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放牧对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青海湖北岸高寒草原连续3年放牧控制试验,研究了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暖季和冷季放牧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均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禾本科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与群落地上生物量的一致;中度放牧对暖季放牧草地植被的影响程度高于冷季放牧草地;围栏封育区和冷季重度放牧草地的优势种均为紫花针茅(Stipapurpurea)和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暖季放牧各放牧小区和冷季放牧草地轻度和中度放牧处理优势种均为紫花针茅和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暖季放牧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冷季放牧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多样性指数在暖、冷季放牧草地均以重度放牧区最高。  相似文献   

2.
季节牧场(冷季牧场和暖季牧场)面积是载畜量计算的重要指标,对于草畜平衡季节动态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Landsat 8影像构建5种对植被扰动敏感的植被指数(NBR、CSI、NBR2、NDMI和NDVI),通过5种植被指数对青藏高原地区两类最主要的高寒草地(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季节牧场可利用面积进行识别,并通过区分度(M)和分类精度定量评价各指数识别季节牧场的能力。结果表明:1)受到放牧家畜的啃食和践踏等干扰,在暖季放牧末期,冷季牧场和暖季牧场光谱差异明显;2)5种植被指数均能很好地区分高寒草地的季节牧场,M值均高于2.38,总体精度均高于87.33%;3)基于近红外(NIR)和短波红外(SWIR2)波段构建的NBR指数对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季节牧场分类效果最好,总体精度均高于93.33%,Kappa系数均大于0.83。  相似文献   

3.
玉树州中部天然草地载畜量调查与草食畜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宏义 《青海草业》2005,14(2):48-50
通过对玉树州中部12个乡天然草地载畜量的调查,发现牲畜超载,草地退化严重。建议通过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天然草地改良,家畜品种改良,人工种草,实现草畜平衡,使退化草地得到休养生息,恢复草地自然调节功能,从而达到草地生态保护与畜牧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三江源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三江源地区当前草地畜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讨论了草畜耦合技术与三江源生态畜牧业的关系,以及以草定畜、草畜耦合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季节性放牧对草地植物多样性与功能群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  刘振恒  邓蕾  武高林 《草业科学》2016,33(7):1403-1409
针对放牧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比较暖季放牧(6月-10月)和冷季放牧(11月-翌年5月)下典型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特征的变化,分析了高寒草地植物群落对季节性放牧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暖季放牧草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92,均匀度指数为0.78,明显高于冷季放牧草地的1.81和0.74,而冷季放牧草地的丰富度指数为17.45,高于暖季放牧草地的16.45。冷季放牧草地的地上生物量为246.61 g·m~(-2),莎草类和豆科类功能群的生物量比例分别为66.85%和15.86%,其值均高于暖季放牧草地。暖季放牧草地植物总密度为2 064株·m~(-2),明显高于冷季放牧草地的1 394株·m~(-2)。合理的放牧强度下,暖季放牧相比冷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的维持,但冷季放牧草地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科学评估三江源区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是有效开展草地资源利用和实施生态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其核心区是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家公园以外的传统利用区是当地牧民维持生计的重要支撑区。本研究基于GLOPEM-CEVSA模型,模拟了1981–2018年三江源区草地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析了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结果表明,近40年三江源区平均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别为852.56和1 357.14 kg·hm-2,草地的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62.82%,且呈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的分布特点,国家公园3个园区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在61.92%~66.42%。除国家公园所在县域及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的唐古拉山乡外,东、南部各县仍有约35%的气候潜力,即505.53 kg·hm-2的草料潜力和每公顷0.44标准羊单位(SU·hm-2)的载畜潜力。因此,建议在东、南部水热条件较好地区,合理开展退化草地修复工作,提高...  相似文献   

7.
科学评估三江源区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是有效开展草地资源利用和实施生态保护的基础和前提,对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藏高原高寒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其核心区是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国家公园以外的传统利用区是当地牧民维持生计的重要支撑区。本研究基于GLOPEM-CEVSA模型,模拟了1981–2018年三江源区草地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析了草地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及载畜能力。结果表明,近40年三江源区平均现实产草量和气候产草量分别为852.56和1 357.14 kg·hm-2,草地的平均气候资源利用率为62.82%,且呈西北部较高东南部较低的分布特点,国家公园3个园区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在61.92%~66.42%。除国家公园所在县域及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的唐古拉山乡外,东、南部各县仍有约35%的气候潜力,即505.53 kg·hm-2的草料潜力和每公顷0.44标准羊单位(SU·hm-2)的载畜潜力。因此,建议在东、南部水热条件较好地区,合理开展退化草地修复工作,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畜平衡情况,试验通过对该地区2019年饲草料资源和畜禽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 635—2015)为测算依据,根据《苏尼特右旗2019年夏季牧业普查资料》《苏尼特右旗2019年国民经济统计提要》和《苏尼特右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资料,统计畜牧饲草需求量,利用草场载畜量、饲草量核算可载畜量了解当地草畜平衡情况。结果表明:全旗2019年暖季草场适宜载畜量为110.41万羊单位,冷季草场适宜载畜量为38.81万羊单位,暖季全旗超载10.42万羊单位,冷季全旗超载42.11万羊单位;全旗2019年饲草需求量为64.16万t,全旗天然草场饲草料缺口总计21.43万t,缺口量达畜牧饲草需求量的33.15%。说明整个苏尼特右旗草畜不平衡情况较为明显,需要合理规划农牧业发展,增加饲草料供应量,实现草畜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甘南牧区草地生产力与载畜量时空动态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5~2007年每日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和草地地上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与实际载畜量资料,建立甘南州草地生物量与可食牧草量遥感监测模型、不同季节放牧草场的理论载畜量模型和草畜平衡监测模型,分析天然草地的生产力与载畜量的时空动态平衡状况与调控对策。结果表明,甘南州全年总可食牧草的鲜草产量为61.9亿kg,其中暖季草场、冷季草场和全年草场的可食牧草产量分别占总可食牧草产量的35%、24%和42%。全州的理论载畜量为689.5万羊单位,冷季牧场和全年草场的超载率分别为82%和84%,而暖季草场欠载率为37%,全州草地的超载率为26%。如果保持现有的家畜数量不减,则全年需要补给牧草约26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42%。如果将农牧区和纯牧区的超载量分别降低50%和80%,则需要补给牧草13亿kg和5.2亿kg,补饲量占全州天然草地提供牧草量的21%和8.4%。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牧草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产气法测定冷暖两季牧草常规营养含量及体外产气指标;选用3头装瘘管的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天然牧草体外产气测定,并核定草场载畜量。结果表明:冷暖两季可食产草量较1988年下降;暖季垂穗披碱草草场型牧草具有最高产气量,不同草地类型产气量有差别,产气速率趋同;河南县天然牧草的数量、DCP、ME载畜量分别为209.9、185.4、354.7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草场草畜营养平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牧草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产气法测定冷暖两季牧草常规营养含量及体外产气指标;选用3头装瘘管的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天然牧草体外产气测定,并核定草场载畜量。结果表明:冷暖两季可食产草量较1988年下降;暖季垂穗披碱草草场型牧草具有最高产气量,不同草地类型产气量有差别,产气速率趋同;河南县天然牧草的数量、DCP、ME载畜量分别为209.9、185.4、354.7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为估算2019年盛草期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甸产量及理论载畜量,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实测产量数据建立玉树州高寒草甸产量遥感估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玉树州高寒草甸面积可利用系数、草地可食植物系数和牧草采食率等建立理论载畜量估算模型.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通过化学分析和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测定西藏高寒草地冷暖季牧草的化学成分和产气量,研究西藏高寒草地牧草对牦牛的营养价值及养分可提供量。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试验处理为4种采自当雄和那曲的暖季牧草和冷季牧草,分别记为当雄暖季牧草、当雄冷季牧草、那曲暖季牧草和那曲冷季牧草。人工瘤胃产气法的瘤胃液供体动物为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大通牦牛。结果表明:4种牧草间粗脂肪(EE)、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洗剂不溶蛋白(ADIC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洗剂不溶蛋白(NDICP)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无论是来源于当雄还是那曲,暖季牧草的DM、CP、Ash和NDICP含量均显著高于冷季牧草(P<0.05),而CF、NDF和ADF含量显著低于冷季牧草(P<0.05),表明暖季牧草的营养价值高于冷季牧草。西藏高寒草地每公顷暖季牧草的干草、OM、CP、总消化养分(TDN)和代谢能(ME)产量分别为629.7 kg、519.9 kg、111.9 kg、354.1 kg和5 666.4 MJ;每公顷冷季牧草的干草、OM、CP、TDN和ME产量分别为3 001.6 kg、2 547.9 kg、432.9 kg、1 709.3 kg和25 542.0 M J。根据西藏全区高寒草地面积和每公顷牧草营养物质产量,估测出全区干草、OM、CP、TDN和ME年产总量分别为1 899.9万t、1 591.5万t、304.7万t、1 075.4万t和1 661.5亿MJ。全区高寒草地每年提供给家畜采食的牧草量可以满足2 814.7万个绵羊单位的全年消耗。  相似文献   

14.
玉树州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草原作为玉树州土地资源的主体,又是江河源上游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受全球性气候变暖、变干等自然因素和超载过牧、滥采滥伐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玉树州草原严重退化面积逐年增加,草原鼠害泛滥成灾。搞好玉树天然草地生态资源的保护,对全州乃至全国生态环境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RUE和NDVI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退化和恢复状况,基于降水利用效率(RUE)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江源区15年(2001~2015)的生长季最大NDVI数据(NDVImax)及同期65个气象站的年降水量数据为基础数据,计算每个像元的RUENDVI及其变化趋势,综合评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退化、改善趋势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近15年三江源区草地生态呈明显好转态势,草地退化面积仅占三江源区总面积的5.85%;(2)从空间分布上地退化主要分布在三江源区中东部,呈明显的西北—东南条带状分布。在三江源区东部,草地退化呈点状分布格局;(3)三江源区RUENDVI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NDVImax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基于RUE和NDVI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简单易获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仅利用RUE变化趋势指标引起的误判,研究结果为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管理和进一步的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管理草地,及时准确掌握草原产草量信息和载畜平衡状况,对保障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6年5-9月青海的MODIS NDVI、EVI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按草地类型分别建立可食草鲜草产量的估算模型,通过比较基于NDVI和EVI建立的不同产草量估算模型的精度,选出了各类型草地的最优估产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类型草地的干草产量,并结合畜牧业统计数据估算了青海牧区和半牧区各县(市)的载畜平衡情况。结果表明,1)基于NDVI的可食鲜草产量估算模型精度普遍高于基于EVI的模型,但各类型草地的最优估算模型不同。2)2016年青海省草原干草总产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干草单产在1 200kg·hm-2以上的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的禾草草原和高寒草原,干草单产在300kg·hm-2以下的草地主要分布于北部的高寒荒漠以及西部的盐生草甸和高寒草原。对总产草量贡献最大的为高寒草甸,占70.35%。3)2016年青海省29个半牧区和牧区的县(市)中,有21个县(市)为载畜平衡或载畜不足,8个县(市)为超载,并且载畜平衡状况与存栏牲畜密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玛多县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对草畜平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源区玛多县为研究区域,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调查了县域内藏野驴、藏原羚、岩羊等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的种群数量,利用降尺度算法生成了2016年玛多县30 m空间分辨率的产草量数据,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在内的草畜平衡状况,分析了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对玛多县草畜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飞行样带内种群密度,推算了玛多县内大型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分别与统计数据、暖季调查结果对比验证,估算出2017年冷季藏野驴、藏原羚和岩羊分别为1.71、1.60和0.93万匹(只),家牦牛、藏羊和马分别为7.08、10.22、0.12万头(匹、只),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总计47.5万羊单位,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羊单位数量与家畜羊单位数量之比为1∶4.5;2)仅考虑饲养家畜,载畜压力指数为1.13,表明草地略微超载;在综合考虑饲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情况下,载畜压力指数为1.38,表明草地中度超载;3)若没有将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纳入草畜平衡核算体系内,载畜压力将被低估22%。超载过牧是造成玛多县草地退化一个主要驱动因素,需人工补饲7.90万t干草或减畜30%才能维持草畜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历史上被称为"中华水塔".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急剧增加以及草场牲畜超载过牧、鼠虫危害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严重,甚至形成大面积次生裸地"黑土滩"."黑土滩"的形成加速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威胁着本地区广大牧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威胁着"中华水塔"的环境安全,威胁着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生态平衡.开展退化草地成因机制研究对三江源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具有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典型的玉树州称多县清水河乡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土壤养分以及草地退化成因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推行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季节性畜牧业,有效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防治家畜营养代谢疾病,提高体系生产力水平,制定针对性的补饲措施。2011年4月、7月,采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果青牧场冷暖两季05 cm、55 cm、510 cm土壤、可食牧草,应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与牧草中的铜、铁含量。结果:冷、暖两季土壤平均铁含量处于丰盈状态(17 377.710 cm土壤、可食牧草,应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与牧草中的铜、铁含量。结果:冷、暖两季土壤平均铁含量处于丰盈状态(17 377.725 688.29 mg/kg),平均铜含量处于缺乏状态,且暖季大于冷季(025 688.29 mg/kg),平均铜含量处于缺乏状态,且暖季大于冷季(05 cm,2.60 vs 2.45 mg/g;55 cm,2.60 vs 2.45 mg/g;510 cm,2.89 vs 2.73 mg/kg);牧草平均铁含量冷季大于暖季(1 115.84 vs 372.00mg/kg),平均铜含量暖季大于冷季(0.66 vs 0.44 mg/kg)。  相似文献   

20.
伊犁河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畜平衡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河谷新源县10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人工饲草生产、生产经营效益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半定居家庭牧场在不同经营方式下饲草料供应量和牲畜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天然草地生产力和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规模决定牧民的收入;达到草畜平衡的家庭牧场单位牲畜的生产效率更高。通过对夏牧场实施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将春秋牧场利用天数由现在的125天缩短到95天,以解决夏牧场局部退化和春秋牧场超载问题;通过扩大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增加饲草来源,冷季舍饲时间由现在的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