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淹没水深对多年生草本植物狗牙根和牛鞭草生长、根系总蛋白及酶活性的影响,为三峡水库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2014年11月至次年5月,在重庆市开县渠口镇三峡水库消落带采用原位试验:塑料容器规格20 cm×30 cm×30 cm,生长良好的牛鞭草和狗牙根采自三峡水库消落带,带根移栽,淹没水深0、2、5、15 m,淹没时间30、60、180 d,在植物取样当天测定水环境指标,比较其高度、盖度、萌芽数及根系总蛋白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抗氧化酶活性,并分析根系总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与未淹没(0 m)植物相比,淹水处理导致牛鞭草和狗牙根植物高度、盖度、萌芽数、生物量、根系总蛋白和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过氧化酶活性显著上升;随着水淹深度的增加,除根系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外,牛鞭草和狗牙根的高度、盖度、萌芽数及根系总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根系丙二醛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正相关。水淹处理改变了根系总蛋白和抗氧化酶之间的相关性,淹没水深15 m组,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小。根系抗氧化酶活性的相关系数也有差异,狗牙根的相关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海藻提取液对水培生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用不同稀释倍数的海藻提取液(S-300、S-500、S-800)对水培生菜进行叶面喷施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CK),测定水培生菜的生长指标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S-500组水培生菜的株高、茎粗及最大根长均高于CK组(P>0.05),叶片数目显著高于CK组(P<0.05);根冠比显著高于CK组17.2%(P<0.05);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及花青素含量分别比CK组高37.2%、27.3%、75.2%和131.1%(P<0.05),硝酸盐含量相比CK组降低19.5%;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分别提高29.3%、20.8%和91.8%;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136.6%和130.4%。综上,海藻提取液对水培生菜生长发育、品质特征及抗氧化酶活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稀释500倍的海藻提取液对水培生菜促生长及品质提高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绿狐尾藻对不同铵硝配比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高氨养殖废水中一定比例的硝态氮对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在总氮浓度为15 mmol/L的条件下,以纯铵处理为对照(CK),设置NH+4∶NO-3=3∶1(以N3∶1表示)和NH+4∶NO-3=1∶1(以N1∶1表示)两个处理,研究绿狐尾藻对不同铵硝配比的生理响应。结果显示,培养至第21天,N1∶1处理的相对生物量和相对茎高分别为13.17 g和35.31 cm,显著低于N3∶1(19.59 g,41.78 cm)和CK组(17.82 g, 38.82 cm)(P<0.05)。不同处理下叶片中的氮含量为50.38~58.82 mg/g,显著高于茎中氮含量26.96~35.42 mg/g;但叶片中磷含量5.17~7.38 mg/g显著低于茎中的磷含量8.44~9.88 mg/g(P<0.05)。培养至第21天时,CK、N3∶1、N1∶1处理之间的叶片磷含量(6.76、7.06、7.38 mg/g)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现为N1∶1> N3∶1>CK。N1∶1和N3∶1处理叶片(7.03、6.75 mg/g)和茎中(6.43、5.04 mg/g)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CK(3.58、3.27 mg/g)(P<0.05)。N1∶1处理叶片和茎中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和N3∶1处理(P<0.05)。研究表明,当处理中添加少量或不添加硝态氮时,有利于绿狐尾藻生长和生物量增加;当处理中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时,植株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同时吸收磷的能力增强。绿狐尾藻在不同铵硝配比的水体中均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和较强的氮磷吸收能力,该结果为绿狐尾藻高效净化不同来源的养殖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研究水淹持续时间、水淹深度对消落带土壤有机氮和无机氮形态及其含量的影响,为准确预测消落带土壤氮形态及其含量的演变趋势提供支撑。在重庆市开州区渠口镇三峡水库消落带,通过原位浮台装置,将盛有消落带土壤的试验组塑料盆悬挂于水深2、5和15 m处,水淹60、180 d,出露180 d,再次水淹180d;对照组塑料盆置于原位浮台上。结果表明:水淹处理的土壤pH高于对照组,土壤氮形态及含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淹环境会导致消落带土壤不同形态氮之间发生相互转化,对照组土壤全氮、酸解全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均值分别为(1 188.11±83.46)、(702.79±154.81)、(170.78±70.86) mg/kg,水淹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1 287.25±15.93) mg/kg、酸解全氮含量(872.04±20.73) mg/kg,氨基糖态氮含量均值(148.13±18.99) mg/kg;随着水淹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酸解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氨基糖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淹-出露-再水淹会导致消落带土壤碳、氮等营养元素的流失,再次水淹180 d,消落带土壤全碳、全氮、酸解氨态氮、氨基糖态氮、硝态氮含量低于对照组;消落带土壤氮的形态相互转化过程受土壤酶活性及水淹环境(光照和水温等)的影响,土壤脲酶与全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氨态氮、硝态氮显著正相关,与非酸解氮显著负相关。硝酸还原酶与全氮、酸解全氮显著负相关;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酸解全氮、氨基酸氮和酸解氨态氮显著正相关,羟胺还原酶活性与硝态氮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氮、磷加富条件下条斑紫菜生长、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和生化组成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添加氮时可促进组织氮的积累,包括游离氨基酸、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在内的可溶性蛋白的合成,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但对生长、最大光合作用、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单独添加磷时,显著促进生长和光合作用,增加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但对各光合色素、组织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无显著影响。同时加富氮和磷时,除显著降低可溶性糖的含量外,对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促增长影响,其中游离氨基酸和藻红蛋白的含量增加尤为突出。试验还揭示了条斑紫菜生长与光合作用、组织氮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绿素a含量与其他色素含量之间正相关关系,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之间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同时解除氮、磷限制,可以促进条斑紫菜快速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条斑紫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不同病害海带叶片颜色和生化组分的差异及二者间的关系,分别对患点状白烂病、绿烂病和卷曲病3种病害海带的颜色指标(明度、红绿色度、黄蓝色度、褐度、色泽饱和度和色调角)和生化组分含量(含水率、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和褐藻酸盐)进行了差异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探索。结果表明:3种病害海带的总色差值ΔE为7.41~15.24,明度、红绿色度、黄蓝色度和色泽饱和度等颜色指标差异显著(P<0.05),其中红绿色度的变异系数最高,为48.18%。绿烂病海带红绿色度最低,明度、黄蓝色度和色泽饱和度最高;卷曲病海带与之相反,红绿色度最高,明度、黄蓝色度和色泽饱和度最低;点状白烂病海带各颜色指标介于二者之间。3种病害海带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22.08%。点状白烂病海带的叶绿素a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绿烂病海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卷曲病海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3种病害海带基于颜色指标和生化组分含量的综合判别率分别为78.90%和100.00%。绿烂病海带的红绿色度与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7.
以一株黄斑病致病菌Vibrio mediterranei 117-T6感染坛紫菜的自由丝状体,研究了环境因子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及其最易感条件,检测了该条件下V. mediterranei 117-T6引发的坛紫菜丝状体的抗氧化酶(SOD、POD)活性以及藻胆蛋白、叶绿素a(Chl. a)、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V. mediterranei117-T6的最优生长条件为30°C、pH 7.0、盐度20,最易感条件为30°C、pH 6.0、盐度20。在易感条件下培养12 h后,感染组坛紫菜丝状体的SOD和POD的活性,藻胆蛋白、可溶性蛋白以及游离Pro含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含量峰值出现在6 h,显著高于对照组;在24 h后,感染组的Chl. a含量达到峰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短期内弧菌感染虽然可以刺激坛紫菜丝状体产生胁迫应激反应,但是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致病菌感染引发的藻体内活性氧及渗透压胁迫加剧,最终导致紫菜死亡。高温和酸化等不良的环境会加剧V. mediterranei 117-T6引发的坛紫菜黄斑病的恶化,其作用程度依次为温度、pH和盐度。  相似文献   

8.
海水浊度升高是导致海草床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3个月的室内实验,研究了不同水体浊度[2 (对照)、10、20、30和40 NTU]对鳗草存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月后,鳗草植株的存活率随水体浊度升高呈现逐渐降低趋势,10~40 NTU处理组植株存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至40 NTU处理组,植株存活率仅为对照组的56.1%;随水体浊度升高,植株的生长速率和生产力亦呈现下降趋势,至40 NTU处理组,植株茎节延伸速率和叶片延伸速率达到最小值,分别下降至对照组的48.9%和61.6%,地上生产力和地下生产力与对照组相比下降了64.6%和78.8%;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期浊度胁迫主要是通过影响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进而对植株生长存活产生负面影响。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水体浊度增加而逐渐下降,10~40 NTU处理组植株碳水化合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浊度升高处理组植株地上组织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组降低了20.2%~74.7%。研究表明,水体浊度长期升高导致鳗草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显著下降,对鳗草的生长存活不利。本研究为阐明鳗草海草床退化机理和选划适宜修复区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硝氮(NO_3~--N)、氨氮(NH_4~+-N)和尿素氮(Urea)3种氮(N)源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把幼苗分别置于不同N源浓度中培养24 d,而后测定藻体的生长和生化组成含量。结果显示,不同N源和N浓度对幼苗的生长和部分生化组成有显著影响。3种N源加富均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和组织N的增加,相对生长速率随着N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浓度为25~150μmol/L组中,幼苗的组织N增加量接近或超过每天以最大速率生长的N需求(0.032%/d);在浓度为50μmol/L时,相对生长速率达到最大值,Urea组的最大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低于NO_3~--N和NH_4~+-N组;在浓度为10、25μmol/L时,NH_4~+-N组幼苗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相同浓度下的NO_3~--N组,而在浓度为50~150μmol/L时则相反。除了最高浓度组(150μmol/L),随着N浓度的升高,幼苗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组织N含量逐渐增加,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在相同N浓度下,NO_3~--N加富幼苗的可溶性糖、叶绿素a和叶绿素c含量最高,NH_4~+-N加富时,可溶性蛋白和组织N含量最高,而Urea加富下墨角藻黄素含量最高。当NH_4~+-N浓度增加至150μmol/L时,幼苗的生长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最大。研究表明,将培养水体中NO_3~--N加富至50~150μmol/L或NH_4~+-N加富至25~100μmol/L时,可有效促进半叶马尾藻幼苗的生长、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为室内幼苗顺利度夏培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波吉卵囊藻对重金属铬的耐受性,向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铬酸钾,铬(Ⅵ)浓度依次为:0、2.5、5.0、7.5、10.0、12.5、15.0 mg/L。每天定时测定波吉卵囊藻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以及藻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波吉卵囊藻在铬浓度≤5.0 mg/L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和蛋白含量均增加,且高于空白对照组指标;波吉卵囊藻在铬离子浓度5.0~7.5 mg/L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藻细胞密度增多,叶绿素a含量增加;铬离子浓度≤7.5 mg/L时,蛋白含量随着铬离子浓度的增加;也相应增加;波吉卵囊藻在铬离子浓度10.0 mg/L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藻细胞密度不变,叶绿素a含量与蛋白含量增加显著小于空白组。实验得出低浓度铬(Ⅵ)(≤5.0 mg/L)能够促进波吉卵囊藻生长,提高藻胆蛋白和叶绿素a含量,当铬(Ⅵ)浓度超过7.5 mg/L时,藻胆蛋白含量降低,波吉卵囊藻生长受到抑制,并且随着铬离子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大;总体而言,铬离子对波吉卵囊藻生长表现为双重作用,波吉卵囊藻对铬有一定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监测苦草生长过程中根系及沉积物中磷含量和形态的时空变化,探讨苦草根系在生长过程中对沉积物磷时空分布的影响。聚乙烯塑料桶中铺设沉积物为暴发水华水体的底泥,厚度10cm,干重4 821.00g,底泥铺设完毕后缓慢注入100L水(TP 0.02mg/L)。试验桶种植2g苦草休眠芽。沉积物样品磷形态分析采用国际通用的SMT法,在采集沉积物同时采集苦草样品,测定根系生长情况及根系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苦草在生长过程中能降低沉积物各层总磷(TP)、NaOH提取磷(NaOH-P)、HCl提取磷(HCl-P)、无机磷(IP)和有机磷(OP)的含量,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的下降速率为:NaOH-PHCl-PIP=OP;随着苦草根系的生长,在苦草根系分布区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含量明显低于非根系分布区。苦草根系通过对环境因子氧化还原电位和pH的改变从而影响根系周围沉积物磷的含量,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含量随着苦草根系面积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研究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对淹水水位及持续时间的生态响应,明确鄱阳湖湿地植物在洪水胁迫下的生存策略。2015年,模拟野外淹水状况,比较了不同水深(未淹水、部分淹水、完全淹水)、不同淹水持续时间(50 d、100 d)条件下灰化苔草的生长、分株及物质分配等的变化情况。总生物量随着水位上升及淹水持续时间延长而下降,水位、淹水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总生物量均产生极显著影响,淹水会显著降低灰化苔草总生物量,且这种影响随着水位上升及淹水持续时间延长更加明显。淹水显著降低了株高、减少了分株数,退水后分株数因为"秋草"现象有所上升。生物量分配方面,叶、根状茎分配比上升,不定根分配比下降。虽然淹水抑制了灰化苔草的生长,但整个试验期间无植株死亡。灰化苔草通过调整自身生长来适应淹水的胁迫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筛选出能够耐受高浓度氨氮的沉水植物,构建有效的生态系统并改善湖泊水质,对黑臭水体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探讨了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小茨藻(Najas minor)5种沉水植物对氨氮的耐受性,每种沉水植物均设置氨氮浓度为0、4、8、12、16 mg/L共计5个梯度,研究其生长情况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16 mg/L氨氮持续胁迫至第14天时,苦草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的生成受到抑制作用逐渐加大,4、8、12、16 mg/L氨氮试验组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第14天比第7天分别减少44%、57%、16%和39%,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减少62%、24%、29%和49%,而MDA含量在第14天分别显著降低为第7天的35%、7%、65%和41%,表明苦草未受到不可逆伤害。在4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第14天时,穗花狐尾藻和黑藻的MD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为第7天的207%和178%,小茨藻植株死亡,而金鱼藻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均未有显著变化,且MDA含量显著减少为第7天的80%,表明只有金鱼藻未受到氨氮的不可逆毒害。在8~16 mg/L氨氮持续胁迫下,穗花狐尾藻、黑藻、小茨藻和金鱼藻的植株则全部死亡。研究表明,氨氮浓度≤4 mg/L时,苦草和金鱼藻能够生长;氨氮浓度≤16 mg/L时,苦草能维持较长时间的生存。从耐氨氮和黑臭水体治理过程水质特征考虑,苦草可作为黑臭水体治理中水生态系统构建的先锋沉水植物。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沉水植物对水体磷的富集和生物沉积能力,为湖泊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优势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的沉水植物为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和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Vell)Verdc],每个锥形瓶4~5株,鲜重约1 g;锥形瓶中装有含无机碳和磷的培养液200 mL。外加无机碳为NaHCO_3,添加浓度1.5 mmol/L;无机磷为K_2HPO_4,添加浓度0.1 mg/L。添加药品后溶液的pH值通过1 M的HCl和1 M的NaOH调整到8.2~8.3。试验时间为1周,培养结束后检测植物全磷、植株灰分磷及灰分磷的组成。结果表明:菹草培养12 h后,溶液pH显著上升,pH漂移值显著高于粉绿狐尾藻;无机碳含量低于粉绿狐尾藻培养液,无机碳浓度显著性影响了△pH和溶液最后的无机碳含量,但磷浓度对△pH和无机碳含量无显著影响。无机碳添加和磷水平均显著影响了菹草的灰分总磷,但无机碳的贡献百分比(55.34%)高于磷(26.73%);无机碳添加显著影响了粉绿狐尾藻灰分总磷,而磷水平显著影响植物干重全磷。无机碳和磷浓度均显著影响了2种沉水植物灰分磷中H_2O-P百分比,但无机碳的影响占比更高(菹草46.16%,粉绿狐尾藻75.78%)。在试验处理条件下,2种植物的钙磷均占比最高,能通过降低水体磷含量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底质是沉水植物扎根生长并稳定繁衍的基本条件,不同类型底质物化特性存在差异。为了探究沉水植物大规模引植过程中产生形态学顶端颠倒现象对其恢复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水族缸模拟实验和杭州西湖茅家埠湖区原位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类型底质(湖泥、湖泥+沙子、沙子、黄土)和正反向扦插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长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底质类型对黑藻生物量积累、分蘖数等形态指标影响显著(P<0.05),湖泥中黑藻生长最佳,其增加生物量(6.27 g)、分蘖数(19.8枝)在4种底质中最大;其次为黄土(5.14 g和18.8枝),其能促进植株和根系伸长;叶绿素、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测定结果进一步印证以上结果。各种底质中,反向扦插处理的黑藻分蘖数和根数较正向扦插均有显著减少,尤其是黄土底质中,反向比正向扦插分别减少10.2枝和22.8根,生物量降低2.961 g,但不影响最终形态学上端的形成。西湖茅家埠原位实验表明,在含水率和营养较低的底质中,盆栽黑藻长势相对优于含水率和营养较高底质中的黑藻,且同一底质盆栽于原位时比异位时更有利于生物量积累。建议恢复沉水植被时可以适当改良底质,尤其是物理特性,种植时需区分植物形态学的上下端。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底质的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由桑叶黄酮、栗木单宁和桑叶多糖组成的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肠道健康的影响,实验设计3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0.1%、0.2%复合植物提取物的等氮等脂饲料(J0、J1、J2),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显示,与J0组相比,J2组大口黑鲈的末均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分别显著提高8.34%、11.24%和5.88%;3组大口黑鲈机体粗脂肪、水分、粗灰分、钙和总磷,肥满度、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粗蛋白含量随着复合植物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J0组相比,J2组显著提高5.61%;J1和J2组肝体比显著降低9.10%~10.28%,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白蛋白/球蛋白值显著提高8.28%~12.62%和13.56%~23.73%,J2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降低9.47%,J1和J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血糖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1.25%~46.88%、7.69%~12.54%和20.90%~22.40%;J1和J2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含量呈降低趋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升高趋势;J1和J2组肝脂空泡化程度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滴水观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环境下淹水处理对其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种植滴水观音的花盆置于水箱中,利用水位调节阀调节箱内水位。试验设计为不淹水(对照组,正常浇水)、1/4淹水、2/4淹水、3/4淹水和全淹,分别于淹水后的第10、20、30、40、50天进行各项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显示:1/4淹水处理植株叶绿素荧光参数均高于对照处理,初始荧光产量、最大荧光产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分别为对照的106.6%、104.8%、107.8%、105.0%、153.6%,差异显著(P0.05);2/4淹水、3/4淹水、全淹组初始荧光产量、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均高于对照组,最大荧光产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尤其全淹组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0.4%、36.2%和17.2%。1/4淹水处理可提高滴水观音光合作用,高水位处理则抑制滴水观音生长。  相似文献   

18.

Due to increased demand for high-yielding agricultural methodologies – which are both sustainable and economically viable for the local market – research on new, alternative methods has become imperative. In this paper, crops grown within an aquaponics system are compared to soil-grown counterparts to observe the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 key structural components and energy-producing components. The growth of the plants was monitored in both systems by consistently testing photosynthetic yield, chlorophyll content, the height of the plant, and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leaves. After the growth period was completed, the plants were harvested and tested for changes in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plant. The water in the aquaponics system was monitored through the growing process and remained a stable environment for both the plants and the tilapia. The soil used to grow the traditionally grown counterparts was also tested for the same components as the water in the aquaponics system. The results from these procedures were indicative of increased growth rates, biomass production in stem and roots, incorporation of nitrogen, photosynthetic output, and cell respiration, as well as changes to the fine structure of the plant cell wall. It is the hope of this initial investigation to open up further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concerning the effect on crops grown using aquaponic-based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19.
We studied the microdistribution of the artificial radionuclide 241Am in the components of Elodea canadensis - a submerged macrophyte of the Yenisei River. The alpha-track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icrodistribution of 241Am withi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submerged plant E. canadensis was not uniform. 241Am distribution was found to be affected by the age of the leaf blades, state of the cells,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plant stem. The radionuclide 241Am penetrated into the plant cells through the cell wall of E. canadensis, but it was accumulated in the vacuoles rather than in the cell wall or cytoplasm. In this case, the integrity of the cell membranes was not dama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