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桑伟  韩新年  田笑明  刘炜 《种子》2005,24(5):50-54
小麦的杂种优势现象是普遍的、明显的和有利用价值的.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包括:三系法、两系法、核系统、化学杀雄法、化杀辅助两系法等.本文对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杂交小麦育种两系法将不育系和保持系合二为一,实现一系两用,繁育程序简化,配组自由,选育出优良组合的概率增高;克服了三系法细胞质负效应和广谱恢复源难以找到的难题;解决了化杀法对分蘖作物杀雄不彻底,难以配制出纯度很高的杂交种问题,预计将成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最主要方法。但两系法现有不育系仍存在众多问题亟待解决,温敏型人为精准控制气温困难,温光互作型不能摆脱温度影响,光敏型杂种优势利用仍存在制约因素。新型小麦光敏不育系中光 121S 育性转换只受光长控制,不受气温影响,且配合力好、杂交优势强,从根本上解决了小麦两系不育系不过关的难题,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概述了小麦两系杂交育种研究现状,分析了光敏不育系中光 121S 应用前景,以期为小麦两系杂交育种研究和优良光敏不育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作物育种信息》2005,(8):18-19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和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是当前水稻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环境敏感核不育系的育性光温反应型分类、光敏核不育性的遗传、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株型模式及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亲本选配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分析了环境敏感核不育系在两系法杂交稻育种中的稳定性,确定了选育强杂种优势和理想株型相结合的亚种间杂交稻的亲本组配方式。  相似文献   

4.
蓖麻标志雌性系的发现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地综述了我国蓖麻育种的新进展,我国发现育成的蓖麻标志雌性系,并采用该雌性系利用“两系法”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拓宽了我国蓖麻标志雌性系及其两系杂交蓖麻育种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开辟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途径。由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敏感型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环境因子的调节,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加强小麦光温敏不育系遗传机制的研究,明确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方式,将为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鉴定,以及充分利用两系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与理论、不育性遗传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杂种优势在玉米、水稻、油菜等作物上的成功利用使这些作物的单产和总产都大大提高。近年来在小麦杂优利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也为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带来了曙光。小麦化学杀雄剂的应用,小麦光敏不育性的发现,尤其是K型等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有种体系的创制与完善,标志着我国小麦杂化利用的技术问题正在走向成熟。强优势杂交组合的选育已上升为小麦杂优利用从研究走向生产的最关键环节。关于小麦的杂种优势,一个基本的共识是:小麦的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是可以开发利用的。但是,不是任何杂交组合都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有三系法、两系法和化学杀雄法。其中化学杀雄法具有配组自由、杀雄败育性稳定等特点,克服了三系法、两系法对温度较敏感所导致的育性波动问题。根据化学杀雄法的特点,严格保纯措施,全面落实化学杀雄技术,确保制得高纯度的油菜杂交种子,对于杂交油菜的稳定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化学杀雄法杂交油菜制种保纯的主要技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唯一尚未实现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的粮食作物,推进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论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并对杂交小麦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化学杀雄法杂交油菜制种保纯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有三系法、两系法和化学杀雄法.其中化学杀雄法具有配组自由、杀雄败育性稳定等特点,克服了三系法、两系法对温度较敏感所导致的育性波动问题.根据化学杀雄法的特点,严格保纯措施,全面落实化学杀雄技术,确保制得高纯度的油菜杂交种子,对于杂交油菜的稳定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化学杀雄法杂交油菜制种保纯的主要技术环节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在云南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92年我国育成C49S和ES系列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以来,温光敏两系法杂交小麦即成为我国小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利用C49S-87组配的云杂3号(C49S-87/98YR5)2002年首先在云南通过审定并投入生产应用,2001年育成了改良的第二代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K78S,以其组配的云杂5号于2004年通过审定,云杂6号正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