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不同高压与温度处理对鲜切生菜及其货架期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学杰  叶志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2):4660-4667
【目的】鲜切生菜存在微生物安全问题,通过开展高压与温度的协同研究,以获得鲜切生菜的冷杀菌加工技术,并确定高压处理对鲜切生菜货架期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5℃、15℃、25℃下,采用高压50、100、200 MPa分别处理鲜切生菜5 min、20 min,检测鲜切生菜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数量;并在确定的温度、压力与时间下,开展高压处理后鲜切生菜货架期(4℃,6 d)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变化研究。【结果】压力(50-200 MPa)与保压时间(5-20 min)在降低鲜切生菜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方面具有极显著的协同作用(P<0.01),但温度(5-25℃)在高压杀灭鲜切生菜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方面没有产生协同作用,200 MPa处理20 min,鲜切生菜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量下降最多,分别降低了0.42 log CFU/g和0.71 log CFU/g。货架期间(4℃),尽管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菌落总数与对照一致,均随着货架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到第6天,不论高压还是非高压处理(对照),菌落总数均增长了1.0 log,但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菌落总数增长速度高于对照;高压处理的鲜切生菜的大肠菌群数量在货架期间下降较快,到第6天时未检出,而对照仍然存在9%的大肠菌群。【结论】高压处理可显著降低鲜切生菜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数量,但温度(5-25℃)没有产生协同作用;4℃贮存6 d期间,高压处理鲜切生菜的大肠菌群被显著抑制,但菌落总数增长超过对照;与其它加工技术相似,在鲜切果蔬加工方面,高压需要其它与产品品质及安全有关的因素如耐高压的品种、HACCP等的协同作用,以保证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脉冲强光联合气调包装对鲜切马铃薯杀菌及褐变的影响,以荷兰15号马铃薯为试材,采用不同强度(8、10、12 J/cm2)的脉冲强光处理后进行30%CO2+70%N2气调包装后于4℃下贮藏8 d,定期测定贮藏过程中鲜切马铃薯菌落总数、色泽、褐变指数、褐变相关酶、总酚、硬度和风味的变化。结果表明,脉冲强光联合气调包装处理组中的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菌落总数降低了4.40%~50.65%,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有效降低了总酚含量,较好地维持了鲜切马铃薯硬度和马铃薯原有的滋味,其中12 J/cm2的脉冲强光联合气调包装处理的效果最好。12 J/cm2+30%CO2处理组显著降低鲜切马铃薯中菌落总数,有效抑制褐变,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如何延长货架期、减缓品质下降是鲜切蔬菜贮藏保鲜的关键,清洗是鲜切蔬菜加工中重要的环节。为探明不同清洗方式对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食用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本文以鲜切马铃薯为试验材料,以纯水浸泡清洗为对照,以次氯酸钠水溶液和二氧化氯水溶液50、100和150 mg/L等3种浓度为清洗处理方式,所有处理在4℃下冷藏0、1、2、5、8和12 d后,对鲜切马铃薯各处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和三氯甲烷残留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感官进行评定。结果表明:100 mg/L次氯酸钠清洗鲜切马铃薯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清洗后三氯甲烷残留量为0.3μg/L,低于国家饮用水安全标准三氯甲烷限值0.06mg/L,对人体无毒理危害。本研究结果为探明不同清洗方式对鲜切马铃薯品质影响提供了重要试验数据,同时还对清洗后鲜切马铃薯化学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可为鲜切马铃薯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延长货架期、减缓品质下降是鲜切蔬菜贮藏保鲜的关键,清洗是鲜切蔬菜加工中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用短波紫外线(UV-C)分别照射鲜切鸡毛菜0 min、3 min、6 min、9 min,定期测定鸡毛菜失重率、黄化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细菌菌落总数,研究紫外线照射对鲜切鸡毛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鸡毛菜9 min,可使4℃下贮藏时间由6 d延长至10~12 d;与对照相比,贮藏末期失重率、黄化指数降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菌落总数未超过1×105CFU/g,符合鲜切菜的卫生要求。UV-C处理对鲜切鸡毛菜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鲜切草鱼鱼腩为原料,优化减菌剂次氯酸钠的减菌条件,并对减菌后产品的货架期进行研究,以期为鲜切草鱼产品的加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最佳减菌处理条件为浓度300mg/L、浸泡减菌5 min、料液比1 g:5ml,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减菌率分别达83%、81%;经次氯酸钠减菌处理的鲜切鱼腩结合气调包装后置于4℃贮藏,货架期可达11d,贮藏时间比对照延长5d,货架期延长83%.次氯酸钠减菌处理可明显降低草鱼鱼腩的初始微生物数量,感官接受程度良好,并能明显延长冷藏气调保鲜草鱼鱼腩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以鲜切草鱼鱼腩为原料,优化减菌剂次氯酸钠的减菌条件,并对减菌后产品的货架期进行研究,以期为鲜切草鱼产品的加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最佳减菌处理条件为浓度300 mg/L、浸泡减菌5 min、料液比1 g∶5ml,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减菌率分别达83%、81%;经次氯酸钠减菌处理的鲜切鱼腩结合气调包装后置于4℃贮藏,货架期可达11 d,贮藏时间比对照延长5 d,货架期延长83%。次氯酸钠减菌处理可明显降低草鱼鱼腩的初始微生物数量,感官接受程度良好,并能明显延长冷藏气调保鲜草鱼鱼腩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以45、70、95 mg/L二氧化氯溶液浸泡处理鲜切蒲菜,定时取样测定蒲菜表面微生物数量、纤维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蒲菜感官品质变化,以明确二氧化氯对鲜切蒲菜的抑菌保鲜作用。结果表明,3种浓度二氧化氯溶液处理均可以显著减少鲜切蒲菜表面微生物数量,二氧化氯浓度越高,初始的杀菌效果越好。此外二氧化氯也可延缓鲜切蒲菜中纤维素含量的增加,但对维生素C、还原糖产生了氧化作用,二氧化氯漂白作用对鲜切蒲菜的感官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综合比较,45~70 mg/L二氧化氯水溶液对于鲜切蒲菜的杀菌保鲜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温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并联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SAEW中有效氯质量浓度(available chlorine mass concentration,ACC)、料液比、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为自变量,苹果鲜切片表面菌落总数的死亡数量级为响应值,应用响应面法得到最佳处理条件;按该条件对苹果鲜切片进行处理,并置于4℃冰箱贮藏,每隔2 d对菌落总数、维生素C含量、硬度、亮度和失重率进行测定。【结果】中温SAEW并联加工鲜切苹果的最佳处理条件为:温度35℃,浸泡时间6 min、料液比1∶10 (g∶mL),ACC为30 mg/L。在此条件下处理苹果鲜切片,其表面菌落总数的平均对数值由6.54降为4.76,可有效抑制苹果褐变,延缓维生素C含量的衰减,对失重率无显著影响。【结论】中温SAEW并联加工技术既可控制苹果鲜切片表面微生物的总量,又可延长其贮藏期。研究结果可为中温SAEW并联加工技术在水果鲜切片贮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鲜切山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抗菌肽处理鲜切山药及清水处理鲜切山药在贮藏期间感官变化及菌落总数变化,并确定了最小腐败量,建立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并对剩余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鲜切山药贮藏期间的最小腐败量为6.461 lg(CFU/g);建立的对照组和试验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分别为:Nt=2.054+6.696exp[-exp(0.021(30.959-t)+1)]和Nt=1.949+6.173exp[-exp(0.020(45.771-t)+1)],验证试验表明建立的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有效地拟合2种处理鲜切山药菌落总数的动态变化,结合感官评价和剩余货架期预测模型得到枯草芽杆菌抗菌肽处理鲜切山药能够将鲜切山药贮藏期延长2 d。  相似文献   

10.
郭淼  宿时  王传凯  陈雪洋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1):1921-1925
【目的】研究超高压处理对鲜切冬瓜的保鲜效果,为鲜切冬瓜的保鲜提供新途径。【方法】在25℃下将鲜切冬瓜分别采用200、400和600 MPa加压处理10 min,再于4℃下贮藏9 d,以未经超高压处理为对照,每3 d测定1次鲜切冬瓜的细菌菌落总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硬度和亮度。【结果】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鲜切冬瓜的细菌菌落总数、PPO和POD活性逐渐升高,硬度和亮度逐渐下降;贮藏至第9 d,对照冬瓜的细菌菌落总数、PPO活性、POD活性、硬度和亮度L*分别为7.17±0.13 logCFU、(120.3±1.2)%、(136.5±0.8)%、1210±69 g和32.5±0.9,而400 MPa处理的鲜切冬瓜分别为1.20±0.06 logCFU、(12.8±0.6)%、(9.2±0.5)%、2295±68 g和67.5±1.1,各项指标与对照存相比均在显著差异(P<0.05);200 MPa处理的鲜切冬瓜各项指标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600 MPa处理的鲜切冬瓜各项指标与400 MPa处理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400 MPa以上超高压处理可杀灭鲜切冬瓜的微生物、抑制PPO和POD活性,有效保持硬度和亮度,保鲜期延长至9 d。  相似文献   

11.
吴智彪  王健  李奕佳  梁素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741-5742,5807
[目的]为了研究苯甲酸钠对月季切花的保鲜效果。[方法]以蔗糖,8-羟基喹啉,硝酸钙为基础液,添加不同浓度(0、500、1 000、1 500 mg/L)的苯甲酸钠配制成的保鲜液处理月季鲜切花,研究苯甲酸钠对鲜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实验浓度范围内苯甲酸钠对月季切花的衰老有一定的延缓作用。1 000、1 500 mg/L的苯甲酸钠可以较显著地延长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1 500 mg/L的苯甲酸钠可以延迟鲜重下降和花径减小的时间,500 mg/L的苯甲酸钠可以延迟切花含水量下降的时间。[结论]该研究表明一定量的苯甲酸钠能延长月季切花瓶插的时间,提高切花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苯甲酸钠对芍药切花花茎、花枝鲜重、瓶插寿命的影响,找出延长芍药切花瓶插寿命的合适浓度,为芍药切花保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把选取好的鲜切花分别放于含0、250、500、750 mg/L苯甲酸钠的保鲜剂中,观察切花的花茎、鲜重和瓶插寿命。[结果]试验表明,含适宜浓度的苯甲酸钠的保鲜剂明显延长切花寿命,维持切花鲜重,增强水分平衡。其中,以含500 mg/L苯甲酸钠的保鲜剂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苯甲酸钠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果。[方法]在基本保鲜剂成分(20 g/L蔗糖1、50 mg/L 8-羟基喹啉)的基础上添加苯甲酸钠进行瓶插处理,根据其保鲜效果筛选最佳苯甲酸钠浓度。[结果]用添加苯甲酸钠的保鲜液能延长百合切花瓶插寿命,增加花枝鲜样质量和花瓣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脯氨酸积累,延迟花瓣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增加。[结论]研究表明,添加苯甲酸钠能有效延长百合切花瓶插的时间,提高切花的品质,其中20 g/L蔗糖+150 mg/L 8-羟基喹啉+16 mg/L苯甲酸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ClO2为消毒剂处理猪粪污水,研究了ClO2质量浓度对污水中COD值、总细菌去除率、大肠杆菌去除率的影响和反应时间对ClO2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ClO2质量浓度为7mg/L,室温条件下反应30min,对COD值的影响为增加33mg/L,对总细菌去除率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4%和99.8%。  相似文献   

15.
应用臭氧与二氧化氯对活体泥蚶和牡蛎进行微生物净化处理。首先对泥蚶和牡蛎进行暂养吐泥,每5 h换水一次,收集排泄物经离心计算相对吐泥量;臭氧净化处理浓度分别为0.4、0.8、1.6 mg/L,二氧化氯浓度分别为5、10、20 mg/L。结果表明:经5 h暂养吐泥即基本完成;用臭氧浓度0.4~1.6 mg/L或二氧化氯浓度5~20 mg/L净化处理24 h,细菌总数减少90%左右,大肠菌群与致病菌则由净化前的超标变成净化后的全面达标;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与牡蛎在5 ℃的条件下保存,10 d以内存活率为100%,净化处理后的泥蚶保存10 d再进行微生物检测依然达标。得出简便可行的净化工艺流程为:暂养吐泥5 h,再用0.4 mg/L臭氧净化24 h,然后用尼龙袋密封在5 ℃条件下保存。  相似文献   

16.
优氯净对皱纹盘鲍的毒性及消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优氯净(成分为有效氯)在水中的衰减、对主要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和对稚鲍的毒性及杀菌作用。结果表明,有效氯浓度在海水中的衰减速度遵循有效氯含量-时间幂指数关系:C=at^-b(a,b>0)。优氯净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能有效地去除氨氮、亚硝酸氮及降低化学耗氧量。pH为8.01时,优氯净对稚鲍的24、48、72、96h的LC50分别为5.75、2.90、2.00、1.71mg/L(有效氯),0.5、2h的LC50为52.72、22.80mg/L(有效氯)。pH对优氯净的毒性大小有很大的影响。优氯净作用1、4、12h时,杀死90%以上育鲍海水中细菌的最低有效氯量分别为5.52、3.79、1.36mg/L。建议单独用10mg/L的有效氯浓度对育鲍水体进行消毒。如果对鲍鱼和水体一并消毒,就必须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次氯酸钠对植物组培苗污染的防治效果。[方法]以马铃薯和切花菊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MS培养基中分别加入5、10、20、30和40 mg/L次氯酸钠,分析抑菌剂次氯酸钠对组培苗枯草杆菌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经过2~3次转接后,5和10 mg/L次氯酸钠对马铃薯和切花菊组培苗的抑菌效果较好,该浓度处理组2种组培苗均未出现污染,且苗木生长较好,但随着浓度的升高次氯酸钠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综合分析认为,次氯酸钠浓度在5~10 mg/L之间是防治马铃薯和切花菊组培苗污染的适宜浓度,可达到消除污染目的,其中适宜的转接周期为5~6 d。[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利用次氯酸钠消除枯草杆菌、防治马铃薯及切花菊组培苗污染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配方对切花木门百合的保鲜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糖30 g/L+柠檬酸400 mg/L+苯甲酰钠500 mg/L+赤霉素200 mg/L对延缓其衰老效果最好,在实际应用中结合物理措施能较好地延长切花木门百合的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19.
焦凌霞  李刚  李彬彬  肖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70-5371,5379
在4℃冷藏条件下,对分别存放在杀菌冰箱和普通冰箱中的新鲜生菜的细菌总数、汁液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冰箱相比,杀菌冰箱杀菌效果显著,能降低生菜汁液含量损失,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减缓维生素C的氧化速率;存放10天后,杀菌冰箱中冷藏生菜的感官质量明显优于普通冰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