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桂娥  郭璇 《中国种业》2023,(10):12-15
特殊类型小麦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是国家继高产和优质品种后提出的新类型。对山东省2018年以来特殊类型小麦品种的审定情况、类别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山东省审定特殊类型小麦品种32个,主要分为糯小麦、彩色小麦(富含类黄酮或叶黄素品种)和耐盐碱小麦三大类,糯小麦品种6个,其中白粒糯小麦4个,紫粒糯小麦2个;彩色小麦品种26个(包含2个紫粒糯),其中紫小麦16个,蓝小麦4个,富含类黄酮小麦品种1个,富含叶黄素小麦品种5个;耐盐碱小麦2个(2个耐盐小麦品种暂不列入统计),从品种数量和类型多样性方面,山东省均居我国前列。还就特殊类型小麦加快审定和产业应用进行了讨论,从强化特殊功能成分检测,扩展其他特殊类型品种选育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克字号小麦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育成的系列品种。本文分别从抗锈品种,多抗性品种,高产、超高产品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以及克字号小麦育种的特点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克字号小麦育种的特点,目的在于更好的利用现有小麦资源,同时为优质、专用、高产、超高产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3.
做好小麦区试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我们承担了国家和山东省小麦品种区试任务,其中国家旱地小麦品种12个,山东省旱地小麦品种10个,高肥水小麦品种66个,总试验面积近7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马国岭  李培 《中国种业》2021,(12):54-56
回顾了1949年以来河南省漯河市小麦品种的演变历史,总结分析了小麦品种更新换代对产量的贡献,探讨了小麦品种繁育、推广新途径,为今后漯河市乃至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1.天津小麦种业发展现状天津小麦播种面积约10.6万hm~2,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武清、宝坻和蓟县三个区县。全市每年小麦种子用种量约2 800万kg,种子商品化率为57%。天津小麦品种主要来源于北京、河北、山东等周边省市。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天津共认定、审定、引种小麦品种101个,现已退出小麦品种83个,占小麦品种总数的82.2%。在历年通过的小麦品种中,天津本市种子企业或科研机构报审的品种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KASP标记对青海省不同小麦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以期了解青海省不同小麦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选择青海省48个不同小麦品种,利用SNP芯片结果,设计KASP标记并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KASP标记多态性比率为90.4%,其中A染色体组标记数最多,为2 417个,位于小麦第二染色体的KASP标记数目最多,为2 368个,占43.75%。多态性结果显示48个不同的小麦品种可分为5个(距离20)或12个(距离15)类群,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品种虽然来自同一系列,但亲缘关系却较远,而来自不同系列的小麦遗传关系较近,说明青海省下一步小麦遗传育种需引进其他遗传关系较远的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前市场上小麦品种较多,经销商为了利益最大化,极力推销对农民来说比较生疏的小麦品种,农民在种植过程中,因品种选择不当,出现减产现象屡见不鲜。为帮助农民朋友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丰收,2009年我站对4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小麦品种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无破坏性、高准确度、适应性强的快速小麦品种识别方法,选取9种已知的小麦品种为样品,每种小麦籽粒2000粒,通过深度卷积网络自动提取小麦特征,采用Softmax分类器辨识小麦品种。该方法小麦品种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7.78%,分类混淆矩阵基本呈对角阵。同时该方法在网络训练完后可重复使用,具有泛化性强、成本低的特点,在小麦品种识别领域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冬春性鉴定指标在彩色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明确新育成小麦品种的春化特性,准确鉴定小麦品种的冬春性类型,防范因品种定性不准造成小麦冬春冻害风险,以冬春性类型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3年的春播试验,对彩色小麦冬春性鉴定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由试验结果可知,春播二期条件下的抽穗率是评价小麦品种冬春性的根本指标,是彩色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相似文献   

11.
小麦的品种资源比较丰富,我国现有小麦品种近2万个。但生产上使用的品种遗传来源比较单一。据统计,南大2419、欧柔、阿夫、阿勃四个品种及其派生品种的种植面积占我国小麦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我国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小麦品种,其抗病源、丰产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春小麦芽期抗旱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聚乙二醇(PEG-6000)渗溶液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农家品种、推广品种、小麦族稀有种、及朝鲜抗旱品种进行干旱胁迫,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春小麦抗性极强的品种其相对发芽率存在差异,推广品种、农家品种和稀有种小麦的相对发芽率接近100%,而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相对发芽率略低,在选用的国外抗旱品种中没有抗旱性极强和抗旱性强的品种;5种类型春小麦中推广品种和稀有种小麦相对发芽率高,具有丰富的极强抗旱性小麦资源。  相似文献   

13.
公茂迎 《种子》2002,(5):95-96
改善我国小麦品质结构 ,发展优质专用小麦 ,不仅是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也是提高我国小麦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所以 ,近年来我国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培育出了大量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但是 ,国产优质专用小麦与进口优质专用小麦相比 ,有些品质指标不够稳定 ,生产成本较高 ,最终影响到经济效益。为获得优质专用小麦的丰产、优质、高效益 ,充分发挥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增产增收的作用 ,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推广应用过程中 ,应采取一系列的配套措施。1 科学合理地安排品种布局小麦籽粒品质既受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控制 ,又受气候…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田间抗性鉴定和病毒检测方法,对南阳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进行了小麦黄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均感染了小麦黄花叶病毒;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性有显著差异,高抗、中抗、中感和感的品种分别占筛选品种的6.67%、46.67%、33.33%和13.33%.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005~2015年期间浙江省小麦的品种数量、品种集聚度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一是浙江省小麦生产上种植的品种数量略有减少;二是浙江省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以扬麦系列为主且集聚度逐年增加;三是浙江省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呈恢复性上升趋势;四是浙江省主要小麦品种更新速度较快,更换率不到1次以上。  相似文献   

16.
小麦品种是小麦生产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历史,根据时代背景和发展状况把河南小麦生产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把品种更替划分为9大世代,并对各个阶段和世代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探索了河南小麦品种演变的轨迹、规律以及对增产的贡献,为今后河南小麦品种繁育、推广、更新换代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小麦种子产业的发展,小麦品种更换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小麦品种更换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明确了制订小麦种子生产策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了品种更换加快条件下应采取的小麦种子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16-2017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合理,主导品种明确,在生产中发挥了品种的增产作用.但近年来小麦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如2015-2016年度小麦赤霉病在省内局部爆发,2016-2017年度小麦条锈病在省南部地区较重发生,后期全省大部分地区普遍遭受高温(干热风)天气影响,对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威胁.在不利的生物灾害和气候条件下,小麦品种的抗性差异较大,抗性好的品种在病害或灾害发生时避灾稳产作用明显.鉴于近年来极端天气现象频繁出现和病虫害的加重,生产上对品种抗性的要求越来越高,2017-2018年度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时应兼顾品种抗性和丰产性.  相似文献   

19.
梁秋霞 《中国种业》2015,(12):45-46
陕南三地均有小麦种植,但小麦的生产现状存有很大的差异,笔者从陕南地理位置、小麦品种的变迁、小麦种植品种的布局、品种审定的数量等方面讲述了陕南小麦的现状,提出了新常态下结合新品种、携同种植大户、培育示范户做好小麦生产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不同,为了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选择目前10个华北平原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于2009-2010年对春季氮素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拔节期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大,在开花期不同小麦品种可溶性糖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有更大的提高,不同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也有影响,施氮处理的产量比不施氮处理的产量高,其中品种‘中科9818’产量最高。试验表明,春季施氮肥有利于改善小麦生育后期的碳代谢能力从而增加产量,可为小麦氮高效育种和小麦生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