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勤 《蜜蜂杂志》2001,(11):22-23
蜜蜂白垩病是养蜂生产中的一大病害 ,对蜂群造成严重危害。自 1990年起 ,在我国部分地区的蜂场开始发现蜜蜂白垩病 ,并迅速蔓延 ,全国各地的蜂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受白垩病危害的蜂群 ,主要表现在蜜蜂老熟幼虫在封盖后死亡 ,减少了蜂群新生蜂的数量 ,群势迅速下降 ,不能维持正常的蜂群活动 ,严重的甚至弃巢飞逃 ,整群灭亡。虽然多年来广大的养蜂者不停地对此病采取预防措施 ,但始终不能根除。我县蜂群从 1993年开始发现蜜蜂白垩病 ,到1997年全县蜂群发病率达 4 0 %。发病时间主要在每年 2~ 4月和 7~ 8月 ,都是大蜜源的流蜜期 ,发病后不…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地区蜜蜂发病原因浅析吉林省养蜂所(132108)纪立清吴常茵蜜蜂美洲幼虫病、爬蜂病、白垩病是近几年长白山区对蜂群危害最严重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发病率高、患病后很难根治,严重影响了蜂群的繁殖和生产。针对这三种疾病的发生,1992年以来,我们走访调...  相似文献   

3.
以蜜蜂白垩病致病菌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感染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通过记录染病蜂群的温湿度和发病幼虫数,研究了养蜂生产中,温湿度变化对感染该病的西方蜜蜂蜂群(中等群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蜂群内的温度降低到某个阈值范围时,不论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地增加发病幼虫数.  相似文献   

4.
侯丽娜 《中国蜂业》2015,66(1):25-26
<正>一、蜜蜂疫病防治意义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国内蜜蜂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蜜蜂疫病传播途径和机会在增加,传播的速度加快,老的疫病还没有完全有效控制,而新的蜜蜂疫病正不断出现。1.蜂病防治直接影响到蜂业发展到2014年,我国蜂群总数接近1000万群,如此庞大的基数,使得蜂螨、白垩病、中蜂囊状幼虫病和爬蜂综合征(爬蜂病)等防治难度增加,造成的损失增大。根据对延边地区养蜂场(户)2011年至2013年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5.
蜜蜂白垩病发病规律的探索浙江省瑞安市碧山蜂场(325200)张椿年1.气候的变化对蜜蜂白垩病的影响寒冷潮湿的气候最蜜蜂白垩病病情恶化和传染的最好时机。高温高湿和低温干燥气候,蜂群白垩病的自愈能力很低;而高温干燥的气候,蜂群中幼虫白垩病感染率降低,蜂群...  相似文献   

6.
中西药结合防治蜜蜂白垩病李真银四川江津市农牧渔业局养蜂接待站蜜蜂白垩病是我国近年来危害蜜蜂幼虫的一种顽固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养蜂业的发展。因此,养蜂主管部门对该病的防治和检疫非常重视。一、蜜蜂白垩病发生状况白垩病在国外流行情况:1901年瑞士的Odi...  相似文献   

7.
张功勋 《中国蜂业》2002,53(4):28-28
蜜蜂白垩病又叫石灰质病 ,是由蜜蜂子囊球菌引起的一种蜜蜂幼虫真菌病。患病蜂群子脾零乱 ,轻者影响生产 ,重者弱不成群。 1 992年枣花后期 ,乐陵蜂场蜂群 ,均不同程度地患上白垩病 ,我 60群蜂有 8群发现白垩病 ,几经用药喷治 ,幼虫虽呈饱满鲜亮 ,待幼虫老熟时白垩病又复发。在一次偶然思索中我发现 ,首发此病的都是浆王。引起我用换王防病的想法 ,于是我就移没患白垩病的喀王幼虫育王。待新王产卵后 ,将 3脾蜂紧为 2脾 ,幼虫孵化的特别好 ,没发现一例白垩病。从培育新王再繁过程中我体会到 ,蜂群患白垩病并非浆王之故 ,而是养蜂员管理失误…  相似文献   

8.
蜜蜂白垩病(chalk-brood)又名石灰质病,是密蜂幼虫的一种顽固性传染病,曾在欧州广泛发生。近年来已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南朝鲜等国蔓延流行,尤其是南朝鲜由于暴发了这种病害,导致全国蜂群急剧下降。蜜蜂白垩幼虫病已成为许多国家养蜂生产上  相似文献   

9.
蜜蜂白垩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纪立清近几年蜜蜂白垩病流行较广,不仅蔓延迅速,而且患病后很难根治。1991年以来,我们在长白山区对白垩病的发病环境和规律进行了初步观察,并采取了断子、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比较理想。一、...  相似文献   

10.
龚绍安 《蜜蜂杂志》2008,28(4):26-26
蜜蜂白垩病是一种顽固性真菌传染病.蜜蜂极易感染,小群大群都会感染,一经感染很难根治.给养蜂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健康蜂群构成严重威胁.据笔者所知.近4年来,与本地相邻近的三县市的12家蜂场,其中有10家蜂场的蜜蜂都先后不同程度患过白垩病,患病蜂群一般占该场蜂群的10%~20%.经过养蜂人员的积极治疗.到现在还有4家蜂场白垩病尚未治愈.白垩病成为本地养蜂人员的"头痛病".  相似文献   

11.
蜜蜂白垩病(bee chalk-brood disease)是由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主要侵染对象为蜂群中抵抗力较差的幼虫,是养蜂业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蜂群均有较大影响。文章就蜜蜂白垩病的研究现状,分别从该病的发生情况、发病因素、球囊菌胞外酶、蜜蜂的防御反应、分子检测、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总之,通过本文以期深入了解蜜蜂白垩病的研究现状及其发病机理,为今后更好地指导生产中科学饲养蜜蜂,做好蜜蜂病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白垩病是蜂球囊菌侵染蜜蜂幼虫(工蜂、蜂王和雄蜂幼虫)导致其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尽管该病导致蜜蜂幼虫个体死亡,但是通常不会摧毁整个蜂群,不过会引起群势下降。工蜂能有效识别并清理发病幼虫,因此大部分蜂群可自愈。蜂群间甚至同一蜂群内来自不同父系的工蜂在感病性和清理行为方面有差异。白垩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蜂球囊菌是异菌体形,只有在两种不同株菌丝相互接触的地方才能形成孢子。  相似文献   

13.
我地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山区的出入口 ,洋槐多 ,蜜源充足 ,是省内外蜂友的首选放蜂之地。每年春季 ,由于大量转地蜂群的涌入 ,我地蜂群不同程度地受到白垩病的侵染 ,当地蜂农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小。因此 ,白垩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白垩病是由蜂球囊菌引起的 ,能使大幼虫及封盖的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布满白色的丝状菌 ,慢慢变成疏松的石灰状硬块 ,颜色由灰逐渐变黑。白垩病的发生有如下特点:1 .蜂群发病的箱外条件是:低温、潮湿、蜜源不足或蜜蜂被蜜蜂球囊菌感染。2 .蜂群染病的箱内条件是:蜂种抗病能力差 ,巢内缺粉蜜 ,蜂数稀疏…  相似文献   

14.
钱向辉 《蜜蜂杂志》2002,(10):24-24
1 茶花烂子与白垩病在某些方面的区别(1)从发病原因看 ,茶花烂子是由于茶花蜜中含有棉子糖和水苏糖不能被蜜蜂消化和利用引起的 ;白垩病是由于蜂具和蜂粮不洁净受蜂球囊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性传染病。简而言之 ,茶花烂子是因“中毒”引起 ,白垩病是一种“传染病”。(2 )虽然茶花烂子和白垩病发病的都是封盖前的蜜蜂幼虫 ,茶花烂子时蜂群散发出一股酸臭味 ,白垩病发病蜂群无臭味。(3)从发病季节看 ,茶花烂子发生于秋末冬初 ,白垩病却在春夏季节都有可能发生。(4)从蜜蜂幼虫死亡后的酸碱性上分析 ,二者恰好相反 ,茶花烂子为碱性 ,白垩病则为酸…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发现蜜蜂白垩病并逐渐蔓延,现在仍然危害着养蜂生产。2008年我地的蜂场蜜蜂白垩病发病率较高,一些受到白垩病危害的蜂群其蜂蜜产量是健康蜂群的1/3。为此,笔者提醒蜂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蜜蜂白垩病在江南地区大流行,几乎没有一个蜂场幸免,给养蜂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使蜂蜜、蜂王浆等大幅度减产。我业余养蜂8箱,年产蜂王浆20千克左右,几十年来一直定地饲养.1992年3月,在蜂群中出现了少量白垩病幼虫,  相似文献   

17.
(三)蜜蜂白垩病 1.危害特性:该病是一种引起蜜蜂幼虫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患病蜂群造成幼虫大批死亡,群势削弱,发展不成强群,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白垩病的发生,在  相似文献   

18.
多用EM原露,少用抗生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毅 《蜜蜂杂志》2003,(10):39-40
养蜂中使用抗生素会给蜂产品造成污染 ,并带来危害。但以往对蜜蜂“爬蜂病”、大肚病、蜜蜂幼虫病、白垩病等蜂病一般都用抗生素进行防治。自从使用《蜜蜂杂志》介绍的EM原露后 ,2年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春繁中的“爬蜂病”、大肚病 ,使蜂体健康 ,蜂群增殖 ,有效地预防了夏季高温潮湿时的欧洲幼虫腐臭病和白垩病的暴发 ,促进了蜂群正常产浆。EM原露是由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组合在一起的微生物制剂。其本身就是一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因此不会产生抗生素危害和“药残”。它主要是通过相互间的共生增殖关系组成微生态系统形成适于蜜…  相似文献   

19.
以意大利蜜蜂和蜜蜂球囊菌为主要试验材料,通过记录外界温湿度、幼虫脾的温湿度、蜂群的储蜜量和储粉量以及发病幼虫数,研究养蜂生产中白垩病发病时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桧木、喜久二醇、黄藤碱和蛇床四种中草药制剂以及蜜蜂球囊菌为主要的试验材料,研究实验室条件下这四种中草药制剂对蜜蜂球囊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试验组内,外界湿度、幼虫脾温度、储蜜量与发病幼虫数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对照组内,外界湿度与发病幼虫数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在6.5%、5.0%、3.5%、2.0%和0.5%5个浓度的药剂溶液中,喜久二醇、黄藤碱、蛇床3种中草药制剂对蜜蜂球囊菌没有抑制作用;而桧木在5.0%的溶液浓度上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蜜蜂白垩病的发病与食物储蜜量、外界湿度和幼虫脾温度有关,而蜂群的食物储备量是导致白垩病发生的关键诱发因素;桧木中草药制剂对蜜蜂球囊菌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垩病在我国的首次发现是1991年4月份在广西、四川部分地区,至该年的7月已扩散至十多个省、区。白垩病现已成为我国养蜂业的大敌,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养蜂业的发展。白垩病是由一种真菌——蜜蜂球囊菌感染引起的,发病的高峰期在每年的4月到9月的高温、高湿季节。白垩病引起蜜蜂幼虫大批死亡,并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