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敌百虫粉剂按每平方尺250毫克(折合每亩3斤)的撒粉量,用双重纱格撒粉箱直接撒药于粘虫体上;或先将药粉撒布于盆栽玉米苗上,然后接飼粘虫。結果表明敌百虫粉剂对不同龄期粘虫的药效有明显的不同。在26℃按致死粘虫90%以上所需最低含量計算,直接撒药于虫体,对2龄,3、4龄,或5、6龄,所需浓度依次为0.5%,1.0%或2.5%;玉米苗撒药后飼虫,对以上各龄幼虫所需浓度依次为0.25%,0.5%或1.0%。并表明玉米苗撒布药粉后飼虫的药效,約大出虫体直接撒粉的1倍。将2.5%敌百虫粉剂用这两种方法处理,都能达到或接近100%的效果。温度低至14℃或18℃时,則药效比在26℃或27℃时为低。粘虫取食撒有敌百虫粉剂的玉米叶,在26℃、接近飽和湿度的条件下,对3龄、5龄或6龄粘虫的药效都大于在同温度、相对湿度50%时的药效,而粘虫龄期越大,药效的差别較明显。敌百虫粉剂施后經24小时,其残留药效約相当于刚撒布药粉后的一半。6龄粘虫直接撒布2.5%敌百虫粉剂后,經过不同时間洗除药剂試驗,在24小时內粉剂附着时間越短,药效也越小。  相似文献   

2.
两年来室内和試驗場試驗証实:有机磷杀虫剂如1605及敌百虫等能兼治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的卵和初龄幼虫;有机氯杀虫剂如DDT及666等对卵几乎无效,但对初龄幼虫效果頁好。两类药剂混用杀卵效果提高。大田試驗用50%敌百虫乳剂1份、25%DDT乳剂1份、水600份,在卵孵化率为28.6—95.0%时亩施混合液50公斤,防治效果良好;防治适期比药杀初龄幼虫可提早十天左右,大大緩和了时間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据1962—1964年观察、飼养:蛞蝓寿命长,食性杂,产卵多,耐飢饿,喜湿潤,畏日光,怕干燥,夜晚活动。全年发生2—6个越年度世代。經11种药剂試驗;1605、666、DDT、敌百虫没有防治效果,含毒皂苷的茶子枯及无患子100倍浸液,药效达91.6%以上,在两个生产队使用茶子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DDT 是防治白翅叶蝉的良好药剂。25?T 乳剂1∶200和1∶300倍液的毒效均在90%以上;1∶400倍液的毒效为75—95%。2.5—5?T 粉剂的毒效也达90%以上。田间使用 DDT 防治白翅叶蝉的残效期约为10—12天。666单独用来防治白翅叶蝉效果甚差,但与 DDT 混合使用有增效作用,残效期与单独使用 DDT 相似;二者混用是最合理的施用方式,可以节省 DDT 用药量,减低药费,同时对多种稻虫可收综合防治之效。25?T 乳剂和6%可湿性666按1∶1∶400及1∶1∶600混用,其毒效相当于单用 DDT 1∶200及1∶300者;用1∶1∶500喷射效果比单用 DDT 1∶300者还略高;5% DDT 粉剂和0.5f6粉剂按1∶1混用,其毒效也和单用5% DDT 粉剂相接近。  相似文献   

5.
防治粘虫要抓住低龄阶段,即大部分卵巳孵化,幼虫尚处于二、三龄时期。粘虫幼虫发育很快,从卵孵化后,约7—10天就可变为四龄幼虫,进入暴食阶段。要在这样短促时期内迅速消灭为害,使用飞机施药防治是比较理想的。1960年笔者等有机会参与了山东省博兴县飞机施药防治粘虫工作,茲将这次防治的效果调查方法整理如下: 飞机施药前,在桓城及唐山两公社发生粘虫的谷子及甘薯田间取样调查,其时90.8—92.9%的幼虫已处于六龄老熟阶段,有的已进入化蛹期,化蛹率为46.2—67.2%。 8月21—24日进行飞机施药防治,喷撒药剂为  相似文献   

6.
辽宁地区玉米螟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8—1962年在辽宁省新金、辽中及沈阳三地,对为害玉米及谷子的玉米螟进行了化学防治試驗。試驗証明:玉米心叶末期或田間初見卵后20—25天,或田間第一代螟卵接近绝跡时均可作为辽宁地区进行化学防治适期的标准。用5%DDT或1%六六六顆粒剂适期施药,对第一代玉米螟都有100%效果。于玉米收获前剖查,經5%DDT与1%六六六顆粒剂处理后,減虫率分別为70%以上和60%以上。心叶期增加施药次数并不能增加防治效果。从顆粒剂的加工方法来看,混和顆粒剂优于拌粉顆粒剂。谷子上化学防治的适宜时期,为田间初見卵后15—20天,相当于第一代卵高峯或卵高峯后3—5天。用5%DDT、0.5%六六六1∶1混合粉剂,每亩4斤施于谷子茎基部,一次施药,可得70—80%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粘虫,不同益害比的寄生效果,及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当益害比为100:1时,可取得60%的发生效果;200:1时,寄生率增加到76.4%。按益害比为400:1,释放侵染期幼虫,防治麦田一代粘虫,第3天调查校正寄生率71.7%;第5天增加到84.13%,对粘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腊螟杆菌对菜青虫的室内毒力测定显示:4、5令幼虫个体吞食孢子12×10~3个以上,死亡率达100%。对幼虫羣体所致死亡率如下:菌液浓度0.3%及0.5%为89.3—100%,杆菌与 DDT 混合(浓度0.2% 1/6万)或与敌百虫混合(浓度为0.2% 1/8万)死亡率都达100%。苏芸金杆菌液浓度0.3%时,菜青虫死亡率为93.3%;与 DDT 混合液(0.1% 1/6万)或与敌百虫混合液(0.1% 1/8万),死死率分别为87.5%及82.4%。田间毒效腊螟杆菌液浓度0.3%,死亡率为56.5—79.2%,与 DDT 或敌百虫混合喷施(浓度0.2% 1/6万),死亡率为65.5—93.5%。液剂毒效高于粉剂。对玉米螟的室内毒力测定(两种菌液浓度均为0.02—0.5%):腊螟杆菌液处理玉米叶幼虫口服死亡率为68.9—79.2%,苏芸金杆菌液为64.1—75.5%。田间毒效,在春玉米上,两种稈菌单纯菌剂(液剂或颗粒剂)浓度0.1—0.5%,与DDT 混合剂(液剂或颗粒剂)浓度0.1% 0.05%,蛀孔率一般比对照低2.2—31.5%。在夏玉米上腊螟稈菌单纯菌剂(浓度为0.2%),或与 DDT 合剂(0.1% 0.02%),蛙孔率比对照低1.4—17.0%,苏芸金稈菌几无效果。颗粒剂用菌量较液剂差4倍,而毒效与液剂相当。室内毒力测定,两种稈菌对粘虫、梨小食心虫效果很差,对(?)螬无效果。两种稈菌对家蚕健康都有影响,腊螟稈菌液(浓度0.01—0.5%)致死率达80—100%;苏芸金杆菌液(浓度0.1%及0.5%)致死率为55.8%及94.2%。两种稈菌对蜜蜂全无影响,稈菌能存活在蜂蜜内,但繁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蛞蝓的防治     
李银云 《植物保护》1965,3(3):85-85
在云南烤烟产区,蛞蝓(俗称旱螺)主要在苗期为害,发生普遍,轻者造成缺苗,重则几天内全田吃光,严重威胁烤烟生产。 1962年起我们开始进行1605、敌百虫、滴滴涕、666等药剂防治试验,效果不大;部分药剂对  相似文献   

10.
1978年,阜阳地区农科所在当地粘虫自然死虫中得到一些感染病毒的虫尸,分离物经武汉大学病毒所和安徽医学院电镜室鉴定,确认为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此种病毒国外于1915年自粘虫体内分离得到,国内1962年以来,蔡秀玉等也有研究报导,但用于田间防治试验者还较少见,本文就1980—1983年对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示范方面所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功夫”是一种高效低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1989年9月我们受百色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的委托,分别对玉米螟、玉米蚜虫、甘蔗蚜虫、黄豆蚜虫等进行不同剂量的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供试药剂:2.5%“功夫”乳油,为英国卜内门公司产品;90%敌百虫(晶体)为南宁化工厂产品。  相似文献   

12.
梨星毛虫是我国梨和苹果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60年代以前主要以DDT控制。有机氯杀虫剂禁用后,此虫又有回升,在粗放管理的果园损失尤为严重。作者于1983—1985年在河北省廊坊地区筛选杀卵与防治出蛰幼虫的药剂,近年已在生产中推广。 一、室内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为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50%对硫磷乳油(1500、3000倍)、50%地亚农乳油(1000、2000倍)、50%敌敌畏乳油(800、1600倍)、50%辛硫磷乳油(1000、2000倍)、50%杀螟松乳油(1000、2000倍)、20%杀灭菊酯乳油(2000、4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2500、4500倍)。 (一)杀卵试验 田间采集梨星毛虫卵块,按以上药剂和  相似文献   

13.
采用5%阿维菌素EC 330mg/kg、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500mg/kg、40%辛硫磷EC 1 250mg/kg、80%敌百虫SL1 250mg/kg、80%敌敌畏EC 1 000mg/kg、40%毒死蜱EC 500mg/kg共6种药剂处理对莲雾铜绿金龟子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40%辛硫磷EC、80%敌百虫SL、80%敌敌畏EC、40%毒死蜱EC速效性较好,施药后1d防治效果达92%以上,5%阿维菌素EC稍差,防治效果只有86.78%;施药后7d,6种药剂处理防治效果均达94%以上。上述药剂在生产应用上可轮换或混配用于防治铜绿金龟子。  相似文献   

14.
大灰象虫是福建省柑桔类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此虫在福州、閩侯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二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底开始出土活动,取食新梢嫩叶及幼果。4月中旬为发生盛期并开始产卵,产卵期长达69—111天。卵期在4—6月間为7—12天,7—8月間为5—6天。4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7月中旬以前孵出的幼虫,当年10月底开始羽化,羽化成虫在蛹室中越冬,翌年春暖出土;7月下旬以后孵出的幼虫,当年职幼虫在土室内越冬,幼虫期长372—400天,直到第二年9—10月間才化蛹、羽化,并以成虫越冬,第三年春暖出土。成虫食性复杂,不同食料植物对其寿命、产卵量、产卵期有很大影响。生活在桃树上成虫寿命最长,产卵数量也最多。防治方法,采取胶环捕杀或人工震落捕杀成虫收效很大。药剂方面,可噴射50%敌百虫400倍液或6%可湿性六六六及25%DDT乳剂混合液(1:1:200)效果甚好。  相似文献   

15.
“HD-1”杀虫菌系苏云金杆菌的一个变种,原产美国。1979年下半年我所用扬州地区农科所生化厂中试产品对菜青虫进行了防治试验,效果好,无公害、不伤菌,成本少。 据我所1979年8月田间试验,测知“HD-1”杀虫菌防治菜青虫效果为78.9%,比晶体敌百虫、40%乐果乳剂和50%马拉硫磷乳剂24-48小时分别高6.212.5%、50-70%和30.9-35.2%,72小时后防效高出17.1%、87%、和44.4%。1980年5月田间对比试验表明:“HD-1”杀虫菌防治菜青虫的效果,36小时  相似文献   

16.
大豆根绒粉蚧在我县局部地区发生,为害轻者减产30%重者达70%,对大豆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在我国过去尚少防治报导,我们1983年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提出供参考: 1.呋喃丹毒土:每亩用3%呋喃丹2斤、2.5斤、3斤,分别兑40斤细土,播种时施用。  相似文献   

17.
1962年在北京夏玉米上用顆粒剂防治玉米钻心虫的結果表明:心叶末期施5%DDT顆粒剂,防治一次,每株2克,在一般年份,从产量上来看是很有利的。同时对药剂残效,幼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上的分布,以及顆粒剂在心叶期施药至抽雄后在植株上的分布测定,并結合顆粒剂小区防治試驗。分析結果说明:心叶末期施药,影响药效的主要原因,不是5%DDT残效的問題,而是抽雄后药剂在植株上部分布較少,尤其是包在雄穗节外的第一叶腋没有药,而此时期,幼虫在植株上部分布較多,同时DDT速效也不如666。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地区玉米多种植在沿河两岸的特点,就地取材,设计一种高浓度六六六“土包砂颗粒”,代替粘土颗粒剂。经过多次对比试验:其药效和残效均超过DDT土颗粒剂。例如田间药效试验,“土包砂颗粒”和砖末防效相等,皆为93.3—100%,平均效果96.6%;而DDT土颗粒剂防效86—93.3%,  相似文献   

19.
梨大食心虫在我国分布很广,有时为害非常严重。三年来在不同地区研究,初步明确了发生世代、田间发生消长及虫期历期,常因地而异。出蛰初期正是梨花芽萌动期,转果初期正是脱萼期,可根据物候期指示防治适期。室内药效测定结果:0.05%E 605、0.25%可湿性 DDT、0.14%敌百虫对幼虫有显著效果,0.0083%E 605、0.05%马拉松有极好的杀卵作用。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证明,在幼虫集中出蛰的地区,于幼虫出蛰初期至盛期(花芽萌动至花芽开放),喷布一次50% E605 1000倍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幼虫害果期喷布50%可湿性 DDT 200倍液;初孵幼虫害芽期喷布50%可湿性DDT 200倍液混加波尔多200倍液,都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室内试验 1.室内触杀玉米螟幼虫药效测定: 用2.5%溴氰菊酯乳剂,用20—60号筛目的炉渣为载体,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颗粒剂,分别按每亩用有效成分药量1克、0.5克、0.25克、0.125克、0.0625克、0.03125克,并设0.1%六六六及5%DDT颗粒剂及不防治为对照,将配好不同浓度用量的药颗粒,分别放在培养皿内,分别在1天、7天、10天,将供试的1龄幼虫(田间采集卵块孵出的1龄幼虫),每一处理接放20头,分别使其在颗粒剂上面爬行30分钟,在幼虫爬行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