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爱华 《江苏蚕业》2004,26(1):41-42
<正> 1蚕桑生产与农产品无公害的关系 目前,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质量安全允许范围内,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食用类农、林、牧、渔产品。蚕桑生产属于大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现有终端产品并非食用,暂未列入无公害农产品之范畴;同时,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茧丝生  相似文献   

2.
技术背景:蚕桑生产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2016年占世界蚕丝产量的80%以上。种桑养蚕仍然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占到总成本的80%左右。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急剧下滑,研究蚕桑省力高效生产的技术及设备已成为蚕农的迫切需求,是实现蚕桑专业化、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的关键所在。同时,蚕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省力化蚕桑生产技术包括桑园覆盖免耕、简化施肥和全年规范化治虫等省力化桑园管理技术,还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小蚕共育、一日二回育、大蚕地面条桑育、室外大棚育、大蚕蚕台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以及省力化自动上蔟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省目前蚕桑生产的形势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的有关方针政策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蚕桑大户生产优势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市地处长江北岸,届苏中地区,蚕桑生产作为我市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一贯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经营方式为主的。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但究竟如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传统产业如何焕发出新的活力,各地群众和干部均在探索。2001年冬在全体指导站技术员的宣传发动下,我市农村涌现一批头脑活、肯吃苦、有闯劲、手中较为宽裕的农民,自愿独资承包村中的闲置地、空余地,走上了栽桑养蚕的致富之路。他们户均承包的土地面积均在20亩以上,最多一户新桥镇滨江村的村民孔繁太承包面积达60亩,均是当年栽植、当年养蚕、当年见效。这种规模大户养蚕模式开创了靖江蚕桑史的新纪元,传统的蚕业生产也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的道路,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秦凌波 《蚕学通讯》2001,21(2):20-21
1 起因残疾人秦廷焕家住丰都县十直镇张家坝村。该村离镇场较远 ,属贫困村之一。常年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油菜、榨菜、少部分水果 ,养殖生猪、耕牛、山羊等。经济骨干品种较少 ,人均粮食不足 50 0公斤 ,经济收入不足 1 ,0 0 0元。“要想富、先修路” ,多年贫困 ,吃尽路不通苦头的秦廷焕于去冬今春拿出自己的积蓄和借款计 4万余元修通了该村3社至砒邻的树人镇熊山村 5社四公里的断头路 ,实施了他人生路当中的第一步计划。修路被评为劳模的他今年“五·一”劳动节在重庆市劳模会上听取了贺书记、包市长关于西部开发、农业结构调整 ,…  相似文献   

7.
胡文侠 《江苏蚕业》2004,26(2):37-38
<正> 睢宁县是蚕桑生产的老区,其蚕桑发展过程随着形势的变化,历经多次反复,但自1997年以来,蚕桑生产稳步发展,蚕桑业始终呈平稳向上发展的态势,特别是1999年以来,桑园面积由2300hm2发展到4300hm2,蚕种饲养由6万张增加到近9万张。  相似文献   

8.
9.
程淑红 《四川蚕业》2007,35(1):62-62
我镇蚕桑生产自9 0年代的大发展,到近几年的逐渐萎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史。由于近几年茧丝行情时高时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从05年始,茧丝价格稳步上涨,但相对来说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并未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1制约我镇蚕桑生产发展主要因素1·1比较  相似文献   

10.
简易式养蚕生产技术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欢吉  王代钢 《北方蚕业》2010,31(2):23-25,36
为了改变传统的小规模的养蚕生产方式,实现集约化、简易化的经营目标,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开展了简易式养蚕生产技术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简易式养蚕技术适用于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生产实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1.
张权利 《蚕学通讯》2002,22(1):42-43
栽桑养蚕 ,是我市的一大传统产业 ,它具有“时间短、投资少 ,见效快”的独特优点 ,深受广大蚕农的喜爱。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情变化大 ,生产总量大幅下滑 ,茧丝绸行业受到重挫 ,蚕桑基础损毁严重。1 992年 ,是永川市蚕桑生产发展最好年景 ,桑树总量达 1 .5亿株 ,年养蚕 1 1 .6万张 ,产茧 2 0 0 0吨 ,农村养蚕经济收入达到 4 0 0 0多万元 ;自 1 995年以来 ,由于国际丝绸市场低迷 ,鲜茧价格跌落 ,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 ,到 2 0 0 0年 ,全永川桑树总量仅保留 30 0 0万株左右 ,养蚕 2 .5万张 ,产茧50 0吨 ,农民养蚕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重庆市现有的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公司经营模式、公司十农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共4种蚕桑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这4种模式各有优势和缺陷。提出了应从重点发展蚕桑生产基本户、构建干鲜茧利益共同体、充实蚕桑生产合作社的业务内容等3个方面入手,构建新时期蚕业生产组织化模式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我国蚕桑生产机械设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的栽桑养蚕专用机械设备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蚕桑生产恢复时期以及70年代至80年代的蚕桑生产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出一系列桑园管理机具、养蚕机械设备、制种及蚕茧干燥设备。但是,这些机具的生产实用率较低,特别是蚕桑机具的研究队伍薄弱、资金匮乏,导致其在蚕业技术体系中仍然是一个弱势环节。2008年建立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及所属的设施与机械研究室,在以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适合养蚕农户栽桑养蚕的设备改良与省力化设备研究;桑枝伐条机械研制;桑枝粉碎机及食用菌专用烘干机研制;废弃生物质燃料环保节能热风烘茧机研制等。为提高我国蚕桑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建议加大对蚕桑生产机械研究的投入,重点开展省力、高效、优质蚕桑生产机械设备的研制,并将生产急需的一些实用蚕桑机械的推广纳入农机补贴。  相似文献   

14.
乐波灵 《广西蚕业》2007,44(2):52-55
我国是世界文明的丝绸古国,丝绸是我国的瑰宝,曾作为东方文明的使者,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古丝绸之路”,成为中华民族辉煌灿烂文化的代表。我国种桑养蚕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发现原始野蚕的泌丝机能可以被利用以后,至迟在五千多年以前,就逐步进行室内野蚕人工饲养,并经无数代的选择留种,最终把一种野蚕驯化成家蚕。  相似文献   

15.
王长田 《蚕学通讯》2008,28(2):60-61
古丝绸之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万州人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栽桑养蚕的习惯,民清时代,发展迅速,并具规模。改期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蚕桑生产突飞猛进,逐步形成桑、蚕、种、茧,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健全完善的蚕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罗书维 《蚕学通讯》2003,23(3):29-31
近年来蚕业生产持续下滑,跌至历史低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蚕桑生产本身而言。主要是5个方面的问题。即:蚕茧价格不稳定;桑树管理差;养蚕规模小;资金投入少;领导重视不够等。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蚕业才能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易门县母猪养殖数量达2.6万头,母猪的高效养殖对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在养殖过程中,通过规模化养殖,科学化管理,精心饲养,达到母猪产仔多、初生重大、育成率高、整齐度好的效果。笔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母猪高效养殖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为母猪养殖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江俊益 《蚕学通讯》2002,22(1):51-54
四川盆地由于地形封闭 ,海拨低 ,北有秦岭、大巴山对寒潮的屏阻 ,气候温暖潮湿 ,有利于桑树生长 ,是蚕桑生产的一大气候优势。但由此而带来的夏季高温闷热、伏旱严重 ,秋多绵雨 ,不利于蚕茧单产质量的提高 ,又是蚕桑生产的一大气候弱点。广安市所在的川东地区。由于处于盆东平行岭谷地区与盆中丘陵地区交界地带 ,受岭谷气候和丘陵气候的综合影响 ,高温、多湿、伏旱、秋绵雨特别突出 ,严重影响蚕桑生产。蚕桑是广安农业的传统骨干项目 ,要保证其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生产与气候的矛盾。1 不利气候的具体表现1 .1 湿度大广安属于亚热带湿润季…  相似文献   

19.
<正>建湖县从1998年逐步开展省力化养蚕综合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建成电热化小蚕共育室120座,室外大棚1500个,推广使用方格蔟90万片,通过该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东台市富东镇是盆桑生产重点乡镇,桑园面积超过15000亩,全年饲养蚕种4万张以上,蚕农养盆户平均年收入在万元以上。最近几年随着养蚕规模的扩大,靠近砖瓦厂周围的几百亩桑园,受氟污染影响的矛盾日趋突出,工农业生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氟化物污染己成了我镇蚕桑生产的一大为害,为了减轻氟污染的危害,近几年我们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