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技术,以及G分带、C分带、银染带技术,对昆明种小鼠、BALB/C近交系小鼠、BALB/C近交系裸鼠的染色体组型、G分带带型、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18S+28S rDNA的定位和数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三种鼠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0,均为端着丝点;裸鼠的第3号染色体有明显的浅染色区,15号染色体也有浅染色区;各种小鼠的G带带型基本一致,与已报道的小鼠标准G带带型基本相符;C带分析结果,昆明种小鼠所有常染色体管丝点区包括X染色体均有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呈大小不等的浓染,而体臂着色浅淡,仅Y染色体的着丝点及体臂呈均一深染,极易辨认,需BALB/C近交系小鼠的第1、7,18号染色体浓染点缩小。裸鼠第3号染色体浓染点很大,而第1、7、11号染色体浓染点缩小。银染分析显示昆明种小鼠Ag-NOR数目众数为7条,分布范围为3~8条。BALB/C近交系小鼠、裸鼠的Ag一NOR众数均为5条,分布范围为2~7条。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以及G—带、C—带技术,对云南小耳猪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表明小耳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38。雄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根据染色体测量结果,将所有常染色体分为四组:A组,1—5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B组、6—7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C组,8—12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D组,13—18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点染色体,Y为最小的近中着丝点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染色体带型。C—带分析揭示,1号和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皆为深染,而Y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整个长臂深染尤为明显,其余各对染色体的C—带染色则随着不同细胞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技术和银染带技术,对金黄地鼠染色体组型和Ag-NoR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饲养的金黄地鼠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44,5、10、14、20号染色体及X、Y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16、17、19、21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点,6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点,其余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点。银染分析显示金黄地鼠Ag-NoRs数目众数为3个,分布范围为1~5个,分别定位于12、13、18、20号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4.
隐性白羽肉鸡(农大系)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鸡胚成纤维细胞系制备染色体和G显带技术,对隐性白羽肉鸡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组成为ZZ(公)和ZW(母)。根据着丝粒位置,1号,8号,Z和W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和7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4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而3,5,6,9,10,11和12号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而另26对染色体为无法辨别的点状染色体。研究分析了前12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G带带型,并绘制了包含165条带(其中75条阳性带)的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5.
采用骨髓法制备经营田鼠染色体标本片,并对其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营田鼠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8,雄性染色体核型由18对常染色体和1对异配型性染色体XY组成,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同配型性染色体XX组成。1~9号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包括Y染色体),10号为近端着丝粒(st)染色体,11~18号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包括X色体)。19对染色体共分布有370条G带(雄性365条),其中深带190条,浅带180条。因此,经营田鼠的染色体数目、G带具有明显种的特征,与其他鼠类不同。  相似文献   

6.
枫泾猪G带、C带及银染核仁组织区(NOR)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丹麦长白猪为对照,应用G带、C带、银染技术探讨了中国地方品种枫泾猪染色体的待征。用常规Giemsa和胰酶G带连续染色方法,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绘制了枫泾猪中期G带带型模式图。枫泾猪Ag-NOR定位于第8、10号染色体短臂次缢痕区。丹麦长白猪Ag-NOR仅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短臂次缢痕区。枫泾猪、丹麦长白猪Ag-NOR颗粒数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以 G-,C-分带和银染技术,对我国4个地方黄牛品种延安地区蒙古牛(10 ♂;5♀)、关中秦川牛(12♂;4),商洛山阳的岭南牛(6♂;5♀)以及陕南西乡的西镇牛(9♂;12)共计63头黄牛的染色体核型,G 带和C 带以及 Ag—NoRs 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发现,性染色体(x 和 y)和  相似文献   

8.
晋南黄牛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晋南黄牛为实验材料,做了染色体的常规分析。测量了各号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着丝点指数及臂比,并做了染色体的C带、R带及银染核仁组织者区(Ag-NORs)的分析。染色体常规染色及C带、R带分析表明:晋南黄牛公牛的核型为2n=60,XY。Y染色体有两种形态,一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另一为中着丝点染色体。Ag-NORs定位于第2、8、4、11、21(或22)及28号常染色体的末端,银染频率为每细胞6.109。讨论了另一品种双核型现象。认为晋南黄牛是我国北方普通牛与南方肩峰牛两大牛群汇合的交汇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及分带技术,对Wistar系大鼠染色体研究的结果如下:2n=42;1;X号染色体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2~10;Y号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11~13号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4~20号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G-带与天津Ⅰ系大鼠G-带基本一致.染色体Ag—NORs定位于11,12,13以及X号染色体上,分布范围为1~7个,众数为6个.染色体C-带明显者为4~8,10~12,14~19,X号染色体,C-带不明显者为1~3,9,13,20,Y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环江香猪染色体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环江香猪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其性染色体为X Y(♂)、X X(♀)。18对常染色体分为A、B、C、D四个形态组,核型呈10sm 4st 10m 12t。染色体为中着丝点染色体,大小介于第9对和第10对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分析并比较了美系獭兔与皱襞型獭兔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美系獭兔和皱襞型獭兔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4,其中21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XX(♀)、XY(♂)。常染色体分为4组,A组(1~9号)为中着丝粒染色体,B组(10~13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C组(14~17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组(18~21号)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两组兔常规染色体核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蒙古牛和延边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汝杨  斯琴 《中国牛业科学》1992,18(2):18-22,F003
做了4头蒙古牛(♂)和12头延边牛(11♂,1(?))的染色体研究。做了两种牛的常规染色、C带和核仁组织者区银染色的核型和蒙古牛的G带核型分析。蒙古牛的Y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点,而延边牛为中着丝点,存在形态上的差别,但他们的大小均位于24—25号常染色体之间。蒙古牛和延边牛的Ag—NORs均定位于2.3.4.11.28号常染色体末端,但发现延边牛的Ag—NORs也定位于21(或22)号染色体末端。根据两种牛的Y染色体和Ag—NORs多态性讨论了它们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獭兔体细胞染色体常规组型、G-分带核型和18S+28S NoRs定位及数目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獭兔的染包体常规组型为2n=44,12m+11sm+12st+9t;獭兔G-分带核型与Read-ing会议制定的家兔标准G-带核型基本一致;獭兔的Ag-NoRs定位于13、16和20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以及21号染色体长臂端部,单个细胞银染颗粒数目分布范围为1~6个,平均数为3.68个,众数为4。本研究还从细胞遗传学水平对獭兔的品种特征以及与其他品种家兔比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洛阳地区八点黑獭兔的染色体核型与G-带带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八点黑獭兔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4,公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Y;母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X。21对常染色体中,1~8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9~11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12~17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8~21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八点黑獭兔的带型基本上与其他家兔品系的染色体带型一致。  相似文献   

15.
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法研究了豚鼠染色体核型及带型。结果表明:豚鼠染色体核型为2n=64,雄豚鼠为XY,雌豚鼠为XX;在常染色体中,亚中着丝粒或近端着丝粒的染色体有14对、端着丝粒的有17对;X染色体为中着丝粒,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所有染色体均能出现明显的C带带型,其中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的着丝粒部位被深染,两个臂均为浅染;Y染色体几乎全部深染,极易识别。染色体标本经G显带技术处理后,豚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均浅染,两臂上显示出清晰的G-带带型。Ag-NOR s位于1、19、20号染色体上,Ag-NOR s的众数为3个,分布范围1~6之间,Ag-NOR s具有多态性,在不同的染色体上银染的颗粒大小、深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云南绵羊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云南昭通、德钦、腾冲绵羊染色体的核型,G带C带、Ag-NOR,结果表明:云南绵羊染色体众数2n=54;染色体G带基本相似;C带显示三个绵羊品种染色体亚中着丝粒区均为淡染,近端着丝粒区均为深染,X和Y性染色体整个都为淡染,产在三个地区的棉羊其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大小,强弱个地区的绵羊其染色体异染色质的大小、强弱存在差异;Ag-NORs的数目分布在2 ̄10之间,众数为7,腾冲绵羊Ag-NORs较  相似文献   

17.
二花脸猪的高分辨显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TX或TdR细胞同步化技术制备了早中期染色体,并应用G-,R-,C-,DA/DAPI显带和银染技术,研究了二花脸猪的高分辨显带核型,其主要结果如下:1.G-带和R-带带型与其它家猪的带型相似,但C-带和Ag-NORs存在多态性;2.Ag-NOR定位于No.7和No.10染色体上;3,DA/DAPI带与端着丝粒染色体C-带相对应。此外,绘制了G带核型模式图,并讨论了染色体的分组及排列、G带带型的一致性、着丝粒异染色质的异质性和Ag-NOR频率与品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 家兔的染色体组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时 ,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根据染色体长度依次下降的顺序排列 ;另一种是先按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分组 ,每组内部再按染色体大小顺序排列。目前 ,多采用第二种方法。染色体大小的测量 ,一般以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长度为准 ,因为此时的数值比较稳定 ,可反映出染色体大小的差异。家兔的染色体数目为 2 n=44,XY,李来记 (1 988)将家兔核型分为 4组 :A(1~ 9)中着丝点、B(1 0~ 1 2 )近中着丝点、C(1 3~ 1 7)近端着丝点、D(1 8~ 2 1 )端着丝点。陈勇夫等 (1 980 )也将家兔染色体分为 4组 ,却略有不…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新品种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揭示该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特征.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和G-带.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4,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3对端着丝粒染色体;在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着丝粒...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用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法,分析了番鸭、白羽蛋鸭及其杂种F1半番鸭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三种鸭的染色体数目2n绝大多数为78。番鸭的第1号染色体是亚中着丝点染色体(Sm),白羽蛋鸭是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第2号均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性染色体为zz(♂)/zw(♀)型,番鸭的z染色体为端着丝点染色体(t),白羽蛋鸭为亚端着丝点染色体(st);其余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点染色体(t)。番鸭和家鸭的第1号染色体和z染色体的核型不同是造成F1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