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处的环境,同时也很适合杂菌的生长,加之食用菌培养基营养丰富,也为杂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选择适宜的菌草代替常规的栽培料可以提高食用菌子实体的产量,改善食用菌的品质,有利于提升食用菌的可食药用性价值,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本文从内因和外因(环境)两方面阐明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宜的生长条件可以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总结了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的栽培品种、栽培模式、生产方式等最新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出现的一些问题,对今后以草代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用菌生长发育的气象条件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不但需要良好的生物环境(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环境)、充足的养分(包括碳、氮、无机盐和生长素类)、并保证营养平衡(如适当的碳氮比例),同时,温度、湿度、氧和二氧化碳,光...  相似文献   

4.
吴梅 《新农业》2006,(10):52-52
了解食用菌生长发育对营养及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栽培过程中,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科学种菇,才能获得高产,增加收益。 1.食用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碳素、氮素、矿质元素和生长素是食用菌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木材、木屑等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食用菌需要的碳素营养;麦麸、米糠、豆饼粉、玉米粉、尿素等含有丰富的氮素,是食用菌需要的氮素营养。在配制培养料时,必须注意碳素与氮素的比例。食用菌还需要微量的磷、钙、镁、钾、锌、钼等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一般在栽培料中就有。另外,食用菌生长发育中还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如维生素…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食用菌生长所需最佳环境,提高菌菇品质,分析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食用菌生产测控系统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通过与没有相应智能控制系统的菇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传输、分析、控制性能可靠,可根据室外气温、风向和相对湿度,根据杏鲍菇不同的生长阶段控制菇房温度、湿度、CO1浓度,较人工操作更加稳定,提高菌菇生长标准化水平,提高劳动生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管理用工和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生产中相对湿度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荷兰AEM公司生产的食用菌环控系统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的环境进行调控,通过对杏鲍菇整个生育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了不同相对湿度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相对湿度对杏鲍菇生长过程具有显著影响;菌丝恢复速度随着生长环境中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加快;原基数目随着生长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子实体生长过程在相对湿度为91%~93%时最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原来分散式的食用菌种植正逐步被取代,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下的操作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对食用菌生长机制的研究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影响因子被证明与食用菌的生长过程息息相关。但其中大部分是关于食用菌所需营养物质的研究,对于环境因子的研究较少。1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一直是人们擅长的事情,对于菌类认识改造的也是这  相似文献   

8.
<正>食用菌是一类有机营养保健的绿色食品,属大型真菌类。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们消费增长的需求,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适合在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害虫和杂菌在食用菌的栽培和制种过程中出现。据不完全统计病虫危害可造成减产25%左右,严重时甚至绝收。然而食用菌不易治愈,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食用菌病更注重治疗为主的原则。一、杂菌的控制1.菌种的控制应选用优质、高产的品种在菌种制作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9.
曲洋 《油气储运》2005,(1):30-31
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遭受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侵染,使其菌丝体或子实体正常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干扰和抑制,导致生长发育缓慢、畸形、枯萎甚至死亡等生理、组织及形态上的异常现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对此.称之为食用菌病害。而在生长过程中,因受机械损伤或昆虫(不包括病原线虫)和人为活动的伤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及结果,不属于病害范畴。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属大型真菌类,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同样适合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生长繁殖,食用菌病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的方针。多种防治措施的协调运用,才能起到综合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食用菌实施生长环境控制的系统软硬件设计要点,合理给出系统运行控制的具体技术运用措施。方法:通过构建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网络体系结构,确保实现针对食用菌生长空间条件因素的准确控制目标,促进食用菌的产能提升。结果:食用菌生长的空间环境条件因素重点包含空间湿度、空间温度以及光照强度等组成部分,技术人员针对传感监测仪器应当进行科学的优化设计,全面消除监测数据结论的误差。结论:智能传感器的自动监测控制手段有益于技术人员准确评估食用菌的生长空间条件变化状况,因此体现了智能控制手段普及运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食用菌菌渣循环利用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食用菌第一生产大国,拥有大量的食用菌废弃物资源,但当前食用菌菌渣利用率较低,造成乡村污染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开展菌渣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与合理开发模式研发,尤其要建立并完善农田秸秆菌业循环生产体系,通过菌渣还田、有机与无机肥的科学施肥等技术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是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主要论述食用菌渣循环利用技术方式以及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评价指标,以深入探讨菌渣回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影响及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新兴产业视角下的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宁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8):859-861
文章分析了广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政府服务指导机构、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培植龙头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等促进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施肥技术对耳林生长量的影响,探索耳林施肥的经济效益,为全县经营栎树,缩短耳林轮伐期,提高耳林质量,增加黑木耳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汞、铅、砷、镉、铜等重金属在食用菌栽培中的富集情况,以及对食用菌生长、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食用菌对汞、铅、硒等重金属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富集现象,但是随着重金属浓度增大,对食用菌生长抑制作用增大,从而降低了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食用菌的抗氧化系统是抵抗重金属胁迫的重要机制,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玉米芯在平菇、金针菇、猴头和灵芝4种主要食药用菌栽培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综述。表明玉米芯作为营养丰富的农业生产废弃物能够满足多数食药用菌的营养生长需求,部分成品指标优于传统的栽培料,可以作为主要栽培原料用于生产中。为玉米芯在食药用菌中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棉花基质育苗的本土化应用技术问题,通过以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与河沙、草炭不同配比的配方,在田间和室内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按棉籽壳料渣、河沙和草炭的体积比为6∶3∶1的配方3,其三叶期单株干物质质量和单株叶面积分别比江西高安生产商品基质增加48.4%和73.5%;其育苗成苗率、移栽成活率和实收籽棉产量与对照基质育苗移栽无明显差异;育苗后的基质可还田作肥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实现了棉副产品的综合和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后的棉籽壳料渣是一种取材方便、节本省工和环保的棉花育苗基质材料,在棉区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菇房环境对食用菌生长的影响很大,由工人根据食用菌的形态特征来判断菇房环境是否适宜,会由于个体主观差异或人为因素不能及时判断,造成菇房环境调节滞后,影响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以杏鲍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获取杏鲍菇形态特征的蚁群算法改进的模糊C均值(FCM)聚类分割算法,该算法能够针对杏鲍菇生产中获取的图像,进行有效地分割,从而满足自动获取杏鲍菇形态特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食用菌的生产与栽培过程中,防治食用菌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利用农、化、理、生等进行综合技术防治,以促进食用菌健壮生长,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及行业的发展。随着食用菌的高速发展,食用菌的原料稀缺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培养食用菌所用原料的来源、筛选和开发成为我国食品及农业等领域众多学者的主要关注点及研究方向。农林废弃物有着广泛的来源,如茶叶、果蔬、农林秸秆的加工副产品,并且其种类也众多,因此,农林废弃物是培养食用菌良好的基质。用农林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一方面可以缓解食用菌的原料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果蔬等农作物加工副产品随意处置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压力,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本文拟针对近几年来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进行综述,分析培养食用菌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对农林废弃物培养食用菌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