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鲁麦15号(原代号太8362143系山东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宣从(Tal扬麦1号B1×757318)F1×104-14复合杂交F1中分离出来的可育株系选而成。1990年8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2.
籼稻中育1号高产的性能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育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合作,通过穿梭育种途径,由我国广陆矮4号与IR64杂交育成的中籼新品种。1983年在国际水稻所产生F1,1984年在中国水稻所种F2群体,F3~F6分别在国际水稻所和中国水稻所来往穿梭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德系西门塔尔牛公牛与中国荷斯坦母牛杂交F1代生长发育规律,构建杂交F1代母牛体尺生长规律模型,探究杂交F1代母牛与相同条件下3、6、13、18月龄荷斯坦母牛体尺差异,试验测量杂交F1代公牛(0~6月龄)、母牛(0~23月龄)及3、6、13、18月龄荷斯坦母牛的体高、十字部位高、体斜长、胸围、腹围和尻宽等体尺数据,用Logistic、Brody、Gompertz和Bertallanffy等4种公式为模型,对杂交F1代母牛体尺和月龄间关系进行拟合,以曲线的拟合度R2评价曲线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杂交F1代牛各项体尺指标随月龄增长均呈增长趋势,但不同体尺指标的生长速率不同;F1代母牛在5月龄之前,体高、十字部位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的平均增长量为5.31、5.99、8.33、11.11、16.29 cm/月,在6月龄时各项指标增长幅度变小,分别增长1.76、2.99、6.34、7.81、7.56 cm/月,但这种缓慢...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杂种F2:3代抗除草剂单株选择效率,以优质春谷子品种(系)、饲用品种、抗除草剂品种(系),及其32份杂种F1:2代单株为材料,通过田间喷施0.025%拿捕净除草剂,农艺性状比较筛选鉴定,对杂种F1:2抗除草剂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2代在质量性状上均与母本存在特异性,为真杂种。抗除草剂系数最大的三个指标分别为穗重(1.672)、穗码个数(1.537)和穗粒重(1.431)。在欧式距离10处,将32个杂种F1:2代聚为高、中、低抗除草剂三大类。其中杂交种(2017026-1×16K2093-1)-3①、(2017026-1×16K2093-1)-7①、(2017026-1×15K1422-1)-2、(2017026-1×15K1422)-1、(2017026-1×15K1422)-2、(2018-DXXM-1×16K2093-1)-1的综合评价D值大于其余杂交种,依次分别为0.991、0.914、0.817、0.790、0.760、0.733,属于高...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手段,对‘龙麦35’与6份寒地多年生麦草杂交后代F1进行选育和分析。结果表明,寒地多年生麦草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组构成一致,具有出色的抗寒性;寒地多年生麦草1-1-4和7-31花期同‘龙麦35’同步,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合。杂种F1为两亲中间型,植株成活率低,减数分裂时期寒地多年生麦草的染色体可同‘龙麦35’染色体发生配对,但染色体组配对不完全,单价体数量多于二价体,导致植株不育。F1植株虽不具有抗寒性,但具有割后再生性。8个F1株系,仅株系F118731结实,GISH检测结果表明,F218731染色体组带有27条‘龙麦35’染色体,14条麦草染色体和1条小麦-麦草易位染色体,染色体数为42条。本研究可为寒地多年生麦草染色体组的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杂交F2代的耐盐性,明确F2代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特征,本研究以耐盐型小麦‘新冬26’(母本)和盐敏感型小麦‘鄂恩1号’(父本)及其正反交F2代(F1代自交种子)为材料,以父本和母本筛选合适的Na Cl浓度,以该Na Cl浓度处理各种子,测定各材料的发芽率,特定时期的根长、芽长、抗氧化酶活性(APX,SOD,POD,CAT)和MDA (丙二醛)含量,并通过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法对F2代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以明确F2代的耐盐性生理响应特征和耐盐性差异。结果表明:200 mmol/L Na Cl为合适F2代筛选浓度,在该浓度下,‘新冬26’和‘鄂恩1号’的发芽率有显著差异,能够广泛区分F2代发芽率;盐胁迫下F2代的发芽率、根长、芽长显著下降,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升高,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材料的各指标变化程度不同,整体上F2代的各指标优于盐敏感的亲本,生长良好,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花色的观赏向日葵杂交后代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分别以舌状花黄色和白色的观赏向日葵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F1自交,获得F2花色分离群体,分析2个群体后代花色及柱头色分离情况,并对株高、盘径、叶片数、舌状花瓣数、分枝数、柱头色及舌状花瓣色等7个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杂交后代F1舌状花均为黄色,F2均分离出4种花色,表明亲本黄色由多基因控制,属于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F1的柱头均为紫色,F2分离出绿色和紫色,分离比例约为1:3,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柱头紫色是由独立等位基因控制的,属于质量性状,柱头紫色对绿色是完全显性;2个群体中超亲分离现象一致,其中分枝数和叶片数高于亲本范围,舌状花瓣数低于亲本范围,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在中亲优势分析中,YW比WY群体中亲优势明显;F2性状相关性表现基本一致,株高与花瓣数、分枝数和叶片数,盘径与花瓣数和分枝数,花瓣数与叶片数和分枝数,分枝数与叶片数,花色与柱头色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通过对不同花色杂交后代重要观赏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探讨,为观赏向日葵的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对34份亲本为‘PR107’和‘合口3-11’的人工杂交组合F1代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杂交F1代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0%~50.18%之间,多样性指数在3.42~3.53之间,总体上表型性状表现不够丰富;相关分析发现产量与叶片横切面形状显著负相关(-0.351*),与小叶柄长度呈显著正相关(0.352*);杂交F1代产量和树围平均水平略低于中亲值,杂种优势指数均处于65.58%~105.31%之间,亲本组合杂种优势属中等水平。利用9对多态性引物分析杂交子代,每对引物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3个,Shannon’s指数(I)、观测杂合度(Ho)、预期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在0.076 6~1.084 5、0.331 5~0.970 6、0.029 4~0.636 7和0.029 0~0.657 0之间;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70~1.0之间,聚类结果可以将杂交F1代分为2大类。总体来看,杂交子代个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表型变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龙粳3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1980~1982年以[(合江21×雄基9号)×合江16]×滨旭的组合方式复合杂交,1983年接种其复交后F1花药离体培养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抗病、偏大穗型水稻新品种。1992年通过省农作物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晒烟杂交优势利用,选配适合我县的杂交组合。宣汉县烟草研究所与宣汉县农技站,从1984年起进行晒烟杂交试验。杂交F1经1985和1986年的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栽培,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势强,抗病  相似文献   

11.
柱头性状是影响水稻不育系异交繁殖和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重要性状。为创制长柱头、高外露率的水稻温敏核不育系提供遗传信息,调查了短柱头、低外露率的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和长柱头、高外露率的温敏核不育系紫泰S及其杂交、自交获得的F1、F2群体(350个株系)和F2:3群体(320个株系)的4个柱头性状,分析了4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世代4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4个柱头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0.262和0.895之间。柱头长度、花柱长度、柱头和花柱总长度(以下简称柱花总长度)均表现出受2对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除F2群体中柱花总长度的2对主基因表现为等加性效应和等显性效应外,其余均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 3个性状均表现出以主基因间的上位性效应为主; F2群体柱头外露率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而F2:3群体则表现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多基因控制,以主基因间的...  相似文献   

12.
以籼粳重组自交系(秋光×七山占,RILs)和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GB028S)及其杂交F1为材料,利用程氏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分析亲本的籼粳成分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及遗传基础。结果表明,采用程氏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在群体籼粳分类的结果上比较一致;RILs偏粳系数与F1产量及其杂种优势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F1产量在偏粳系数0.55~0.70区间内出现高峰值,杂种优势在偏粳系数0.50~0.65区间内出现高峰值,即RILs偏粳系数为0.55~0.65时F1有形成较高产量及杂种优势的潜力。Chr.8、Chr.11和Chr.12的籼粳成分与F1产量及杂种优势关系密切,双亲的遗传距离与F1产量和相关性状及杂种优势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作物杂志》1989,5(1):33
北京837冬小麦是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于1978年利用(有芒红7号—洛夫林10号)F5/(双6—山前/双3)F3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为冬性,中熟,长芒,白壳,粒色浅红,品质较好,粗蛋白含量12.22%。穗、粒较大,每穗30粒上下,千粒重42~  相似文献   

14.
王乃元  梁康迳  李毓  王颖  王洪飞  仇秀丽 《作物学报》2008,34(11):1929-1937
发掘水稻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源CMS-FA,育成系列优质米不育系和系列新质源恢复系,组配成强优势杂交稻组合的基础上研究新质源雄性不育恢复系的恢复基因遗传。采用新质源(CMS-FA)不育系金农1A与恢复系金恢3号杂交获得杂交F1代种子,种植F1代,收获自交F2代种子。用F1分别与不育系或保持系回交,获得(不育系//不育系/恢复系和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2个测交群体。同时种植P1、P2、F1、F2、B1F1和B2F1等群体,考察花粉染色率、套袋结实率和自然结实率,卡平方测验遗传分离适合度。结果表明,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F1代正常可育,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显性遗传。F2代分离出可育︰不育适合3︰1,育性恢复(可育)基因为1对显性基因控制。B1F1和B2F1代2个测交群体的可育︰不育都适合1︰1分离规律,验证了F2代育性恢复(可育)单基因的遗传模式。暂时确定新质源(CMS-FA)核质互作三系的基因型为不育系S(SS)、保持系F(SS)和恢复系S(FF)。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遗传室原麦类远缘杂交组,曾以(农林10号×八倍体小黑麦)F1再与小黑麦lR(lB)代换系洛夫林l3(Lovrin13)杂交后经连续选育出新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一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增加羊肚菌单孢杂交育种成功机率,本研究以梯棱羊肚菌(F0)为供试亲本,通过单孢分离和交配型基因鉴定获得100个单孢子,从中筛选出20个培养性状良好的单交配型杂交亲本,其中MAT1-1交配型和MAT1-2交配型各10个。利用不同交配型单孢菌株两两杂交获得100个杂交组合并进行出菇实验。对子囊果的农艺性状、产量进行测定,并对杂交菌株交配型基因进行验证,于第二年再次进行单孢杂交及杂交菌株子代栽培试验。结果表明,F1代羊肚菌优质高产组合为TLD32×9、TLD22×15、TLD2×9,最高产量达到了216 kg/667 m2,远高于亲本梯棱羊肚菌的180 kg/667 m2,F2代羊肚菌高产稳产菌株为TLD22×15,最高产量达到了266 kg/667 m2,且子囊果菌盖大,菌柄小,不易碎,商品性状良好。本研究建立的以交配型基因为基础选育羊肚菌杂交新品种的高效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有助于促进羊肚菌优良品种选育并为其杂交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两个籼粳稻杂交F2群体(F2-A:晚轮422/沈农265、F2-B:泸恢99/沈农265)分别在辽宁和四川种植,研究生态环境对亚种属性及其与株型性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下F2代植株籼粳属性均呈接近正态的连续变异,相对于四川,辽宁呈现明显的偏籼分布,生态环境对程氏指数六性状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生态环境对株型特性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从四川到辽宁,株高和穗弯曲度显著提高,而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及剑叶张角则表现降低趋势。不同地区株高的类型间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剑叶长表现为籼型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的趋势,剑叶张角地区和类型间大多无显著差异,不同地区剑叶宽的类型间差异因组合而异。总之不同地区从籼型到粳型,均有穗长递减而穗弯曲度递增的趋势。籼粳稻杂交F2代植株个体籼粳属性与株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的方向和程度在不同地区和组合间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8.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土传性细菌病害,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烟草安全生产。为揭示烟草青枯病的抗性遗传规律,本研究以抗病品种‘岩烟97’、感病品种‘云烟87’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连续2年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该组合P1、P2和F6/F7世代的青枯病抗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岩烟97’的青枯病抗性表型值在烟草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6/F7)中均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岩烟97’青枯病抗性的最优遗传模型为4MG-AI,即受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控制,加性效应中以第1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最大(14.751),上位性效应中以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为主,主基因遗传效率为87.585%,表明‘岩烟97’的青枯病抗性遗传方式以主基因效应为主,环境效应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为烟草抗青枯病主效基因的定位、克隆及紧密连锁标记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将雄性不育基因应用于甜玉米杂交制种中,达到降低劳动成本且保证种子纯度的目的。以来源于甜玉米自交系K78的雄性不育自发突变体male sterility 2020(ms2020)为材料,构建ms2020与甜玉米自交系M08的F1及相应的F2遗传群体,通过表型鉴定、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研究ms2020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表型鉴定结果表明:F1群体均表现为雄性可育,F2群体出现了育性分离。不育植株能够正常抽雄,但花药不开裂、散粉异常,花药变小且颜色淡黄;1%I2-KI染色发现不育植株的花药内包含不能正常着色的败育花粉粒。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育性正常植株与不育植株的比例符合3∶1,表明ms2020雄性不育突变体是由单基因控制的隐性突变体。利用BSA技术,初步将目的基因定位在7号染色体短臂上;随后利用初定位区间内的20对SSR标记对不育基因进行定位,将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在标记S1和W10之间,物理距离为11.30 kb。该区间内包含Zm00001d018802和Zm00001d018803...  相似文献   

20.
有效穗数是蓖麻产量的重要构成因子。为揭示蓖麻有效穗数的遗传基础及挖掘其候选基因,利用表型差异显著的2个亲本杂交构建F2和BC1(F1×P2)群体,通过SSR引物基因分型以及CIM和ICIM-ADD 2种检测方法对单株有效穗数和一级分枝有效穗数进行QTL定位,并以相同方法在S1群体进一步验证QTL重复性。在F2群体中共检测到9/5(CIM/ICIM-ADD,下同)个QTL,其中,单株有效穗数和一级分枝有效穗数QTL分别为3/2,6/3个,分别解释了6.70%/11.87%和25.15%/13.87%的表型变异。BC1群体的定位结果与F2群体基本一致。其中,qESNPP3.1和qEPBSN3.1为稳定QTL,贡献率都接近10%,后者在S1群体中再次检测到,贡献率为13.27%;它们在RCM915~RCM950标记区间内重叠分布,共同构成1个调控蓖麻有效穗数的主效QTL簇。从RCM915~RCM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