累。种植年限从3 a到10 a,速效氮含量升高66.1%,速效磷含量升高97.2%。种植3 a以内pH接近中性,而种植6 a以上pH降低至酸性。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在种植3 a均最高,种植6 a和10 a后显著降低。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指纹(BIOLOG)分析表明,种植3 a平均吸光值(AWCD)和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均最大,对碳源的利用能力最强,种植6 a和10 a明显降低,其中AWCD和Shannon指数分别比种植3 a降低了96.1%、15.4%和89.7%、17.6%。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表明,种植3 a PLFA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含量均最大,而种植6 a和10 a以上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种植10 a土壤的PLFA总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PLFA含量分别比种植3 a降低27.4%、21.8%、42.7%、49.4%(P<0.05)。【结论】随着设施菜地种植年限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设施菜地种植3 a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增强,而种植6 a以上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稳定性明显降低,土壤生物质量显著退化。  相似文献   

9.
火烧对胡桃楸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胡桃楸人工林进行控制火烧,利用摄像机记录火烧情况,对火烧前后土壤pH值、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钾、钙、镁等化学性质的变化及其与林火能量释放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烧使胡桃楸人工林土壤肥力总体增加。火烧后土壤pH值、速效磷、钾、钙、全氮、速效氮增加,镁变化不显著。火烧对土壤各主要化学性质影响的程度与点烧时的能量释放有关,其中全氮、速效氮、速效磷的绝对变化值与样地总能量释放呈负相关,镁的绝对变化值和钙的相对变化值与单位面积能量释放呈正相关,而pH值和钾与这两个能量释放指标都不相关。上述所有化学性质的变化与林火强度都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以林火强度为依据划分的轻度地表火和低度地表火对土壤各化学性质变化程度没有影响。同时对林火烈度与林火能量释放诸指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手扶拖拉机集材对人工林迹地土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定量分析手扶拖拉机集材对人工杉木林迹地(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土壤容重和结构体破坏率指标增大外,其余指标均下降,且表层土壤(0~20cm)受影响较底层土壤(20~40cm)大;从森林生态采运角度出发,提出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土滑道集材对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滑道集材后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土滑道集材后集材道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结构和水分性能变差,土壤养分含量下降.为此,提出减少该类型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毛竹纯林留养阔叶树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洪帆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70-173
对闽侯县荆溪镇仁洲村毛竹纯林留养阔叶树林与毛竹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留养阔叶树后,土壤容重、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及非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状都得到了改良;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全氮、水解氮及有效磷等养分指标普遍比毛竹纯林土壤高。由此可知毛竹留养阔叶树能更好的培肥土壤,提高林分水源涵养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3.
手板车集材对集材道土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定量分析手板车集材对集材道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提出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土壤破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四川大英县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李园的土壤理化性质 ,结果表明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 ,夏旱期间土壤含水量以刈割覆盖处理最高。刈割压埋、畜粪还园处理在土壤保温和降温方面的效果不如刈割覆盖处理明显 ,但优于清耕处理。各处理间土壤容重变化较大 ,0~ 2 0cm土层畜粪还园处理的土壤容重较清耕减少 0 4 5 g/cm3 。土壤养分指标值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各处理土壤养分值以畜粪还园处理为最好。  相似文献   

15.
伐区集材方式对森林生态干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伐区集材作业对森林中保留木、地表的破坏及对土壤的压实等情况。在分析、研究伐区集材对森林生态干扰破坏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低限型干扰的技术措施,从而为永续利用森林,建立生态型伐区集材作业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培肥复垦宅基地土壤酶和微生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废弃宅基地土壤化学性质、酶、微生物特性的影响,为农村闲置废弃宅地基的复垦利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采用多种培肥模式(化肥、有机复合肥、有机复合肥+菌肥、有机肥、有机肥+菌肥)对宅基地复垦土壤进行处理,分析培肥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特征,利用酶总体活性指标(Tatal enzymatic activity index,TEI)对不同施肥措施下土壤肥力水平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复垦培肥后,有机肥、有机肥+菌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5.22%和25.27%;土壤转化酶、脲酶、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脱氢酶活性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土壤三大菌群中的放线菌数量极显著增加,分别为试验前的2.64和2.77倍;土壤酶总体活性指标(TEI)值为5.04~11.09,除与全磷、碱解氮、过氧化氢酶、细菌和真菌总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外,与其他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菌肥是研究区宅基地土壤较适宜的改良措施,同时TEI可以很好地评价不同施肥措施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