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头山文化的稻作遗存与中国史前稻作农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988年秋,湖南省的考古工作者在澧县彭头山遗址发掘中见到了水稻遗存。它不仅是中国稻作农业的最早证据,也是现阶段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资料之一。毫无疑问,这里的发现对于稻作农业发生与发展的研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在简要介绍彭头山文化稻作遗存与经济生活的基础上,探讨中国稻作农业的若干问题。一、彭头山文化的稻作农业与经济生活彭头山文化是近年新发现的一支新石器早期文化。已正式发掘过的遗址有湖南澧县彭头山、湖北宜都城背溪、枝城北等。  相似文献   

2.
安蔷 《农业考古》2001,(3):190-191
1989年夏,湖南省澧县盐井乡清园村村民因修路破坏一座古墓。澧县文物管理所闻讯后,即派王中兴、向安强两同志前往现场;经抢救性发掘,清理出铜钱七枚,“魂瓶”、谷仓罐、碗、残罐各一件,锈铁钉数枚。其中有二件与农业有关的文物,本文特作专门介绍,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蒋静  朱乐红 《农业考古》2012,(6):261-263
一、引言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地域之一。随着一九八八年,湖南省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大量掺杂在陶片里的稻壳,距今约九千年,将世界稻作历史推前了二千多年。一九九三年,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一万四千至一万八千年。一九九六年,在中国最早的古城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了世界最早  相似文献   

4.
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山村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镇东山村,东距张家港市18公里,北距长江仅3公里。遗址座落在香山(海拔137米)的东坡上,地势西高东低,平均高出周围农田约4米。遗址范围东西长260米,南北宽230米,总面积近60000米2。该遗址于1989年调查时发现。当年,苏州博物馆与张家港市文管会合作,对东山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开挖2X5米的探沟两条。1990年进行第M次发掘,在遗址北部边缘开5X10米探方一个(编号为Th),同时在遗址东部边缘开10X10来探方一个(编号为T4)。两次发掘总面积为170米'。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具有马家…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敖汉热水汤遗址浮选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水汤遗址是一处夏家店上层文化典型遗址。2016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敖汉旗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过程中,采用针对性采样法对热水汤遗址进行了采样,在实验室种属鉴定过程中,发现了包括以粟、黍为代表的农作物和狗尾草、胡枝子、猪毛菜、藜等为主的其他植物种子。这些植物遗存的发现,对我们探究热水汤先民的生业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草鞋山遗址作为苏州地区重要的史前农业遗址,其出土发掘对研究太湖流域古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遗址面临着巨大的破坏,昔日的"草鞋"已成普通的小土丘,遗址严重破败。本文通过对草鞋山遗址进行实地调查,发现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加强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以期对草鞋山遗址以及太湖流域同类型农业遗址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六安堰墩遗址出土炭化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政权  王昌燧  宫希成 《农业考古》2003,27(3):86-88,92
堰墩遗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卅铺镇堰墩村 ,是大别山东麓江淮分水岭区域内一处台形遗址。该遗址文化层堆积较深 ,但内涵较单纯 ,是一处典型的西周时期村落遗址。安徽省考古所于 2 0 0 0年为配合宁西铁路工程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揭露面积约 90 0平方米 ,发现了灰坑、墓葬及大量与建筑相关的遗迹。出土遗物丰富 ,计有陶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铜器、石器、骨蚌器等。这一遗址的发掘对江淮地区古环境的演变和中华文明南北文化的交汇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除上述遗物外 ,该遗址还出土了一批炭化稻 (图 1 )。我们尝试对这批炭化稻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8.
薛城遗址地处江苏省西南与安徽省接壤的高淳县境内的石臼湖南岸。该遗址是 1 997年 8月初高淳县薛城乡卫生院在新建办公楼挖墙沟时发现的。当年 9月至 1 2月 ,江苏南京市文物局与高淳县文化局共同对薛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发现该遗址为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1) 。  相似文献   

9.
1973年和1977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关于该遗址的发掘简报在1976年到1980年之间发表后,揭示了早在公元前5000年中国已经存在着水稻栽培文化,这一发现在头于东亚地区文明起源的研究领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25~26日,澧县"城头山特种稻栽培研讨会"在城头山文化遗址管理处举办,会议对稻耕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与前景进行了专题探讨。湖南澧县城头山在史学界有着"华夏第一城"的美誉。作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城头山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向前推动了一千  相似文献   

11.
商周制盐遗址位于山东省广北农场一分场南河崖村,2007年夏季,北京大学考古系和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在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该遗址。2008年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大学考古系联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共同进行发掘工作。5月26日发掘正式开始,参加人员为山东大学考古系师生14人和东营市历史博物馆8人,历时54天,至5月19日全部结束。本次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河北新石器时代遗址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到目前为止,在河北境内共发现、调查、发(试)掘,新石器时代遗址百处左右,按文化性质可分磁山文化、细石器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几种不同的文化类型。经过发掘的只有武安磁山文化(连试掘共三次,目前仍在发掘中)遗址、武安赵窑(先后发掘了两次)遗址、磁县下潘汪遗址、界段营遗址、容城午坊遗址、正定南杨庄遗址、武安西万年遗址、蔚县三关遗址、庄窠遗址、筛子绫罗遗址、琵琶咀遗址、唐山大城山遗址、永年台口遗址、三河孟各庄遗址、迁安安新庄遗址等近20处左右。  相似文献   

13.
湖南新石器时代农业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学仁 《农业考古》1991,(1):136-141,152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试图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出发,对湖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作一个肤浅的探索。囿于部分材料尚未刊出,错误与不全面之处在所难免。一、彭头山文化的农业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湖南地区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彭头山文化。迄今为止,湖南所发现的属于彭头山文化的遗址仅见于澧县境内,有彭头山、李家岗、刘家湾、八十垱、肖家湾、黄麻岗、胡家坟  相似文献   

14.
嘉兴马家洪遗址的发掘已经四十年了。作为当时马家洪遗址发掘的参加者、发掘资料的整理者和发掘简报的执笔者之一,有幸参加纪念马家浜遗址发掘四十周年座谈会感到非常高兴,感谢嘉兴市人民政府、市文化局和文博界同行们的盛情邀请。离开田野考古专业岗位已是十五个年头了。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使自己不能抽出身来对马家洪文化作更深入的研究,对相应地域内新发现的马家洪文化遗址的第一手材料掌握得更少,因此,也就没有资格来作专题发言或宣读论文,但是,我必竟仍然在文博事业中工作,对自己以往所做的一切还没完全忘却,所以我想,作个即…  相似文献   

15.
北京转年遗址位于北京北部怀柔县宝山寺乡转年村 ,是一处新石器早期遗址。转年村位于怀柔县北部山区 ,白河从西向东蜿蜒而过 ,在转年村折向东北。该遗址就位于转年村西、白河北岸的二级阶地上。 199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联合考古队发现了这处遗址。迄今为止 ,北京地区能够确认的新石器早期遗址只有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胡林村遗址一处 ,且伴随墓葬的能够说明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状况的出土物极少( 1) ,所以转年遗址的发现及出土物就显得更加重要。考古学者于 1995年和 1996年的正式发掘表明 ,该遗址共分四个文…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田野考古发掘不断增多,我们枣滕地区于1952年首先在岗上遗址(1)发现大汶口文化的彩陶片,之后便揭开了鲁南枣滕地区考古发掘的序幕。现已先后发掘了北辛遗址(2)、二疏城遗址(3)、建新遗址(4)、西康留遗址(5)、西公桥遗址(6)、庄里西遗址(7)和前掌大遗址(8)等一批重要遗址。在枣庄地区,通过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已经建立了山东史前考古序列枣滕特点的鲁南史前考古谱系。即:北辛文化(距今7500—6300年之间)———大汶口文化(距今6300—4600年左右)—龙山文化(大约距今4600—4000年)———岳石文化(4000—3600…  相似文献   

17.
万年仙人洞遗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进行过两次发掘,是我国华南地区较早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九十年代,由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澳得沃考古研究基金会马尼士博士联合组成的“中美农业考古队”又对仙人洞和附近的吊桶环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1999年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系再作了一次发掘,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水稻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据考古发掘,江苏省境内已发现的5000年以前的稻作遗址达20多处,表1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位于张家港南沙镇的东山村遗址最早年代距今8000年,对该遗址进行植物蛋白石分析结果,在距今8000年的文化层中发现了大量来源于水稻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植物蛋白石,表明该遗址周围在8000年前就种植过水稻。这是迄今为止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稻作遗址,比浙江省河姆渡遗址还早1000年,充分反映了江苏省悠久的稻作历史。  相似文献   

19.
刘志一 《农业考古》2002,24(1):68-100
关于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问题,国际学术界一直存在“印度说”与“中国说”之争。自从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7000年前古栽培稻之后,“印度说”的呼声才渐渐下降。到中国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距今9000年前左右的古栽培稻、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12000年前的古栽培稻,“中国说”才真正确立起来,“印度说”开始消沉了。……  相似文献   

20.
张瑞虎 《农业考古》2012,(6):194-198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在浙江省杭州湾以南的宁绍地区发掘了多处8000aB.P.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包括萧山跨湖桥和下孙、浦江上山、嵊州小黄山等遗址,其中最早的上山遗址距今万年以上,树轮校正年龄为11400-8600年。与此相比,50多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整个太湖地区却缺少全新世初至7000aB.P.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太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