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特点,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息需求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应当面向市场,延伸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层次,努力适应并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发展和完善产业化经营组织。当前我国存在着契约一体化、垂直一体化、横向一体化三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这些组织模式各具优缺点,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如经营组织规模较小、实力较弱、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内部经营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相似文献   

3.
4.
5.
《农业信息探索》1998,(6):27-32
在介绍南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措施:一是明确工作思路,制订发展规划;二是做好结构调整文章,发展专业化生产基地,三是着力培植贸工农一体化龙头组织;四是注重科教兴农;五是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六是强经组织体育场,落实扶持政策,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南通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射阳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现状,提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四个力度”和四个突破“; 一是加大农村产业结构高速力度,在培育新兴主导产业上寻一是加大龙头企业培植力度,在龙头企业建设上寻求突破;三是加大科技进步推进力度,在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份额上寻求突破;四是加大一体化经营力度,在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盐都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3个特点,并提出5点启示:一是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市场化农业经营的紧迫感;二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农产品市场化经营要求;三是大力培育专业市场,充分发挥经纪人作用;四是加快科技进步,推进市场经营水平;五是加强组织工作,拓展市场经营服务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组织新格局的新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随之蓬勃兴起;产业分解决了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矛盾,要因势利导,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标准化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作为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农业的综合 ,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观 ,是提高农业比较经济效益最主要的途径。经济性很强并受政策指导的标准化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作 ,产业化过程中的产品、结构、组织升级均与标准化密切联系。研究加入WTO后 ,标准化在农业产业化推行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途径,是实现农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这些年的实践检验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越来越显示出其制度与形式的优势,日益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本文拟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特征以及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和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谈几点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明确农业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作用和任务,以促使农业工程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该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形式、特点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及内涵,农业工程的任务、特点及研究领域,农业工程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介绍了农业工程科技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状况,提出了加快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关键影响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系统内外许多因素制约,确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成为研究的重要环节。利用DEMATEL方法,从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出发,建立直接影响矩阵并求出综合影响矩阵,通过计算各因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考察因素综合影响关系,确定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国情和农业龙头企业的特征决定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参与。本文根据广西农业龙头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具体阐述了政府对农业龙头企业在财政、金融、税收等各种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与特色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优势,指出西部地区农业开发应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需平衡的基础上,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并就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的组建及其产业化的实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研究表明有机管理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但在不同农业生境类型中是否都存在这个结论呢?基于此问题,本研究在一个多生境的有机管理农场与一个相邻的多生境常规集约化管理农区,采用陷阱法进行蜘蛛取样,对比有机和常规管理措施下大棚菜地、果园、稻田田埂、露天田块及农田边界等5种生境类型的农田蜘蛛多样性的差异,并分析土壤因子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机管理与常规管理的蜘蛛物种数没有显著差异,但有机管理的果园中蜘蛛个体数比常规管理的果园中多139%,且差异显著。同一管理措施下,仅常规管理农田区的农田边界蜘蛛个体数和物种数分别显著高于其他生境均值104%和59%。2)有机管理农场比常规管理农田的蜘蛛物种组成差异略大,且在有机管理下不同生境间的蜘蛛群落组成差异更明显。3)土壤因子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等对蜘蛛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但对蜘蛛个体数和物种数没有显著影响,仅土壤Cu含量和蜘蛛个体数呈显著负相关。在本研究中虽然有机管理和土壤因子对蜘蛛多样性有一定影响,但不同生境间管理强度、植被结构等差异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更大。因此,发展多种农业生境类型的有机农业可提升物种β多样性。同时,在常规集约化管理农区,保留农田边界等半自然生境、适当减少化肥和农药等投入、降低农田内部的管理强度、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等措施均有助于保护蜘蛛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太行山区农业景观中不同生境类型对蜘蛛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陷阱法对河北省武安市西部太行山区5种类型生境(核桃林、玉米地、苹果-芍药套作园、次生林、绿海花廊景观带)的地表蜘蛛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分析5种类型生境中蜘蛛多样性分布及其与局部生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探讨半自然生境对蜘蛛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会显著降低生境中蜘蛛丰富度和多度;增加植被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会使生境中蜘蛛丰富度显著增加,而蜘蛛的多度显著降低;蜘蛛的多度随生境中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核桃林的蜘蛛Shannon-Wiener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4种类型生境,核桃林、次生林和绿海花廊的蜘蛛丰富度显著高于苹果-芍药套作园和玉米地,苹果-芍药套作园和绿海花廊的蜘蛛多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生境。玉米地、苹果园-芍药套作和绿海花廊中蜘蛛的群落组成具有较高相似性,而核桃林与次生林中蜘蛛群落结构具有较高异质性。地表枯落物厚度是影响当地蜘蛛群落结构的最主要因素。研究区在农业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过渡区种植核桃林、苹果-芍药套作园和绿海花廊间作板栗,对蜘蛛多样性的保护都有积极作用;不同的生境因子与不同蜘蛛群落的关系不同,如狼蛛偏向人为干扰较大的苹果-芍药套作园和绿海花廊景观带,所以生产管理时要结合特有的生境条件,对相应的蜘蛛进行合理的保护和高效的利用。研究结果对当地的农业景观生境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品质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针对校正集样品选择,样品粒径、含水率、温度、试验因素,以及预处理和数学建模方法的选择对农产品近红外光谱分析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为获得可靠的分析结果,样品选择应均匀、广泛,并应考虑样品粒径、含水率及温度的影响,同时应选择合适的光谱预处理和数学建模算法。  相似文献   

18.
东北区是中国粮食主产区,研究其粮食生产力和耕地变化的影响要素对提高粮食生产、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数据、自然环境数据、气象数据、区位和交通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采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现了东北区粮食生产力、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及耕地向林/草地转移这3个区域生态过程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定量表达。从人口规模、社会、经济、政策、区位和自然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东北区粮食生产力起着显著作用,农业人口增长、生产投入要素的作用也相对显著。在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过程中,人口规模、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坡度及政策是其关键影响因素。耕地向林/草地转移过程主要受农业人口比例、地形坡度、区位和交通条件、政策、气候等关键控制变量的影响。该研究结论将为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耕地保护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变化的特征,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影响的大小,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稳定和加快农机总动力增长。针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的复杂性与非线性的特点,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1986-2013年农机总动力增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层次、多尺度分解,得到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趋势量,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分析农机总动力增长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与其相对应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度,进而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的综合影响率。结果表明,政府投入、劳均(每个劳动力)播种面积、燃料价格指数、粮食单产、非农产业的发展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的综合影响率分别为23.89%、23.73%、23.67%、7.13%、7.41%和14.17%,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劳均产值、机械化农具价格指数、初中文化以上农村劳动力比例4个影响因素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不产生影响,只对增长趋势量有影响。该研究成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耕整播农机装备是影响中国耕地耕种作业质量与效益的关键农机装备,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耕整播农机装备对其配套的旋耕刀、犁铧、深松铲、耙片、开沟器等触土部件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研究系统分析了触土部件主要的磨损失效形式及磨损机理,综述了提高触土部件耐磨性常用的表面熔覆、表面堆焊处理、表面热喷涂、激光表面强化处理、化学热处理、钎涂等表面处理工艺,从磨损机理、材料研发、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4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差距,针对现阶段耕整播触土部件失效机理、材料、结构、工艺等短板环节的难点问题,展望农机触土部件未来研发方向,拟为表面耐磨强化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