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刺松藻对皱纹盘鲍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摄食刺松藻的日摄食率达11.71%,高于海带;日增重率为26.4%,为海带的73.3%。用刺松藻做皱纹盘鲍度夏期间的天然饵料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皱纹盘鲍成体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摄食习性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皱纹盘鲍的日摄食量周年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有两个高峰期;当水温高于24℃或低于7℃时摄食量明显下降,低于3℃时基本上停止摄食。鲍对不同种类饵料有明显选择性,按其喜食程度排列为裙带菜、巨藻、海带、礁膜、石莼,而石花菜、海蒿子、鼠尾藻的摄食量最小;而且对同种藻类喜食嫩的,少食甚至不食老的藻体。不同大小个体的日摄食率不同,小个体的摄食率较大个体为高,而且在一年中坚持高日摄食率的时间也较长;最高日摄食率小个体鲍为13.6%,大个体为11.4%  相似文献   

3.
鲍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贝类,国内外对鲍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皱纹盘鲍及其他一些种的摄食生理、营养需要及疾病防治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对皱纹盘鲍在不同生长阶段摄食、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及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生理状况,皱纹盘鲍的营养需要与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以及皱纹盘鲍的主要细菌性、病毒性、寄生性病害的研究与防治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皱纹盘鲍的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温度对皱纹盘鲍摄食,生长及代谢的影响,皱纹筋鲍在各生长阶段的消化生理变化,皱纹盘鲍的营养需要与人工饵料的配制,以及皱纹盘鲍的主要细菌性,病毒性,寄生性病害的研究与防治等4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玛瑙鲍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变异个体--贝壳为红色的玛瑙鲍(Agate Abalone)作亲体,进行人工繁殖的培育。发现在性产物排放诱导率、孵化率、幼虫附着率和稚鲍生长等方面,玛瑙鲍与皱纹盘鲍大致相同。但稚鲍对不良环境(如赤潮)的抗性,玛瑙鲍明显强于皱纹盘鲍,32d存活率,前者为63.1%,后者为34.3%。LDH电泳图谱显示,玛瑙鲍内脏组织中LDH活性较高,而被  相似文献   

6.
鲍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贝类,国内外对鲍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皱纹盘鲍及其他一些种的摄食生理、营养需要及疾病防治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对皱纹盘鲍在不同生长阶段摄食、生长、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及其在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生理状况,皱纹盘鲍的营养需要与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以及皱纹盘鲍的主要细菌性、病毒性、寄生性病害的研究与防治等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义荣  冯月群 《齐鲁渔业》2002,19(10):11-11
皱纹盘鲍是中国北方产的唯一鲍科贝类,其品质优于杂色鲍和耳鲍,鲍肉柔嫩鲜美,营养丰富,历来被誉为八珍之首,是海珍保健之佳品。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投资少,成本低,生长快,效益高,易于管理与推广。1 海区条件 根据皱纹盘鲍的生物学特性,底播海区以水清、流畅、透明度大、海水理化因子稳定的海湾、岬角为好,水深10~15 m,底质以岩礁、较大岩石、砾石为好,海区水温常年变化幅度4~28℃,盐度30~34,透明度不小于2m,无淡水流入。海区各种野生海藻,如孔石莼、浒苔、紫菜、石花菜、海萝、海索面、仙菜、裙带菜、海带、鼠尾藻等种多量大为好,按幼鲍每天摄食  相似文献   

8.
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雅娟 《水产学报》2003,27(5):425-430
以皱纹盘鲍的血细胞为材料,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体外浸泡法,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探讨PHA处理时间、PHA浓度、抽血时间对细胞分裂频度的影响。根据正交实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用血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的最优组合:PHA处理时间18h、PHA浓度0.04%,抽血时间22:00-24:00,3因素的主次顺序:PHA处理时间→PHA浓度→抽血时间。并可获得大量图象清晰、长度适中、分散良好的中期分裂相,是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的最佳方法。同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皱纹盘鲍血细胞DNA相对含量进行三倍体皱纹盘鲍活体倍性检测,该方法制样简单,测试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方法扩增了皱纹盘鲍(4个群体)和九孔鲍(1个群体)共5个群体(53个样本)16S rRNA基因片段(16S),测序获得了1000 bp核苷酸序列,其中669 bp核苷酸序列用于遗传差异分析,旨在评估我国皱纹盘鲍不同群体间及其与九孔鲍间的遗传差异。从52个序列中共检测到17种单倍型,其中皱纹盘鲍4个群体有13种单倍型,九孔鲍1个群体(9个样本)有4种单倍型。单倍型核苷酸序列比对显示,变异位点占比对位点的20.5%,基于单倍型的皱纹盘鲍4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0.011,平均为0.005;九孔鲍群体内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4,两种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18;两种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 F‐统计量 FST平均为0.982,皱纹盘鲍4群体间的 FST值为0.0051~0.0065。本研究显示2种鲍群体内16S变异很小。系统发育分析鲍属11种鲍的聚类关系,显示皱纹盘鲍与盘鲍、日本鲍交叉聚为一支,九孔鲍与杂色鲍也交叉聚为一支,4个种类未聚成单系支。  相似文献   

10.
对壳长为65mm的皱纹盘鲍进行投喂2d、饥饿1~4d的周期性断食处理,连续投喂组作为对照。皱纹盘鲍的摄食、生长、排粪和血细胞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投喂2d,饥饿天数少于2d时,皱纹盘鲍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天数多于3d,鲍体重开始下降;摄食率呈随解饿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但实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排粪率与粪便中的有机物含量随饥饿时间增长而降低,其中,各处理阶段间的差异显著(P<0.05)。血细胞中颗粒细胞的比例在饥饿少于2d的实验组间无差异,但显著高于投喂2d、饥饿3d的实验组与投喂2d、饥饿4d的实验组(P<0.05)。  相似文献   

11.
采用皱纹盘鲍大连群体与盘鲍日本群体进行杂交育苗试验和鲍苗种生产。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和盘鲍正、反交组合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低于两亲本自交组,而其苗种成活率高于两亲本自交组(提高达20%以上);皱纹盘鲍和盘鲍的正、反交组合鲍苗的生长情况是,其平均壳长明显高于两亲本自交组鲍苗的平均壳长,最长达2.01 cm ;皱纹盘鲍与盘鲍作为亲本进行鲍苗种生产,经160 d培育,共培育出鲍苗种2020.75万只(平均壳长2.01 cm ),鲍出苗量平均4345.7只/m2。通过鲍种内杂交的育种方法,可以达到改良和优化鲍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皱纹盘鲍养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军 《水产科学》1995,14(3):33-34
皱纹盘鲍养殖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刘亚军(辽宁省海洋渔业开发中心大连1l6013)关键词:皱纹盘鲍,养殖,饵料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Zno)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海产贝类。国内从育苗到养成已形成一定规模,网笼养鲍法正在推广,产量有逐年上升的趋...  相似文献   

13.
皱纹盘鲍(H.diseus haunai)在我国的自然分布海域为江苏以北的黄渤海水海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福建先后从北方引进皱纹盘鲍,与日本盘鲍进行杂交繁育,进行南方驯化养殖试验。试养的成功推动了皱纹盘鲍在南方浅海增养殖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以来,皱纹盘鲍及其杂交品种养殖达到规模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杂交西氏鲍是日本优良养殖品种西氏鲍(厦门大学鲍遗传育种团队引进)和本土皱纹盘鲍杂交而来的品种,杂交受精率达到70%以上,养殖成活率比皱纹盘鲍提高20%,生长速度较快,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鲍是海产八珍之一。中国可供养殖品种,北有皱纹盘鲍,南有杂色鲍,台湾有九孔鲍。浙江海区受常年海水混浊、夏秋季有台风、高温等条件制约,海区和工厂化养殖事业发展缓慢。我们在浙江省科委、洞头县县政府、县科委的支持、关心下,利用半屏乡不用的战备坑道,试养皱纹盘鲍获得成功,为浙江养鲍提供了新模式。现把基本情况和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基本情况1994年12月13日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闪试验场购入平均壳长2.8厘米的皱纹盘鲍大苗2万只,平均壳长1.5厘米小苗0.5万只,经15个月养殖,1996年3月16日经省、县两级科委及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产品出口面临严峻考验,对水产养殖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鲍,作为海中珍品,由于它的养殖周期长,经济价值高,所以对鲍的养殖技术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现就以北方品种——皱纹盘鲍沉箱养殖为例,结合我们近几年的养殖经验,对其健康养殖技术进行总结,以供参考和推广。一、皱纹盘鲍的生活习性皱纹盘鲍昼伏夜出,在饥饿时白天晚上均可摄食。它主要生活在水流畅通、水质清新、海藻丛生的岩礁地段,适宜生活的水温范围在3℃~28℃,最适生长水温范围在15℃~24℃之间,水体盐度在30‰以上,活动时间一般在日落后2小时~3小时以及日出前2小时~3小时,…  相似文献   

17.
用PCR技术克隆耳鲍(Haliolis asinina)、羊鲍(H.ovina)和多变鲍(H.varia)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片段,并将PCR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得到长度530bp左右的片段。将这些序列与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九孔鲍(H.diversicolor supertexte)、大鲍(H.gigantea)、盘鲍(H.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等5种鲍的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鲍间16S rRNA基因的序列同源性较高,同源性范围为87.36%~90.77%,这说明鲍的这段基因片段在遗传过程中比较保守。序列的A+T含量约为56.68%,G+C含量约为43.32%。8种鲍序列的主要核苷酸变异位点集中在1-25bp、240-290bp和320~370bp3个区域。在序列的变异碱基巾,碱基的转换大大多于碱基的颠换,转换与颠换之比达到2.33:1,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2-0.128。用UPGMA法和NJ法绘制出8种鲍的系统发育树。结论认为,大鲍、皱纹盘鲍和盘鲍之间的遗传差异水平为亚种间的差异水平,台湾产的九孔鲍与大陆沿岸产的杂色鲍之间的差异仅仅是种群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温度胁迫对皱纹盘鲍生理和生化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控温实验,通过设置4个温度梯度(5℃、10℃、20℃和25℃),设计温度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从15℃暂养温度直接转移至各实验温度)和温度缓变处理组(0.5℃/12 h),分析温度剧烈变化和温度缓慢变化对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并对高温和低温处理下皱纹盘鲍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组织(血细胞和肌肉组织)中Cu/Zn–SOD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0℃达到最高值;25℃骤变处理组与缓变处理组耗氧率和排氨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5℃和10℃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氧氮比(O/N)同缓变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高温胁迫后的3 h,消化腺中SOD、CAT和LSZ活性达到最高,而ACP活性在胁迫6 h后达到最高(P0.01);低温胁迫显著降低皱纹盘鲍LSZ的活性,于胁迫9 h后达到最低(P0.01)。不同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血细胞和肌肉组织中Cu/Zn–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上调,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胁迫能显著影响皱纹盘鲍的生理和生化活动,这将有助于探讨皱纹盘鲍夏季高死亡率的原因,为皱纹盘鲍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日本盘鲍和本地皱纹盘鲍的杂交育种,使杂种鲍苗1cm以上的成活率高达45.76%,越冬后成活率达到98%,培育出性状稳定、生长快、抗病力强的杂交鲍。报告了杂交育种的试验过程和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20.
《海洋水产科技》1996,(1):18-21
本文对象山西沪港区的皱纹盘鲍养殖情况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1.5厘米的鲍苗经26个月海区养殖,平均壳长可达到5.42厘米,平均日生长达45微米,其中尤以春秋两生长最快,养成成活率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